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海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80)
●语言学
○引进与诠释
动词隐喻构架中的文化概念格式塔*
彭玉海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80)
俄语动词隐喻同文化概念存在特殊关系,而文化概念通过格式塔反映出来或者通过格式塔框架体现,形成动词隐喻中的文化概念格式塔。基于动词隐喻意义同文化概念格式塔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本文一方面解读文化概念格式塔及其特点,另一方面具体考察动词隐喻同文化概念格式塔之间的特殊关系、对应性以及动词隐喻中文化格式塔的具体表现、运作。动词隐喻的文化概念格式塔研究不仅将认知语义同文化概念结合,而且构成文化概念分析的一个重要步骤和组成部分,对于深入探讨俄语动词隐喻机制与俄罗斯民族文化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不无裨益。
动词隐喻;文化概念格式塔;认知语义;文化研究
文化概念具有客观实在与主观表象双重价值功能,“文化概念介于知识与认识之间,形象原型性的缺失使它接近知识,而蕴涵的存在使它接近于认识意念”(Режабек,Филатова 2010:135)。该文化认知语义价值特性在涉及文化概念的动词隐喻格式塔关系中有着独特而深刻的反映。从文化认知的价值内涵、价值实现上讲,民族文化概念的构建与运作同动词隐喻这一认知语义构造存在特殊联系。俄语动词隐喻语义错置除了一般的范畴冲突外,还有一种来自文化概念格式塔的范畴错置。这类隐喻错置同俄罗斯民族社会、历史、文化认知密切相关,在动词隐喻机制中形成独具个性的一类范畴语义操作模式。此时,文化概念格式塔参与相关动词喻义运作,而动词喻义的实现蕴涵着对文化概念格式塔的解读。一方面动词隐喻有助于针对性分析和理解文化格式塔,另一方面文化格式塔为动词隐喻的超常搭配、语义错置提供认知联想依据。这样,动词隐喻认知语义是对文化概念格式塔的有效利用,概念格式塔则是对动词喻义的一种深层文化阐释。动词隐喻文化概念格式塔的分析不仅对于动词喻义分析有价值,而且可以将认知隐喻的语义研究同文化研究结合起来,实现语言语义同文化语义分析的有机整合。本文一方面将识解动词隐喻文化概念格式塔及其特点,另一方面将考察动词隐喻同文化概念格式塔之间的特殊关系、对应性以及动词隐喻中文化格式塔的具体表现、运作,旨在从文化概念格式塔角度洞悉动词喻义机制。
2.1 动词隐喻文化概念格式塔
动词隐喻同文化概念存在特殊关系,而文化概念通过格式塔反映出来或者通过格式塔框架得以体现,从而形成动词隐喻中的文化概念格式塔。文化概念格式塔指文化概念语词的联想形象或“物的联想”,它蕴涵着物化的文化想象和意识内容,后者是民族生活经验和文化感知、领悟的凝结。“文化概念包含一个民族蓄积的并表现于名词搭配的所有知识和表象。”(Лассан 2002: 4)格式塔是围绕概念语词产生的典型联想轮廓,是一种主观描述、认定的事实关系,格式塔内容不具指称性,而是表义性、限定性的,它是民族意识中一种对文化概念对象的思考、体会,有其深刻的文化认知基础和深层形象性,这可能是长久以来形成并带有某种精神、情感和思想特质的内容,其“物的蕴涵”是人对客观认知的主观文化意识刻画。打个比方,文化概念好比演员,它所扮演的角色即是格式塔所映射、蕴含的对象,文化概念是带着格式塔背后的角色进入动词事件脚本。例如,Его гложет тоска;Тоска заела; Тоска напала. 文化概念тоска在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作为某种肉食动物形象出现,其中“肉食动物”是тоска概念格式塔的实物隐含形象,“肉食动物”即为тоска这一概念带入动作事件的联想角色,由俄民族对тоска的认知感受映合而成。而文化概念格式塔表示的民族文化(知识)联想是一个观念语义完形,具有心理意象完形特征,即文化概念包含心理构建的某种语义、事件整体性,从被分析的概念的隐喻意识和关联中得到。С. А. Пенсина在谈到思维行为意义的隐喻表现时指出,“思维对现实的反映是通过格式塔过程来进行的。”(Пенсина 2005: 62)她说的格式塔主要指隐藏在动词隐喻背后、贮藏于民族文化意识并同文化概念的物质联想有关的完形性。Ю. Д. Апресян在分析“欲望”与“良心”的关系时认为,“如果欲望和放任是人的活动的发起者,那么良心在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则是阻止人不道德欲望或动机的精神制动器”(Апресян 1995: 353)。例如,Совесть не позволяет делать что-л.;Если у него есть хоть капля совести,он этого не сделает,совесть восстает против этого. 动词(не) позволять,восставать隐喻包含的文化概念格式塔“良心是制动器”就是一个物化联想的语义完形。它具有一个独立完整的思考行为和思维判断单位特性。很大程度上,动词隐喻中对相关格式塔的物化联想和文化完形内容解读就是文化概念分析。
