石涛《画语录》对图案艺术教育的启示

2014-03-20 16:23惠国夫黄江杰
梧州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石涛艺术创作技法

惠国夫, 黄江杰, 陈 越

(1.3.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与信息系,浙江 绍兴 312000;2.梧州学院 艺术系, 广西 梧州 543002)

石涛《画语录》对图案艺术教育的启示

惠国夫1, 黄江杰2, 陈 越3

(1.3.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与信息系,浙江 绍兴 312000;2.梧州学院 艺术系, 广西 梧州 543002)

石涛撰写的《画语录》是中国历代画论之中的经典之作,书中所蕴含传统美学思想和艺术创作理论至今仍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有着借鉴和应用价值。如“万法归一”的艺术创作规律、“道艺合一”的艺术创作理念、“尊受化识”的艺术创作方法和“借古开今”的艺术创作思路等理论和方法就对图案艺术教学有着一定的启示价值。在图案艺术教学中应用和实践这些理论和方法,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

画语录;图案艺术;艺术创作;

石涛是清代杰出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撰写的 《画语录》是中国历代画论中最为系统完整的一部经典之作。 《画语录》全书总共18章,在书中他通过精炼而深刻的语言,主要阐释了以下几个问题:绘画艺术本体论及艺术审美观照,山水绘画的技法及其所蕴含艺术哲学思想,书画兼美的艺术境界和艺术家的个人情怀。从其论述的内容上可以知道,《画语录》所蕴含的美学思想价值,不只限于传统的山水绘画的创作,对其他艺术领域如图案艺术的创作和教学也有借鉴和指导价值。通过 《画语录》可以了解艺术创作最基本的法则和规范,它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和重要的历史地位也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正如北大著名学者张少康所说 “石涛《画语录》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不仅对绘画创作,而且对文学和其他艺术部门也有深刻的意义,在我国美学和文艺思想发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画语录》对图案艺术教学的启示价值。

一、“万法归一”的艺术创作规律

《画语录》开篇就提出 “一画”论,并把它作为绘画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和基本规律。 “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一画之法立, 而万物著矣。”同时,石涛又认为 “一画”既是艺术审美的最终归结点,又是艺术表现的起始点,所以他说 “此一画收尽鸿蒙之外,即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石涛认为绘画的本质是通过画家之手来表现宇宙、自然之美,绘画的根本法则与世界万物运行的规律是同一的。它们都可归于庄子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理论所揭示的哲学本体。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图案艺术与山水绘画艺术而言,两者只是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上的不同,并且图案艺术本质上也是通过抽象和概括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美学要素来表现和再现自然美、宇宙美。图案艺术与绘画艺术要再现和表现的对象都是艺术审美本质,它们是 “同源同质,万法归一” 的。

另外,石涛本人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 “写意”论,认为艺术的表现和再现的理想境界是 “不似似之”,所以他在 《画语录》附带的题跋里有“天地浑溶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这样的论述,表明他追求一种经过抽象概括的艺术本质美,而不是纯粹地要求艺术形象和客观世界的绝对一致性。这与图案艺术的形式美感要求是相同的,它们有着一脉相承的审美历史积淀。原始艺术中很早就出现了对自然景物进行抽象概括的装饰图案,现有的考古证据表明远古的洞穴壁画和陶器装饰上都有原始的抽象图案,这些图案是原始绘画造型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和社会权力结构的分层,贵族统治阶层和艺术精英的出现,才有了审美欣赏功能更强的绘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绘画艺术才从注重器物装饰和形式美感的工艺美术领域中脱离出来。在中国图案艺术悠久的发展历史上,两者经常是结合在一起,比方说敦煌壁画,你即可以认为它是绘画艺术,也认为它是装饰图案壁画。有时候绘画艺术可以很好地促进图案艺术的发展,像宋代的工笔画艺术就很好地促进了图案艺术的发展。而图案艺术与绘画创作,两者都有着相同的艺术审美要求,中国传统绘画强调意境和神韵,图案艺术要想吸引人也需要把具象事物通过抽象图案,表现得有情有意、有韵有律。绘画创作需要灵感和技法表现,图案艺术亦需要意匠和造型表现。

