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00)
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力量之源,校园文化可以体现出高校的精神风貌与整个核心价值体系,是体现学生思维方式与处世态度的载体,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领导以及在校师生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除此之外大学语文课程是一个和谐精神与经典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学习了解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帮助高校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但是不可否认目前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过分强调教反而忽略学的过程,过分注重教学成果而不是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因此如何通过改革与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来建立和完善高校校园文化与核心价值体系就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就这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当下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围绕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现状来展开,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提供一些参考。
所谓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的所有师生在校园环境下开展各种诸如生活娱乐、教学科研、沟通交流、学习管理等方式相结合所创造出来的所有实际与虚拟价值的总和。它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实际价值,比如校园中各种教学科研设施、校园建筑、生活娱乐设施,以及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各种保证校园相关工作正常开展所建立的行为规范与管理模式;第二是虚拟价值及精神价值,它主要包括校园氛围与风气、在校师生的行为方式与总体价值观。精神价值是整个校园文化的中心体现,校园文化需要长时间的营造与培养,并且能够发挥非常大的影响作用[1],通过潜意识的渗透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生活在它环境下的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种相对比较特殊的文化环境,而且主要针对的作用对象相对比较单一,但是它对于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思维观念与价值体系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当下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存在很多误区。比如有的高校只是片面强调教学成果根本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大量办学、大学教育竞争激烈的当下,大多数人认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就是教学成果,不可否认教学成果能够体现高校的办学水平,但是过分强调教学成果而忽略校园文化建设的办学思想与中国社会所强调的素质教育有些背道而驰,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发挥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办学理念培养的人才只是拥有高水平的理论知识,但是不具备完善的思维观念与价值体系,是一种所谓的“畸形”人才,也会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走入死角。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就是要为高校全体师生建立统一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方式,营造出一种和谐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与文化氛围,能够使师生们形成统一的思想价值观与个人追求,在师生中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与归属感,从而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时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会报以浓厚的兴趣与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自身潜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同时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师生们自觉不自觉地都会想法设法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有力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核心必须以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宗旨相结合,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够出色完成,不可否认大学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的意识形态与思维方式不断冲击着现代人们的思维观念,也影响着我国思想价值体系的建立,引发传统文化体系与外来文化与价值观的强烈碰撞,由于大学生的思维比较开放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容易,所以校园文化更容易受到冲击。不过某个民族文化的价值并不是那些相似的特点而是在于那些不一样有自己特色的内涵。经历历史洗礼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久弥新长盛不衰的根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思想精神的诞生与传承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事件做支撑,并对整个民族的传承与发展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不同的民族精神与文化都是某个历史时期人们思维观念与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并且传统的思想文化对现代人们的生活工作仍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由此可见当下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传统精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而大学语文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2]。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可以迎合这种发展规律,通过对教学思想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进行改革与创新,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现代符合价值体系的和谐校园文化。
当下高校语文教学大多都是以历史文学的历史背景为总线,将某些具有历史代表意义的名篇佳作在课堂上作为重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体现大学语文教与学的特点,同时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即使能够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完全掌握也只不过是片面死板地了解了某些文字知识,既然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大可不必让学生学习复杂难懂的文言文,找一些现代文学名篇也能起到相同的教学效果,而且相比于文科生而言理科生的同学学习起来更加困难而且没有多大收获。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日常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应该以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意义为核心,通过对语文课本上历史名篇的讲解与学习,是同学们传承传统思想文化的同时,陶冶情操丰富自身文学修养,使同学们了解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弘扬,充分理解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实际意义,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从最基本的人类审美角度入手进行相关规划工作,因此作为衡量校园文化主要对象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力与情操。从另一方面说文化知识是精神美的集中体现,而且也能够比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通过潜移默化地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力与文化修养。所以大学语文教学可以把审美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切入点,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品读优美的文学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潜能与创造力,不断追求与发掘文学思想中蕴涵的美与感动,在获得丰富文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品味与情操。由此可以知道大学语文教学目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文化水平的提高,更要培养学生对于生活情趣、学习情趣、文学情趣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自我评价体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3]。培养学生积极追求生活美感与情趣,能够使学生放松身心实现精神自由与完美的心灵释放。学生通过对古代诗词名篇的学习可以体验古人那种身心自由人与自然完美统一的生活状态,开阔心胸发现生活中的美与感动。所以语文教学改革将成为必然,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感受,往往这种体会与优势最为重要的,因为只有思考了领悟了才会有体会感受,教学的目标也在于此。所以大学语文应该更加注重对于诗歌本身的鉴赏而非学习,通过对古代经典名篇的品读与鉴赏,发现诗歌中存在的充满美丽充满感动的生活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力与文学修养。与此同时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的各处,从感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关注生活的点滴,也更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相较于社会传统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性,但是现代社会形态下校园文化却不应该只是局限在某个学校、某个区域中,应该广泛吸取优秀的社会文化为其所用,不断吸收优秀文化剔除糟粕才能保证校园文化持久的生命力。不过校园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它一旦形成想要改变存在巨大困难,但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何种作用值得我们深思。首先学生必须要具有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能力,因为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学生思维创新才能为学校带来新鲜与活力,保持校园文化历久弥新,长盛不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的目的,要学以致用,要以学为教学重点,将传统教学观念中的教授知识转变成培养学生学习与实践能力,营造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要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的主人,老师要放弃以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教学风格,积极引导学生自发思考,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同时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如在讲解《龟虽寿》之前给学生留出足够时间可以课下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当时曹操的生活处境以及曹操自身的性格特点等知识,课堂上找某些同学结合课下查阅的相关资料讲述自己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才能更加完整掌握《龟虽寿》中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让学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学习,掌握中国传统名篇所要传达的文化内涵与核心思想价值。了解文化传承、弘扬与革新过程中蕴含的人文智慧,了解人类社会思想文化的创新与变革的自然规律,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树立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意识。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营造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全体师生地共同努力,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思维观念,逐渐将重点从教转到学上来,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感受,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是语文。只要广大师生坚持不懈、不断进取,校园文化建设定能取得长足进步。
[1]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魏饴.大学语文新编·导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