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4-03-17 02:00张淑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右旋糖酐脑血管病进展

张淑静

河北迁西县中医院脑内科 迁西 064300

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常见类型,在病程初期,脑梗死面积进行性扩大,症状逐渐加重,往往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化甚至高龄化程度的加重,进展性脑梗死患病人数仍将增加,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目前溶栓治疗虽极大提高了脑梗死的预后,但该疗法具有严格的适应证,对于不适合溶栓的患者早期开展其他的有效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收集2011-11—2012-10就诊于我院诊断为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应用疏血通及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治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纳入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0例,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均经CT或MRI证实并除外脑出血,发病72h内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呈渐进性或阶梯性加重,入院后72h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入院时下降1分或1分以上。排除标准: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畸形、妊娠、消化性溃疡、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及昏迷者。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6~72岁,平均(55.2±8.0)岁。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3~78岁,平均(53.9±8.8)岁。2组年龄、性别构成、既往史、发病时间、症状体征、凝血功能指标、NIHSS评分及其他并发症方面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抗血小板治疗,低分子肝素钙4 100U皮下注射抗凝治疗,2次/d,并予脱水降颅压、神经保护治疗、防治感染、降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予疏血通注射液(友博药业)6m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1次/d。对照组仅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1次/d。10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2组治疗过程中均密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等出凝血指标。应用1995年版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水平,依据治疗前后该评分改善情况评定疗效: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91%~100%,病残程度0级,具有正常工作及进行家务的能力;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恢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在17%以内;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恶化在18%以上。痊愈、显著进步及进步三者总和定为治疗有效,无变化、恶化及死亡总和为无效。治疗过程中亦须密切观察有无皮疹、过敏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为58.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P<0.01)。见表1。

2.2 2组凝血功能比较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T延长,APTT延长,FIB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表2 2组凝血功能比较 (±s)

表2 2组凝血功能比较 (±s)

组别n PT(s) FIB(g/L) APTT(s)治疗组60治疗前9.55±2.12 4.31±0.98 36.55±2.99治疗后13.22±1.88 3.05±0.82 43.33±4.11对照组60治疗前10.15±1.66 4.22±1.01 37.80±3.19治疗后14.30±1.91 3.19±0.78 45.98±2.87

2.3 安全性评价 所有患者均未见皮疹、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指标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

3 讨论

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血管内皮损伤、管腔狭窄,血液黏滞度增高,血栓形成,造成血管闭塞,脑组织缺血区域发生坏死,成为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的病理基础。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造成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在起病6h~2周内仍有加重,文献报道国内进展性脑梗死占住院脑梗死患者的30%左右[3],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后管腔狭窄程度加重,造成血流进一步减慢,再次为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已形成的血栓向近心端伸展延长,加重了血管狭窄、闭塞的情况,脑缺血区、梗死区的面积扩大,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加重[4]。进展性脑梗死好发于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闭塞者,因大血管狭窄可导致远端血流灌注压下降,如此时发生脑梗死,在侧支循环不良合并血压下降的情况下,极易发展成进展性脑梗死。目前,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为早期延缓血栓形成,尽快重建侧支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疏血通注射液是以水蛭、地龙等中药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水蛭中含水蛭素、肝素等成分,而地龙的有效成分为蚓激酶,水蛭素为高特异性的凝血酶抑制剂,可与凝血酶特异性结合,使其失去裂解纤维蛋白原的活性,抑制纤维蛋白的形成,从而阻断凝血酶介导的凝血过程及血小板反应,实现抗凝作用;水蛭素含有组胺成分,可以起到扩张血管、改善缺血脑组织血供的作用。蚓激酶可通过激活纤容酶原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水平,并可抑制红细胞聚集,加强红细胞变形性。在动物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疏血通能够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并能抑制大鼠体内血栓的形成[5]。亦有临床试验证实疏血通在脑血管病中的疗效[6]。低分子右旋糖酐能够提高血浆胶体血浆渗透压,促使组织间液回吸收入血管,提高血容量,从而改善脑缺血区域微循环,稀释红细胞,降低血液黏滞度,实现预防或延缓血栓形成并减轻脑水肿的目的。文献报道证实了低分子右旋糖酐对脑梗死的有效性[7]。

上述两种药物均从药理学、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上各自证实了其对脑梗死的有效性,将二者合用可协同发挥抗凝、抗血小板、降纤、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从而实现提高脑组织血供、抢救半暗带细胞、保护神经功能,延缓或阻止脑梗死进展的目的。本次研究将研究人群限定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用公认的脑梗死诊断标准明确了入选与排除标准,选取通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并结合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的客观数据,对疏血通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的疗效进行了双重评价,最终证实了两药联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应当注意到,本次研究结果受限于单一中心及患者选择等问题,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等更丰富的临床研究进行验证,且两药联用的疗法是否能够改善患者的中期及远期预后,仍有待进一步随访。

综上,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能够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特点,能够提高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治愈率与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 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152.

[4] 李建章.对进展性卒中的几点意见[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2):1-2.

[5] 刘晓晶,李振国,黄清梅 .疏血通注射液抗凝溶栓治疗的试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2,19(3):66.

[6] 向平,王爱荣.疏血通治疗脑血管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1):96.

[7] 李金忠.低分子右旋糖酐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0例临床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5,19(2):103-105.

猜你喜欢
右旋糖酐脑血管病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右旋糖酐铁注射液对仔猪增重影响试验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右旋糖酐的分子量检测手段及应用
右旋糖酐酶酶学性质研究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右旋糖酐对草酸脱羧酶的修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