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传染病概述

2014-03-20 02:19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病原体宿主传染病

崔 巍 刘 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沈阳110001)

新发传染病概述

崔 巍 刘 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沈阳110001)

新发传染病发病迅速,传染力强,病死率高。而且很多新发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具有不确定性,不易采取特异性预防措施,往往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危害。本文概述了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新发传染病;概念;分类;发病机制

翻开人类历史的画卷,我们不难发现,人类文明史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而传染病就如同鬼魅一般始终缠绕在人类身边。从埃及金字塔中出土的木乃伊中,发现了人类在远古文明的时候就开始与结核病作斗争的痕迹。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传染病被控制的同时,另一些新的传染病又逐渐出现。而且新发传染病因其不确定性、难预测性,使人们无法及时作出决策、采取特异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往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危害。新发传染病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新发传染病作一概述。

1 新发传染病概念

从1972年起,已统计有40余种新的病原体被发现,且新发病原体数量随着世界人口的激增和城市化进程而不断加快。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提出了“新发感染性疾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的概念。美国医学研究所对其定义为:“新发感染性疾病是指最近20年在人类中发生已明显增多,或他们的发生在不久的将来会威胁人类健康的新发现的、重新肆虐的或药物抗性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2 新发传染病分类

根据美国医学研究所对新发传染病的定义,广义的新发传染病包括“新发现的”“新出现的”以及“重新肆虐”的传染病。根据传染病在人类存在的历史及发现过程一般可分为四类:①这类疾病或综合征早已在人类存在并被人们所认知,但并未被人们认为是传染病,只是近些年来发现了这些疾病的病原体,这些疾病才被确认为是传染病,如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消化性溃疡、突发性玫瑰疹等;②某些疾病或综合征在人类也可能早已存在,但并未被人们所认识,近些年来才被发现和鉴定,如军团病、莱姆病、人欧利希体病、丙型病毒性肝炎及戊型病毒性肝炎等;③某些传染病过去可能不存在,确实是人类新出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霍乱可能就属此类情况;④某些“回潮”的老传染病,是指一些原已得到基本控制、已不构成公共卫生问题,但近来因为耐药等问题又重新流行的古老传染病,如结核病等。新发传染病历史见表1。

表1 新发传染病历史

3 新发传染病特点

3.1 人兽共患 全球近10年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中,75%源自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在1 709种可感染人类的病原体中,有832种的原始宿主为动物,这些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蠕虫和朊毒体(prion)。

1967年发现的马尔堡出血热的动物宿主是非洲绿猴,人被感染后病死率高达23%~90%。最严重的一次疫情在2004—2005年发生于安哥拉。累计报告病例374例,其中死亡329例,至今对其仍没有任何疫苗和特效治疗方法。

随后,1976年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出血热在非洲扎伊尔首先暴发。由于其发病迅速、传染力极强,在没有严密的个人防护措施下极易造成医院内感染,使患者数量急剧上升。2000年以后,在乌干达和刚果共和国出现相当多的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病死率达80%~90%。后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埃博拉病毒的流行与当地土著居民吃大猩猩肉的习惯有关。

2002年12月—2003年6月,在中国内地发生了广为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蝙蝠可能是SARS病毒的第一宿主,果子狸可能是将病毒从野生蝙蝠传染到人类的中间宿主。在半年多的时间里,SARS波及28个国家和地区,发病8 422例。

2005年,我国四川、江苏等省份发生人类感染猪链球菌病。传染源为病猪,多数病例发病急、临床表现严重,约50%的病例发生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2006年8月,北京暴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均由于食用未熟透的福寿螺所致。从广州管圆线虫的生活史,可以推断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动物源性寄生虫传染病。

3.2 传播方式多样,预防、诊治困难 新发传染病传播方式多样;政府及民众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和准备不足;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没有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等。这些因素均导致新发传染病的预防、诊治困难。

3.3 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 新发传染病来势凶、传播快、范围广、传播途径多样,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如尼帕病毒在1998年10月—1999年5月引起了马来西亚病毒性脑炎的流行,这次暴发导致了近300例患者确诊感染,病死率约为35%;100万头感染生猪被宰杀,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3.4 病原体有很强的变异性 近年来新发和再发的一些重要传染性疾病均由RNA病毒引起。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由于病毒酶(核酸多聚酶)在复制病毒基因组时具有较高的出错率,因此病毒能通过变异迅速适应并利用变化的环境条件,引起新发传染病。如甲型流感病毒不断变异,先后引起H5N1、H7N9禽流感等。

4 新发传染病出现机制、原因及影响因素

4.1 病原体基因突变 病原微生物为了适应新的生态环境、适应宿主环境而发生生态进化,通过基因突变、重组或转移而形成的遗传进化/变异及物种进化,使一些不致病的变为致病的,弱病株变为强毒株或演化形成新的病原微生物,导致对人类感染。

4.2 耐药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出现了耐药株、可变异株引起的传统传染病的再度暴发和流行,如抗药株引起疟疾、登革热、结核的发病,以及变异株引起霍乱和流感的流行。

4.3 技术因素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发现和确认传染病及其病原体的能力大为提高。特别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许多依靠传统微生物学技术不能发现和确认的病原体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新传染病的发现和确认。

4.4 环境因素 气候模式发生变化(如厄尔尼诺现象)及河流的堰塞,能使潜在的病毒载体或自然宿主的富集和分布发生改变;热带雨林的砍伐,使人类与这些物种丰富的环境(含有大量的自然宿主和寄生物)之间接触更为紧密。

4.5 人类行为因素 人口数量的猛增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全球交通运输;色情服务、多个性伙伴,吸毒促进性病、艾滋病出现及传播;卫生机构不洁采血、输血、透析引起血源性肝炎、艾滋病等发生,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迄今为止,全世界HIV感染者已近7 000万,存活人数3 340万,其中成人3 090万,儿童250万,死亡人数>2 500万。我国卫生部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37万例,其中患者13.2万例,死亡6.8万例。

5 总结与展望

已控制的传染病卷土重来、新的传染病不断涌现。专家预测,在21世纪,国内外还有可能出现和发现更多新的传染病,人类将一次次面临新的挑战和威胁。因此,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工作任重道远。但随着生命科学迅速发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蛋白组计划、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突破,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终将取得更大进步。

R51

A

1672-7185(2014)05-0001-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5.001

2014-01-14)

猜你喜欢
病原体宿主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抓住自然宿主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玻璃艺术中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