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祥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培养高端专门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但是,面对“十二五”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和使命,我们应该高度关注最近几年来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中显露出的质量问题:如国内外学术界和我国社会其他各界反映的近年来我国博士和硕士总体学术水平下降;研究生创新愿望不足,创新能力匮乏。相当比例的研究生满足于跟踪国内外别人的研究开展工作,满足于能够发表论文以及追求论文的数量,忽视原始创新性;缺乏国际视野和对科学技术前沿问题的了解,国际竞争力薄弱,很难在国际舞台上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较难胜任开拓性和自主创新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
虽然造成上述研究生培养问题的原因较多,包括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我国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式方法问题、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的性、研究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评价指标问题等,但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受计划经济思维影响,行政主导的、不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
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热潮中,我国很大比例的高等院校不切实际地确定了“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而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研究型大学”的考核指标是在学研究生人数和在学本科生人数的比例,为了达到“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在缺乏具有创新性思想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缺乏科研课题任务及科研经费、缺乏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和手段、缺乏必要的文献情报资料和网络资源的情况下,仍然招收并且盲目扩大招收了大量的研究生,在这样“四无”环境下培养的研究生,其质量很难保证。
部分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少量导师同时招收了过多的研究生,所带的在学研究生总数达到几十人,足可组成一个研究生班。且不论导师的能力,即使是在有科研课题及研究经费的条件下,导师也无暇认真指导学生,学生甚至见不到导师,造成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
在优秀学生外流、研究生人力资源极大浪费和博士、硕士教育和培养质量下降的同时,令人震惊的是,我国优质的研究生导师和教育资源未得到很好利用。以国内某著名高等学府的理学为例,博士生导师平均每年招收的博士研究生仅为一名,个别导师只能两年招收一名研究生。由于研究生指标的限制,造成部分教育和科研机构中优质教育和培养资源的浪费,而在这些教育和科研机构外的研究生自然接受不到最好的教育和培养。还应指出的是,在国外一流研究机构中,受科技项目和经费、实验室空间、自身的能力和时间、特别是对所培养研究生的质量的控制以及对自身学术声誉的维护,很少有知名教授或科学家会盲目而无节制地招收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不仅造就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其过程还能极大地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撑。无疑,全面改革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招收名额计划分配方法是最根本的提高和改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做法。但是,在预计到实施全面改革会面临的各种阻力的情况下,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我国选取极少数“具有优秀合格的研究生导师、丰沛的科研任务、充足的科研经费、先进的科研条件、良好的创新研究学术氛围”的大学及科研单位为试点,让其充分拥有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自主权。借鉴和参照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做法,在确保培养质量和培养条件的前提要求下,放开研究生招收名额的限制,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研究生招收和培养新模式。由试点单位自己制定招收规模和培养方案,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鼓励试点单位设立具有国际竞争性的“中国优秀研究生奖学金”,提供和保障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鼓励、吸引和挽留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国内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选择研究方向和导师,攻读博士学位。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对试点单位的培养质量进行严格评估。
本文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