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时期东盟价值观的文化影响研究

2014-03-20 16:23韦国善
梧州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东南亚文化产业

李 艳, 韦国善

(1.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时期东盟价值观的文化影响研究

李 艳1, 韦国善2

(1.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除了具备经济强盛,科技发达等硬性条件外,自身文化水平高低和这个国家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基本要素。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经过了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已经上升为世界经济大国,而且在科技发展方面,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身为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大国,我国并没有将自身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来,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也非常有限,这与我国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非常不协调的。因此,针对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应从周边东盟国家入手,将国家深厚的文化内涵传播开来,并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东盟国家;文化产业;价值观影响

目前,中国在东南亚国家中的民族文化意识不鲜明,缺乏正面的文化内容来树立国家的形象,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多个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认识非但不全面,甚至会被扭曲和误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在异国的渗入是一个长久且重要的课题,只有在其他国家中正确树立自身的文化形象,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得到更多的认可,在对外关系中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从而成长为真正意义的综合性大国。因此,需要重点对我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化渗入进行战略性的组织工作,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将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形象树立起来。

一、冷战后中国构建对东南亚文化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经历过历史上的冷战时期后,我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形象已经被不断破坏,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影响已经渐渐消失,但仍然无法避免某些别有用心者在这个事情上做文章。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日渐强大和国防力量的不断发展,中国无疑已经成为超越周边多数国家的强大国家,虽然我国的基本建国理念是以和平为根本,但其他民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思想没有任何认识,历史旧事又被重新摆上台面,更有甚者竟然提出 “中国威胁论”的说法来攻击我国的对外关系。目前我国南海地区多发争端,如果处理不好与东南亚各国的外交关系,不仅会受到东南亚国家的联合攻击,更将为某些西方国家加入与我国敌对的行列提供借口和机会[1]。因此,在对外文化战略上,我国只能先以周边的东南亚各国为切入点,通过加强文化宣传、加深文化交流、丰富人文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等多种方式,并以我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化渗透工作作为重点战略决策,逐渐树立我国的文化形象和和平思想。我国的基本性质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建立和平和谐共处的外交环境,但是这样的中心治国思想想要真正被他国认识,需要建立长久的文化战略决策,通过中国文化在他国的不断深入传播,根本上改变其他国家对我国的错误认识。因此,我国对加强文化战略性决策的重要性正逐渐形成深刻认识,并在不断地研究和发展中,渐渐形成成熟的文化渗透策略。在对外文化宣传这项重要工作中,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中国在东南亚这些周边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平形象。

在东南亚地区的众多小国家中,大部分都是中国民族的后裔经历过远距离迁徙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民族,因为有着相同的文化根源,所以树立国家民族形象在东南亚地区的建立过程更为可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亚洲地区屈指可数的文化大国,对周边地区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文字语言到文明习俗、从生活习惯到民族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中国多样化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历史文明资源,对目前东南亚各国的文化影响深刻。以中国固有的文化形式和新型的文化产业,通过现代化方式在东南亚国家进行传播,在树立国家民族文化形象上能够更容易且更快收到成效,因为与有相同文化根源的民族进行文化沟通会更顺利、更容易被理解[2]。此外,历史上中国民族就与东南亚各国建立了同盟关系,几千年以来和平共存,相互支持,寻求共同发展,可以说从根本上一直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对实现当代和平共存和树立中国和平观念的综合性大国形象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二、冷战后中国积极构建在东南亚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一)中国通过渐进性的方式参与东南亚国家的各项机制性建设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关系自1992年以来逐渐深入,从初步参与合作到建立同盟关系,从加入和平合作条约到成就战略合作关系,中国正在通过不断加深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往来,逐步建立与东南亚地区的合作和同盟关系,并且通过多样性的同盟方式和合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在东盟各国之间与我国国力相符的主导地位[3]。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长久发展,合作机制相对成熟,中国作为后入者,前期要做的就是先顺应同盟国的合作机制,并且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和融入,逐渐形成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从而建立东盟各国对中国的信任和继续合作的信心。虽然目前中国要想在与东盟的合作中占据有利地位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是在合作过程中,要以东盟国家的主导地位为根本,支持东盟的各项工作和决策,并积极开展多种合作形式,在建立了与东盟国家之间更深层的信任关系后,适时提出自己对合作机制的创新思想供东盟参考,这就为中国建立在与东盟合作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提供了可实现的先决因素。

