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昌雯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上海 200241)
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的比较研究
申昌雯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上海 200241)
随着国家及社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日渐关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也逐渐引起重视。中小学美术教科书是美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媒介之一。中国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美术教科书课例所占比例较重,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画,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获得认同感。本研究从体系结构、美术知识与技能、创造性等方面,对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以下简称人美版、人教版、湘版)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各版本中国画课例的编写特点及其异同,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现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提出有关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编写的建议,并为美术教科书的课例编写提供参照。
传统文化教育;美术教科书;中国画课例;比较分析
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教科书和教师参考用书,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而美术教科书是美术教材的主体部分,它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中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
美术教科书作为教材的主要部分,在编写过程中应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的要求,以学生为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换言之,美术教材即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精神文化。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逐渐受到关注,对中国画的学习与传承离不开学校美术教育。美术教科书是美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其中中国画课例是中小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重要途径。为具体全面地了解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的编写特点,本研究将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为指导,对各版本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版本中国画课例的编写特点及其异同,并进行总结,为改善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提出有效的建议
(一)人美版中小学美术教科书概况
1.编写思路
人美版美术教科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2003年初审通过,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编写思路为“以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贴近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学生能够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培养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美术学习提高生活质量。
2.教科书结构
第一,人美版美术教科书中的结构是以单课式的课例构成,每个课例由课题、思考与讨论、学生作品、练一练、评价建议和小提示等组成,结构清晰易懂,便于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
第二,人美版教科书课例在内容上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及想象力,三年级开始出现技能知识,四年级则加强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五、六年级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加重设计课例,并与生活相关联,注意作品实用性,初中课例注重多元化和新颖性表现,编入新媒体课例。
3.版式设计
人美版美术教科书设计精美,封面有题目、册数、年级、出版社等,各册封面有不同的颜色,每册30~40页,封底有学生作品图片及出版信息,内页图版课例有范例作品和介绍、学习步骤等。
(二)人教版中小学美术教科书概况
1.编写思路
人教版美术教科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其根据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美术国家课程标准》编写,其编写思想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即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的传统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和多元文化,突出现代意识和中国特色。
2.教科书结构
人教版美术教科书在结构上将课例分为纵、横两条线,纵向为一至九年级共分为四段,结构灵活,有利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编排上也是由浅入深,渐渐深入。
3.版式设计
人教版美术教科书共18册,每册封面色调统一,均以黄白色为主,封面包含题目、等,封面及封底图片为学生作品或青铜器,封底课例有图片、题目、出版信息,内页图版课例有范例作品和介绍等。
(三)湘版中小学美术教科书概况
1.编写思路
湘版美术教科书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2002年初审通过,以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编写依据,编写思路为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及丰富美术活动体验,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2.教科书结构
湘版美术教科书在结构上以单课为例或主题式的学习,小学美术教科书中包含11~20课例,中学美术教科书中有8课例。
3.版式设计
湘版美术教科书共16开,每册32页,封面有本册的题目、册数等,小学段美术教科书封面为水彩作品,封底作品均为传统工艺作品、出版信息等,初中段美术教科书封面为学生作品或学生美术活动场景,封底为“设计纵横”,介绍有关设计类知识,如建筑、家居设计等。
(一)体系编排结构
教科书在体系结构上是否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是否具有循序渐进的编排结构是衡量教科书优劣的重要标准。教科书的结构是一个完整的教科书体系的各部分,各因素之间按照某种教科书编排原则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序状态,是教科书体系的基本框架。美术教科书的体系编排结构基本有以下几种:(1)单课式,即每课呈散点状的组织,大多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主要体现为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相对集中。单课式又可以分离单课式、线性单课式、螺旋型单课式;(2)主题单元式,按照一定的逻辑分类方式(通常是主题或题材),将具体的课题归类组合。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编排教科书,所呈现的课例不像单课式那样强调单一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更偏重于一种复合式的学习;(3)单课式和单元式相结合,在一册教科书中将单课与单元有机结合在一起编排教学课例,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学习方式。2
(二)人美、人教、湘版中国画课例的体系编排结构
人美版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的体系编排结构采用单课与单元相结合的方式,如小学第5册和第6册《彩墨游戏》(一、二)中,虽将相似课例分于两册教科书中,但内容上具有相关性,可看为隐性的单元结构。
人教版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的体系编排结构采用单课式编排,课例难度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首先在小学第6册《彩墨游戏》课例中,引导学生对中国画材料的初步体验,之后在第9~11册中,课例内容为花鸟山水画,最后初中段中国画课例内容逐步深入到“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螺旋上升式的单课式编排,让学生层层深入理解中国画。湘版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的体系编排结构同样是以单课式编排为主,结构清晰。
(一)人美、人教、湘版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的美术语言知识
1.人美版中国画课例的美术语言知识
人美版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较多,每册均有2~3课,美术语言知识难易适中,除在课例中的中国画语言知识的介绍外,在美术教科书的扉页中也印有传统与现代中国画作品,结合历史背景,对作品进行具体的鉴赏分析,学生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中国画的相关知识,同时能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2.人教版中国画课例的美术语言知识
人教版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的美术语言知识虽较少,但清晰易懂,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的美术语言知识主要以文字介绍为主,结合图片作说明,加深学生对中国画课例知识的理解。
3.湘版中国画课例的美术语言知识
湘版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的美术语言知识同样较少,但较为具体,主要体现在鉴赏中国画课例中。
(二)人美、人教、湘版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的美术技能(美术工具材料、方法步骤)
1.人美、人教、湘版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图例类别比较分析
表1
图2
2.人美、人教、湘版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的工具材料和方法步骤
通过对人美、人教、湘版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图例类型比较可以看出,在美术教科书中艺术家作品及学生作品所占比例很多,几乎占教科书课例的三分之二,而工具材料和教学方法步骤图例相对较少,如人美版第四册的《彩墨游戏》课例中,学生初次学习中国画,但内容缺乏中国画工具材料介绍,不利于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
人美、人教、湘版在工具材料和方法步骤的呈现方式上主要以图片为主,略加文字说明,图片呈现清晰易懂,但在使用方法及介绍方面不够充分。
根据对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的分析,针对课例中所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相关建议:第一,注重课例编写的整体性,突出主题并加强传统文化思想的传递;第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知识的难易程度,增加相关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内容;第三,设计多样化的体系结构,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第四,注重课例呈现方式的美观性及鉴赏内容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及个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课例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以符合时代及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课例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与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以提高学生素质,从而提高教科书及课例的有效性,并使中国画这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发展。
[1]钱初熹.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美术教育出版社,2012.
[2]狄智奋.我国中小学美术教科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3]都楠.高中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教学内容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2-02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