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飘萍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长期以来,社会保障制度被视为经济的“内在稳定器”和“减震阀”,发挥着重要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只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给国民带来普遍的安全感,强化不确定的预期,同时,建立完善的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不但能够提升国民整体福利水平,还可以改变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消费行为,进而对经济发展起到相应的刺激作用。研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对于刺激我国居民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始终在消费函数理论框架内进行。自从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主张国家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加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直接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建立。
国内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认为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有促进作用且利大于弊。如刘畅[1](2008)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及其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得出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段景辉,黄丙志[2](2011)利用1987—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并发现我国各省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程度各有不同,间接造成各省市居民消费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需求存在显著的“挤入效应”,有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涂玉华[3](2012)运用协整分析法对1985—2010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支出的消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发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扩大起到正向推动作用;韩冰、臧旭恒[4](2006)利用2002年全国分地区城镇居民的横截面数据,建立消费函数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存在正向影响;张继海[5](2006)认为,社会保障支出扩大可以使我国城镇居民的家庭消费支出显著增加,并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社会保障养老金规模扩大,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同时增加。除了以上这些主流观点之外,也有些学者认为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如罗楚亮[6](2004)发现收入、失业风险、医疗支出不确定性等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有显著的负效应,但效应的大小随这些因素的可预期性变化而变化;杨天宇,王小婷[7](2007)通过研究发现社会各阶层之间享受的社会保障差距导致了社会保障刺激某些阶层消费的作用被其他阶层所“稀释”,从而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作用,这就出现了社保支出对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尚无统一结论,且大部分仍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相关实证研究较少。
本文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时间序列模型,并运用2000—2011年新疆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2000—2011年的社会保障支出费用SS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C作为分析变量,同时也考虑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Y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数据来源于历年《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由于《新疆统计年鉴》没有具体的社会保障支出项目,且2006年前后统计口径不一致,所以本文采用了偏宽型统计口径,2000—2006年的社会保障支出采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新疆城镇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生育保险基金支出这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之和与《中国统计年鉴》中财政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行政事业单位退休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之和作为新疆社会保障总支出;2007—2011年的社会保障支出采用的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之和与《新疆统计年鉴》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总和作为新疆社会保障总支出。居民消费研究的重点是狭义消费,即个人消费,不包括生产性消费和政府消费。
本文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建立函数模型,考虑到收入始终是影响消费的首要因素,居民消费的增长一定依赖于居民收入的增长,为防止忽略重要的相关变量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使用修正后的凯恩斯消费函数,即包括居民消费支出C、居民可支配收入Y、人均社会保障支出SS在内的3个变量来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其中为防止重复计量,Y是由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去了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另外,为了减少变量的波动性,对所有变量一律取对数处理。建立数据模型如下:
其中t表示年份,Ct表示第t年的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Yt表示第t年的人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SSt表示第t年的人均社会保障支出,β1、β2表示各个变量的系数,εt表示残差值。通过上式对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即可获得β1的估计值,并据此分析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当系数β1大于零,则表示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使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反之若系数小于零,则表示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使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减少;如果系数等于0,意味着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没有关系。
时间序列数据往往具有非平稳性,为避免直接进行最小二乘法而导致“伪回归”现象发生。本文先对被分析序列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来确定各个序列的平稳状况和单整阶数。本文选择了最为常用的ADF检验,即一个序列变量在成为稳定序列之前必须经过 d次差分,则该序列变量被称为d阶单整的,记为(Id)。从检验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LNSS在一阶差分之后序列的ADF值小于在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序列为平稳序列,其他原序列和一阶差分之后序列的ADF检验值均大于在 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除了LNSS在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序列之外,其他变量的原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而经过二次差分后变量LNC和LNY都是平稳的,即变量LNSS为一阶单整序列,变量LNC和LNY均为二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对这三个变量的长期关系进行协整检验。
表1 检验结果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LNSS是一阶单整序列,LNC和LNY都是二阶单整序列,满足构造协整方程的必要条件,进而可以检验变量LNSS、LNY和LNC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即三者是否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考虑到本文只涉及三个变量,因此采用 Engle—Granger提出的两步检验法,也称为EG检验法,其基本思想是两个变量为非平稳序列,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可能呈现稳定性,此时这两个变量之间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检验方法如下:
第一步,建立协整回归,根据上文公式(1)构造的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协整向量LNC、LNY和LNSS,得出回归方程:
由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从长期来看,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弹性系数为0.26276,拟合优度为0.977>0.95,说明数据的拟合度非常高。
第二步,残差序列单位根检验。由回归方程得模型的残差序列为:
ADF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e在(c,t,0)的趋势下的ADF检验值为-4.080544,小于5%置信区间的临界值-4.008157,则残差序列为平稳的,即有e~I(0),表明LNCt、LNYt和LNSSt是协整的,即存在协整关系。公式(2)显示新疆社会保障支出和新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长期静态关系,表明新疆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存在长期的正相关关系,即新疆的社会保障支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新疆居民消费支出将增加0.26276个百分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因此,新疆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公共均等服务,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水平,努力使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能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进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目前,新疆除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较高之外,其他保险的参保率均较低,主要依靠社会救济福利等方式发挥保障功能。因此,应尽快将农民工纳入到社会保证体系中来,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健全社会保障功能,进而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2.大力推进关系民生的各项改革。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初期,居民对未来支出不确定性预期会有所提高,将增加预防性储蓄,减少当期消费。而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居民对未来风险的预期就会降低,预防性储蓄也会随之减少,当期消费会随之增加。
3.加快疆内产业转型步伐。并非简单以扩大GDP总量为前提,而是要综合考虑新疆整体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在保障第一产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从而增加居民的当期消费。
[1]刘畅.社会保障水平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08(3):75-77.
[2]段景辉,黄丙志.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J].财经论丛,2012(3):44-49.
[3]涂玉华.农村社会保障支出与扩大内需—基于农村社保的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 (3):121-123.
[4]韩冰,臧旭恒.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06(9):17-21.
[5]张继海.社会保障养老金财富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8(3):106-113.
[6]杨天宇,王小婷.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探索,2007(5):63-66.
[7]罗楚亮.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研究,2004(4):100-106.
[8]刘新,刘伟,胡宝娣.社会保障支出、不确定性与居民消费效应[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49-55.
[9]刘玉祥,郭德辉.新疆社会保障水平分析:2000~2010年[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