二、“道艺合一”的艺术创作理念

在 《画语录》中,石涛强调艺术创作过程中掌握审美规律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 “一画”这个法则才能实现个人创作的自由,所以他说 “古今法障不了,由一画之理不明。一画明,则障不在目,而画可从心。画从心画而障自远矣。”从另一个侧面上讲,艺术创作要避免 “障”的阻碍,就要求艺术家的个人对于 “一画”所代表自然美规律有相当透彻的领悟,并在艺术造型表现过程中理解和应用“一画”这个法则,实现石涛所说的 “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个特殊语境里的 “一画”,实质是从艺术审美角度来认识和表现自然万物的艺术之 “道”。画家只有认识和理解 “一画”之 “道”,才能领悟技法之妙。也只有达到石涛所说的 “了法”之境,才能通晓“乾旋坤转之义”,最终进入 “心与道合,身与道合”的 “道艺合一”的境界,实现 “我自用我法”,“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

而 “道艺合一”这点对于现今图案艺术的教学特别有启示价值。因为在基础造型课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心态比较浮躁,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学习构图、排线、透视、上色这些技法的主观意愿更强一些,更习惯于临摹和被动指导,而忽略个人对审美规律的体悟和对审美情趣的培养。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在艺术教学贯彻 “道艺合一”的思想,在讲解技法的同时,更应强调对审美规律和美学原理的教学,注重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之“道”的领悟与掌握。特别是图案艺术本身有着悠久历史发展所形成美的法则和文化传承要素。

图案教学中首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案的原理和形式美法则,发现和领悟蕴藏在其中的自然美之 “道”。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图案的由来,让他们明白图案艺术同时具有造型和艺术审美功用,并不仅仅限于装饰纹样的作用。图案要体现的是艺术的共性美,它需要把现实当中的具象形象抽象概括为理想美。从这点上讲,图案艺术更接近“一画”论的艺术本质。其次,学生要掌握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均齐与平衡、对比与调和等形式美规律。课堂教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训练,使得学生能够熟谙这些装饰语言的格律和法则。最后,在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这些图案艺术美规律的前提下,要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偏好,实现艺术创作的自由。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自然美的心性体悟,在写生、采风等教学过程中把山川景色的自然美表现为符合审美需求的装饰美、形式美、意境美。同时,也应该在教学中阐明图案艺术作为一门传统工艺美术,除了艺术原理与形式美法则之外,还有一些传统的习俗性规范、图形寓意和吉语谐音,如用蝙蝠、鹿、仙桃或老寿星象征福禄寿,还有年年有余、八仙过海、送子观音等一些传统民俗图案的形式构成和寓意基本上也是约定俗成的。对于一些特定题材和类别的图案设计,在教学中也要使学生了解特定的社会文化美要素和规范。总而言之,只有掌握并运用图案艺术美的法则和格律,领悟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性,才能真正实现图案创作的自由,把自己所体悟的图案艺术的自然美、文化美表现出来,达到 “道艺合一 ”的境界。

三、“尊受化识”的艺术创作方法

在 《画语录》中,石涛强调感性认识的重要性,认为艺术创作灵感来源于艺术家的实践直觉,所以他说 “夫受,画者必尊而守之。”同时,他又说 “受与识, 先受而后识也。 识然后受, 非受也。” 这里的 “受”可以理解为艺术家直观的感性认识,也可以认为是艺术家对自然美的瞬间感悟和创作灵感的瞬间激发,而这里所说的 “识”,可以认为是艺术家理性认识客观世界的审美知识体系或者前人已有的审美经验总结,这两者在石涛的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显然是更为注重 “受”的直觉。但是这并不代表石涛就认为 “识”就无关紧要了,实际上他还是充分认识到 “识”的重要性的,并且要求画者能悟透和运用这份 “识”,要化 “识”不被“识”所拘,所以他说 “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由此,笔者认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既要注重直接的感性经验的获取,又要熟练运用已有的审美知识体系。在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基础上,通过 “尊受化识”的方法和途径把心中的自然美恰当表现出来。而 “尊受化识”对图案艺术的基础训练和技法练习有着借鉴和启示价值,尤其是对写生和临摹等教学环节。

