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音乐交流的影响与意义

2014-03-20 09:55高静
外语与翻译 2014年2期
关键词:龟兹大曲汉族

高静

(安徽滁州学院音乐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上承秦汉下接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的交流进入到了较为活跃繁荣的时期。在该时期,周边的国家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交流非常密切频繁,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为后来的隋唐时期中外文化的大融合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我国的音乐发展到了第一个鼎盛的时期,而魏晋南北朝位于隋唐时代之前,为隋唐时期西域等外来音乐与汉族音乐的融合奠定了基础,正是这些外来音乐不断与我国的汉族音乐发生交流,使得我国古代汉族音乐得到较大的发展,为后来的鼎盛时期埋下了伏笔。所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在我国音乐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1]。本文旨在从不同角度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音乐的交流,分析其对我国音乐发展的意义。

一、雅乐的衰败和燕乐的兴起

雅乐,就是优雅的音乐,属于宫廷中的音乐。燕乐,即宴饮之乐,属于娱乐场合的音乐,但是也需要注重一定的礼仪。因此,雅乐和燕乐可谓是相对的。隋唐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大力推倡发展雅乐。但是由于统治者本身也喜欢享乐,因此,他们在日常娱乐中还是觉得燕乐适合,因此燕乐反而是他们喜欢的音乐,同时发展燕乐也可以显示王朝的强大。由于当朝统治者更倾向于燕乐,而忽视了雅乐,这样使得燕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雅乐逐渐没落。由于隋唐音乐在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因此,燕乐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并出现了多种演奏模式和不同的演奏风格[2]。隋唐时期的燕乐已经不是某种单一的演奏方式,而是多种音乐形式的统称,它包括了多部乐、二部伎、散乐、大曲等。

(一)隋唐朝七部乐、十部乐的创立

在隋朝的开国初期,隋文帝便创立了七部乐的体制。一是《国伎》,二是《清商伎》,三是《高丽伎》,四是《天竺伎》,五为《安国伎》,六为《龟兹伎》,七为《文康伎》。同时,在七部乐的体制中还有《疏勒》《扶南》《康国等伎》等,同时还有鞠、铎、巾、拂等四舞这些后来添加进去的音乐形式。在隋朝时期,七部乐是主要的乐部,同时当时还有其他比较丰富的汉族乐舞和外来的乐舞,他们在当时都非常受欢迎。后来,在隋炀帝时期,把《国伎》和《文康》更改为《西凉》和《礼毕》。同时又增加了《康国》和《疏乐》两个乐部,最终,将七部乐体制改为九部乐的体制。在唐朝时期,燕乐基本上继承了隋朝的九部乐体制。后来,在太宗贞观十一年,废除了其中的《礼毕》,到了贞观十四年,将《燕乐》放在了首位的重要位置。到了贞观十六年,在唐朝九部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高昌乐》,形成了唐朝的十部乐[3]。

(二)坐部伎、立部伎的创立

唐朝时期也有创立新的音乐,《坐部伎》和《立部伎》是形成于唐代的宫廷燕乐,它的出现要晚于多部伎的出现。在唐朝的初期,已经有了二部伎的多种演出形式,后来,在武则天和唐中宗统治时期,二部伎的基础得到了巩固,最终的确立是在玄宗时期。从数量上来看,坐部伎和立部伎总共有十四部,其中据史书记载,立部伎包括了《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这八部音乐,剩余的六部包括在了坐部伎音乐范畴中,他们是《䜩乐》《长寿月》《天授乐》《鸟哥万岁乐》《龙池乐》《破阵乐》。其中,《䜩乐》是有张文收所创立的,它包括了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坐部伎和立部伎的创立,完全替代了十部伎,成为宫廷宴会中的乐舞节目,他们的艺术性明显高于九部伎,同时也较少了累赘的仪式。

(三)唐朝大曲的发展

唐代大曲的发展是建立在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的基础上,同时融合吸收外来音乐的特点。唐代大曲属于一种歌舞曲,需要使用乐器来进行表演,同时演奏大曲的规模较大,具有较复杂的结构。在唐朝,大曲的作品较多,仅仅在《教坊记》中就罗列出了46首,同时,其他的历史文献资料中也在多处记载有更多数量的大曲。大曲的发展体现了唐朝音乐的水平极高,同时在宫廷音乐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4]。

(四)隋唐时期法曲的发展

隋唐宫廷音乐中还有一种音乐形式,名曰法曲。法曲跟佛法有一定的关系,由此得名。法曲的出现是在隋朝时期,并在唐朝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唐朝的开元、天宝年间到达鼎盛时期。法曲在音乐结构上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音乐,音乐风格较为幽雅,后世传统音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受法曲的影响。法曲融合了多种音乐的特点,不仅吸收汉族音乐,佛教音乐,同时也融合了外来的音乐,正是由于法曲的这种包容万物的特性,使得他非常流行,在隋唐时期的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唐朝时期,唐玄宗非常痴迷法曲,由于法曲较为流行,传播到了朝鲜,后来又流传至日本。直到现在,我们在民间的很多地方还可以依稀看到法曲的遗产。在邱琼荪所著的《法曲》中,能够统计到唐朝的法曲总共有25首左右的数量。

