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学报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014-03-20 09:55胡兴华
外语与翻译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报学术期刊稿件

胡兴华

(中南大学出版社,湖南长沙,410083)

高等学校学报是教育部主管,高等学校主办,以反映高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阵地[1]。目前我国期刊有9000余种,其中高校学报2500多种,超过期刊总数的1/4,数量庞大。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高校学报不仅数量上大幅增加,整体质量也有明显提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科学文化学术期刊阵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

当前形势下,高校学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是我国科学技术、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我国大力倡导科技兴国,从国家层面上制定了科技发展路线战略图。据统计,2010年,国家财政中科学技术支出一项就有4114.4亿元;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7062.6亿元,比2009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并还将以年均20%的速度继续递增。二是我国在很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在2011年SCI收录的国际期刊中,仅我国作者发稿量达400篇以上的有10个,比例最大的占到近50%,受到全世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3]。

同时,高校学报也面临着内外夹击的双重压力。“一流稿件投国外,二流稿件投专业期刊,三流稿件投学报”绝非危言耸听。与国内专业期刊比较,高校学报无论是在稿件资源、经费资源、人才、物质条件方面,均无优势。另一方面,国外学术大刊大举抢占中国市场,形成对我国科技文化成果的掠夺之势。据统计,近十年,中国科学技术人员发表的SCI论文的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但这些论文中约有78%的文章发表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给我国学术期刊出版事业造成强烈冲击[3]。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高校学报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更显迫切和必要。下面浅谈笔者的一些想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对期刊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如对学报开展年度核验、综合质量考核、编校质量考核等,即是职能部门强化高校学报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高校学报办刊质量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形成学报质量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学报提高质量和健康发展。主要包括以下措施:① 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对学报的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出版质量等方面建立标准,建立学报质量评估体系和出版质量管理条例,健全监督约束与质量反馈制度。② 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化。不同类型的学报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建立科学的评价与评估体系[4]。③ 通过法制建设,严惩学术不端行为。由于法律法规、科技体制、制度措施还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学术界面临着学术失范和学风浮躁的严峻挑战。原创性论文日渐稀缺,有创建性的学术见解越来越少。因学术不端行为的“投入少、低风险、高收益”导致每年仅发生在中国高校的此类行为就屡见不鲜,对社会科技文化环境造成恶劣影响。通过法制建设,使学术诚信的要求能够标准化和可操作化,建立具体有力的监督、约束和惩戒机制,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完善的学术质量外部监督体系。

二、内容及编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树立质量至上、开放办刊的理念

一方面,高校学报应坚守质量至上的办刊理念。只有高质量,才能使高校学报更具学术权威性和文献情报价值,最大限度地汇聚世界范围内的优秀科研成果,才能在林林总总的学术期刊界有一席之地。世界范围内的知名期刊如美国《科学》、英国《自然》,也是以质取胜,凭过硬的质量吸引优秀的作者和稿件。当前我国高校学报整体学术质量偏低,影响力有限,导致发行量小,难以吸引世界级的优秀稿源。另一方面,高校学报因其天然的内向属性,一般偏重本校稿件。但开放办刊作为国内外一流期刊的重要经验,高校学报应加以学习借鉴,不要固步自封。加大外稿乃至国际化稿件的比例,应该也是高校学报质量提升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

(二)坚持创新,强化管理

稿件的内容是学报质量的“灵魂”。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对其刊登稿件的内容质量要求很高,以传播一流的科技成果为宗旨,学术质量的平均水平高,影响因子高,总被引频次也特别高[5]。反观我国很多高校学报特别是地方高校学报,原创性论文匮乏,有些学报还刊发一些非学术性的、商业性的文章。提高高校学报的内容质量,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第一,内容创新。坚持稿件的原创性,力争国内甚至国际科研领域前沿性研究成果的刊发,吸引高级别的作者参与,扩大学术影响力。强化编辑的组稿、采访与策划能力,守株待兔式地等待高质量稿件不可取。可以在年初,就安排好一年的选题策划。针对当前的学术热点、焦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向相关专家约稿,就特定问题展开讨论,吸引学界的注意力。发动专家资源,能够站在学科前沿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做出科学的论述,使刊物的内容具有更多的国家或国际领先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稿件,对国外的各种学说,特别是影响较大的思潮加以评论和介绍,选择以专题或栏目主持人负责的形式,确定选题;丰富刊物的内容元素,利用高校的学科优势、所处地域的特色及其他资源优势,在栏目建设上下功夫,突出特色,彰显品味,办出水平。

第二,出版创新,强化过程管理。国际上的知名学刊,无论是综合性,还是专业性,发表周期都很短,大部分都是周刊、旬刊、月刊,一般不会出现我国普遍存在的双月刊、季刊之类。世界知名的《自然》《科学》都是周刊。美国化学会主办的30多种期刊中有5种周刊,影响因子平均为3.573,这些周刊发表周期快,发表论文数多,被引频次也非常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版规模的扩大,为一流的科学家提供了足够的发表空间。我国的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校学报,发表时滞一般都很长,甚至有从投稿到发表需要2-3年的等待期。在注重首发权的学术界,这种漫长的拖延既是对作者的不尊重,也不利用吸引高质量的优质稿件[6]。加快出版周期,扩大学报的出版容量和规模,以最快的速度刊发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观点,这也是人性化的一种体现。双月刊因发表时滞长,发表周期慢,相应地吸引优质稿件的能力也较弱,平均影响因子最低,无法预测将来是否能继续生存。

第三,编较环节精益求精。编较质量是内容质量的重要保障。编较质量,不仅是检验文从字顺、各种格式的规范,也不是通篇没有错别字就算合格。编辑的过程,应该是发挥创意,使文章更有新意、价值得以凸显、可读性增强的过程。

