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毅+王胜东+杨会凯+胡尚勤
摘 要: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教师群体的性别生态平衡有利于促进教育效益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近三年来四川省广安市教育系统公招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新教师群体中男性远远少于女性,性别比例失衡已成趋势并具有明显的学科、地域、年龄和学段的差异。通过研究广安市教育生态系统中教师群体的引入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从而期待教师群体性别生态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教育生态系统;教师群体;性别比例;中学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050-03
一、关于教育生态平衡
生态学关于生态系统的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是目前研究宏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比较完整的理论,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教育领域,从而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教育生态学。其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Cremin Lawrence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lcation)一书中提出的[1],至今只有二十多年时间。
教育生态平衡是教育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教育生态学的教育生态平衡原理,教育生态系统有着适度的开放。教育生态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教育生态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生态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2]。由于恢复教育生态平衡或建立新的教育生态平衡周期比较长,加上教育生态平衡的机制滞后,有些平衡失调在一段时间呈隐性,一时难于反馈、显示出来。这就要求人们根据教育生态平衡原理及科学的检测方法,主动去观察、分析,采取超前对策,能动地加以调节,否则,将给教育造成不良后果。教育生态系统中新教师群体的引入和迁出是教育生态系统基本的动态结构规律,把握教育生态系统的规律,有利于形成教育生态的平衡。性别比是种群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恰当的性别比 ,会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教育效益的提高[3]。相反 ,则可能产生不利的后果。
根据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原理,通过对近三年来广安市教育系统新教师群体的统计分析,发现广安教育生态系统中新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男性比例逐年降低的现象,且2013年新录用教师的性别失衡具有明显的学科、地域、年龄和学段的差异。本文旨在通过对广安市教育系统新引进教师群体性别比例的多维分析,试图找出一些改变此现象的对策,从而期待教育生态的动态平衡。
二、近三年来四川省广安市教育系统新录用教师性别失衡现状分析
通过对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新录用男女教师人数分析,发现新录用男教师比例分别为:30%、27%和24%,可见男教师比例越来越低,新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已成趋势。结果(见图1)。
三、2013年四川省广安市教育系统新录用教师情况分析
2013年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安市教育局联合发布市教育系统工作人员的招聘公告。这也是各区县各自公招教师多年以来的首次大统一,并且此次招聘条件也是近年来最宽松的一年。首先,本次招聘年龄区间最大,18周岁到40周岁均可报名;其次,此次招聘面向全国具有相应层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的在职和社会人员(包括应往届毕业生)。在此宽松的招聘条件下计划招聘875人,实际录用776人。对录用的776人进行分析发现:男性寥寥无几,女性人数众多。于是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试图找出一些改变此现象的对策。
(一)新录用男女教师,性别差异性分析
776名录取人员中,男性186人,仅占总人数的24%,而女性590人,占76%。结果(见图2)。
(二)新录用的男女教师,学科差异性分析
本次招聘遍及所有的学科,我们针对各个学科进行的统计分析发现:各个学科均不同程度的出现性别比例失衡现象。英语、语文、数学这三门从小学到高中都开设的传统学科,男性比例极低,分别为5%、11%和26%,可见英语学科几乎全部为女性。甚至作为中学理科科目的生物和化学,男性也仅仅只占27%和33%。
对于音乐、体育、美术、通信技术和心理学,情况是不是好一点呢?我们看看下面这些数据:音体美总共录取了156人,其中男性占61人,仅占总数的39%。体育是唯一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的科目。心理学和心理教育等新兴学科男性占17%。信息技术、物理、历史和地理等科目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相当。结果(见图3)。
(三)新录用的男女教师年龄差异显著
录取结果显示,除去华蓥市的两名男教师之外,招聘教师年龄分布均在20~31周岁之间,其中23岁、24岁和25岁的女性远远多于男性,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刚毕业的大学生中,男性普遍不倾向于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而女性则比较倾向于把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定位。结果(见图4)。
(四)新录用的男女教师区/县差异性分析
2013年广安市各区、县新进教师都是男性多于女性,实际上男性所占的比例都低于30%。但是各区、县的这种男女比例差异程度却不相同,男女差异最显著的是邻水县,其次是武胜县,分别为16%和23%。前锋区虽然录取新教师中男性比例最高,为29%,但是2013年前锋区仅录取了7名新教师,其中2名男性5名女性。结果(见图5)。
(五)新录用的男女教师学段差异性分析
我们特别将今年录取人数达288人之多的岳池县进行分析,发现录取的幼儿园教师中没有男性。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男教师占比分别为25%、30%和33%。从低段到高段,男性比例有所上升。但是男性所占比例均低于学者期待的合理性教师性别结构标准,即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构成以女教师占2/3,男教师占1/3为合理性标准,初中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构成以男女对半为合理性标准,高中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构成以男教师占2/3,女教师占1/3为合理性标准[3]。结果(见图6)。endprint
