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艳
(忻州师范学院艺术系,山西忻州,034000)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中心,同时也是提供给学生与教师学习和科研的服务学术性机构。图书馆建设的基本理念是提供给读者舒适、优美、健康的学习与阅读环境,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不但要具备现代化设备的基本条件,还要满足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要求,不仅要实现高校图书馆阅读场所的功能,还要体现其传承历史文化的功能。
色彩是人们体验周围环境的热点所在,也是时尚前沿的风向标。对建筑空间来说,色彩在建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使人与空间环境进行交流[1]。若是将空间视为社会关系及人类活动的框架,那么色彩就可视为交流因子中的一份子,看做交流的媒介。高校图书馆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性建筑物,内部色彩元素的应用对文化氛围、读书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1. 色彩设计新原则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提出:“色彩直接影响精神。”如果将色彩比喻为琴键,将眼睛比喻成音槌,心灵就是绷满弦的感情,艺术家是弹琴之手,艺术家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让人的精神产生反响及波澜[2]。
一是色彩联想的应用。色彩联想是其他色彩感受的基础,例如从绿色联想到植物和大自然,黑色联想到夜晚、黑暗,红色联想到火焰和血液。读者进入图书馆后首先感受的便是室内色调。读者年龄、性格及素质均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要综合考虑,找出合适大众读者的色彩感受,让大部分读者有舒适和谐的感觉。表1是对高校图书馆不同功能空间的色彩配置参考。
表1 图书馆室内色彩参考表
二是色彩冷暖感的应用。在生活过程中人们逐渐积累了对色彩不同的温度感受,不同冷暖的色彩能够在不同空间创造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色彩环境。暖色调中的黄色、橙色及红色会让读者感受到温暖;冷色调中的白色、紫色、绿色、蓝色会让读者感觉是冰雪、森林。因此从空间视觉来说,暖色有视觉动感和扩张感,而冷色则有视觉静感和收缩感。高校图书馆中色彩的温度感觉与室内氛围的创造有密切的关联。例如炎热地区可采用冷色调,寒冷地区可采用暖色调,从视觉上给予温度上升或者下降的感觉。与此同时,局部使用调和色,如灰色可给图书馆带来宁静、柔和的氛围。应用同样的原理,常常在夜间依旧灯火通明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需求来调节灯光的偏暖或者偏冷,配合装饰色彩,为读者营造一个冬暖夏凉、宁静舒适的阅读空间。
2. 公共活动区域色彩设计
一是门厅色彩。门厅是图书馆入口处,门厅色彩及设计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直接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整体感觉。门厅装饰色彩应明亮不失典雅,庄重不失亲切,同时还应表现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在高校图书馆,门厅应以浅淡色调为主,给人引人入胜、积极向上的感觉。除此之外,门厅可借助大型壁画、雕塑等突出图书馆现代气氛及文化特色。
二是总服务大厅色彩设计。在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的影响下,图书馆总服务大厅功能较多,使用频率较高,人流量也相对集中。因此,总服务台大厅区域应设置一定的标志,色彩配置上也应具有吸引力,让读者感受到自己是被欢迎的[3]。大厅内休闲交流区域的色彩则应以亲和、舒适、沉稳为主,不仅能突出大厅崇尚思想的气质,同时也为读者的短暂停留提供舒适的环境。同时,在大厅的墙面局部可点缀雅致的书画作品,在不同廊柱等处摆置绿色植物,丰富色彩。
三是交通空间色彩。楼梯、走廊等交通空间的使用频率也较高,它是将联络各个部门的纽带,同时也是潜在读者交流场所。这部分空间在灯光色彩选择上应以明朗亲切为主,如淡黄色、白色,而不应该选择灰暗深沉的色调,产生压抑与隔阂感。
3. 阅览区域色彩设计
阅览室是图书馆最集中体现其主要功能的空间。它的职能决定了阅览室应该是温和、优雅的空间,只有安静的空间才能够让读者专心阅读。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拥有很多电子信息备、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这些设备多以灰色、冷色色调为主,长时间放在阅览室会给人乏味、沉闷的感觉,极易引起视觉疲劳,因此应在阅览空间注入新鲜生动的色彩进行调节。调节的手段与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或者利用桌椅、书架等陈设物,或者利用绿色植物、书画、格言警句等墙饰等。
1. 阅览空间光环境
阅览空间是图书馆使用频率较高的空间。读者在这里的留驻时间通常是最长的,所以光环境塑造方面应以读者为主体,塑造阅读的最佳光环境。因为自然光源极易受到气候与季节的影响,人工照明则会耗费大量能源,所以应遵循以自然光为主,人工光为辅,因地制宜地设计光照位置与光照强度、光照色彩。
2. 公共中庭空间光环境
高校图书馆的公共中庭空间具有仪式性、生活化的特点,读者在此处活动目的性不强,却有多样化的特征,或交流或思考或讨论都可能发生在中庭区域。从光环境营造的角度来说,需要打造高校图书馆的形象性区域氛围及环境,需综合考虑这样的多功能分区的要求,顾及整体精神氛围的融合[4]。
1. 阅览区家具设计
现代高校图书馆阅览区有多重的阅读形式,不仅包括杂志、报刊、书籍等,还包括缩微读物、电子版读物、试听资料等新型载体模式的阅览。针对以上现象,图书馆应配置合理的服务设施,录音机、放像机、双屏计算机等新型阅览设备与阅览椅、阅览桌、书架等传统设备的摆放应针对各自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加以设计,方便、实用、快捷地为读者获取所需信息是设备搭配摆放的根本原则。
