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兆英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学校教育所实施的课程改革也变得日新月异。如何使课堂变得优质高效,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凭借自身音响、画面等多种效果,使抽象变为具体,使学生注意更集中,使数学问题更生活化。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课堂教学交相辉映,促进有效课堂的生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86-01
1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背景
在当今知识经济新时期,课堂教学引入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标志着教育朝着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教学中也开始广泛应用多媒体。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促使各学校开始实施新课标的试验性教材,小学教室大多数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成套的多媒体设备。教学的模式也由传统的只有粉笔和黑板为主体的教学到现在的“屏幕”教学,由教师灌输知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可观可感的资源,为课堂注入了涓涓活水,灵活了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丰富多彩。
2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相辉映
2.1 使抽象变具体
小学数学教学难点在于怎样将抽象费解的概念以及定理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教学。多媒体可以将这些抽象的内容通过直观展示或者动态演示播放出来,不但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和空间想象的基本数学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知识。比如,在讲“角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充分运用Flash的动态效果,将各种不同的角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就会知道角是尖尖的,而且有边。这时,教师继续演示角的组成,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把顶点与边拆开,再组合,并且解说角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这个演示操作过程,让小学生比较清晰地看到角的组成,以及认识了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够使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直观的知识,加强了学生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有效联接,实现了学习的目的。
2.2 使数学更亲近
多媒体技术主要通过课件的方式应用于小学的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在于:第一,它是多媒体的集成;第二,内容可以互相交叉;第三,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制作小学多媒体课件的平台常见的有PPT和Flash。还有一些软件采用了全中文界面和目录结构,只要在每一页上放置图像、文字、视频等即可。有些软件交叉使用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开发适用于小学课堂的辅助性软件。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些连线的数学题,需要学生到黑板上去完成。但是,自从有了多媒体,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教鞭”中的直线工具实现连线;“几何画板”可以将图形之间的关系动态展现给学生。比如,要求学生绘制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就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的功能,将它们拼成平行四边形。这种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中,通过比较知道了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抽象思维的能力。
2.3 使注意力集中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来考虑。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学习的兴趣是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在起作用。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圆柱体表面积”的内容时,由于小学生对空间立体物体的感知比较吃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个立体的圆柱拆分为两个圆,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这样由立体图形变成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圆和长方形或者正方形,这样推导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就非常容易。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方法去演示,有些学生看不清楚,同时也会浪费很多的教学时间。
3 小结
总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需要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这种新型的信息技术不但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命运,而且使教学的内容形象易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各种技术的产品也在不断发展。我们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还要具备制作课件、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之间要经常开展教学手段运用的经验交流,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选择和大胆运用。诚然,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而多媒体技术与课堂交相辉映,能够通过各种鲜艳的画面、动感的背景音乐、动态翻转视频效果等技术,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丰富灵动,积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感。这才是我们课堂高效化生成的发展方向。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红石崖小学,山东 青岛 266426)
参考文献:
[1]朱爱民.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
[2]付强.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C].CAI论文,2000:168-2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