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2014-03-18 06:52黄子强张侗冬温婉虹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功能分区生态文明苏州

黄子强 张侗冬 温婉虹

摘 要:苏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的典型代表,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前提下率先系统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在建设生态功能分区与太湖水域治理方面成效显著,有效地利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对本区域乃至于全国范围内向新型城镇化道路迈进都有借鉴意义。以生态文明的独特视角考察苏州市城镇化进程,以生态建设指标衡量城镇化建设成效,分析其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镇化;苏州;功能分区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280-03

一、研究背景

(一)政策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城镇化推进与生态文明建设先后进入党和政府的政策视野并不断得到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提出要堅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学者预计2020年中国中等收入人口将达6亿 城镇化率将超60%。如何调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关系,在保证城镇化程度稳步提高的同时做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持无疑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城镇化研究的焦点。

(二)区域背景

苏州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土面积(含水域)8 488.22 km2,目前市辖区5个(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与高新区),代管县级市5个(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昆山市与吴江市)。苏州市2012年末常住人口1 065.4万,城镇化水平72.3%,201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 115亿元。在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率稳步提高的同时,苏州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市政府着手编制了《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纲)》,对2009—202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具体规划。本文选择以苏州市为例,希望能探讨高度城镇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城镇化进程保持的突出作用,并对全国城镇化程度相似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二、苏州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生态意识薄弱

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以来,“生态”一词逐渐由学界通过官方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然而,直至今日,大部分城乡居民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解还处于相当模糊的阶段。许多城镇居民将生态文明直接等同于环保,狭隘地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环保就是建设生态文明。一些农村居民甚至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划分自然保护区限制渔猎砍伐的行为将影响其生计,对基本的环保措施都怀有抵制情绪,这都是居民生态意识薄弱的表现。

(二)资源问题突出,生态资源利用率低下

1.能源与生产原料匮乏。苏州作为中国最典型的现代化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轻工、纺织IT和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但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在逐步显现。如以工业化和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特征造成对能源资源的过度依赖;能源消费高速增长和资源制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等。资源制约加剧、能源瓶颈凸显等问题在很多程度上制约着苏州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限制,这也将直接影响到苏州甚至是全国城镇集中地区的持续向前发展[2]。

2.旅游资源开发不当。苏州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全市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其中国家级34处,省级106处。旅游资源是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当前一些企业与政府部门对市内主要景点的盲目开放与超负荷的利用对旅游资源形成了严重的破坏。

古典园林是苏州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不合理的开发行为使得一些重要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人满为患、不堪重负,却缺乏相应的保育措施。过多的承载量破坏了园内景致,使得园内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而在著名园林游热销的同时,一些小园林如耦园、艺圃等却游客寥寥,门可罗雀,使苏州园林旅游市场内部的资源分配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3]。

(三)生态环境破坏,人居问题凸显

1.水体污染问题。中国面积在1km2以上的湖泊2 759个,总面积达91 019 km2,其中只有约1/3的湖泊是淡水湖泊,并且绝大部分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太湖就是这众多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典型代表。太湖富营养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隔十年湖泊富营养化上升一个等级,而水质则下降一个等级,目前全湖处于富营养到重富营养状态,而湖泊水质则属于劣五类。而每年的太湖蓝藻爆发是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集中体现。

2.工业污染问题。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凸显出其独特性。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在不断突出,工业经济发展是苏州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太湖流域六大重点污染行业企业约5.5万家,而在江苏省内的约2.5万家,虽然六大污染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4%,但它的污染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大量工业污水的排放,直接导致了太湖流域水质恶化,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工业污染问题的治理刻不容缓。

3.生态人居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如何保障外来人口的工作、居住、生活与子女受教育条件,如何保障苏州城市的治安与人口素质,成为苏州城镇化进程中的新问题。

2012年末苏州市常住人口达1 065.4万,如此高负荷的人口数量给苏州社会资源的分配构成了新的挑战。与人口数量同步走高的是车辆的保有量与当地的房价。截至2013年4月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35万辆,居全国第六位,汽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苏州环境治理需要重点控制的项目。生态人居问题的一大方面是住房条件,而苏州2013年十月份平均房价已经达到12 074元/平方米,也让许多普通居民望而兴叹。

三、苏州城镇化进程中生态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唤醒民众生态意识

为提升市民对生态文明观念的认识,近年来,苏州市政府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向市民讲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普及生态意识,努力培育市民的生态道德、生态责任与生态意识。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的生态文明群众运动。

1.“不持有”行动。通过消费“五部曲”,大力开展“不持有”行动,提倡“低碳消费”,即倡导健康文明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摒弃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行为。第一步:“不拿”。不拿免费得到的东西。不拿免费的塑料袋,以自备购物袋来代替,虽是免费发送但自己用不到的赠品,也要坚持完全不拿的态度。第二步:“不买”。只要是不买也无所谓的东西,就坚持不买。不常用的东西,可以借用或租用。第三步:“不储存”。不堆积保鲜膜或卫生纸等消耗品,并且通过各种节省的小妙招节约使用。添购一件物品前,先想想家里是否有其他物品可以替代。第四步:“二手货”。物质循环利用,对于购买者而言,能节约生活成本;同时,旧物改造,能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第五步:“自力更生”。能自己完成的事情就要自己去做。自己动手,感受劳动和节约生活成本带来的快乐。

2.“节能出行”行动。“节能出行”行动号召市民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增加运动量。同时定期保养爱车,达到车子最佳性能又不浪费油。活动建议群众购买低耗油、低排量的节能环保车或者选择用合租汽车或者拼车的方式来解决出行,在经济实惠的同时为环保和节约型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二)改变生产模式 发展生态产业