2. 公共区家具设计
现今高校图书馆中,公共空间是最重要的交流场所,交通空间、走廊空间、中庭空间等钧会发生偶遇交流行为,且是读者释放情感和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所以此区域的家具选择应灵活丰富,可以突出趣味性、休闲性,又要兼顾舒适性。
作为高校文化教育重要场所之一,高校图书馆应该从环境设计上体现出校园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显示出独特性和人文气息。所以,在高校图书馆环境设计细节装饰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导向性建立院校形象性标识体系的基本规范,真正体现出校园文化品位和文化特质。在环境细节装饰上体现高校的文化品位和办学理念,应从空间设计上与校园文化融合交汇,体现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价值上的导向功能,例如增添校徽、校训等标志性装饰。
高校图书馆是直接接触读者的公共建筑,其引导功能可以充分发挥出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我国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及其与信息化进程的结合推动了高校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的多样化发展,包括图书存储量与存储空间的变化、电子文献下载资源的丰富与媒介的变化、多媒体设备的不断更新等。当代高校图书馆一般由电子阅览室、阅览室和借阅室等服务性空间构成,有些高等学校图书馆还有文化收藏室、休闲娱乐休息室、文化交流室等。随着功能分区类别增多,需要加强环境的细节装饰,利用空间导向性信息,设计体现出图书馆的文化底蕴和服务功能。例如:墙壁指示性标识用中英文对照或者是不同字体选用、形状设计等。
有学者指出:人的性格是环境造成的,环境应合乎人性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师生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需要有良好、温馨、整洁的环境。在环境细节装饰中,空间导向信息是重要组成元素,导向信息完备、简洁明了,以及其自身所拥有的高效而人性化的文化内涵,是对学校价值追求的一种体现,潜移默化影响着读者的思维习惯和审美情趣。
加强操作性和互动性的结合,往往可以充分发挥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环境设计可以通过细节装饰来提高读者与空间之间的互动。其中,视觉是人们反应外部信息的重要通道,而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功能服务是视觉化、具体化的。在图书馆环境设计上运用细节装饰来丰富信息服务识别途径,将图形、文字、图解等组合起来,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将其引入到墙面、显示屏、各种醒目提示牌上,加强引导功能、读者对环境的理解能力和互动性,从而提高空间自主服务功能和读者的探索意识。另外,建筑装饰材料是空间设计中和人接触最多的部分,选用优化形状和材质是提高图书馆环境功能的重要设计环节。
图书馆是供教师和学生阅读的地方,而师生阅读行为是一种心理认知活动。形成图书馆心理不适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长时间阅读产生的心理不适,二是建筑空间功能性缺陷引起的心理不适。可通过心理治疗和色彩搭配设计缓和这些心理不适。具体应用中,较为广泛采用的就是细节装饰,细节装饰对于提高空间功能具有很好效果。色彩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因此从色彩装饰上下手,优化阅读环境的色彩搭配,从而调整读者情绪,融合积极情感和认知构建,让读者轻松学习、愉悦阅读,可以起到良好的心理调整作用。图书馆结合色彩元素和空间材料元素的搭配应用,改善阅览室的沉闷氛围,利用色彩鲜明的颜色和光度增强室内阅读效果,可以避免在阅读过程中出现困倦或乏味感。灯光装饰设计,不但有照明功能,还有调节情绪、引导路径、提高或减弱视觉感受等功能。如果图书馆某一空间过大,可以采用若干光源,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避免高强度光源照射产生的疲惫感和视觉疲劳;对于狭小空间,可以利用发光标牌或墙壁悬臂灯,减少墙壁指示性标识等,加大空间视觉距离。
环境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环境可影响人的行为。高校图书馆是校园基本建设项目之一,应为师生营造清新、明快、整洁、幽静的阅读环境与氛围,陶冶读者情操,净化师生心灵。因此,图书馆环境设计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即外环境设计和内环境设计。其中最能够直接体现出图书馆功能的就是内环境设计,包括空间布局、色彩搭配等细节装饰。在图书馆环境功能问题上,需要依照“学生为主、读者为本 ”理念,从细节设计上杜绝传播不文明不健康的阅读行为,运用综合设计和技术手段,统一协调图书馆内外环境,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学习场所。
[1]武秋月.低碳经济与现代高效图书馆环境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1(11):15.
[2]黄白.高校图书馆的适宜性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3]崔永梅.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环境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5):15.
[4]马其峥.高校图书馆了空间导向信息设计摘要[J].文教资料,20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