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顺
(梧州学院 科研处,广西 梧州 543002)
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浅析
——以梧州学院为例
张海顺
(梧州学院 科研处,广西 梧州 543002)
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极其重要的内容。该文分析了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存在的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干部;学生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和职能不断扩展,工作对象迅速改变,学生工作和其他工作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普遍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梧州学院也不例外。吸收素质高、能力强和负责任的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尤为必要和紧迫。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学生干部参与学院学生管理活动,既存在优点,又有着天然不足,这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认真的思考和对待,发挥其优点,规避其不足。本文就结合笔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切身体会,对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活动进行简单的探究。
第一,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是梧州学院学生管理干部工作的延伸和必要补充。由于该院是刚升本不久的地方性普通院校,正处于创办以来最快的发展关键时期,办学的硬软条件尽管得到了长足的改善,但还是远未能满足学院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管理制度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更是千头万绪,内容复杂。梧州学院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干部人数有限,学工干部和所管理的学生数量之间的比例较大。尽管学院领导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给与了特别的关注和关怀,配足、配齐了辅导员。但是,由于对辅导员岗位职责界定还有待明析,实际上辅导员常戏称自己为学生的 “超级保姆”。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例如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学风建设、心理疏导、文体活动组织、社会实践开展、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就业择业指导和奖助金的评定等等工作。总之,凡是与学生有关的,最先想到的必然是辅导员。为了做好这些工作,辅导员不得不在院内各部门之间奔波,往往是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有时灯熄灭了,还得爬起来接电话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强大的心理压力使得许多辅导员深感疲惫。因此,学生管理干部迫切需要自己的得力助手——学生干部。
第二,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是学分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学分制的实行,打破了传统固定的班级管理模式,这就导致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动向具有分散性与流动性的特点。这种分散性与流动性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干部参与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学生干部本身就是学生的一员,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学们的学业生活情况、思想状况和心理动态,他们了解得最清楚,他们是学院制度宣传和执行的全天候 “基层管理者”。
第三,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是学生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是现代高校的根本职能,高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大量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书本外的能力和素质。这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拓展,必须以理论知识为指导,积极地参与实践。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使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社会交流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提升和锻炼,有利于学生毕业离开学校后顺利迅速适应社会, 融入社会[2-3]。
第一,部分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的动机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因素。在实践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干部没有端正当学生干部的动机,他们当干部的出发点不是为集体服务,为同学服务,而是认为当干部能获得不少好处和实惠,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他们之所以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是因为他们觉得担任学生干部具有某种特权,最终会获得某种利益。他们觉得做了学生干部以后,一方面在同学们中自然就具有了某种权威,同时与学生管理工作者接触的机会更多,顺理成章就会得到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信任,因此会在很多方面得到实惠,比如在奖学金方面得到辅导员的照顾,获得某种荣誉等。怀有这种动机的学生干部尽管只是极少数,一旦出现,在学生中的负面影响很大。
第二,部分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能力不强,缺乏主动性、超前性和创新性。在工作中表现为等着老师召唤和安排, “老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缺乏主动性,没有自己的创造性和建设性意见,仅满足于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由于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灵活性,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以至于在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反感,导致群众基础薄弱。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具体表现在: (1)上传下达的工作不到位。对上,报喜多、报忧少,特别是在涉及具体的人和事时,又怕得罪人,存在当老好人的思想,没有积极主动地到学生中调研了解情况;对下,照本宣科,机械传话,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 (2)出谋划策的工作做得少。上传下达、执行命令的时候多,真正为搞好某项工作出谋划策、唱主角的时候少。 (3)主动思考,创新意识不强。一些学生干部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但缺乏工作经验,不懂得工作的艺术和方法,工作效果不佳,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不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能创造性地去做广大同学的思想工作。还有就是探索精神不足、小心谨慎、求稳怕错,缺乏冒险精神、缺乏魄力,不敢涉足未知领域,在工作中表现为缺乏超前性、闯劲和朝气,工作死气沉沉,没有生机与活力[4]。
第三,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占用学生干部大量的学习时间。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普遍存在工作量过大的问题。一方面,大量繁琐的工作占用学生干部大量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干部自身的压力,因为担心自己所分管的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可能会让辅导员对自己不满意或者担心同学们对自己有怨言;再次,有些学生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成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个别学生干部出现了 “挂科”现象,严重影响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
第四,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难以摆脱工作的机械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发挥。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大多具有机械性,这虽然也可以锻炼学生干部的交流、表达等能力,但一些对个人创造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学生干部就无法参与,这就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干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许多重要的工作,还是需要辅导员身体力行。这既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也使学生干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制约。
第五,社团缺乏学术研究性和社会实践性,使大学生在管理活动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难得到很好的锻炼。由于社团本身不具有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性质,使得学生干部在社团管理中所做的都是一些琐碎和缺乏研究性的事务,导致他们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能力始终无法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一,严把学生干部选拔关。学生管理工作者在选拔学生干部时,一定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注重学业成绩和群众基础,坚持 “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不但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应拓宽选拔学生干部的渠道,可以通过竞选、选举、推荐、招聘、自荐和任命等多种形式,做到坚持标准、全面考察、公平公正和严格选拔。总之,在选拔学生干部的时候,要端正他们的思想态度,纯洁他们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动机。
第二,强化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培养。学生干部选拔出来后,教育培养尤为重要。一个班、院(系)、校能不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事关这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事关班风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在引导学生干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及业务培训指导,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改变 “使用代替培训”的观念,利用团校、党校、培训班、网络、报纸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阵地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品质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提升学生干部的思想认识,端正工作动机,锻炼意志品质,增强工作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净化工作作风。 有条件的话可以有计划、系统地组织学生干部深入农村、企业等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社情、民情、国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使广大学生干部树立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肩负历史使命的远大理想。同时,要教育高校学生干部诚恳待人,做事真诚,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在同学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提高自身的威信。总之,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最基础形式,他们的管理工作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的悉心指导培养,使管理工作得以高效、高质地完成。
第三,完善考核和奖励制度。制订有效的考核和奖励制度是管理学生干部队伍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可以从德、能、勤、绩等几个方面考虑。一方面,在每个学期末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表现突出和优秀的学生干部,进行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表扬和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学生干部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帮助他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对学生干部的考核也要参考其学习成绩,制订一个成绩标准,对达不到成绩要求的学生干部,停止其工作,以便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其次,对学生干部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奖励。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绝大多数学生干部同时也表现出了高度的工作热情,确实对学生管理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奖励学分、培养入党、授予优秀学生干部光荣称号、优秀党团干称号等激励方式,对学生干部进行补偿性奖励[5]。
第四,创建学术研究性、社会实践性的学生社团,锻炼学生干部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应尽量创造条件,提供支持,例如可以邀请院内外学者、专家和教授成立相应的学术指导小组,给学术研究型、社会实践型学生社团的创建和活动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干部学习到更多的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在管理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这对梧州学院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都会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学生干部队伍是梧州学院管理层和广大学生的联系纽带,是学院各项政策的执行者、是学风建设的参与者,以及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者和展现者。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对梧州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这种管理方式自身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做多方面的研究,逐步完善这一管理渠道的功能,使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1]颜曼莉.学分制条件下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2]陈方辉,董李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探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2008(1).
[3]刘昕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J].科学之友,2009(8).
[4]张瑞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1).
[5]潘登.发挥高校学生干部主体作用的思考[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G645
A
1673-8535(2014)04-0084-04
张海顺(1971-),男,江西上饶市人,梧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责任编辑: 高 坚)
201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