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心业
高二的政治课程中,其人生价值观部分侧重于学生的“三观”教育,思想教育的色彩很浓。在开篇,是通过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来导入价值观的讲解的,所以在第一课有必要让学生明确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的重要性。在这一框题笔者上了一节全校的公开课,想不到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在前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讲解中,笔者运用了大量的事例来加以佐证,通过学生的热烈讨论,这一原理开始被他们接受。然后笔者趁热打铁,向学生展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杰出代表的视频录像,讲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学生看了之后很感动,笔者想这节课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应该是起到了,特点应该突显出来了。于是笔者又冒出一个想法:何不再继续升华一下呢?让学生来谈社会意识是怎样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最好能谈谈自己应该从现在开始树立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于是笔者又加了一个讨论的环节,并用几句话过渡了一下:“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们可以感动中国,是因为他们心里有着对人民深深的爱,有着对老百姓最虔诚的尊重,同时他们也赢得了人民的感动。同学们现在虽然还没有做出什么感动中国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努力做出感动班级、感动学校的事情,从现在起就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我们现在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学习,因此我们现在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学习观,明确我们为了什么而学习。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来谈一谈。”
笔者当时想,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应该有一种正确的态度了,再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不会谈得过偏。于是,为了活跃气氛,笔者又加了一句话:“大家可以像‘小崔一样,实话实说。”
学生平时在笔者的课堂上都很活跃,只不过这次由于听课的老师很多,他们略显紧张,经笔者这么一说,他们一个个又活跃起来,讨论也很热烈。一分钟后,笔者请每个组派一个代表来阐述一下本组的观点。然后就有一个学生跑到讲台前来说:“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认为现在学习这么辛苦,就是为了将来能够赚到钱。”
笔者先是一惊,问:“还有呢?”
学生看看我,说:“就这么多,没有了。”
笔者当时没有作评论,接着请下一组的学生来谈。可是出乎笔者的意料,下面一组的代表回答得更干脆,他跑到讲台上来,故意顿了顿嗓子,大声地说:“我们也认为是为了钱。”引得台下的笑声一片。
这时笔者有点着急了,问:“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观点?”台下一片寂静,整个讨论完全出乎笔者的设想,听课的老师也开始皱起了眉头。笔者当时毫无准备,茫然无措。不过,笔者马上提醒自己要镇定,然后就开始对他们的观点加以驳斥,指出这种拜金主义观点的危害,并提出青少年应该树立一种什么样的观点。笔者当时就有一种感觉,就像是河堤决口了,笔者拼命地去堵,虽然是堵住了,但却是岌岌可危。
本来是希望通过讨论来升华主题,但事与愿违。讨论变成了单纯的理论说教。结果,整个讨论的效果非常的差,成为整堂课的败笔。
在课后和专家的交流中,他们对这堂课的讨论作出了批评,并谈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课堂中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例如当学生说学习就是为了钱时,可以就势引导,指出现在有部分学生持有这种观点就说明了一个原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然后让学生对这种观点再讨论,看它是正确的社会意识还是错误的社会意识。这样就无形之中把原理运用到生活中去了。
针对这节课,笔者觉得有很多方面值得反思。
1.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同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学生的心理小档案,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针对普遍和个别存在的情况,采取正确的思想教育的方法。
2.要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发展的人,他们的思想是鲜活的,有着深刻的社会性。特别是在当前开放性的课堂上,应该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预见。在师生的平等交往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的主导角色更多表现为师生平等交往中的“领跑者”。
3.思想政治课上的讨论、演讲、辩论等,针对性和目的性一定要明确,不能无关痛痒,或者思想性不强,不能单纯地为了搞活气氛,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讲课是不是精彩,学生是不是能够接受,可以通过学生的反应了解。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化作“春雨”去“润物细无声”,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一切空洞的说教,看似庄重严肃,其实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其效果是非常差的。大禹治水,留下了“堵”与“疏”的辩证逻辑,思想政治教学也应该这样,“堵则成害,疏则近利”。懂得了“堵”与“疏”的辩证关系,就抓住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