进一步讲,文化概念格式塔完形的现实投射和思想情感蕴涵往往以抽象名词为载体,此时的抽象名词成为意义上概念化的语词。“作为无形的心智世界要素的语言的一般存在形式,抽象名词周围长满了‘形体’,这是无形实质向构成个体日常经验的有形世界事物进行投射的结果。”(Гаврилова 2002: 197) 当文化概念语词进入动词句子结构时,这一思想意识的投射找到现实对象,可以透过看似矛盾的动词隐喻搭配对民族文化概念进行反向审视。例如,правду-матушку резать/резать правду в глаза. 动词同правда之间的语义冲突反衬出俄民族对文化概念прадва的特有情感和认知:“‘真正的真理’需要象对待母亲一样去喜欢,关爱,尊敬”(试对比Люблю правду-матушку)(Вежбицкая 2001: 34)。现实蕴涵内容“真理是母亲”构成文化概念格式塔,传达俄民族对真理表现出象对待母亲一样的关爱与呵护,“这一思想构成俄罗斯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Вежбицкая 2001: 35)。因而Э. Лассан认为,“概念内容构筑于名词语义结构之上,它是语言文化载体立足生活经验和世界观诠释语词情景并对其进行反思的结果”(Лассан 2002:13)。
文化概念格式塔的认知指向往往是某一具体事物或心理物化实体。这与动词隐喻一般通过具体动作事件表现抽象事件、现象的宗旨一脉相承。Л. О. Чернейко从文化概念语词的立场指出,“从抽象名词同描写动词的组配中可以得出规定抽象名词搭配性能的蕴含形象,该形象就是格式塔”(Чернейко 1997:227)。而潜含于格式塔的具体事物形象帮助动词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同时构建起抽象名词同动词述谓之间的隐喻联系。例如,Грусть и скука его загрызли;Любовь стынет. 文化概念语词грусть,скука与любовь格式塔蕴涵的心理联想物“野兽”、“水(液体事物)”分别使它们同动词загрызть,стынуть结成隐喻语义认知关系,帮助后者实现由物理域到抽象域的思维跨越,从而“初始的简单表象通过隐喻向更加复杂的表象转化”(张艳杰2003:19)。
动词隐喻格式塔是对文化概念隐含实质的一种直觉知识,而其隐现的心理实体、事物关系、语义联想等也使文化概念格式塔具有“存而不复”和“非理性基础、无意识性”的特点。它更多是对文化主体的一种意识提示和心理暗示。所谓“存而不复”,是指文化概念格式塔的文化意识的确存在,但一般不必复建于动词句子话语表层或者这种复建实际只潜存于人意识层面上的联想、延射关系,反映出“在意识的理想空间,即在潜意识中现象是如何存在的”(杨明天2005:58)。因而该语言认知表象赋予格式塔的文化联想以次逻辑特征,通过词语概念分析,可以了解词语在使用中的群体无意识结构,得到词语隐性形象,构拟该词语的语义完形。
2.2 动词隐喻同文化概念格式塔的关联性
动词隐喻同文化概念格式塔之间的内在关联是一种自然的语义-文化联动行为。动词隐喻具有话语性、命题性特征,必然牵涉到命题事项或体词参项,抽象文化语词充当事体(题元名词),就结成动词隐喻同特定文化概念词之间的联系,相应须要探究文化概念格式塔,因为隐喻张力、隐喻错置的消除必定涉及动词命题表层语义冲突背后的文化概念联想物。同时,文化概念语词及其蕴涵的格式塔也在动词隐喻语境中得以意识化复现,获得相应文化联想轮廓。因此,动词隐喻的文化概念格式塔是其范畴错置格式塔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动词隐喻逻辑错置格式塔的特殊类型。文化概念格式塔可以成为动词隐喻意义的独特分析手段,它可以检测出动词隐喻中文化语词的抽象实质,排除表层上的搭配限制和语义矛盾,通过解释动词隐喻搭配关系参与动词喻义构建、释放动词隐喻张力,促成动词认知语义的转化。
具体说,动词隐喻同文化概念格式塔的关联性直观体现为“隐喻双重性”。动词与文化概念词的句构同现往往形成双重隐喻,“(文化)概念内容根据名词的隐喻使用及包含它的话语内容进行分析”(Лассан 2002:13)。首先,文化概念同动词的联系不是孤立的,它要借由格式塔错置进入动词语义关系。如上所说,格式塔的文化联想信息在认知上体现为抽象名词的隐喻述谓限定,即X IS Y类概念隐喻内容。其次,文化概念词的隐喻必然带动动词的隐喻,因为当具体动作动词命题结构中出现抽象名词时,要么抽象名词须作具体事物解读,要么须对动词作抽象化理解。此时,抽象名词显然无法也没有理由作具体解读,这迫使动词发生语义异动,动词隐喻由此产生,出现句子中的隐喻连锁性。这样,一方面动词获得喻义,另一方面格式塔获取其文化价值和功能,同时实现抽象名词的文化概念分析。
