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朋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形成正确的思想以及人生观的课程,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现笔者仅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做简单探讨。
一、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一批又一批学子在毕业后逐渐走入社会。与此同时,教育人员对在中国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存在一定弊端。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对知识的教授和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考查,以至于我国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硬性记忆能力高,但是在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上却不如一些西方国家的学生。
由此可见,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在这时,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为一些教育研究者、工作者所推崇,那就是课堂教学生活化。在现在众多的教学课程中,思想品德课程成了一个很好的推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切入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内容,它是一门以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
二、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中的教学方式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上课方式也应该做出如下调整。
1.适当脱离课本,以生活实际为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课程,如果教师单纯地按照书本讲课,会造成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中较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应该摆脱书本的局限,紧密联系当前生活的实际问题,把一些相对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生活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2.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思想品德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这门课程没有成绩优劣之分,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品德与思想变得更好。因此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教师应该营造相对活跃的课堂气氛,保证课堂上的民主与公平,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3.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因材施教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应该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教师则负责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与特点,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三、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成功案例
以江西省于都县于都二中为例,该中学初中二年级三班的思想品德任课老师刘忠红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模式成功地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中。在一堂名为《报得三春晖》的课上,刘老师给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发了一张卡片,让他们把自己父母的出生日期以及现在的年龄写在纸上。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倒了班里的很多学生,他们大都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色。最后卡片收上来,刘老师发现班里只有少数几名学生可以写出自己父母的出生日期及年龄。刘老师紧接着结合当前社会中感情缺失的状况,配合当时报纸电视上的新闻,以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课。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互相交流了该如何孝敬父母以及自己曾经做过什么孝敬父母的事。刘老师把每一个学生所说的都记了下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对他们讲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最后还给每个学生布置了相应的孝敬父母的家庭作业。在刘老师的教育下,思想品德课堂很好地实现了生活化。根据学生家长反馈回来的信息,学生在刘老师教导之后都变得懂事了不少,有的学生可以帮助家长做家务;有的学生学会了自己整理房间;有的学生在父母过生日时送上了自己精心制作的卡片……
后来刘老师回忆道:一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教师的配合程度有很大关系。经过她的实践证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有很大作用。
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生活是复杂的,现实是动态的,只有正确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用心、用爱、用感情来理解和体会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正是意在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只有课堂教学实现生活化,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在以后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通过本文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讨研究,可以得出结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意义。希望教育工作者们积极完善这种教学模式,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