(二)中国在东南亚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中国作为亚洲大国,除了以发展自身经济、科技、文化和环境等多方面水平来提高自身综合国力之外,还应注重在东南亚同盟国之中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经济方面,有国家受到金融冲击和贫困问题困扰时,我国应在自身强大的经济力量基础上,积极为受难国提供资金、物质的支持,同时通过有效的金融手段帮助其改善自身的金融现状;当发生人类不可预知和无法控制的灾难性事件后,要第一时间对他国提供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并以深切的关怀慰问安抚该国家民众的心灵,树立国家和平大国形象[4]。在科技方面,通过增强与生产相关的科技文化交流,将我国的部分可利用成果与东盟其他国家共享,为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生产力提供技术帮助。在文化方面,各国都有着各自的文化特色,我国应在自身民族文化保持和传承的工作中,积极开发文化交流活动,同时指导其他国家通过正确的方式对各自的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传播,互相渗透、共同发展,为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化提供基本条件。在环境方面,由于环境的具体情况复杂,不能通过单纯的责任来划分,因此我国应将改善本国与临国生态环境的工作放在环保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各种合理手段将环境改善的工作切实执行[5]。在建立我国在东南亚国家中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工作中,仅仅通过这些手段去获取他国民众的友好态度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还需要从自身文明建设和文化体制上将中国的和平思想向外传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对未来中国构建在东南亚文化战略的建议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针对东南亚国家建立的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决策中,首先应从全面提高我国自身的文化意识做起,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为文化战略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国家对外的文化形象主要是通过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来体现,而我国的民族精神和国民文化就是以现有的社会主义体制为根本,始终保持党的以民为主的正确指导方针不偏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系统,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6]。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为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对国家文化体系的理解、在文化创新中所表现出的适应力、民族团结精神和价值观的文化建设等多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对我国建立新的核心价值观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除了对历史上的优秀思想和传统观念加以整合研究之外,还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文化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将我国的实际形势置于国际大环境中,保持我国以和平发展为核心的治国理念、发扬国民爱国主义事业,为继续走社会主义民主路线提供文化保障,同时结合国外的科学价值观,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将建立全面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为顺应国际形势的特色中国文化。

(二)加强中国文化产业化发展

目前国内文化产业形势存在着物质基础和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品产业化程度却很低的矛盾。我国是有着几千年深厚文化积淀的文明大国,虽然在国家和民族文化、历史文明等方面,有着优越的资源先决条件,而且飞速发展经济也为我国在文化产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资金支持,但我国的文化产业化程度仍旧处于较低的水平,致使我国文化产品在国内文化产业中都处于竞争劣势,在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力更是无法与西方国家相比。因此要想保证我国在东南亚地区乃至国际上的文化形象不断得到优化,只有加强中国文化产业化的发展速度。首先,应当对国内现有的文化产品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然后合理指导,将文化产出的品质和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准[7]。目前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和制度还有待完善,文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秩序也比较混乱,而且质量和品质良莠不齐,面对这样的文化产业现状,亟需通过有效手段进行解决,继续发扬优质文化产品、有效整治小规模甚至非法的文化产品,为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高品质发展,不断创新、改革,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其次,应当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发达的网络,扩大我国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受众程度,以多种形式进行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宣传[8]。最后,还应适时效仿西方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因素, “拿来”并结合我国文化产业特点进行改进,明显提升文化产业化运作的水平。

(三)构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价值观

随着区域历史的演变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形态的不同文化类别,在文化区域性愈加强烈的当今世界,只有将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发扬光大,并不断传播,与其他文化融合,才能在世界上树立自有的民族文化价值观。我国最深层次的文化思想内涵和最有文化积淀的民族文化莫过于儒家文化,因此在世界各国已经具有各自的民族或种族特色文化的情况下,我国对儒家文化的研究做为后起的课题和文化策略,已经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之间拉开了距离。只有在建立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民族特色文化的道路上,利用更具科技化和有效化的手段,以有中国儒家文化特色的价值观为主要思想,在建立文化价值观的同时,加强文化产业化在东南亚国家的深入宣传力度,边发展、边渗透,以期在最短时间、用最快速度使中国儒家文化在东南亚国家广泛传播开来[9]。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就是讲究以和为贵、天人合一、和而不同,这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完全相符的,而且可以说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心中统一的期望,因此对于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会更容易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10]。通过对儒家文化中心思想的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他国民众了解中国的儒家文化,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在东南亚各国中的形象由于冷战时期的阴影、中国日渐强大的经济水平和国防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但中国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价值观决定着我国并没有将欺压和侵略做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而是始终保持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对外关系中以和平为首要手段,绝不主动通过非和平方式处理对外事务。而这种中国一直秉承的以和为贵的文化价值观并不被他国国民所认识,因为没有强大的文化产业作支撑,中国要将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宣传开来有非常大的困难。不过,只要通过正确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它作为文化发展的根本依据,通过加强学习和运用先进技术,不断地加强文化产业化程度,并建立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价值观,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已为时不远。

[1]裴延锋.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开放大学特色文化[J].教育与职业,2014(13):75-76.

[2]王春娟,姚鸿韦,张志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与践行[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6-19.

[3]钱耕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路——以西安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4-108.

[4]孟利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J].前进,2014(4): 53-54.

[5]陈秉公.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方式[J].新长征,2014(4):53-55.

[6]马旭.南阳传统官德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现实意义[J].魅力中国,2014(8):253-254.

[7]蔡永生.以科学思维全面理解陆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J].理论与当代,2014(4):5-8.

[8]雷青松.运用灌输理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4(1):30-33.

[9]程渝,韩文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改革与开放,2014(4):71-72.

[10]张永平.多措并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4(2):70.

G125

A

1673-8535(2014)04-0001-10

李艳(1974-)女,壮族,广西南宁市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韦国善(1972-)男,壮族,广西马山县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高 坚)

2014-05-06

广西哲社 2013年度研究课题(13DKS003)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东南亚文化产业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