而非常重要的是,一旦进入文化概念词与动词隐喻的联动模式,起主导作用的是动词而非概念语词,因为如果文化概念格式塔代表“文化预设”内容、行为,那么动词体现的则是一种“结构性”的价值功能。此时,动词表现的所喻行为、本体行为对文化概念格式塔具有统辖作用,它会对格式塔联想内容作出质的规定、引导。这也构成动词隐喻中文化概念格式塔的基本特征,相应的文化认知和语义过程构成动词隐喻运行的重要条件。具体地讲,这一统辖作用指文化概念格式塔内容内嵌于动词隐喻行为,隐含文化形象的发现、确定都有赖于动词语义指向、语义特点。有了这一动作基点,认知主体往往会自觉地为格式塔进行“角色配位”,物色出相应的文化涵指对象。在这一过程中,该统辖性实际是隐藏、不可见的甚至是无意识的。这是沉淀于文化意识深处、认知者可能自身都未发觉的文化格式塔牵连,即所谓的“文化自觉”,它以特有方式维系着动词隐喻同文化格式塔之间的语义联系。比如,зажечь любовь,зажечь жажду,зажечь гнев,зажечь ненависть. 这里,动词зажечь(点燃,燃起)的本原动作义为文化概念любовь,жажда,гнев,ненависть的格式塔映射内容框定一个基本轮廓,人们会自然把它联想为“类似于‘火’的可燃物质”。这蕴涵在民族意识里,它们就是“火”的某种形象化身,反映出俄罗斯人对这些抽象事物的认知体验和主观感受,表明语言范畴作为一种世界图景,体现人们认知世界的文化观念。再如,Сердце его растаял/оттаял;Какие-то странные мысли хлынули в голову заболевшему поэту.动词растаять/оттаять,хлынуть的基义为文化概念сердце,мысли的格式塔内容延射和联想设定基本范围。另一方面,交际编码和解码过程中,人们会自觉通过动词信息找寻这两个概念语词的文化联想依据和类比对象,建立起动觉经验同文化意识的特殊联系。
2.3 文化概念格式塔参与的动词隐喻运作
文化概念在隐喻中的认知语义功能通过格式塔实现,而文化概念格式塔参与的动词隐喻运作指文化概念具体以格式塔身份进入该隐喻过程所形成的各种关系。文化概念格式塔在动词隐喻中的运作和表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同一文化概念对应于多个格式塔和不同动词的隐喻,二是不同文化概念对应于单一格式塔和同一动词隐喻。这两种作用、对应关系反映不同的文化释解和事件认知内容,同时体现出文化语义完形同动作行为表现之间的某种关联。这由文化概念格式塔的联想特征和文化主体的认知联想能力决定。
首先,同一文化概念针对不同动词的隐喻会相应产生不同格式塔,或者不同动词面对同一文化概念的不同格式塔,相应产出不同喻义。这表现出文化概念格式塔同动词喻义之间的协调性、对称性:动词喻义变化,文化概念格式塔相应改变,因为作为特殊抽象名词的文化概念语词,“其语义常体内容远少于源自个人及其心智能力的变体内容,使得话语中的抽象名词(文化概念词——引注)可以有不同形式的阐释内容”(Чернейко 1997:359)。文化概念“时间”反映出来的是文化概念格式塔的“多样性”、概念格式塔蕴涵内容物方面的丰富性,也体现出该文化概念在一个民族文化认知中产生的重要作用。相关问题,Перцова(1990)指出,动词隐喻中“时间”这一文化概念的格式塔内容为以下物的蕴涵所指——1)时间是液体:Время течет;2)时间是弹性物质:Время тянется;3)时间是有价值的事物,是金钱的等价物:выиграть время, тратить время;4)时间是生命体:Время идет(терпит,ждет), убивать время;5)时间是可飞行的事物:Время летит;6)时间是人:Время покажет,Время торопит. 文化概念“时间”分别在动词течь,тянуться,терпеть,ждать,убивать,лететь,показать,торопить的隐喻中构成相应格式塔,各有自己物的蕴涵和文化意象,同时产生动词新喻义。文化概念格式塔同动词隐喻之间的这一作用关系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搭配基础上复原的抽象名词的不同格式塔间的相互矛盾”(杨明天2005:58)。例如,Любовь распалилась vs К нему прихлынула страстная любовь к этой женщине. 前句表示“灼热、炽烈”特性,后句表示“(水流、浪涛)汹涌奔来”,相应文化概念любовь 产生“水”与“火”的格式塔矛盾、对立性(杨明天2005:58)。此时,在不同格式塔下表现的具体情感体验内容、方式相应不同,或者是情感观察方式的交织。显然,这种矛盾关系隐藏的是动词喻义的产出关系。因此,单从语词实体单位的对应上看,不同动词面对同一文化概念语词是多对一的关系,而从内容关系或意义实质上看,动词语义同概念格式塔间又是一对一的文化隐喻关系。另外,如果不同动词喻义相当,那么对应的文化概念格式塔也会大致相同。例如,наводить(вгонять,нагонять,вводить) кого в тоску均表示“使烦闷”,тоска的格式塔均为“烦闷是一种让人不开心的状态”,而разогнать(развеять,рассеять) тоску喻义均为“消除烦闷”,对应格式塔均为“烦闷是不好的事物”这一语义完形性的文化联想。
