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艳
摘 要 沟通,作为人与人交际的基础,无时不刻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无论是语言类沟通或者非语言类沟通,这些对实际的教学工作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一门学问,更是每天需要完成的必修课。本篇文章所谈及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工作中进行艺术的沟通,掌握沟通的艺术。
关键词 沟通 家校沟通 沟通的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说到沟通,是时下异常时髦的词汇,从使用的频率就不难看出这个词汇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是积极有效的,有些沟通可能并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甚至很多的矛盾产生于原本积极的对话之中。 作为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基本上是通过沟通进行的,无论是老师对学生知识性的教授,还是教师与家长意识领域内的交流与碰撞,都是沟通的基本形式,懂得艺术的沟通才能真正懂得沟通的艺术。
1 认识沟通的概念
沟通不仅仅是张嘴说话,在传统的思想中,沟通就是语言上的交流,说话的内容传递沟通的信息。其实,这只是沟通的最基本形式,最简单的形式,语言的交流是沟通的第一步,初始阶段。通过语言作为媒介,达到思想上的交流才是沟通的较高级阶段。沟通有时候是一句话,有时候是一个眼神,有什么可以什么都不说 ,恋爱中的情侣有时候什么也不说,但是却在很好的进行着较高级层次的沟通,作为一名教师,有时候什么也不需要说,孩子们都明白你的意思了,这样远比斥责舒服多了。更多的时候,我们默契的沟通往往都是语言上的沉默,心灵上的交流。
2 了解沟通的条件
一方滔滔不绝,一方沉默不语,一方颐指气使,一方鸦雀无声,当这些常见的场景浮现脑海的时候,请千万记得,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更谈不上艺术的沟通。
所以,沟通是需要双方在平等的关系中进行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面对两类人需要及时有效的沟通,这就是学生和家长,教师与学生是每天都需要通过不断地沟通传达知识与意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往往不在意学生的独立个体身份,忽略了学生作为独立人格体这一基本单位,造成使学生有强烈压迫感,失去了沟通的先决条件——平等。
同样,教师在面对家长时则同样出现这样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师会出现以“仰视”“俯视”不同视角看待家长的情况,用不同的口吻,说话方式进行交流,这样的沟通一样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平等的关系,才能使得沟通的双方得到相互的尊重。
3 注重沟通的环境
在与你的沟通对象平等的情况下,最需要考虑和注意的就是选择沟通的环境。沟通环境的好坏是决定沟通是否积极有效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然而沟通环境这要素往往被常人忽略,嘈杂的环境可能导致沟通效果事倍功半,而适宜的沟通环境却能使得沟通效果事半功倍。在家校沟通过程中,沟通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与家长探讨沟通个别孩子近期学习状况时,一定要选择较为安静和私密的沟通环境,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孩子的隐私和家人的尊严,老师的话才能更让家长信服。在学习方法与学习理念的沟通交流问题上,家长会的及时召开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是如果不及时营造和谐轻松的交流氛围,而是一味的通知式的、命令式的从教师到家长单一式的沟通方式,也一定无法起到沟通的效果,而如果教师能改变思维转换沟通方式,将家长会变成形式丰富的座谈会,让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形成多元化的传递沟通信息,而不搞一言堂,沟通效果自然凸显。较为棘手的问题也能在轻松愉悦的沟通氛围中进行,如果在沟通过程中发现沟通氛围并不理想,那沟通者应主动转换沟通话题,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4 家校沟通的艺术
家校沟通一直以来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与传统的观念相比,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及时的沟通,可以利用网络、电话等多种工具的交互得以实现,而事实上,即便在这样有利的环境下,仍然产生很多教师与家长出现不和谐因素的地方,那么,在家校沟通中,教师作为沟通主体之一,一定要掌握艺术的处理家校沟通的秘诀。
首先,教师要做家长的“朋友”。作为首要条件,家长与教师之间一定要秉承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朋友关系,这是所有关系的基础,教师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职业角色,而家长也不能过分的突出自己“拥有”孩子的权利。和很多家长的交谈过程中,总结看来,不乏有三类人,第一,“过分谦卑型”对老师毕恭毕敬,觉得从老师嘴里说出来的话就是“圣旨”,甚至不加辨别的信服实施,造成的结果可想而知,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至高理念。第二,“我是他家长”,这类家长在生活中可能比较强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也非常的有见地,但是,这类家长可能只看到了孩子作为个体的发展,往往会忽略孩子在群体中的成长。第三,“做好表面文章”,这样的家长看似理解老师的工作,看似关心孩子的成长,但事实却不尽然,在老师面前的表现让老师看到的不是真情意,而是假诚意,这样的沟通毫无意义。我们面对的家长数量庞杂,年龄跨度大,知识程度家庭成分都不统一的现象,到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需要我们做好家校沟通最重要的工作,请将家长作为朋友来对待,教师应当迈出自己的真情实意的第一步,让家长感觉到这种爱学生的情感表达,对家长充满信心,也让家长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孩子充满信心,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
再次,教师要做家长的“学生”。从教育理论上看,与家长相比,教师可能具有强有力的优势,了解学生发展规律,懂得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但是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我们在这一方面实在是需要付出更多,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她(他)的成长环境,她(他)的兴趣爱好,她(他)的脾气秉性,在我们和她(他)相处的时光中并不足以流露,我们还不完全了解一个全面立体多元化的孩子,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沟通,去重新了解,去再一次认识,去做家长的学生,了解每一个家长在遇到棘手问题时的忧伤与困惑,也许,家长们碰到的问题是一样的,也许家长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也许一个家长的问题就是另一个家长正在迫切需要的答案,做家长的学生,多听,多看,多观察,让每一次家校沟通都为家长、为自身带来收获和发展。丰富自己的育人经验,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走得更远更长。
最后,教师要做家长的“老师”。事实上,大部分家长都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教师似乎也很关注孩子在这一方面做出的努力,但是关注成绩的前提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整体成长,而家长更愿意聆听到的是教师为孩子铺设的蓝图,例如,教师不能一味的在某道错题和某堂课的表现着手,反复的重复所发生的故事细节,教师的目光应当长远,或者说,教师应当引领家长将目光放长远,请家长明白,孩子的教育绝对与分数没有直接的关系,多和家长探讨教育方向,教育目标,甚至可以向家长输入一些有启发性的教育理论,而不能将家长看做教训孩子的人,此时,应当将家长看做学生,向他提供最有价值,最有帮助的教育理念,使得整个教育过程完整而富有爱。
总之,教育离不开沟通,沟通即是教育,艺术的沟通让教育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查尔斯·E·贝克.管理沟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14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