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人才“四级递进”培养的探索
——以梧州学院为例

2014-03-20 16:23石意如
梧州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梧州记账会计专业

石意如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高职会计人才“四级递进”培养的探索
——以梧州学院为例

石意如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梧州学院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遵循理论到实践、又回归理论的思路,主要依托工商管理系的代理记账公司与学校大学生发展中心的小微企业这两个实践平台,采取理论认知—会计实验—会计实践—理论反思“四级递进”的人才培养路径,能将会计专业知识与会计岗位的实践很好地融为一体,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对接从业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用,用多轮实践来锤炼学生的实战能力,形成独特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梧州学院;高职会计专业;实践平台;四级递进;培养模式

由于高职院校被动地改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会计实践平台的缺乏,不注意对学习期间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总结反思,从而导致我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梧州学院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本源性创新,水到渠成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遵循理论到实践、又回归理论的学习规律[1],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从业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对接,学生职业技能提升与学校课程体系优化并行,遵循理论认知——会计实验——会计实践——理论反思 “四级递进”的人才培养路径,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会计理论知识认知:开放式教学+多元考核制度

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注重其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在动手操作之前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基本概念、程序与核算方法等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而这些概念、程序、方法零星地分布在不同专业课程之中,虽然现在有专门针对高职会计职业的配套教材,如果逐步讲解单本教材中的概念、程序、方法等,学生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孤立地学习各个概念、程序、方法,加之学生也不善于梳理学习内容,在所有理论知识学完之后,系统的理论知识结构并没有形成。于是老师在讲解后面的内容时,要花大量时间复习前面的内容,在总课时确定的条件下,出现不得不减少实验课时,导致学生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了压缩学生理论课时,而又不减少理论知识的内容,学校围绕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试行)》中确定的高职会计专业8门核心课程设计课程,将该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程序与方法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并形成概念体系、程序体系与方法体系,理论讲解打破传统的以教材为纲的思路,采取以概念体系、程序体系与方法体系为纲的理论讲解思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理论讲解环节[2]。实践证明:重视概念、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结构,有利于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技能提升,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群与自身的职业发展,更有利于深入开展会计实践[3]。

理论知识阶段一般在大学一年级两个学期完成,理论知识内容比较多,由于本阶段的学习目的只是认知会计知识结构,因此更为详细的知识可以在以后实验与实践过程中深入理解,考核方式也就比较灵活,部分课程可以先学后考,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与初级会计师考试合格的成绩可以作为理论知识合格的依据。同时在这一阶段,对学生提出学生任务的同时提出考试要求,要求学生前三个学期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三个学期必须通过全国的初级会计师考试,使学生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从业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对接。

二、会计实验:熟悉理论型会计岗位

会计实验是针对虚拟会计岗位进行,之所以称之为虚拟会计岗位,因为与企业中真实的会计岗位(即实务型会计岗位)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1)虚拟会计岗位一般针对企业常规会计岗位设置; (2)会计岗位的设置并没有考虑组织性质、组织规模与组织环境的影响。开展校内会计实验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为日后的会计实践积累感性认识,是会计理论学习与会计实践之间必不可少的过渡阶段。不能误解会计实验与会计实践存在互补关系,即会计实验多一点,会计实践就可以少一点,或会计实验少一点,会计实践就可以多一点。校内实验分为课程实验、综合试验与个性实验。课程实验不是传统意义上讲的单一课程实验,而是以概念体系、程序体系与方法体系分别作为一门课程,在此基础上开设课程实验,使学生加固对前面理论知识的系统理解。综合试验在课程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在综合实验室对会计理论的综合运用,以对理论上的会计岗位有全面的了解。个性实验是针对少数特殊的、行业特征比较明显的会计岗位进行会计实验,服务于学生以后的个性化发展。

该阶段的实验可以与理论学习同步进行,也可以在理论集中学习结束之后进行,一般在大学前三个学期必须完成,由于进行了会计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完整的会计实验,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对会计岗位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因此,要求学生在这一阶段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备将来独立进行会计实践。

三、企业实践:熟练实务型会计岗位

学生只进行校内实验是很难较快地适应企业各类会计岗位,涉入会计实践很有必要,梧州学院学生会计实践由校内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的小微企业(简称校内小微企业)会计实践与校外企业实习组成,校内小微企业会计实践又包括在经济管理学院的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实战与学校小微企业会计实践竞赛,是我校学生会计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内小微企业实践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要,在企业会计岗位较长时间的实践是很有必要的,梧州学院充分利用工商管理系的代理记账公司与学校大学生发展中心20多家小微企业两个平台开展会计实践,校内会计实践分两步进行。

1.在经济管理学院的记账代理公司实践。经济管理学院的代理记账公司现已出具规模,已签约客户约20余家企业,有6位经验比较丰富的记账人员,这些记账人员是学生会计实践的师傅,用1个师傅带3个学生的方式,一次能满足大约20名学员的会计实践。代理记账公司的实践具体操作是: (1)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代理记账公司实践。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对于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进行复核,对于复杂的业务由师傅一对一地教,直到学生熟练为止; (2)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记账公司的师傅将代理记账公司以前客户资料进行适当加工,要求学生进行实务操作,同样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在代理记账公司一个学期的实践,能熟练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各类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