由此推论,同一文化概念可对应不同动词,而由于原有动词基义的差异,其格式塔就有所不同。“格式塔好比语言给抽象名词戴上的一副可以变化的面具。”(Чернейко 1997: 338) 其具体内容会发生因动词不同而产生的变化,而不是如Ю. Д. Апресян,G. Lakoff,В. А. Успенский等学者的简单或者单一“生理征兆”能涵盖和解释的。比如,Радость разливается в человеке,бурлит,играет,искрится,переплескивается через край;Бурная радость клокотала в нём;Радость пронизала душу.它们反映出的文化概念“高兴”就不是单一“高兴是轻盈透亮的物体”(Успенский 1979:147)能全部涵括的。
其次,不同文化概念针对同一动词隐喻会产生相同或相类的格式塔,或者同一动词面对多个(不同)文化概念形成的同一格式塔生成相同或近似喻义。这充分显示出动词对文化概念的统辖性。此时的不同文化概念被动词的概念语义类同化,从另一角度反映出文化概念格式塔同动词喻义的对称性和协调性,即动词喻义不变,文化概念格式塔相应不变。这一对应性集中反映出概念格式塔的“复现性”,表明格式塔蕴涵对象具有典型特征,在民族生活经验、感受中占特殊地位,不同文化概念都以它为物质延想的寄托以反映自身精神、形象实质,同时格式塔物的所指内容也在不同文化概念载体中得以展延、细化。例如,Любовь пылает;Гнев пылает;Ненависть пылает;Он пылает непрерывным восхищением к произведением. 虽然文化概念分别为любовь,гнев,ненависть, восхищение,但其格式塔蕴涵的物化对象受动词意义制约,大体均为“火或炽热的事物”,动词пылать大致都表示“充满强烈的情感或热忱”。而动词隐喻文化概念格式塔联想和映射的类化性特点在情感意义的动词隐喻中反映尤为突出。情感概念化的重要方面是它同“光”的关系,любовь,радость,счастье,восторг均概念化为“光亮事物”,负面情感如ненависть, тоска,отчаяние,гнев,бешенство,ярость,страх,ужас均概念化为“晦暗、无光泽事物”。(Апресян 1995:372)又如,动词лопнуть的隐喻:Авторитет лопнул;Репутация лопнула;Судебное дело лопнуло;План лопнул;Фирма лопнула;Надежда лопнула;Затея лопнула.这里,反映出文化概念格式塔蕴涵为“所喻(对象事物)是气球”,比如,“虚无、虚幻的‘威望’是中空、壁薄的事物”(Успенский 1979:145, Апресян 1995:475),其他格式塔对象表现为“声誉是气球”、“案件是气球”、“计划是气球”、“希望是气球”、“念头、想法是气球”,显示出格式塔所指对象的一种文化类同性、聚合性。而不同文化概念具有相同、相近知识联想、理解,正是动词лопнуть对文化概念的统辖力起关键作用。
比较而言,一个文化概念对应于多个格式塔及不同动词隐喻的情形代表着同一文化概念的不同内容层级,实际还存在着格式塔结构组织关系。它重在通过文化概念反映出动词隐喻意义内容,丰富动词喻义,并有类同性特点——格式塔内容不同,动词喻义相应不同。在此,相对于动词隐喻来讲,文化概念及格式塔的手段性、应用性突出。而且文化概念格式塔内容的丰富性、多元性显示出人们对特定文化概念格式塔的重视度、对这一文化概念认识、体验的全面、深刻,同时也表明这一文化概念对俄罗斯民族意识渗透强、影响深,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不同文化概念对应于单一格式塔和同一动词隐喻的情况代表着文化概念格式塔的复现性,反映出不同文化概念都可能有相同、相近的格式塔物蕴涵、投射对象。准确地讲,这是格式塔面对的文化概念的多样化,表明格式塔内容所指在其他不同文化概念现象中可能会有一定体现。这后一种情况重在通过动词隐喻表现文化概念及其格式塔内容,动词的手段性地位和功能特征有所显现。这也是文化概念格式塔的动词隐喻运作所展现出来的客观、实际的文化-语义状态和面貌。
归结起来,文化格式塔参与动词隐喻运作的以上两类对应关系中,表现更为积极、出现频率更高的是第一种类型,它充分展现出动词架构中文化概念格式塔的多样性、丰富性及一定的能产性。而第二类型中,动词对文化概念的制约性、定位性乃至语义类化性在格式塔联想映射及喻义衍生中显得更为重要,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