(五)隋唐时期散乐的发展

隋唐时期还有一种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为散乐,散乐又可以称为百戏,它是多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的统称,其中包括武术、幻术等多种丰富的民间表演。散乐在隋朝时期非常的盛行,据有关书籍的记载,当周边的国家前来朝贡的时候,民间进行散乐表演的规模巨大,从头到尾一直绵延八里长,一直从晚上看到早上才能看完一个遍。而且散乐的形式汇聚中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非常震撼。在隋朝时期,散乐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之后,在唐朝,散乐的形式也得到了扩展,例如军中拔河、杂耍、耍猴等等形式。

(六)外来音乐与汉族音乐的融合

总的来看,隋朝燕乐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不拘一格。在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来的音乐少数民族音乐。这一点从隋朝所创立的七部乐和九部乐中可以看出,其中属于汉族的音乐只有清商和礼毕,其他的音乐都来源于国外和少数民族,而且,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流传至中原地区。据历史书籍的记载,清商伎也不是原汁原味的汉族音乐,它是在晋朝南迁是传入少数民族,后来经过了一些流传又到了中原地区,被归入了七部乐当中,虽然说清商的气源在汉族,但是中间也是融入了不少少数名族的音乐特点。

(七)龟兹伎在我国的发展

《龟兹伎》也属于隋朝七部乐中的一部,它有中国的西北部的少数民族创作,后来流传至中原。在中原地区,《龟兹伎》的音声曲调已经跟原来有了较大的差别。隋朝时代的音乐就是要海纳百川,吸收不同的音乐,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取舍。在隋炀帝时期,《龟兹伎》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从原来的三部乐变成了十四部乐章,这十四部乐章不仅融合了中原音乐的特色,同时也加入了南朝音乐,到了后来,又融合了高昌乐。由此可以看出,《龟兹伎》到了隋朝经过一系列的融合,已经成为有中原的音乐。

同时,传入中原地区的西域音乐还有很多,如在南北朝时期流入的《康国》《天竺伎》等音乐。

唐朝音乐的发展,继承了隋朝的音乐特色。唐朝的十部乐就是在隋朝的九部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九部乐的基础上,融入了高昌乐,增加了完整性。从这些构成来看,隋唐时期的燕乐主要构成主体是夷乐和胡乐。

唐朝的音乐也有跟隋朝不相同的地方,在很多音乐的表演形式上有差异。其中,唐朝的坐部伎和立部伎,是对燕乐表现形式的发展。坐部伎和立部伎的音乐创作也吸收了西域的音乐特色,融合较为自然。这也说明了少数民族音乐对我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隋唐时期的乐队使用上,也是采用了龟兹乐的伴奏形式和它的伴奏乐器。同时,还结合着使用了琵琶、腰鼓等具有龟兹乐特色的乐器。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音乐交流对隋唐时期音乐理论的影响

(一)“五旦七调”理论

龟兹乐的调式理论为“五旦七调”理论,它是在北周时期传入中原地区的。当时,人们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即使不断地学习该理论,也难有突破。在周隋时期,中原地区有一名博学多识的音乐家郑译,他非常通晓音律,不仅熟知汉族音乐的特色,而且对西域音乐也接触很多,当时他也对龟兹乐有过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也仅仅是发现了龟兹乐与汉族音乐中的音调方面的不同,但是仍然不知晓其中的理论。后来,对龟兹乐理论的认知还是得助于通过琵琶的学习,在苏袛婆的指导下,终于认识到龟兹乐的音律和它的科学性。为了能够增强汉族音乐的表现力,郑译主张在中原地区推广苏袛婆调式。

(二)“八十四调”理论创立

郑译在五旦七调的理论体系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启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他将五旦推展到了十二旦,同时将七声经过变化构成七种调式,创立了完整的八十四调的理论体系。但是,郑译的八十四调理论在现实中难以实践,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不过,他创作八十四调理论体系的思维方式对后世的音乐家有很大的启发,同时八十四调理论也打破了宫廷音乐中只能以宫调为首的规矩,促进了汉族音乐的发展。

(三)“二十八调”理论

由于使用的难度大,八十四调理论最终被“二十八调”的宫廷燕乐所替代。虽然很多学者对二十八调理论的理解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创作受西域音乐的影响较大。二十八调理论是我国古代音乐中调式和音节发展的一座丰碑。

三、总结

龟兹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音乐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作用。它不仅将西域地区的科学的音调理论传入中原地区,对汉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还将中原地区的音乐传至西域地区,促进了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中西方音乐的发展。

[1]孙晓辉.两唐书乐志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郑祖襄.华夏旧乐新证[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3]赵为民.龟兹乐调理论探析——唐代二十八调理论体系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5(9):98.

[4]王克芬.龟兹乐舞对唐代舞蹈发展的深刻影响[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1):57.

猜你喜欢
龟兹大曲汉族
龟兹乐舞
三部龟兹乐考辨
两宋大曲异同考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龟兹古乐
貴州大曲
貴州大曲
抒海本生及其在吐峪沟壁画中的呈现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