2.在学校小微企业进行会计实践竞赛。现在梧州学院大学生发展中心有小微企业20多家,由于小微企业要争取国家的税收优惠,国家税务部门要求企业记账规范。工商管理系利用这一机会,与20多家企业的法人代表洽谈,由工商管理系的代理记账公司免费为其记账,但是该公司作为梧州学院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公司会计岗位的设置由记账公司的师傅结合企业的特点与学生实习的需要设置。记账公司的师傅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遵循企业内部牵制一些原则,对每家企业的会计岗位详细化,分别设置2-3个会计岗位,为梧州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近100个会计岗位,能满足梧州学院高职会计专业的会计综合实践。在第五学期开学前,将会计专业的学生分组,配置在企业某个会计岗位,每组指定一名组长,使学生在真实的会计岗位进行实战,并定期轮岗,实践时间为一个学期。并开展会计实战比赛,每个企业的学生作为一组,每家企业的会计核算、监督,在师傅指导下可以独立进行整个运作时,由每组学生自己开展工作,在年度报表编制结束之后,由经济管理学院的财务与会计专业教师、记账公司的师傅们、企业的负责人对各组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与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优秀会计人员、优秀组长、优秀会计团队,并予以奖励。对优秀团队的会计工作,提炼出案例,以便以后学员实践之前进行观摩,可以作为教学中的案例。

(二)校外企业实习

在校内代理记账公司与小微企业进行了会计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但是学生对大企业比较陌生,与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太适应。根据校内实践中学生的表现,将学生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实践过程表现比较优秀的、对工作没有个性化需求的学生;第二类是实践过程表现比较优秀的、对工作有个性化需求的学生;第三类是会计实践经验还不够的学生。对于第一类学生顶岗工作,使其就业与实习同时进行,对于第二类学员根据其个性需求,分配到会计师事务所、特殊行业、其他组织与大企业实习,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个性化的会计岗位;对于第三类学员组织集体实习,进一步提升其实践能力。

该阶段一般在第四、第五、第六学期进行,第四学期在代理记账公司实践,第五学期在小微企业会计实践竞赛,第六学期在企业实习。代理记账公司实战是师傅指导为主、学生实践为辅;小微企业的会计实践竞赛是学生实践为主、师傅指导为辅;校外企业实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第四学期开始,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初级会计师考试,使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

四、理论回归:会计知识理论回归:反思型毕业论文

以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是没有毕业论文这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在毕业前缺乏对所学知识与实践进行系统的二次梳理,没有固化其完整的学习模式,以至在国家出台新的会计规范后,学员很难适应。其实学生在学校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完整的会计实践之后,将所学的会计知识与会计实践进行了一次很好的融合,在理论与实践融合过程中,能发现很多问题与疑问,也能对这些问题有一定认识,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因此,学校要求学生站在专业完善、企业需求与自身职业发展这三个角度进行反思,尤其就理论与实践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建议或对策,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要求学生从实践又回归到理论,提升理论水平,以便以后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培养学生持续理论融合实践的学习能力,这对其以后的职业发展十分有益,也对完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很有意义。学校在研究这些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整理形成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直接思路,不断改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阶段主要在第六学期前六个星期完成,毕业论文作为学生毕业的硬性条件,对于优秀毕业论文,专业教师整理形成观摩样本,也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

五、质量保障:课程研发团队+三个教师团

为了保证 “四级递进”培养模式得以很好地实施,确保培养质量,经济管理学院组建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研发团队,团队成员由专业教师、实验与实践教师、小微企业的业主、代理记账公司的客户与实习企业的高管组成。对概念体系、程序体系与方法体系如何重组、会计实验与会计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如何协调开展[4],提前3-4年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培养方案的初稿、组织团队成员进行论证,并开展试点、修稿方案,试点成功后形成培养方案的定稿。

方案实施过程需要有配套的教师全程辅导,学校根据老师的擅长,将老师分为理论课程教师团、双师型教师团与实践型指导师傅团,课程教学由理论课程教师团完成;校内实验由双师型教师团完成;学生实践环节由双师型教师团与实践指导师傅团全程指导;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从三个师团中各抽出一位教师,组成导师组指导。这将为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1]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13(4):26-31.

[2]刘丽娜,吴晓静,王成亮.社会网络视域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2(11):166-167.

[3]李辉.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五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J].财会月刊,2013(7):123-126.

[4]汤健.论构建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教学体系[J].财会月刊,2011(11):96-98.

G642.4

A

1673-8535(2014)04-0096-04

石意如(1977-),男,湖南新邵人,梧州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责任编辑: 高 坚)

2014-05-10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2012JGA212); 梧 州 学 院 教 改 项 目 :(wyjg2013B01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梧州记账会计专业
中共梧州城工委
记账类APP
记账理财的好处有哪些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
中小企业代理记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