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在清朝光绪皇帝执政期间,出现了一批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义士,他们认为强国与强民同样重要,中国人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就不可能在接下来的国家与民族斗争当中获得胜利,也不可能改变中国这种落后的局面。自此,很多中国近代的革命志士、思想家以及军事家们,都对体育运动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先驱,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袖,孙中山也提出过体育强国的思想,而其中比较系统的就是《精武本纪·序》这部作品[1]。
孙中山的《精武本纪·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体育思想作品,是孙中山为精武体育会的相关画册写的文章。
孙中山在 1916年就参加了精武体育会的竞技活动,并且也做出了重要的表述,孙中山提出:“技击作为中国的国粹,实际上从洋务运动前后,西方枪炮盛行之后就逐渐式微。但是从这一场欧洲战争中,可以看出,枪炮虽然可以用在冲锋当中,但是陷阵的肉搏战,还需要技击术。科学最终会逐渐发展,枪炮只能够应用一时,但是强身健体对于民族最终会变成坚实的后盾。”这一段表述在《精武本纪·序》里也有所体现。因此,孙中山在《精武本纪·序》里面表现出对体育的关注,其根本的主旨和目的仍然是强健国民的体魄,从而让国民能够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表现出勇武并且有不屈的反击。
孙中山曾经愤然写到:“中国人长期被外国人视为东亚病夫,那么自然就会成为被列强鱼肉的一个地方。”所以中国人要真正摆脱东亚病夫的恶梦,就需要强健体魄,重视体育。但是中国在清代末年盛行的洋务运动之中,曾经一度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怀疑的态度,中国传统武术也有一段时间被认为是落后的体育运动。但是孙中山在《精武本纪·序》就很明确地驳斥了这样的一个观点。这些源自于孙中山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审视,更是他参加中国革命经验的宝贵总结,虽然只有五百余字,但是仍然对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引性作用。
孙中山在《精武本纪·序》当中的体育思想之一,就是对于传统的中华武术的重视。在清代末年,英国、日本等外国列强对于中国人的认知就是中国人只不过是东亚病夫。所谓的东方病夫,或者东亚病夫,是对中国人乃至于世界华人最具侮辱性的称谓[2]。
孙中山提出,“各个级别的学校都应该增加传授中国旧有的武技,并且各级教员都应该在师范院校就得到学习。”中国的传统武术要真正走进当前的体育制度里面,这是孙中山的想法,实际上也表明了,孙中山认为,中国人离不开传统武术,中国人的体育里面,应该包含中国传统的武术才可以。
中国人要传扬“旧有国技”,就需要将旧有的武术作为国粹去传扬,但是鲁迅等新派的思想家不认同这种传统国粹的传播,鲁迅在《新青年》当中认为中国的传统武术已经要走向消亡,特别是在枪炮已经被发明出来了,传统武术就让它自然消亡吧,并且认为还不如习学西洋人的体操。但是也有赞成恢复国粹的思想家,如陈铁生等就认为武术能够强种保国,更加胜于西洋的体操。
孙中山先生不同意淘汰中国武术。孙中山先生认为,只有进行武术的传授,中国人才能够强身健体。孙中山之所以在1919年创作《精武本纪·序》,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对传统武术进行强调。孙中山在《精武本纪·序》谈到,自从人类文明不断进步,能够用各种经验和具体的器具去抵抗以及改造自然,这些都是古人所不可达到的。但是因为各种器械的缘故,所以人类的身体器官也都渐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导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退化,这些都是不可以被避免的,有识之士都十分地担忧。并且火器传入中国之后,很多国民放弃了体育的技击之术,因此国民身体逐渐积弱。其实在最后五分钟的决胜时刻,或者是在五尺之地的短兵相接的时候,武术击打的技巧和刀枪剑戟火器一样重要。如果我们能够用别人的物质文明的细枝末节,却舍弃了我们原先就有的东西,这反而因小失大。孙中山先生在《精武本纪·序》的这些讲述[3],实际上分析了传统武术的重要意义。
第一个方面,传统武术能够解决用进废退的问题。孙中山先生早年是在香港、澳门学习西方的知识,特别是在澳门学习了西方的医术,接触了达尔文等进化论的观点。孙中山非常清楚,人类向来都是用进废退的,所有的生物也是一样。身体如果常常不运动,不使用,那么身体往往就会出现问题,这种问题就使器官的机能逐渐退化,中国传统武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让人们更注重身体的锻炼。
第二个方面是对于体育之技击的地位认识。在孙中山的《精武本纪·序》常常谈到欧洲战场,实际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即使是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军队,也要求军士保持身体强健,因为枪炮弹药总有用完的时候,可是身体是自己的,即使在弹尽粮绝,仍然可以绝地反击。因此,孙中山先生提出,要重视中国已有的国术文明,而不要仅仅停留在模仿西方人物质文明的细枝末节上面。这一点正是对鲁迅武术无用论的坚决驳斥。而实际上,鲁迅等思想家只是将武术看成是封建文化的残余,一旦认识到国术的意义,他们也不会反对,毕竟强国强身,也是要求进步的中国人共同的愿望。