四、提出建议
性别比是种群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恰当的性别比,会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教育效益的提高。而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新教师群体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新引入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对教师群体的性别均衡发展起前导作用,其对教育的影响在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后就会显现出来,最终导致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其影响将会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1)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有不利影响,比如一些工作需要男教师才能完成,而这个时候却很难找到男教师;(2)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会影响青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人类在长期演化中形成男女不同性格、心理和行为方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各种方式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3]。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严重偏向女性化则对学生性别角色形成、个性品质、情感意志、交往和行为等方面有负面影响;(3)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女性教师过多就弱化了教师群体内部的竞争和成员间的协作密度,从而使教师群体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难以形成最大合力。以上的数据分析发现新教师群体男女比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有:(1)年龄23~25周岁的男性不愿意加入教师群体;(2)从教男性不倾向于教英语、生物等学科,或则说这两个专业的男性较少,而为数甚少的男性却不愿意从教;(3)从教男性不倾向于低段教学;(4)从教男性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上几方面入手,创造条件吸收优秀男性社会成员从教,以优化教师性别配置。于是我们有如下建议:
(一)期待有规范的教师性别合理性标准
有学者认为合理性教师性别结构标准是: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构成以女教师占2/3,男教师占1/3为合理性标准,初中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构成以男女对半为合理性标准,高中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构成以男教师占2/3,女教师占1/3为合理性标准[4]。同时,北京教科院德育中心主任谢春风表示,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应以女性为主,但男教师须达到一定比例,男教师理想比例为:幼儿园为1/5,小学为1/3。深圳福田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因为国家有关教师职业的规定中,没有对男女教师比例的硬性要求,在制定招聘政策时他们并不能说要优先考虑男教师,只能是去动员男老师考试,并且告诉他们深圳的待遇不错。期待有关方面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考虑教师群体的性别比例的平衡问题。
(二)教育系统在制定招聘政策时实行男女教师分开招聘
在不违反相关规定性文件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性别比例进行男女教师分开招聘,以缓解当前的失衡现状,扭转失衡趋势;例如北京实验二小李烈表示,男教师即使条件稍微低一点,也会考虑招聘进来。“这不是性别歧视,而是从教育实践出发,考虑对孩子们的正面影响。”深圳市华富小学校长芮行国坦言:“招聘教师时,在同样合适的人选中,我们都会首选男性。”
(三)强化男性师资的培养和从教意向的引导
进一步调研,找出英语、生物等个别学科几乎没有男性愿意加入的原因,或许可以从高等师范院校中男性师资的培养方面找出端倪。应小丽、蒋国勇于2002年在《青年研究》发表一篇题为“对高师院校男女生性别比失衡的思考——以浙江省高师院校为例”的文章,文章指出,近几年女生比例在高师院校快速上升且有男女生比例失调加剧的倾向[5]。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其男女比例失衡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就很可能表现为教师队伍的性别比例失衡。
(四)各区/县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合理竞争,鼓励男性从教
各区、县继续统一计划,统一公招,促进合理竞争,这样更利于各区域男女教师均衡化,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传统观念,呼吁更多男性加入幼儿园、小学等低段教学中来。
从宏观方面来看,我们期待重新认识新经济体制和社会运转机制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转变传统的教育职能观;强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竞争性,完善教育竞争机制和流动机制,从而增强教师职业对青年男性的吸引力。
教育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系统,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性和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使得我们的研究更为复杂化。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找出问题本质并探索应对策略显得更为必要,本文针对广安市教育系统新教师的引入情况分析,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打基础。
收稿日期:2013-10-19
作者简介:甘毅(1985-),女,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生物教育教学研究;王胜东(1972-),男,四川广安人,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杨会凯(1954-),男,四川广安人,特级教师,从事生物教育教学研究;胡尚勤(1950-),男,重庆人,微生物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应用微生物与生物教育研究。endprint