1.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在苏州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生态农业方兴未艾,其中涌现出不少特色鮮明的典型发展模式,成为周边区域甚至全国范围生态农业学习的典范。现主要介绍其中一种——浦庄模式(观光型生态农业模式)[4] 。

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由新加坡维信集团与苏州浦庄镇政府合资兴建的集科技展览、销售贸易、产业招商、农业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大型观光生态农园。浦庄在太湖之滨形成了一个绿色人造区域,很好地融入了环太湖的旅游开发,不仅有利于增加苏州太湖旅游的景点,而且有利于加大对太湖的保护,也有利于保护环太湖农村的原始生态环境。以农业观光园的建设替代工业园的建设有效地保护了农村与太湖的环境质量,据苏州市环保局的测定,观光园区四周的太湖水质为二级,空气中无工业污染物。

2.发展生态旅游业。近年来,苏州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1)充分优化美化区域环境。苏州市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之前,首先充分优化、美化了相应区域的环境。既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又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尤其加强了对苏州环太湖地区原生态的保护,包括对太湖湿地、古村落和太湖地区山体、水体等的保护,防止盲目开发。与此同时,重点保护太湖水环境,将治污与防污并举。让旅游景点以最优最美的面貌示人。(2)发挥吴文化生态特色。苏州旅游产业的发展植根于地方优秀的吴文化,融合自然山水环境,满足现代旅游的功能需求,从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首先,充分利用江南民间艺术中的苏雕、苏绣、苏画以及苏州其他丰富的物产,生产一些能展示本地区历史文化的手工艺品、生态服装等生态产品,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其次,充分利用生态园区和观光果园提供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从而建立生态饭店并使用环保建筑材料来建设生态旅馆。这种既保有原生态条件又富于吴文化特色的发展模式迎合了现代游客的品位[5]。

(三)建设生态分区,治理环境问题

1.建设生态分区。(1)背景与意义。分区是指以地域分异规律为基础,将一定的地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单元,以明确不同区域在要素特征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从而为人类活动提供区分依据的过程。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等地域分异规律进行地理空间分区,从而明确各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并为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2)指导思想。苏州市以“国家创新基地、历史文化名城、最佳人居环境、现代江南水乡”为城市发展目标。依据城市本身依江倚湖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农耕古城的社会文化传统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以城市生态经济区为发展核心、以生态农业与观光产业区为环境保护屏障、以长江/太湖水保护区为环境治理重点,形成各有侧重的三道环状生态功能区划。(3)分区规划。依据《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大纲2009—2020》所载规划,苏州全市按照生态环境基质的差异性与生态区划的相对完整性统一划分为5个一级生态功能区[6]:

——北部长江水环境与江心岛生态功能维护区:主要为张家港市、常熟市与太仓市沿江区域。本区是苏州市重要的水源地,因此,维护长江水环境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是本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

——北部沿江生态农业与城镇生态经济区:主要是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与昆山市非沿江部分。本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要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合理配制公共绿地,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适度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开发,发展生态农业。

——中部城市生态经济区:主要是吴中区、姑苏区、虎丘区与工业园区的一部分。苏州市的主城区位于本区。因此,本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要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合理配制公共绿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工业和旅游服务业,适度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限制人口发展规模。

——中部湖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区:主要是相城区、吴江市与工业园区的一部分。本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要加大湖泊及湿地的环境保护力度,农业及养殖业的发展必须做好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切实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发展生态农业及生态旅游服务业。

——南部太湖水环境保护功能区:主要是属于苏州的太湖水域本区位于苏州市南部,主要为太湖水体及湖心岛分布区。本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加强湖泊生态建设,实现太湖水的实时监测与污染防治。

2.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Payment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PES)是指由政府调控的由生态受益方给予生态保护付出方一定经济或社会补偿的政策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当代政府为应对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公共政策工具,目的是鼓励经济主体与社会成员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苏州市政府已经初步确定了禁止或者限制开发的范围,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以及太湖风景名胜区等,总面积3 000余平方公里,占苏州总面积8 400多平方公里的近40%,其中完全禁止开发的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以上[7]。

四、结论及展望

综上所述,要解决苏州市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因地制宜,突出城市生态系统地域特性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人文积淀,城市生态系统拥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性。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需要了解、尊重与发扬城市自身的地域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进行环境保护与生态保养。苏州市既保有长江与太湖的水文优势,又繁衍着沿袭千年的古典文化,其生态文明建设应当牢牢把握自身特点,以太湖水域治理与生态农业建设为环境改善的突破口。以古镇文化保护与旅游观光产业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特色,形成有鲜明苏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二)转变方式,利用生态产业推动城镇化进程

传统的城镇化进程主要依靠工业化来推动,也就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大量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探索中,不仅要积极改变工业产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努力做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更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与生态观光服务业,以此推动新一轮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服务业将推动经济发展与助力环境保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较与对工业的生态改造有更为远大的发展前景。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调动各方面因素,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保护和建设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体现代际公平,是当今城市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要积极调整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创新人类文化价值观、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与消费方式,更新传统科技体系,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Z].2012.

[2]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研究主要成果综述[J].城市问题,2008,(12).

[3] 徐雁.苏州园林建设和发展带动旅游产业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7).

[4] 张仁贵.苏州生态农业现状与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5] 孟秀红.苏州环太湖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探讨[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4).

[6] 苏州市人民政府.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纲[S].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9.

[7] 江蘇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苏政发[2004]106号[Z].[责任编辑 魏 杰]

猜你喜欢
功能分区生态文明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花卉植物造景在高校校园景观中的应用探究
苏州一光
江苏宜兴根大生态酒店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苏州十二忆
浅析全自动无人驾驶对地铁车辆基地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