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骏 李元一
摘 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我国各级政府地积极鼓励和引导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深入,各种问题也不断地显现出来。在对国内外文献回顾和整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种因素,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总结我国研究的不足,以期推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影响因素 国内外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6.2 文献标识码:A
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在我国取得的快速的发展,但是在我国近9亿农民的基数下,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涵盖的农民人口还是十分的有限的,而且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中东部的一些农业发达地区,在那些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十分落后。因此,研究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对完善中东部农业发达地区和促进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西方国家的合作社是以罗奇代尔先锋社成立为标志,至今以170余年。经过漫长的发展,农业领域的合作社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经相当的成熟和完善,因此,对西方国家农业合作社的研究对我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国外相关研究回顾
国内外普遍认为,正式对农业合作社的经济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2年Emelianoff出版了专著《合作经济理论》,他认为农业合作社是农场的延伸,是独立的农场主的不完全联合。1945年Enke发表了《消费合作与经济效率》,他的理论认为合作社与企业一样,归投资者所有,主要由经理人员进行决策。
国外学者在研究影响合作社发展的因素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采用Nash-Harsanyi方法的Zusman和Rausser,建立了一个均衡组织模型,阐述了群体选择和群体行为对组织效率的影响,从而也说明合作社如何被群体行为所影响。而Bourgeon和Chambers运用博弈理论,说明在成员差异很大且信息不对称的模型下,不同的定价表示如何影响合作社的效率的。
Harris在对合作社的发展道路进行研究时认为,合作社走垂直一体化的道路还受到如情感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Hakelius认为在一些小型的群体中,合作社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主要是因为那里的人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影响合作社内部正常运行和较少内部交易费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们之间的非正式关系。作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Royer和Bhuyan利用新古典分析,分析了一个投资者导向性企业和合作社在市场营销链上如何合作。同时,他们认为市场力量是合作社与其他经济组织进行纵向一体化合作社重要推动力。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在对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因素进行研究时,国内学者基本上都是从农户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别进行研究的。
2.1 国内相关研究回顾
2.1.1 农户内部因素分析
我国学者卢向虎,姜太碧,张冬平认为农户自身的差异性对于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同时农户家庭之间的差异性对于其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那些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提到“合作社”这三个字时总是特别的敏感,造成了人们对任何“合作社”都有一种排斥性。农民并不了解现在的合作社与以前的合作社的区别是什么,农民毫无积极性去参加到现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这种情况在那些相对偏远落后的地区尤其明显。
对于农民年龄对农民加入合作社的影响,国内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通常的看法认为,农民的年龄和其学历呈反向变动的趋势,农户的年龄越年轻,他的学历就有可能越高,其对新生事物和新信息的接受和理解也就越快,其对合作社的支持率也就越高,反之其合作意愿也就越低。但是韩杨认为,农户的劳动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地降低,这就从另一个侧面激发了农户参加合作社的意愿,因此户主年龄与合作社支持率呈“U”型分布。
在韩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总人口数多和有成员出去打工的家庭,其接收外界信息也就越广,从而对其决策的影响也就越大。但是,姜太碧和朱文在对农户家庭总劳动人口数进行研究时得出的结论却恰恰相反。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如果一个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足够这个家庭使用,不需要其他外部劳动力的帮助,那么这个家庭对于参加合作社就不会表现出多大的热情。而黄祖辉认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产生和发展中,农民的亲缘关系是其获得各种信息、资源和做出决定的重要途径和参考,这种亲缘关系的影响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初期的生产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但是,这种亲缘关系绝不是任人唯亲和家族垄断,它所依据的是一种亲缘、忠诚和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和出售产品时,能把零散的农户和农产品整合起来,在生产时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农户的成本,而在销售时则可以帮助农户获得尽可能高的销售价格。因而对于那些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的农户,他们对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十分地积极。同时,为了使农业收入最大化,这些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家庭,会主动与为农服务组织发生联系。