四、提出建议
性别比是种群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恰当的性别比,会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教育效益的提高。而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新教师群体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新引入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对教师群体的性别均衡发展起前导作用,其对教育的影响在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后就会显现出来,最终导致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其影响将会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1)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有不利影响,比如一些工作需要男教师才能完成,而这个时候却很难找到男教师;(2)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会影响青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人类在长期演化中形成男女不同性格、心理和行为方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各种方式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3]。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严重偏向女性化则对学生性别角色形成、个性品质、情感意志、交往和行为等方面有负面影响;(3)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女性教师过多就弱化了教师群体内部的竞争和成员间的协作密度,从而使教师群体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难以形成最大合力。以上的数据分析发现新教师群体男女比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有:(1)年龄23~25周岁的男性不愿意加入教师群体;(2)从教男性不倾向于教英语、生物等学科,或则说这两个专业的男性较少,而为数甚少的男性却不愿意从教;(3)从教男性不倾向于低段教学;(4)从教男性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上几方面入手,创造条件吸收优秀男性社会成员从教,以优化教师性别配置。于是我们有如下建议:
(一)期待有规范的教师性别合理性标准
有学者认为合理性教师性别结构标准是: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构成以女教师占2/3,男教师占1/3为合理性标准,初中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构成以男女对半为合理性标准,高中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构成以男教师占2/3,女教师占1/3为合理性标准[4]。同时,北京教科院德育中心主任谢春风表示,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应以女性为主,但男教师须达到一定比例,男教师理想比例为:幼儿园为1/5,小学为1/3。深圳福田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因为国家有关教师职业的规定中,没有对男女教师比例的硬性要求,在制定招聘政策时他们并不能说要优先考虑男教师,只能是去动员男老师考试,并且告诉他们深圳的待遇不错。期待有关方面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考虑教师群体的性别比例的平衡问题。
(二)教育系统在制定招聘政策时实行男女教师分开招聘
在不违反相关规定性文件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性别比例进行男女教师分开招聘,以缓解当前的失衡现状,扭转失衡趋势;例如北京实验二小李烈表示,男教师即使条件稍微低一点,也会考虑招聘进来。“这不是性别歧视,而是从教育实践出发,考虑对孩子们的正面影响。”深圳市华富小学校长芮行国坦言:“招聘教师时,在同样合适的人选中,我们都会首选男性。”
(三)强化男性师资的培养和从教意向的引导
进一步调研,找出英语、生物等个别学科几乎没有男性愿意加入的原因,或许可以从高等师范院校中男性师资的培养方面找出端倪。应小丽、蒋国勇于2002年在《青年研究》发表一篇题为“对高师院校男女生性别比失衡的思考——以浙江省高师院校为例”的文章,文章指出,近几年女生比例在高师院校快速上升且有男女生比例失调加剧的倾向[5]。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其男女比例失衡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就很可能表现为教师队伍的性别比例失衡。
(四)各区/县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合理竞争,鼓励男性从教
各区、县继续统一计划,统一公招,促进合理竞争,这样更利于各区域男女教师均衡化,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传统观念,呼吁更多男性加入幼儿园、小学等低段教学中来。
从宏观方面来看,我们期待重新认识新经济体制和社会运转机制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转变传统的教育职能观;强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竞争性,完善教育竞争机制和流动机制,从而增强教师职业对青年男性的吸引力。
教育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系统,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性和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使得我们的研究更为复杂化。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找出问题本质并探索应对策略显得更为必要,本文针对广安市教育系统新教师的引入情况分析,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打基础。
收稿日期:2013-10-19
作者简介:甘毅(1985-),女,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生物教育教学研究;王胜东(1972-),男,四川广安人,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杨会凯(1954-),男,四川广安人,特级教师,从事生物教育教学研究;胡尚勤(1950-),男,重庆人,微生物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应用微生物与生物教育研究。endprint