在现代社会,学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学生消遣娱乐的方式很多,内容也丰富多彩。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可以上网玩游戏、聊天,也可以去KTV唱歌、去逛街购物、去旅游野营等。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放松直接的作品临摹练习和写生实践教学,这是学习前人经验和感受自然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这样的训练能够给学生带来计算机软件操作所替代不了的艺术直觉和实践感性认识,能够积累素材并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意。

应该看到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使得学生能够非常便捷地获取大量图案设计素材,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因为在电脑上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大量储存在数据库当中的经典历史图案样式就会显示在屏幕上,容易使得学生设计作品过于程式化和缺少创意。这时候更要注重写生和手工临摹。一方面,写生教学有利于学生在自然山水中直接领略艺术美,写生过程获取的自然形,可以通过概括、抽象、变形等手法,再运用形式美法则,设计创意出优秀的图案作品。因此艺术采风和写生过程,是积累素材的过程,也是激发 “受”的过程,要像石涛那样“搜尽奇峰打草稿”。

另一方面,临摹和理解历史经典图案的目的在于学习和理解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技法技巧,掌握其中的色彩、构图、造型等形式美感要素,并在新的图案艺术作品设计中运用这些审美要素和规律。在这种要求下,手绘作图作业要比计算机上直接拷贝和截取使用的感觉来得更直接。这种艺术直觉的培养也是计算机作图无法替代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强调手绘作图在基础训练的重要性,既是在 “尊受”,有助于 “化识”。它也非常有利于艺术灵感的激发和瞬间记录表现,有时候一瞬间的灵感和想象对于富有灵气和神韵的新作品的产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假如错过了就相当可惜。所以石涛也说 “然贵乎人能尊,得其受而不准,自弃也。”但也不能限制在图案设计创意教学中图形软件的使用,无论什么样的工具和技法都是为表现事物服务的,就如传统的中国画创作也 “不是单纯为笔墨而笔墨,若是不顾笔墨服务的目的,而专门玩弄笔墨技巧,就不免陷入空洞的形式主义了。”[1]所以在图案课堂教学中,图案基础训练时手绘和写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在图案设计创意中也应当鼓励图形软件的使用。

四、“借古开今”的艺术创作思路

在 《画语录》中,石涛肯定了学习已有前人已有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但也指出绘画创作重在创新,所以他说 “识拘于似则不广,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这种 “借古开今”的思想对于图案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因为图案是人类从远古就有的艺术样式,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积累,留下了众多风格迥异,有着不同地域、民族和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这些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一方面给图案的学习和设计提供大量的素材,是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经典、范本。另一方面,众多的资源也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经典历史图案时,显得无所适从,同时也会限制和阻碍学生对图案设计创意的主观能动性。

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众多优秀的艺术典范,课堂教学的时间用来临摹一个类别的优秀作品就已经远远不够,如仅敦煌壁画就有5万多平方米,学生要想在课堂内完整临习是根本不可能。这个时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所取舍,利用丰富的先辈遗产增进自己的知识,学习其中适用的技法,汲取其中的营养,并最终形成符合这个时代审美需要的个人图案创作风格和技法,达到 “借古开今”的目的。

