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张光涛
(烟台职业学院组织人事处,山东烟台,264001;烟台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山东烟台,264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心理健康成为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标志之一。在众多压力和困境的影响下,人们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继而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需求不断增多。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流派多达几百种,每个流派衍生发展的治疗技术日渐丰富,常见的有认知疗法、精神分析、行为矫正、家庭治疗、叙事治疗、心理剧疗法等。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表明,对当事人仅采取单纯的会谈技术是不够的,而音乐治疗、绘画治疗等多种表达性艺术治疗形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功能也得到了心理学家的论证和认可。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借助各种艺术媒介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思绪、感受及体验,其基本信念是每个个体均有与生俱来的自我引导和自我治愈的能力。在一个安全、包容和放松的环境中,以绘画、音乐、叙说等方式来处理当事人内心的压力,并在艺术创作中可以达到心灵沟通、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之效果。简单来说,音乐心理治疗是指运用音乐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帮助个体解决身心方面的问题,从而获得治愈与发展。音乐治疗是多个学科的结合体,其不但应用于临床医学,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亦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关于音乐心理治疗的探讨多集中在临床研究中,如关于自闭症患者、智障群体、网络成瘾者以及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问题,音乐心理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1];“音乐治疗能有效改善智障儿童的注意稳定性,从而促进其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2];“音乐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方法在缓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症状中具有一定的效果,音乐教育在缓解大学生网络成瘾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音乐疗法能够调动和激活抑郁症患者潜在的情绪功能,提高其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及表现情感,达到改善与外界交流的目的”[4];“音乐治疗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状态、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
相对而言,关于音乐治疗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较少。在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音乐治疗只是被作为心理咨询或治疗的辅助手段,并没有被正式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中。新时代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如以自我为中心、人格不完善、情绪问题及人际交往困难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传统教育带来不少挑战,仅靠理论性的心理健康知识讲解和针对小众群体的心理咨询是不够的,而音乐治疗的优势就在此显现出来了。对于学生而言,不管是否具有音乐基础都会受到音乐的影响,因为音乐是最大众化的一种艺术活动。因此,如何加强和推广音乐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是当下心理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音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不仅是高校育人指标的重要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的体现。鉴于此,本文以3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音乐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阐述音乐心理治疗的实施过程、疗效等问题。
本次研究中选择了30名被试,他们存在诸如人际交往、情绪等问题,但均无严重的心理或躯体疾病,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音乐训练。我们按照1-30将被试进行编号,对被试采用接受式音乐治疗与参与式音乐治疗相结合的团体辅导方法,对于干预前后进行评估。本次音乐治疗共进行8次,每周1次,每次约2个小时,治疗的目标包括:促进个体的开放,增进人际交往技巧;分享情感体验,释放内心的情绪,达到情感的共鸣;推动成员自我认识、自我肯定。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的前后测比较,被试在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评价方面得分明显提高;而在焦虑、忧郁、躯体化、敌对等项目得分有所降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李晓宇[6]、欧胜虎[7]等人的研究也说明:音乐治疗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心理疾病的治疗,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音乐治疗能够调适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健康情感,同时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学生的社会交往。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清晰地认识到音乐治疗的独特效果和可行性,重视音乐心理治疗的作用,使其发展成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方法或技术。
目前来看,高校音乐心理治疗中存在的不足有:学生对音乐心理知识的了解浅薄、缺乏专业的音乐心理治疗师、音乐心理辅导的设备不齐全等。针对此类问题,作者提出如下建议:
1. 学校要加大音乐心理方面的宣传
由于音乐治疗在我国起步较晚,它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人们自然而然对音乐治疗的认识和了解较少。我们应通过宣传帮助学生认识到音乐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音乐对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学校可通过报纸、宣传栏、电视、校园广播、网络等媒介进行宣传,也可举办知识讲座,采取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功能,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加音乐治疗相关的内容,可分为理论讲解和心理体验两部分。理论部分重点把音乐治疗的基本知识向学生做详细的解释,心理体验部分可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条件选择相应的音乐治疗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的相统一。除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资源外,高校可适当考虑开设“音乐治疗学”“音乐与心理健康”“音乐与自我成长”等相类似的选修课普及音乐疗法与心理健康的知识。
2. 高校应培养组建高素质、专业性强的音乐心理治疗师
欧美国家专业音乐治疗师比其他国家发展的速度要快,培养和资格认定的程序要更为完善。在美国有近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经资格认定合格并注册的音乐治疗师在精神病医院、综合性医院、儿童医院、特殊教育领域和各种心理诊所工作。亚洲音乐心理治疗的起步较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台湾等,在这些地区的大型医院都设有专门的音乐治疗师。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没有专业的音乐心理治疗师,基本是由心理辅导师或咨询师代替,这部分人员在音乐方面的素质相对欠缺。考虑到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既可聘请专业的音乐心理治疗师,也可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音乐教师组成师资队伍,相互取长补短。总之,一名合格的音乐治疗师应具备音乐、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知识。
3. 音乐心理治疗需要完善的设备
要想充分发挥音乐心理辅导的功能,高校应建立音乐心理治疗室。音乐心理治疗室的创建应遵循人性化、专业化的原则,人性化指的是音乐治疗室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室内装饰应符合保密、安全和温馨的要求;专业化指的是音乐治疗室的设施应齐全、专业,具体包括:必需的音乐设备(常见乐器、音乐放松设备、播放音乐设备、沙发或者躺椅);充足的音乐曲目(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音乐);心理测量工具(常见的心理测量问卷或量表,方便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作出准确的评估),条件允许的学校可分别设立个体音乐治疗室和团体音乐治疗室。
4. 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教育活动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音乐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充分利用和发挥音乐的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培养素质型、创新型的人才。
高校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注重与课堂教育的结合,将音乐讲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相融合,既能满足学生对音乐的需求,亦能为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服务。据了解,当前高校基本都已开设音乐课程,但课程的性质不一,有的设为选修课,有的设为公共基础课。笔者认为,在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背景下,音乐课程的设置应依据当下学生的需求及音乐的发展而定,如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注重针对性、代表性、时代性等。
其次,高校中有必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真正将音乐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校园文化是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音乐文艺活动又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校园歌手大赛、创建合唱团、音乐知识大赛、音乐文化节等。各种活动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在学生中普及音乐方面的知识。
我国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音乐心理治疗仍是大多数学校的一项空白。音乐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形式,在高校开展音乐心理治疗可行性大、受众面广,具有极强的普惠作用。21世纪音乐治疗将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益友,它能促进人类心智的发展、情感和行为的发展以及身心的保健,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广大研究者尚需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将音乐治疗逐渐拓广到临床实践、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方方面面。
[1]邱天龙.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原理和方法[J].宜春学院学报,2012(1):143-146.
[2]曹敏.音乐治疗对改善智障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实验研究[J].成功(教育),2011(18):201.
[3]杨薇薇.音乐教育在缓解大学生网络成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
[4]潘谊.音乐治疗对改善抑郁症患者情绪的应用[J].科技咨询,2009(28):244.
[5]李娜,邓红.音乐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作用[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2(2):128.
[6]李晓宇.音乐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2):75.
[7]欧胜虎.音乐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的应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