通过以上运作方式、对应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动词隐喻与文化格式塔之间的作用实际是双向的:一方面,有了特定格式塔的语义联想转移,文化语词的抽象实质才能够深层次地投射于特定文化语境(现实方式的物化世界)、实现物的蕴涵,动词隐喻才能摆脱表层上的语义组合冲突、消解语义矛盾,进而形成喻义。另一方面,有动词隐喻,文化概念格式塔的物质蕴涵才有价值性定位、文化概念的联想才有认知参照域。这形成动词隐喻同文化概念格式塔之间潜在、深层的文化-语义互动。
总之,“一个民族的道德判断、价值评价和审美定势等文化因素栖息于语言语义,尤其是词汇语义内部。”(贺春英2005:49)通过俄语动词隐喻中文化概念格式塔的分析,对此进行探讨。文章分析显示,文化概念词同动词的隐喻搭配受民族文化中的格式塔深层意识、形象制约,文化概念的深层隐含形象、格式塔联想影响并解释动词的隐喻搭配。文化概念格式塔同动词隐喻的特殊联系表现为动词隐喻涉及由文化格式塔表现的范畴错置,其表层语义冲突借助文化格式塔的语义联想得以消解,因而动词喻义的实现需要察看其文化格式塔。反过来,通过动词隐喻也可以观察文化概念词的联想轮廓、联想特点,了解俄罗斯民族的文化认知、生活感悟、价值认识等。研究发现,对文化概念而言,动词隐喻是其格式塔表现的一种手段、途径和观察其格式塔蕴涵的重要窗口,也是语言作为文化概念载体的一种必然结果。而对动词隐喻来讲,文化概念可以发掘其认知特质,相关格式塔内容为动词隐喻提供语义支撑要件,是得出动词喻义的特殊运作方式。进一步讲,对文化概念认识越深刻,格式塔映射内容越丰富,层次越多,层级性越强,并且动词影响面越大,动词喻义越丰富。此外,从分析策略上讲,可以将文化概念同格式塔分开来看:对相关动词动作认识越深刻、全面,基于动作涵指、蕴义特点的认识可能被纳入该动词隐喻构造的文化概念就会增多,文化概念涉及面就会更广。此时由于动词喻义较为同一,文化概念的格式塔内容也相应趋同,最终呈现出不同文化概念的格式塔的类聚性特点。我们还可以通过动词隐喻中文化概念格式塔对比分析观察中俄民族在动作事件认知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联想轮廓及相应的民族心理、价值观念等内涵。由此看来,文化概念格式塔既是动词认知语义衍生的一个积极步骤,也是动词喻义产出的独特文化方式,可以“将弄清格式塔作为概念分析的结果”(Чернейко 1997:308),使事件的客观表现获得精神观念上的积极文化反映。
贺春英. 文化视野中的观念分析[J]. 外语学刊, 2005(1).
彭玉海. 试论俄语动词隐喻显性语义错置——俄语动词多义性的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5).
杨明天. 概念分析:方法及意义[J].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05(1).
张艳杰. “问题”的观念分析[J].外语学刊, 2003(3).
Апресян Ю. Д. Избранные труды(т. II). Интегральное описание языка и системная лексикография[M]. М.: Язык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1995.
Арутюнова Н. Д. Типы языковых значений: Оценка. Событие. Факт[M]. М.: Наука, 1988.
Арутюнова Н. Д. Язык и мир человека[M]. М.: Школа “Язык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1998.
Вежбицкая А. Понимание культур через посредство ключевых слов[M]. М.: Языки славян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2001.
Гаврилова В. И. Семантика “начала” в спектре значений глаголов открыть/открыться, раскрыть/раскрыться[A]. Лог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языка. Семантика начала и конца[C]. М.: Индрик, 2002.
Лассан Э. “Надежда”: 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 и концептуальный анализ[J]. Respectus philologicus, 2002(7).