在教学中可以提倡学生对某一风格和技法形成自己的偏好与喜好,只要设计和创作出的图案作品符合艺术美规律的,用的技法和工具、创作题材完全不必刻意限定,正如石涛所说, “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在教学中倡导这种 “经权变化”思想会极大地丰富图案艺术的设计和创意。传统的图案设计是以手工作画为主,使用水粉、丙烯颜料、水墨、水彩和铅笔等材料,并借助各类徒手工具来设计和制作图案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层出不穷,它们都拥有强大的功能,可以给设计和创意带来巨大便利,所以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采用photoshop,cad,coreldraw等图形软件进行图案设计和创意教学。图形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素材的调取和使用变得相当便利,也有利于学生创意设计的实现和传统历史素材的整合使用。

时代在变,艺术欣赏的对象和市场也在变,技法和工具需要创新,石涛也说 “笔墨当随时代”,图案艺术的题材也需要创新,古典题材虽然有着恒久的魅力,但对于主流市场和欣赏者群体,他们会随着社会风俗习惯的变迁,形成与古迥异的审美观点。现在流行的一些形容词汇如 “酷” “萌” “犀利”等就很好地说明了社会审美的转变。图案艺术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必然要考虑市场性和实用性,设计观念和题材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另外,学生往往是流行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接受者,鼓励他们采用一些新颖的题材作为图案艺术创作和构思的主体,往往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学生的确非常喜欢用动画形象和网络流行元素进行图案艺术创作。因此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掘和利用现有历史素材中的自然美、民族美、文化美的元素,采用新题材、新材料、新技法和新工具,并结合自己的新体悟、新灵感,把它与时俱进地表现出来。

《画语录》是一部杰出的中国传统画论著作,《画语录》的理论性和系统性都比较强[2]。它继承和创新了清代以前的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并把绘画审美和创作归结为 “一画”这个世界本源之 “道”的领悟、应用、表现和再现。这个 “道”是艺术审美之 “道”,也是技法表现之 “道”。画家最终要领悟和超越这些 “道”,在艺术上达到石涛所说的“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艺术境界。从中可以看出画家个人对 “道”的学习领悟和体味感受要比 “笔墨”技法重要,个人的心性修养和生活经验对画 “道”的境界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个观点不仅对图案艺术的教学有启示价值,对现今整个艺术教育培养模式也有借鉴价值。现在的艺术教育模式过于功利化,过分注重技法练习,看重技法所带来的直接艺术效果。培养的学生在创作作品时缺乏自己主观思想情感的表现,缺少对艺术之 “道”的感悟。这样的艺术教学方式固然可以很快培养出一批出色的 “艺匠”, 就如钢琴演奏明星郎朗那样被认为 “技术出色,但缺乏音乐性”,但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艺术事业而言,那将会缺少灵魂和创新。

[1]俞剑华.石涛画语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The Enlightenment of Shi Tao’s Huayulu to the Teaching of Pattern Art

Hui Guofu1,Huang Jiangjie2,Chen Yue3
(1.3.College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Zhejia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Shaoxing 312000,China;2.Art Department,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China)

Huayulu,a book written by Shi Tao,is one of the classic books on painting theories in China’s history.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thought and painting principles in this book are still of instructive and practicable vulue for today’s art creation and art education,for example:the law of artistic creation which is described as“all the methods can be concluded to the one theory”and the concept of artistic creation which is described as“the theory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skills”,the ways of artistic creation which are described as“respection of the feel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knowledge”,the ideas of artistic creation which are described as“using traditional materials to create new things”,and so on.To apply and practice these theories and ways in the teaching of pattern art will be helpful for better inherit and develop this traditional art of long history.

Huayulu;Pattern art;Artistic creation

J211

A

1673-8535(2014)04-0100-05

惠国夫(1982— ),男,浙江诸暨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

黄江杰(1981-),男,河南西平人,梧州学院艺术系讲师,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责任编辑: 高 坚)

2014-04-26

陈越(1943-),男,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教授,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专家督导,研究方向:文学研究与评论。

猜你喜欢
石涛艺术创作技法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石涛山水画艺术探微
论石涛之画法与禅法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苍松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