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欢
(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1.中国能源供需现状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是能源赋存分布不均衡,开发难度较大,加上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使得我国能源需求量迅速攀升,能耗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2002—2012年我国石油、天然气需求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产量的增长速度。石油供需缺口逐步增大,由2002年不到10亿吨增加到2012年的近30亿吨,产量基本在20亿吨左右,而消费量增长了1倍多。天然气2002年供大于求,到2007年开始供小于求,2012年供需缺口近400亿立方米。仅仅依靠国内能源供应难以满足需求的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量必然会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提高。
图1 2002—2012年中国石油产量和消费量对比 单位:百万吨
2.中亚国家油气资源状况
图2 2002—2012年中国天然气产量与消费量对比 单位:10亿立方米
中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见表1和表2)。其中,哈斯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石油生产第一大国,已探明储量和年产量居中亚各国之首。土库曼斯坦的主要能源资源是天然气,其远景储量高达24.6万亿立方米,排世界第四位,占世界总储量的12.7%。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国土面积有63%位于环里海油气凝聚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油气资源相对贫乏。另外,除陆上资源外,毗邻中亚地区的里海地区同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被称为是21世纪的“第二个波斯湾”。
表1 2012年中亚五国石油储量、产量及消费量
表2 2012年中亚五国天然气储量、产量及消费量
我国对中亚各国主要出口纺织等轻工业制品,主要进口原油、天然气及工业原材料等,这种互补性的资源与贸易结构,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近年来,中亚国家的对外出口商品结构并没有发生太多的转变,能源、矿产品仍是中亚各国主要的出口商品。如哈萨克斯坦以出口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为主;土库曼斯坦的出口商品则以天然气、石油产品、纺织品、电力为主;乌兹别克斯坦也以出口天然气为主。
通过图3可以看出,2000—2010年我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贸易额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尤其是2006年中哈石油管道、2009年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开通以来,双方能源贸易数量在2007年和2010年实现快速增长。
图3 2000—2010年我国从中亚国家进口能源总量
1.油气领域合作项目不断增加
我国与中亚国家油气领域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如2009年10月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签署了《关于中哈石油管道二期二阶段建设的框架协议》等,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计划每年向我国出口50~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并计划把中哈石油管道的年输送能力从1000万吨提升至2000万吨。美国的BMB Munai Inc.公司与我国MI能源控股公司签订了向MI能源公司出售其在哈子公司Emir Oil的协议,由此MI能源公司获得了在2013年1月之前对Emir Oil有限责任公司在哈曼吉斯套州的勘探钻探技术。2011年2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华期间,签署了能源领域的合作协议,包括哈萨克斯坦国家开发银行与我国进出口银行之间就建设一体化天然气化学综合体及基础设施项目签署了具体贷款协议等。
2.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我国与中亚国家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在电力领域,2011年3月我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AES Sogrinsk TETS LLP公司签订了将25MW改造成50MW电站项目EPC总承包合同,项目建成后索格林斯克热电站功率将提升52%,达80兆瓦。我国中水电公司和地质工程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承担的在建项目也顺利进行。在铀矿资源和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方面,2010年9月哈萨克斯坦乌利宾斯克冶金厂已在我国核工业集团下属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完成了燃料铀认证,该厂计划从2014年开始向我国实验性出口约2吨燃料铀,到2020年逐步增加至每年200~400吨。2009年8月我国广东原子能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地矿委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发展铀矿,预计2014年开始投产。
1.地缘因素
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接壤。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虽与我国不接壤,但相距很近。这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提供了便利的地缘条件。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与中亚国家在铁路、公路以及管道运输等方面将会更加便利。随着油气管道的修通,中亚油气资源将可以直达中国内地。
2.历史渊源因素
历史上,中国与中亚地区就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中亚地区成为古丝绸之路要道,中国开始了同中亚地区的友好往来。清朝时期,中亚的哈萨克左部右部等部先后称臣于清。直到19世纪下半叶,沙俄吞并中亚,从中国西部割去大片领土,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和塔吉克人成为中俄边界上的跨国民族。长期的交往使得中国与中亚国家具有民族文化亲缘性,相互的文化认同度高,有利于双方开展一系列的合作。
3.合作平台的建立与不断完善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其确定的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是能源、交通等方面。哈、吉、塔、乌等国是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的制定将各国间的经贸合作目标提升到更高层次,即争取用十几年的时间实现上合组织内部商品、资本、服务和技术的自由流动,这为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能源合作提供了有效扎实的合作平台。
另外,亚洲开发银行于1997年发起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计划,旨在通过鼓励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加快10个成员国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2011年CAREC在第11次部长级会议上通过的CAREC2020战略中指出要把能源领域作为到2020年的六大工作重点之一,逐步促进能源市场一体化和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CAREC机制也为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提供了平台。
4.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喀什和霍尔果斯两个特殊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启动推动了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为了使亚欧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有助于新疆以及西部地区发展,进而推动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以及能源等领域方面的合作。
1.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
中亚地区“三股极端势力”活跃,严重威胁着该地区的的安全与稳定。在新疆,“东突”恐怖势力不时煽动闹事,挑起民族事端,使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能源是中亚国家的立国之本,恐怖分子为了达到目的,必然会以油气管道、炼油厂以及外国公司为破坏或袭击目标。因此,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大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近年来,美国在中亚的势力不断扩大。美国从其全球战略角度出发,十分重视中亚里海地区的政治与经济战略地位,已制订和正在实施为争夺和控制中亚里海地区的新战略。另外,对于俄罗斯来说,中亚里海地区是其传统的势力范围,近年来俄罗斯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就是借助能源优势推行能源外交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复苏,而里海地区油气出口对俄罗斯来说是一种威胁和竞争,所以,影响并控制中亚里海地区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俄罗斯来讲也是利益攸关的重大战略问题。同时,日本、印度和欧盟等国家也希望参与里海能源的开发,以获得经济利益,保证本国的能源安全。由此看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必然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和激烈竞争,付出更高的成本进而限制能源合作的空间。
3.里海的划分问题
里海大陆架及其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堪称是仅次于波斯湾、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油气产区。冷战结束之后,里海沿岸的几个国家对于里海水域的划分出现分歧,伊朗、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在部分里海归属问题上矛盾不断激化,同时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介入和参与,使得里海油气博弈格局错综复杂。里海法律划分问题在较长一段时间尚不可能彻底解决,这给投资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4.中国石油企业自身实力不足
中国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日益面临着西方跨国石油公司激烈的竞争。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政府的支持,在里海石油的开发争夺中占尽了先机。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也在不断参与世界各地的油气的开发,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但是与西方跨国油气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使得中亚国家还是更加重视西方大石油公司。
通过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可以看出,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态势良好并且存在很多推动能源合作的有利因素,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的历史机遇下,中国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同时也必须考虑能源合作的不利因素,通过有效途径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1]耶斯尔.中亚地区的能源博弈[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0(6).
[2]耿晔强,马志敏.基于博弈视角下的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源合作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1 (1).
[3]孙晓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能源合作现状及问题[D].外交学院,2012.
[4]柴利.构建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机制的动因与基础[J].新疆财经,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