强种保国的思想实际上也是在中国近代历史中产生出来的。在清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的甲午海战之后,中国已经陷入了非常危险和严重的殖民分割状态。许多中国人都意识到,一旦中国人不重视强种保国,那么最后只能够走向被分割的结局。国家的势力之所以出现衰微,问题并不是仅仅出自于列强有多么强大,关键还是中国人自身对于强种保国没有引起注意,是国民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水平不高,才会导致中国陷入到危机之中。
因此,孙中山先生早在《精武本纪·序》提出之前,就已经重视体育在强种保国方面的作用。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就提出,“欲图国力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即体育和国力之间关系密切。
孙中山先生在《精武本纪·序》里强调了体育在强种保国方面的作用。孙中山先生写到:“我国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吾人最初并不以穷兵黩武而擅长征战,这是因为以往国事不如现在紧张。但是现在是一个竞争剧烈的时代,如果不知自卫之道,那么不可能适者生存。而且我国在近代的战争之间,常常是弱国的问题症结,也在这里。如果民族是和平的民族,擅长于自卫,那么在本世纪前后,也就没有弱肉强食的道理了。自国的问题不可以等他人解决,应该扛起民族自身的责任。正如《孟子》曰:‘人必自侮,尔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说的就是不懂自卫的道理。”
孙中山先生这一段表述就是对于体育在强种保国的作用进行分析。里面谈到了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国家要真正强大,就需要自己本身强大,因此,人要真正强大,那么就需要体魄也是强健的。所以,体育是中国人重要的保障,只有国民拥有强健的身体,中国才能够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精武本纪·序》的结尾之处,孙中山先生特别提到了一个问题,文中写到:“精武体育会这个团体成立了已经十年了,取得的成绩其实不少,并且给体魄锻炼修养之术提供了专门的地方。精武体育会中的诸子,在这部画册集结了之后,更应该将振兴体育击打之术作为要务,强种保国。”
在这短短的表述之中,孙中山强调了精武体育会的作用。精武体育会作为一个体育团体,对于传扬体育精神和击打的技术,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孙中山先生在《精武本纪·序》里谈到了社会上的体育团体对于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是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的。
社会上的体育团体对于孙中山先生的体育精神是起到一个具体落实的作用,因为中国的体育在战乱频发的民国时代,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就需要一个更为稳定的平台,只有形成武术团体,才能够更好地传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并且强健身体和体魄。
孙中山先生的这一个观点实际上是希望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要独学而无友,而是能够在体育团体之中,互相鼓励,从而坚持体育锻炼,不断强健自身的体魄。而且在当时中国的新式军校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社会体育团体能够给中国民族的青年志士提供提升击打之术的场所,从而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武术水平,进一步促进中国的革命事业发展。所以孙中山先生才在《精武本纪·序》里特别对体育团体精武体育会的作用予以强调。
孙中山先生已经离开将近百年的时间,但孙中山先生在《精武本纪·序》中提到的体育发展的观点和精神,却在将近一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在《精武本纪·序》的传播过程当中,要更多重视其体育精神和思想的内涵,从而不断往强健体魄、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迈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谭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武术的进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6-98.
[2]杨文轩,卢元镇,胡小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01-103.
[3]张继辉,翟林.西方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4(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