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昭通,657000)
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小学教育则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加强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迫在眉睫。提高和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素质,尤其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我国今后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鼓励探索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的模式。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和需求,提出农村小学全科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出能适应农村小学教学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昭通市农村小学教师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小学全科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出能适应农村小学教学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次调查采用访谈、问卷的方式进行,选取的调查对象均为昭通市农村一线小学教师。本次问卷发放126份,共收回126 份,其中有效卷为12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本次调查问卷具有有效性、广泛性,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我市农村小学教师现状,使我们对我市农村小学教师的基本情况有较深入的了解。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基本合理,126名教师中,中青年教师所占比率高达 84%,中青年教师是农村小学教学的绝对主力。但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严重偏低,大多数中年教师都是经过继续教育学习后,学历才基本达到合格水平,这也导致了教师学历层次的多样化,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和文化素质的参差不齐。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仅有 20%的教师教授一门课程,而一半以上的教师同时担任两门课程的教学,还有 28%的教师担任三门及以上的教学任务。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54%的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并未担任在大专院校所修专业的教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师大专毕业生涌向农村小学教师岗位,在教龄小于五年的45名(约占35.7%)教师中,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大专生有30名,占67%。由此可见,在农村小学教学新生代力量中,大专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这批大专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才发现自己所要担任的课程并非自己在校所修课程,或担任所修课程教学外,还需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因而造成无法胜任教学任务的结果。作为培养农村小学教师摇篮的高师院校,应该如何适应社会要求,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综合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新型农村小学教师呢?
根据调查,发现在我市农村小学很少有一名教师固定担任一门课程的教学,一名教师往往要担任好几门课程的教学,甚至还有不少教师实行包班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急需全科型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全科型小学教师是指由具备相应资质教育机构专门培养的、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承担小学阶段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教学,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全科型教师在学校并不一定要担任每门课程的教学,但必须具备能胜任每门课程的能力,能够掌握小学阶段班级的所有学科教学,能随时担任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以适应农村小学的小班制、包班制乃至一人一校等多种复杂形式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小学教育专业也应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长期以来,我市主要通过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这种培养方式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学习不分专业,学习小学阶段所要教授的所有课程,毕业后能进行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通过这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教师的最大优势是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但也存在较大的弱点,即知识系统性不强,缺乏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能适应小学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中等师范学校进行结构调整的大形势下,我市中等师范学校也合并入高师院校,从此,由高师院校承担起了培养小学教师的任务。高师院校培养学生的传统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学有专长”,教学往往分专业进行。明确专业方向后,课程设置则以该专业的课程为主体。这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教师优点是,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但劣势就是知识结构单一,毕业后一般仅能从事所学学科的教学工作。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现状是一名教师往往要担任多门课程甚至是所有课程的教学,因此,这种专科型的培养模式显然不适应小学教育规律,培养的小学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因此,地方高师院校应该结合以上两种培养模式,调整和建立新型的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当前专科学校的课程主要是由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种类型构成。这种培养模式专业方向明确,培养出来的教师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但知识结构单一,很难适应小学教师经常需要担任多门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高师院校必须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调整现有的学科专业课程,按照少而精、博而强原则,重新选择、确定学科专业课的基本内容,与此同时,拓宽和加重基础课程,重视通识教育课程。广博的知识是未来教师从事教学的必要条件,培养专业知识与其他有关学科相结合的全科型、复合型人才,从而达到“厚基础、宽口径 ”的新型农村小学全科型教师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只有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厚的基础知识,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
教育科学知识是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小学教师必须对小学教学内容的本质和特点有着深刻的认识,还必须把握教学对象的特点。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心理活动变化多样,精力集中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差,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而且学生往往不能总结和说出自己的学习障碍,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意图,从而很难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成为一名能教学生并教好学生的“高素质”的农村小学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而且更需要掌握宽泛的教育课程和儿童心理学等知识。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接受正规的教育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培训,否则的话,即使专业知识水平及素质再高,也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知识的基本要求是: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了解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能把所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为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具有组织和管理教学的技能技巧等。只有这样,教师固有的宽厚的基础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显示强大的功效。
教育实践课程是高等院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高师院校教学中实践性最强的环节。着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高能力”的农村小学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着眼于使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地开展系列实践活动。教育实践目的是使这些即将成为小学教师的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中的实际工作情况联系起来,感受小学教育环境,发现、分析并解决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对小学教育工作的适应性。地方高师院校近年来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将实践教学的比例提高。在我校,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最后一学期为实习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是学生自由选择实习的学校,学校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从而导致有些学生参加实习时间短,甚至有些学生并未参加实习,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往往并未达到实习的目的。因此,学校要统筹安排,改革目前的教育实习制度,科学有序地安排好各项教育实践类课程,重新规划和延长教育实践时间,加强监督和监管,确保每位学生都按质按量地完成教育实践课程,一毕业就能较快适应并胜任教学工作。
高师院校必须适应当代教育教学的新需求,调整和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培养出专业知识与其他有关学科相结合的全科型、复合型人才,从而达到“厚基础、宽口径”的新型农村小学全科型教师要求,培养出能适应农村小学教学现状的全科型教师,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农村小学教育水平。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周德义,李纪武,邓士煌,等.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9):55-59.
[3]陈志刚.湖南省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08(18):10-11.
[4]卢琦.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及农村小学教师现状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9(1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