三、组织和人才保障体系建设

合理的组织架构、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是高校学报质量的重要保障。选聘优秀的主编,组建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编委会,聘用有专业学科背景的编辑,严格进行绩效考核和管理,各尽其能、团结协作,对促进学报质量提升大有裨益。

(一)主编、编辑队伍建设

主编是高校学报的船长,决定着学报的发展方向。有论者认为主编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在某一专业领域实现“学者化”;二是要有丰富的“社会科学学”知识储存;三是要有“编辑学”理论和实务方面的修养;四是一定要有“领导科学”方面的知识修养[7]。一个优秀的主编要有全局意识、资源意识、竞争意识,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有效扩大稿源,并把好刊物的质量关,热爱学报事业,乐意为科学界提供服务。并保证有确定的时间关心学报,能完成学报的终审工作。目前我国高校学报多数主编都由高校校长或其他高级别行政人员兼任,能够投入地为学报发展尽力其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与国际大刊主编人选的要求形成强烈对比。

学报编辑是学术出版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其精神内容的生产者。毫无疑问,学报编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报的质量[8]。编辑队伍建设应是高校学报关注的人才基本建设任务,一名合格的编辑应具备以下几个素质:(1)专业素质高。具有专业学术素质的高学历编辑人员是办好期刊的重要因素。 (2)品德素质好。具备敬业乐业、团结协作的品质,把学报的发展放在首位;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编辑职业道德规范。(3)业务素质强。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学习心态,乐于与人打交道,并能虚心接受他人正确的建议;不墨守成规,勇于开拓创新,另辟蹊径。通过积极开展编辑学知识和其他科学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编辑识别、收集、加工和传输信息的能力,提高编辑业务水平。强化其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提高学报质量[9]。

(二)高水平作者队伍的建设

保证学报质量,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即高水平作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必须想方设法着手作者队伍的扩张与建设。一是要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情况,比如关注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国家级的基金,以及知名科学家、学者、科技攻关项目团队的动向,真诚地与他们广泛接触,寻求支持与帮助,找准核心作者群体,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作者队伍,为学报获得充足的高质量的稿源提供保证。二是要大力培育扶持学术新人,善于从年轻的博士、讲师中发现学界新秀,大胆刊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培育潜在的高素质作者,为学界注入新的血液,使高校学报的质量得到巩固与提高[10]。

(三)审稿人队伍建设

稿件评审是学报内容质量鉴定程序中的关键环节,审稿人对高校学报质量负有重要责任,是学术质量的法官。当前高校学报还很难做到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知识背景的编辑,一般是一个刊三两个人甚至一个人,要求编辑对全部文章从学术质量上把关勉为其难。同时,学术分支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些都要求有专业的评审人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和最终能否刊发做出判定。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以帮助编辑了解掌握稿件的长处与不足。在选择审稿人时,一是要求其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定水准的专业知识,坚持原则,责任心强,工作高效不拖延,对论文内容能做中肯而详细的评价,能热心为学报服务;二是建立审稿人数据库,登记他们的研究方向及学术专长、邮箱、联系方式,提高送审的准确性,保持与他们有快捷的联系,确保审稿的时效性及稿件质量。

四、物质及平台保障体系建设

高校学报的工作因不像教学科研一样在学校占有主要地位,致使其边缘化。虽然职能部门有关文件明确要求,学校党政领导要像重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一样重视学报工作,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办刊中的问题,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和支持,为办好学报提供切实保障。现实中,除经济发达地区及少数排名靠前的高校学报外,大多数高校学报经费来源匮乏、身份尴尬。

从高校学报的本质属性来看,其产品不是商品,其价值体现在传播的学术成果对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积极效果,重在社会效益,不能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盲目地压缩办刊经费,甚至将其推向市场,只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高校学报编辑人员的福利待遇比校内其他部门低,也严重影响了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当多数高校学报还在生存线上挣扎时,谈论学术质量及其发展都是不现实的。先进的数字出版平台是当前学术期刊发展的主流阵地。通过先进的数字出版平台,国际上的学术期刊形成了强大的学术资源聚集效应。而网络数字化建设正是当前高校学报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所欠缺的,一是没有相应的技术人员,更为关键的原因也是经费不足。提供经费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数字化平台,调动办刊人员的积极性,是保证学报质量的重要方面。

五、结语

高校学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高校学报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从多个方面加强学报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才能把提升质量、优化学术环境落到实处,为我国学术期刊的繁荣添砖加瓦。

[1]教育部办公厅文件.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Z].1998-04-01.

[2]冯月联.论高校学报走向国际化的有效途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2,4(1):53-54.

[3]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OL]. http://www.gov.cn/gzdt/2011-09/28/content_1958553.htm,2011-09-28.

[4]ISI.Web of Sciences.Philadelphia:Thomson-Reuters.2011.

[5]肖宏.谈期刊出版创新理念[J].科技与出版,2012(8):4-5.

[6]肖宏.一流刊物离不开一流的编辑人才[J].北京:科技与出版,2008(3):19-20.

[7]尹玉吉.论社科学术期刊主编的最佳知识结构[J].编辑学刊,2004(5):27-29.

[8]张进.如何提高高校学报的竞争力[J].学报编辑论丛,2002(10):23-26.

[9]刘岩.高校学报质量及制约因素分析[J].学报编辑论丛,2003(11):164-165.

[10]肖宏.学术期刊的经营与管理实践[J].传媒,2011(10):11-13.

猜你喜欢
学报学术期刊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致敬学报40年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