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中成
(南通大学保卫处,江苏南通,226019)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校园环境破坏和对全校或者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1]。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高校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历来是反映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因此,高校突发事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应的应急管理对策研究也俞显迫切。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指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在面临紧急的突发事件产生威胁的情景下,为了达到有效减少和减缓突发事件对高校造成不利影响的目的,通过组建管理机构、指导应急管理预案等而采取的一系列有组织、有机会、有步骤的应对行为和动态管理过程。高校加强突发事件的处理非常重要,并有着现实的积极意义。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校管理者建立危机意识.加强危机教育,有组织、有机会地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就能临危不乱,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突发事件处理小组,积极研究对策,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协调配合,必能化危机为转机,使损害减到最低,圆满解决危机。
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通过采取坦诚布公、积极负责的态度和措施,充分沟通和了解师生的心理需求,获取师生的理解和支持。对师生的焦虑、紧张情绪,及时的进行疏导;对突出的心理创伤,进行积极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有助于高校维护师生身心的健康,避免产生新的心理危机事件。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有利于消除危机带来的情绪与压力,澄清谣言,化解疑虑,使教师专心教研,学生安心学习,恢复校园正常的教育教育秩序,维持学校正常运作。
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将影响学校形象、造成人员伤亡、财物等重大损失,甚至付出更大的代价;处理得当则可化险为夷,凝聚全校师生共识,保全学校的人员、财物的安全。
1. 事前防范
应本着预防重于事中、事后处理原则,做好事前防范与教育宣导;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加强校园安全警戒以及防护;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及情操教育;安全设备定期做维修、检查与保养;成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各处室加强联系,职责分明;加强师生沟通,订定民主、公正、公平和学生申诉管道;加强互动教育,掌握学生家庭与学校生活、学生状况;与社区辅导网加强联系与合作。
2. 事中处理
应积极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评估事件的实际状况,及其严重程度;掌握处理时效及介入时机;搜集解决问题的资料与可利用之社区资源;通知相关人员(导师、家长或监护人);突发事件处理小组讨论策略,分工合作协力解决;及时利用通报系统。
3. 事后辅导或善后处理
对事情发生经过的掌控与处理;检讨处理过程之得失;对外发布消息,澄清疑虑;对上级之说明报告处理经过;对当事人心理辅导;对周边环境之复建;检讨得失寻求改进。
1. 熟悉国家相关法令
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各方应了解与自身权益、行为规范有关的法律常识,家长或教师更应该了解、配合与遵守保护学生的相关法令,更周全有效的保护学生。
2. 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一是树立危机意识。对早期的突发事件迹象予以察觉,未雨绸缪,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遏制其发生,将突发事件消弭于无形,而达到应急管理的最高境界。高校要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并进行任务编组,一有突发事件警讯立即反映给决策者,召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迅速采取适当、有效的应急措施。二是安全观念融入各科教学: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教学工作部门、各学院要将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实验室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观念融于教学工作中,同教学工作同布置、同落实。突发事件应对常识等编印成册,人手一份,让师生了解危机应对的要领,多一份提醒,少一份损失[2]。
3. 成立应急处理小组
高校应该将维护学生的安全,当作第一要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统筹安排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防灾救护的教育与演练,提高防灾救护技能的训练。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该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召集应急处理工作小组,进行任务编组,进行各项防灾救护的紧急任务,以减少生命与财产的损失,以加速危机的处置与解除,并做妥善的善后处理,迅速恢复环境与心理的安宁。
4. 制定应急处理流程
高校应该制定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并进行适当地公开。通过教育与训练,让全校师生了解掌握处理程序,以加速公共安全管理的成效。按处理程序因时因地制宜,有组织、有系统、有步骤地妥善处理突发事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迅速恢复校园秩序[3]。
图1 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图
5. 把握安全管理各环节
学校公共安全管理的范围很广,目的是要维护学校的人、事、时、地、物等方面的安全;换言之,就是要提供一个安宁的、无障碍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首先,寒暑假期间的安全管理。学校后勤处及相关人员应在假期中全面检修校舍建筑、实验室器材、危险品化学品仓库、消防设施、水电设备、教学设施等,确保其安全有效。
其次,教学活动期间的安全管理。各科教学及相关人员应在教学前,检查教材、教具、教学设施是否能用,有否危安因素,教学时引导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活动结束后,应该再检视各项器材、设施是否收拾妥当?是否复原与归位?若有损坏应立即报修。例如:实验课程、校外教学、饮食卫生、教学设备、游泳运动、水电设备等项。
再次,校园日常的安全管理。例如:校园门禁、水电设备、交通安全设施、食品卫生、防暴安全等,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安全管理项目。
最后,特殊灾害情况下的安全管理。当不可抗力的特殊情况时,如台风、地震、洪水等,必须特别加强安全管理。事前有预警的,高校应采取积极妥善的防范措施,事后亦应进行检验和灾后重建工作;无预警状况的,高校更应提高警觉,以减少损害的程度。
6. 争取有力支持
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必须妥善处理,临危不乱,沉着应变,主动请求公安、教育、卫生等权责单位和上级机关的支持与协助,千万不可隐匿不报,坐失救援良机,以致扩大损害程度。高校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更应该主动请求心理辅导机构与医疗机构的专业支持,对师生进行各种生理与心理的建工作[4]。
[1]简敏.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缺失与机制构建[J].甘肃社会科学,2005(6):249-250.
[2]张梁平.勿临渴掘井 宜未雨绸缪——对校园危机事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4(24):43-44.
[3]孙景福,徐顺玉,李振东.危机性事件及校园危机性事件管理[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5-77.
[4]韩艳.学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2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