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红
(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陇西 748100)
28例全口义齿修复失败原因探讨
李向红
(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陇西 748100)
全口义齿;修复;口腔
牙列缺失是口腔修复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全口义齿修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医师的技术、经验不同,技师制作工艺上的缺陷以及患者的自身条件与适应能力不同等原因均可能导致复诊,甚至个别义齿需重新制作。为降低复诊率及全口义齿修复失败率,笔者收集了2008—2012年我院口腔科接诊的全口义齿修复后复诊及重新制作的28例患者资料,对其失败原因进行探讨。
28例复诊患者中,黏膜组织疼痛18例,其中15例由于基托组织面或基托边缘缓冲不足,4例同时伴有固位不良,2例存在早接触,3例伴垂直距离过大;义齿固位不良6例,其中基托边缘伸展不足3例,组织面不贴合2例,牙槽嵴过于低平1例;咬颊咬舌2例;有恶心感2例。
9例重新制作义齿的患者中,3例因正中颌位记录错误,3例因垂直距离过高,1例因垂直距离过低,1例因基托边缘伸展不足,1例因发音问题改做铸造金属基托。
2.1 疼痛
在全口义齿复诊的病例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疼痛,疼痛成为影响全口义齿功能的主要问题。产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1 基托组织面缓冲不足 临床上要注意对一些特殊区域及有组织倒凹的区域作缓冲,如牙槽嵴上的骨尖、骨刺、上颌隆突、上颌结节、下颌舌隆突等部位。修理时采用压痛定位糊或龙胆紫定位,明确部位后局部缓冲[1]。
2.1.2 基托边缘及系带处伸展过度或伸展不当 正常的基托边缘应该止于唇颊舌黏膜与牙槽嵴黏膜的转折处,边缘过长不仅会产生疼痛,也不利于义齿固位。而过短的基托边缘如果正好止于骨隆突处,也易产生疼痛,解决的方法只需磨短或延长基托边缘即可。
2.1.3 基托与黏膜贴合不紧密 这多是因为印模不准或制作过程中模型受损所造成。对此可在义齿组织面进行衬垫来解决。另外,咬合不平衡也可引起黏膜疼痛,一般可通过调合解决,但如为颌位记录错误则多需重新制作。
2.2 固位不良
全口义齿固位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托组织面与黏膜不贴合或基托边缘伸展不足,边缘封闭不良;基托边缘过长影响唇颊舌及系带活动;人工牙排列的位置不当,偏颊或偏舌,横颌曲线、纵颌曲线过大或过小;牙尖有咬合干扰,使义齿翘动,破坏了边缘封闭。对上述问题可分别采用以下方法加以解决:(1)重新衬垫义齿组织面,改善与黏膜的贴合情况;(2)延长或调磨过长的义齿边缘,缓冲系带部位的基托;(3)调磨或重新排列人工牙以消除咬合干扰。
2.3 正中颌位记录错误
颌位记录错误是全口义齿修复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无牙颌患者全口牙缺失后,常习惯于下颌前伸位进食,不易退回至正中咬合位。临床上由于医师经验不足,患者颌位的不稳定性以及患者配合方面的原因,常将前伸位错误认定为正中颌位。义齿戴入口内时,患者的下颌后退至正中颌位,表现为前牙开颌,后牙尖对尖咬合。如果后退程度较轻,可通过少量调颌予以解决;如果误差较大,则应返工重做。
正确定位正中颌位是降低全口义齿修复失败率的关键。临床上常综合应用哥特式弓描记、卷舌后舔、后牙咬合、吞咽咬合等方法确定正中颌位[2]。此外,患者的配合也是影响正中颔位确定的重要因素。
2.4 垂直距离错误
牙列缺失患者垂直距离的确定是指借助上下颌托及颌堤将患者面下1/3的高度恢复到有牙颌的位置。垂直距离过高、过低是全口义齿修复失败的常见原因。垂直距离过高在临床上表现为肌肉易疲劳,饭后觉得累,面部变形,吃饭时需张大口,说话和进食时上下牙发出碰撞声,此时由于颌平面距离牙槽嵴顶较远,固位多会受到影响,稳定性较差,牙槽嵴也易出现疼痛。
对于垂直距离错误的全口义齿,一般应重新制作,临床上也可根据情况选择保留上颌或下颌半口义齿而只重新制作对颌半口义齿。
2.5 咬颊及咬舌
如牙齿排列过分偏向颊或舌侧,可将磨牙的颊或舌侧多磨去一些,若因此影响义齿咀嚼功能则应重新制作;因患者缺牙时间长而舌体变大,可适当调磨人工牙,并嘱患者坚持戴用以尽早适应新义齿。此外,对于恶心及发音不清的患者,要仔细检查义齿是否有不足,针对不足仔细磨改义齿边缘过长及过厚的基托并嘱咐患者耐心训练适应。
总之,在全口义齿的修复过程中医师、技师要严格、细致、认真地做好每一步工作,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通过仔细检查,分析原因,对症处理减少复诊次数及降低全口义齿修复失败率。
参考文献:
[1]刘洪臣.全口义齿常见问题及处理[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12):721.
[2]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R783.3
B
1671-1246(2014)07-0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