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英 谢艳
顶岗实习是高职生由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的转折点。身处陌生的工作环境、面对繁重的工作、适应着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他们不仅面临着角色转换的挑战,也承担着社会期望和个人理想前途与实习能力不对称所产生的压力,容易产生心理困扰甚至引发心理危机,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排解,将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及将来就业。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定岗实习期间心理变化,笔者对江西交通职业学院2009级1500名定岗实习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送调查问卷1500份,其中男生760份,女生740份,回收有效问卷1421张,问卷有效率94.7%。调查发现,学生在定岗实习期间,由于接受的相关心理引导及教育不够,导致或多或少出现困惑、忧虑及焦虑等心理问题。为此,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教育,确保他们顺利度过实习期,为将来成功就业奠定基础。
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心理现状及问题
当学生开始顶岗学习至实习结束,学生经历了从新奇感、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到对现实社会有所感知、认知的心理变化,心理变化较为剧烈和复杂。本次调查采用标准问卷,并结合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校实际自编测验表,围绕实习前的实习动机及心理、定岗实习满意程度、人际交流及团队适应、对实习的满意度、职业规划清晰度进行调查,调查情况见表一。
学生心理教育内容滞后。从上面调查数据看,许多学生对未来顶岗实习表现出忐忑不安。对顶岗期间对什么最担心,其中担心与不能与师傅很好相处的占74%;担心实习单位领导、同事不好相处的占66%;担心不能很好适应工作单位环境的占57%;担心达不到理想实习效果的占47%;担心工作条件及待遇太差的占41%,特别是家庭贫困、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样的担心更加严重,有的甚至出现焦虑情绪。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也是更为主要的方面,是校企联合开展心理教育教学的滞后。
校企缺乏有效沟通。实习过程中,由于社会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一些学生对实习岗位也有消极心理。在工作满意程度选项中,极不满意的占25.6%;不满意的占到了54%;较为满意的占到14.5%;没有非常满意的学生。在访谈过程中,大多学生对每天繁重枯燥和机械的工作表示出厌烦,对工资及未来待遇不满,并出现了停止顶岗实习的念头。这表示企业及学校没有较好进行配合,导致学生心理预期不能满足时,不能进行企业文化及心理承受能力辅导教学。
学生社会认知体系不完善。实习过程中,人际交流导致的心理问题也较为严重。其中能在顶岗实习中较好处理与师傅、领导及同事关系的占15%;一般的占37%;对自己沟通交流能力不满意的占48%。这一方面是年龄及社会认知问题,学生个性认识与社会成年人的认知差距,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学校在学生的人际沟通教育及训练还不够,学生社会认知体系及人格完善并未形成。
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不够清晰。顶岗实习结束后,对未来就业选择上,3.8%的学生要留在顶岗实习单位工作;24.5%的同学不会继续留在顶岗实习单位;71.7%的学生不清楚。但选择不清楚的同学认为,将来有可能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来找到适合的工作的占到六成以上,三成表示看看再说。而参加顶岗实习的同学,均对未来发展的未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担忧。这是家庭及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剖析,同时反映出政府的信息公布、就业引导及政策保障都要加强。
增强顶岗实习学生心理素质的举措
顶岗实习属于综合实践阶段,由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的特征。因此,调整、改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心理状态,应从学生、家庭、学校三方面入手,同时还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或政策保障,多措并举。
加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在实习的前、中、后,引导学生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在顶岗实习前要做好动员工作。让学生做好充足的专业知识和心理方面准备,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品质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高职院校在学生实习期间要加强心理引导工作,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使学生理解出现心理不适是正常的,学会自我疏导,尽快在实习单位中摆正位置,处理好人际关系。
实习结束后,应以实习总结等形式让学生对自己实习阶段进行评价。指导老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总结,组织学生座谈讨论,介绍实习情况,交流实习体会,以提高学生应对在日后实习实训中出现问题时的承受能力。
建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对处于青春波动期的高职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职业院校须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通过心理训练活动,使学生掌握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技巧、情绪情感调剂等相关知识和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在顶岗实习前,再次强化就业指导和职业素养训练。同时,学校党政部门应该在思想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予以支持。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培训上岗,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对他们的岗位要求、职称待遇都有明确规定,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加强校企合作教育。职业院校要选择制度规范、管理人性化和企业文化浓厚的企业,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锻炼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校内、校外指导教师要共同关注。企业也要按照心理学相关规律,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学生,通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倾听学生心声,通过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缓解职场压力。
通过营造真实的企业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正确面对顶岗实习中的困难,虚心学习,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脚踏实地,把握机遇,积累经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应对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变化和复杂问题。
政府和家庭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家庭应该在情感方面、人际交往、生活应对等方面起支撑作用。面对实习中的不愉快,父母应该给予宽慰和劝解,因为在潜移默化下,子女也会学会关爱、体贴他人,而且父母面对挫折的应对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子女。因此,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熏陶子女乐观的性格和积极的态度,在顶岗实习中提供支撑作用。
此外,政府应将校企合作运行的必需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或建立专门机构、专项基金来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对参与校企合作并经过合作效果评估、达到标准的企业给予资金倾斜、减免税收或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对有效开展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也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通过本次调查可知,广大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完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内容,不断实践调整顶岗实习学生心理状态的方法对策,使之最终形成规范、高效的心理教育体系,为更好地完成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