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蕾
摘要:工资总额调控对于国企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工资总额调控上,理当依照政策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但目前,在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调控的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立足于当前国企工资总额调控现状分析,深入探讨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企;工资总额调控;问题;对策
引言
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调控一直是相关部门重点关注与试图改革的对象,在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更是将国企工资总额调控作为会议重点进行了讨论。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进行仔细审视与改革,以降低国企人工成本和管理问题,将有效提高国企运作效率,使其更加良性发展。
一、国企工资总额调控现状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逐步改革,相应的工资制度也按照中国社会实际情况探索出了相应的策略。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中,明确作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决定,决定指出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应该促使企业所有员工的工资和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相符合,即所谓的工效挂钩。工效挂钩是国企工资调控的一次重大变革,将传统的统包统分式工资制度,转变成了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工资模式。将国家决定企业职工工资的一统手段分化成了国家定企业以及企业定员工两段。
工效挂钩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桥梁,其以企业经济效益为基本规则决定了员工工资分配制度。工效挂钩促使企业建立更合理的工资分配模式,将企业效益转化为实际工资,不仅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更增加了企业对工资调控的主动权。使企业在经费调度使用和企业管理中更加得心应手,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二、国企工资总额调控中的问题分析
国企现行的工效挂钩工资模式,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已经充分证明了其正确性。但在这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一些问题是由工效挂钩模式自身的缺陷引起,一些问题则是由日益发展的经济环境所引起。首先,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起点并不一样,国家的资金投资和政策倾斜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别。加之不同国企的生产成本、产品竞争力以及相关生产设备的不同,也会在实际的工效挂钩工资模式中造成差异。
其次,工效挂钩模式是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相符,但这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而言。如果企业出现亏损,那么功效挂钩的工资模式则难以发挥作用。同时,工资增长的幅度一般是稳定的,企业经济效益却是处于弹性状态,不同时期可能高也可能低。弹性的经济效益与稳定的工资增幅,在很大程度上来说难以达成一致。
另一方面,功效挂钩对于经济效益的划定不严格,往往企业只是按照总产值来进行换算,忽视了企业投入的变化。随着时代进步,一些机械设备或是差旅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市场宣传基本材料的费用也在逐年攀升,企业在划定经济效益时如果不考虑这部分成本增加,则会导致工资增幅大大超过经济效益增幅。
三、国企工资总额调控对策刍议
(一)通过人工成本调控国企工资总额
人工成本按照学术定义来讲就是雇主雇佣劳动力所产生的一切费用。我国劳动部在国家统计局的批准下,将企业人工成本相关统计纳入了劳动统计制度。且对人工成本提出了更明确的解释。即企业在生产经营等相关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直接或间接人工费用,均算作人工成本。据劳动部颁发的相关文件显示,企业人工成本主要由员工工资、住房津贴、社会保险、职工教育、劳保费用等七项组成,其中员工工资占据了绝大份额。企业人工成本主要有四大统计指标,分别为水平指数、结构指标、水平指标和投入产出比。利用这四大指标,对人工成本进行实时统计,并且进行相应的整改,就可以通过对人工成本的控制,达到调控国企工资总额的目的。
(二)设计国企工资总额增长比
国有企业在管理水平、资金流量、产业性质和战略意义等方面均有不同于普通企业的地方,在利用工资总额增长比的时候,主要应该以四个方面为主。首先是财政贡献度,这主要是指国有企业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主要包括上缴税款和企业资产价值。这些都属于国有财产,是对整个国家贡献的体现,应该成为重要指标。
其次是社会贡献度,这主要是指国有企业对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作出的贡献,也包括了国有企业对整个行业的领导以及对其他行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其次是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能不能维持国家经济稳定完成国家托付的使命,主要由国企自身竞争力所决定。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中,企业能够走多远,完全是用竞争力决定,拥有竞争力才拥有市场中的发言权。所以,市场竞争力也应当成为国企工资总额调控的重要指标。最后,国企的管理情况也该作为参照标准。管理情况应该从管理现状与管理体系两个方面来看,管理体系决定了管理手段,管理手段决定了管理现状,但中间存在一个执行力的问题。所以不论哪一环出了问题,一定要将执行力考虑在内,不能直接否定管理体系。从这四个方面出发,全面考核国企的发展水平,设计相应的工资总额增长比,才是合理的调控方式。
(三)加强工资总额预算管理
国资委在二零零八年提出了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概念,要求相关国有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出资人的具体要求,以企业发展为核心,根据企业实际经济效益、人工成本和市场因素,对企业员工工资总额进行科学合理精密细致的预算和管理。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方式已经在五十多家国有企业中得以试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2014年已经达到全面施行。
因此,就需要加强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将其效用发挥到最大。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具有多方面的优点。首先其有利于国企工资分配与市场规则相符合,利于企业及时调整收支分配。其次,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填补了工效挂钩的缺陷,利于缓解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经费吃紧的问题。最后,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执行主体是国企自身,能够充分体现国企的自主力,实现员工工资和企业经济效益联动,保障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处在了一个合理的比例。
四、结束语
工资总额调控相关工作需要各方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并落实,综合运用多种有效方式来解决工资总额增长与企业经济效益不匹配的问题。尽管我国国有企业工资调控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但是只有不断完善和改进,才能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作者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杜儿坪矿后勤公司综合服务队)
参考文献:
[1]石娜.浅析国有企业工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3(12).
[2]贾里奇,廖辉.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调控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03).
[3]袁显平,张金锁.国有集团企业工资管理策略研究——以煤炭集团企业为例[J].财会通讯.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