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研究

2014-03-18 10:16彭思喜贾莉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

彭思喜 贾莉

摘 要:电子商务专业近几年迅速发展,但却出现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旺、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显然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结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特征及人才培养现状,系统探讨电子商务专业产学研结合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产学研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039-03

引言

电子商务在国内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人才需求。据统计,中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1 000多万家,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达到200万。那么,在需求如此旺盛的情况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应该是非常看好的。但现实的情况是,电商专业的学生目前处于“尚未毕业,就已失业”的尴尬境地。据教育部2009调查统计数据,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20%,远低于2009年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47%的就业率。这不仅给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而且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学科的发展。

一方面成千上万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显然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忽视了市场需求,导致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如何形成高校和企业的良性互动,提升学生的电子商务实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了一种基于高校和企业互动的“产学研结合”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以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符合市场的需求,提高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电子商务是由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一门学科,具有结构多样性、内容综合性和知识体系复杂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电子商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不同于现有学科的既定模式,也不是多门学科的简单相加和组合。从国内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来看,电子商务专业在各高校主要有三种办学模式:以管理为主、以经济商务为主和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三种模式,均分天下,成三国鼎立之势。以管理为主和以经济商务为主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设置在经济管理学院,着重于电子商务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的应用和管理。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主要设置在信息学院或计算机学院,着重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管理与维护。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电子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基本框架。但是,为什么高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却没有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呢?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笔者通过到对相关企业和高校的调研,发现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一些高校电商专业培养目标设置太过宽泛,缺少细分,出现趋同化、模糊化、宽泛化的现象,从而导致了高校人才供给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互不协调的矛盾:培养模式上,高校培养同一化与企业需求多样化存在矛盾;知识结构上,高校提出的“高级复合型人才”,面面俱到但浅尝辄止,与社会精细化、专业化人才需求存在矛盾;在就业意向上,学生想要从事电子商务管理与应用的预期与目前国内企业急需操作性人才的局面存在矛盾。

(二)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层次性

目前各高校关于电子商务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课程体系上,将有关商务和技术的课程简单地拼凑一起,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不系统,专业操作不精通,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专业、实用需求。二是在实验和实践教学上,效果不足,缺少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三是课程设置存在片面化倾向。工科院校,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课程为多,经济管理和金融法律类课程不足;而经济类高校则刚好相反。

(三)缺乏实务技能的师资

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涉及面广,学科交叉性强,且成立的时间不长,缺乏实务型师资力量。据统计,现有的师资力量中,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只有1.9%,其余大多数都是毕业于营销、管理、计算机、网络或其他专业的,其掌握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和深入。而且,大多数专业教师并没有电子商务的实践和实务经验,在组织学生案例分析、实验和项目开发方面存在不足。

(四)重理论、轻实务的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实践教学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各高校却普遍存在理论讲授为主,老师照本宣科的现象。没有必要的实验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尽管有些高校也设立了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但其所用的软件往往都比较简单,脱离实际的商业环境。

二、电子商务专业产学研结合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将高校和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能够极大地提高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质量,缓解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协调的矛盾。下文将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实践模式与管理机制五个方面系统探讨高校与高校互动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细分培养方向,明确核心课程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关于人才培养方面尚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位和方向,具有跨学科、难度大、周期长的特征。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有效设置培养目标和方向,是一个难题。如果目标太过宽泛,则会造成什么都学却都不精的后果,导致专业缺乏竞争力。“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倡不同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和资源,特别是企业资源,进行具体的专业定位。首先,要细分培养方向。从电子商务内容看,可分为信息服务、物流应用、网上贸易和网络营销等专业方向。从行业看,可分为化工电子商务、医药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农林电子商务等专业方向。其次,在细分方向的基础上,规范核心课程。要突出方向性课程,做到“前宽后窄、先博后精”,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在管理、商务或技术方面有所侧重。endprint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综合素质