Пенсина С. А. Полисемия в когнитивном аспекте[M]. СПБ.: РГПУ им. А. И. Герцена, 2005.
Перцова Н. Н. К понятию “вещной коннотации”[A]. Вяч. Вс. Иванов. Вопросы кибернетики. Язык логики и логика языка[C]. М.: Наука, 1990.
Режабек Е. Я., Филатова А. А. Когнитивная 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M]. Спб.: Алетейя, 2010.
Успенский В. А. О вещных коннотациях абстрактных существительных[A]. Симиотика и информатика. Вып. 11[C]. М.: Наука, 1979.
Чернейко Л. О. Лингво-философский анализ абстрактного имени[M]. М.: Электронная версия, 1997.
【责任编辑李洪儒】
AStudyontheGestaltofCulturalConceptinVerbalMetaphor
Peng Yu-hai
(Center for Russian Language,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Russian verbal metaphor has special connection with cultural concept, and cultural concept is reflected through gestalt or embodied by frame of gestalt, thus forms gestalt of cultural concept. In view of the relation and dependency between verbal metaphor’s meaning and cultural concept’s gestalt, on the one hand,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interpret gestalt of cultural concept and its featur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concretely observes and studies special relationship, correspondence of verbal metaphor and cultural concept’s gestalt and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peration of the gestalt in verbal metaphor. The study on the cultural concept’s gestalt in verbal metaphor not only combines cognitive semantics and cultural concept, but also forms a constituent part of cultural concept’s analysis,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deeply inquiring into mechanism of Russian verbal metaphor, Russian cultural concept and their correlation.
verbal metaphor;gestalt of cultural concept;cognitive semantics;cultural study
H0-05
A
1000-0100(2014)05-0022-5
2014-07-10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俄语动词隐喻机制研究”(11BYY12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俄罗斯民族主干文化概念分析与解读”(13JJD740011)和黑龙江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团队“俄语语言学创新研究”(TD201201)阶段性成果,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152)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