四、提出建议
性别比是种群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恰当的性别比,会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教育效益的提高。而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新教师群体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新引入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对教师群体的性别均衡发展起前导作用,其对教育的影响在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后就会显现出来,最终导致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其影响将会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1)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有不利影响,比如一些工作需要男教师才能完成,而这个时候却很难找到男教师;(2)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会影响青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人类在长期演化中形成男女不同性格、心理和行为方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各种方式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3]。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严重偏向女性化则对学生性别角色形成、个性品质、情感意志、交往和行为等方面有负面影响;(3)教师群体性别比例失衡,女性教师过多就弱化了教师群体内部的竞争和成员间的协作密度,从而使教师群体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难以形成最大合力。以上的数据分析发现新教师群体男女比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有:(1)年龄23~25周岁的男性不愿意加入教师群体;(2)从教男性不倾向于教英语、生物等学科,或则说这两个专业的男性较少,而为数甚少的男性却不愿意从教;(3)从教男性不倾向于低段教学;(4)从教男性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上几方面入手,创造条件吸收优秀男性社会成员从教,以优化教师性别配置。于是我们有如下建议:
(一)期待有规范的教师性别合理性标准
有学者认为合理性教师性别结构标准是: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构成以女教师占2/3,男教师占1/3为合理性标准,初中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构成以男女对半为合理性标准,高中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构成以男教师占2/3,女教师占1/3为合理性标准[4]。同时,北京教科院德育中心主任谢春风表示,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应以女性为主,但男教师须达到一定比例,男教师理想比例为:幼儿园为1/5,小学为1/3。深圳福田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因为国家有关教师职业的规定中,没有对男女教师比例的硬性要求,在制定招聘政策时他们并不能说要优先考虑男教师,只能是去动员男老师考试,并且告诉他们深圳的待遇不错。期待有关方面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考虑教师群体的性别比例的平衡问题。
(二)教育系统在制定招聘政策时实行男女教师分开招聘
在不违反相关规定性文件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性别比例进行男女教师分开招聘,以缓解当前的失衡现状,扭转失衡趋势;例如北京实验二小李烈表示,男教师即使条件稍微低一点,也会考虑招聘进来。“这不是性别歧视,而是从教育实践出发,考虑对孩子们的正面影响。”深圳市华富小学校长芮行国坦言:“招聘教师时,在同样合适的人选中,我们都会首选男性。”
(三)强化男性师资的培养和从教意向的引导
进一步调研,找出英语、生物等个别学科几乎没有男性愿意加入的原因,或许可以从高等师范院校中男性师资的培养方面找出端倪。应小丽、蒋国勇于2002年在《青年研究》发表一篇题为“对高师院校男女生性别比失衡的思考——以浙江省高师院校为例”的文章,文章指出,近几年女生比例在高师院校快速上升且有男女生比例失调加剧的倾向[5]。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其男女比例失衡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就很可能表现为教师队伍的性别比例失衡。
(四)各区/县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合理竞争,鼓励男性从教
各区、县继续统一计划,统一公招,促进合理竞争,这样更利于各区域男女教师均衡化,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传统观念,呼吁更多男性加入幼儿园、小学等低段教学中来。
从宏观方面来看,我们期待重新认识新经济体制和社会运转机制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转变传统的教育职能观;强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竞争性,完善教育竞争机制和流动机制,从而增强教师职业对青年男性的吸引力。
教育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系统,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性和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作用使得我们的研究更为复杂化。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找出问题本质并探索应对策略显得更为必要,本文针对广安市教育系统新教师的引入情况分析,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打基础。
收稿日期:2013-10-19
作者简介:甘毅(1985-),女,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生物教育教学研究;王胜东(1972-),男,四川广安人,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杨会凯(1954-),男,四川广安人,特级教师,从事生物教育教学研究;胡尚勤(1950-),男,重庆人,微生物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应用微生物与生物教育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