在教学方法上,确立实用、灵活和有效的原则,实现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系统结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目的。因此,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和优势,通过海量搜寻和精挑细选,找到高价值的视频和文档资料,以增加案例教学的实用性和吸引力。其次,要注重利用当前的互联网资源,例如免费的公共邮箱、SNS、博客、QQ群等互动平台,或者像淘宝、京东、凡客等众多互联网工具,搭建学生课外实践平台,培养学生自我实践的兴趣和能力。第三,充分利用各种企业资源,实施任务驱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队进行策划、研究和实施电子商务项目,并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解决企业实际中的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三)围绕实际需求,完善课程体系

针对相关岗位所必备的技能和知识,优化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要有利于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的训练,有利于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要着力建设教材、案例、课件、题库和优秀作品库等资源建设,重视相关课程的集成和课程内容的整合,避免简单堆砌和前后重复。

(四)创新实践模式,强化技能培养

除了购买最新的电子商务模拟软件,建立电子商务实习基地外,还要注重利用校内外资源,创新实践模式,强化技能培养。一方面,校内的设备采购、宣传招生、后勤服务和网络教学逐步实现电子化,为学生提供了活生生的电子商务实践内容。另一方面,以相关电子商务竞赛为载体,借助阿里巴巴、淘宝、腾讯、各电子银行等电子商务平台,使学生接触企业真实问题,了解各种商业模式和典型应用。此外,还可以探索高校教育与社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的机制,创造专业理论与企业实践无缝连接的电子商务培养环境,建立起学习、实践的“生活化、商业化”培养新模式。

(五)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师资水平

构建一支知识结构、学术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倡:一要积极引进企业、行业和政府部门中有广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中高级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二是,加强专业教师的再教育培训,积极支持专业教师参与各种电子商务项目开发和活动,并为教师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创造有利条件,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三要与相关高校和企业开展师资合作,促使教师了解电子商务各领域的前沿动态,及时更新和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三、创新实验区产学研结合途径

以上探讨了电子商务专业产学研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那么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有哪些呢?

(一)共建电子商务精品课程模式

高校与企业共建精品课程是“高校与企业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实现高校课程建设和企业技术需求的紧密结合。一方面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点资源和素材,丰富高校的课程教学。另一方面校企精品课程能够有效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以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操作技能、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具体的做法有:一是高校和企业合作编写精品教材,解决电子商务教材与企业实际脱节的问题。二是高校和企业共开精品课程,共同将相关课程打造成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二)举办电子商务竞赛模式

电子商务竞赛应以真实的企业商业问题作为比赛内容,辅以企业资深人士作为企业教官,及业界专家的点评与辅导,让大学生与高校老师在了解企业现实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配合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实践就业。通过大赛,还有助于高校与企业间建立长期的实习实践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远程实践教学方式。

(三)全程培养模式

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展开全程化、全方位和高质量的合作,合作的内容包括学生刚入大学的教学到大学中期的实践实习乃至最后的毕业设计。因此,全程化培养模式有利于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提高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在社会的适应性。其具体的做法:第一、围绕企业实践构建有特色的教学改革试点。校企可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开设专业试点班。试点班的教学体系建设应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中心。第二,构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企业在实际中的电子商务应用,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的实验,以使学生得到更加专业和全面的训练。第三,实施学校与企业的双导师制。学校导师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理论能力。企业导师则着重向学生介绍电子商务发展的形势和需求,以及企业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要求。

(四)人才培养计划模式

校企共同设立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技术研究与市场相结合的实践项目,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学生能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技术、方法和知识,提高了以后就业的社会适应性。具体做法是:首先,严格筛选优秀学生。通过学生报名、高校推荐、企业面试的方式,由高校和企业共同选拔出最优秀的电子商务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由企业精心设计的项目。其次,根据企业需要对学生相关能力进行培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人才的理解和需求,要求学生是否需要具备广泛全面的电子商务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优秀的中英文沟通和表达能力、敏捷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学习新知识的热情,是否勇于面对挑战和参与竞争,是否要有旺盛的工作精力和充沛的体力。这样保证了通过项目中训练出来的学生首先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第三,组成培养通才型的师资队伍。组建一支由资深专家、科研人员、高级经理组成的辅导团队,为学生们提供专业指导,分享经验,帮助他们在专业环境中继续学习,掌握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全方位能力。第四,提供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与实践项目。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企业为学生们组织内容丰富的技术讲座等活动,学生们也可以自行组织各种交流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学研结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误区与发展思路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