2.1.2 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小农经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这种分散式的小规模经营方式十分容易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在一些政府支持不力的地区,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地位和作用尚不够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没有很好建立起来,一些政府利用其行政权力,强行对合作社进行领导和干预,甚至直接控制着合作社的运营,这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成为政府的附庸。而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没有做到很好地引导和扶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合作社出现融资难的问题,由于农业产业自然特性明显、生产周期长、缺乏抵押物、资产专用型强、金融需求小、贷款风险高等原因,资本市场中的金融机构不愿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资金的匮乏也严重地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自我国2007年颁布并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至今已经有6年了,在这6年中,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同时,在实践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一些不足也逐渐暴漏出来。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这些不足可以归纳为:对合作社成员资格限制过多、对合作社的最低资本金没有限制、没有对合作社联社做出规定、没有关于合作社社区服务方面的规定、没有规定合作社成员对于其份额的处分等。
种植作物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地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而且这个因素是很难改变的。我国学者卢向虎认为,家庭的主导农产品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户对加入合作社的态度,一般来说,技术含量较高、生产性投入较大的农作物,大都是商品作物,其市场化和商品化的程度相对较高,这种农作物的生产和销售对于农户来说很难单独完成,农户需要合作社的支持和帮助,因而就愿意参加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来。而苑鹏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是以农产品自身的特征和产业特性为前提的,他认为,那些能够在某一个地区组织广泛种植、加工和销售的合作经济组织,其背后必然是有相应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的。张仁寿等则提出那些具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其在市场上就具有很好的竞争优势,农户希望加入合作社来获得更丰厚的利益,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容易形成和发展。同时,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对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意愿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幅度与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意愿呈正比,即价格波动越大,农户越希望加入合作社来尽可能地规避这个风险。
基金项目: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1368 19013)
参考文献
[1] 数据来源于《农村经营管理情况》2013年第11期,2013年4月1日.
[2] Emelianoff IV. Economic Theory of Cooperation[M]. Ann Arbor. Edward Brothers,1942.
[3] Enke S. Consumer Cooperatives and Economic Efficienc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45.35(1):148-155.
[4] P Zusman,GC Rausser. Intraorganizational Influence Relations and the Optimality of collective ac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s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94(24):1-17.
[5] Jean-Marc Bourgeon,Robert G Chambers. Producer Organizations,Bargaining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9(3):602-609.
[6] A Harris,B Stefanson. New Generation Cooperatives and Cooperative Theory[J]. Journal of Cooperatives,1996(11):15-27.
[7] K Hakelius. Cooperative Values-farmers Cooperatives in the Minds of the Farmers[J]. Uppsala 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1996.
[8] J S Roger,S Bhuyan. Forward Integration by Farmer Cooperative Comparative Incentives and Impacts[J]. Journal of Cooperatives,1995(10):33-48.
[9] 李道和.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影响因素及政府扶持机制研究(综述)[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27-32.
[10] 何灵,曾伟立.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合作社的构建模式[J].宜宾学院学报,2010.10 (11):50-52.
[11] 田野.关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1998(10):67-71.
[12] 韩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合作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16-17.
[13] 姜太碧,朱文.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意愿的Logit模型分析——以四川 省成都、南充、宜宾、广元地区农户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3):140-141.
[14] 黄祖辉,徐旭初.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 社治理结构的解释[J].浙江社会科学,2006(1):60-66.
[15] 刘武,杨雪.论政府公共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测量[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6(2):129-132.
[16] 王天宇.我国农村合作社制度分析[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8(5):34-37.
[17] 周秋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不足及完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3):6-7.
[18] 卢向虎,吕新业,秦富.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意愿的实证分析——基 于7省24市(县)农户的调研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08(1):26-31.
[19] 苑鹏.试论合作社的本质属性及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 条件[J].农村经营管理,2006.8:16-21+15.
[20] 张仁寿,蔡元杰.农业经营体制的一项重要创新——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 组织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3.9:63-66.
[21] 张红云.农民对专业合作社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南省180户 农户的问卷调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