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军
关于会计诚信建设的理性思考
李海军
诚信是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是维系社会秩序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会计诚信危机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已经引发了全社会广泛关注。重塑会计诚信,必须建构会计诚信制度,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
会计;诚信;诚信档案;诚信教育
会计诚信是指一种会计交往方式,它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以承诺合理期待为核心的一种利益交换方式和交换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会计机构及会计从业人员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如实、及时、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紧密相连,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履行其对社会做出的诚信承诺,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对经济活动进行如实记录,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如果会计信息被人为加工过,就会失去其真实性和客观性,就会失去社会对会计信息的信任,会计行为及会计行业就会失去社会公信力。
(一)经济利益的驱使
从根源上看,经济利益驱使是形成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动力。目前,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各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弄虚作假。一方面,由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会计机构及会计从业人员失信行为被查处概率较低,使他们心存侥幸;另一方面,即使被财政等监管机构发现,与其所获得经济利益相比,付出失信成本十分有限。这就形成了会计信息造假成本与造假获得收益之间严重不对称,助长了会计机构及会计从业人员造假行为。众多造假案例显示,对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的预期成本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他们就禁不起诱惑从而产生进行冒险的冲动,不择手段进行造假活动。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
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导致会计管理机构无法真正履行监督职责,致使会计管理监督弱化。会计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从单位内部来看,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一些会计行为缺乏必要透明度,暗箱操作较为普遍。尽管很多单位已经建立了一些内控制度,但是监督制度并未得到有效执行,致使会计信息造假现象频现。同时,单位内部监督由于受制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行为独立性,其对会计行为监督效果较差。从单位外部来看,政府审计由于人力资源不足以及审计职能的转变,起监督对象范围有限。财政、税务等专业部门监督又受到工作职责范围的限制,其监督职能缺乏有效性。同时,当前我国社会监督(注册会计事务所)还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其监督的规模和质量十分有限。部分社会监督机构(注册会计事务所)为了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和增加收入,在监督过程中帮助被监督单位隐瞒事实,甚至弄虚作假。
(三)会计信息不对称
从现代企业运作的普遍情况来看,会计信息的制作者都直接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控制单位的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全面掌握着单位内部的各种信息。然而,大多数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不能直接参与单位的生产经营,只能依赖会计信息制作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单位经营状况,其实际上只是拥有会计信息的的知情权。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制作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获得的会计信息,都是会计信息的制作者依据其个人意愿而提供的,信息质量和数量只由会计信息的制作者主观意志而决定,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
(一)建立健全会计诚信法律制度
科尔曼认为规范和有效惩罚是社会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解决会计职业诚信缺失问题,仅仅依靠道德约束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应该建立健全各项法律制度,通过法律手段激励诚信,惩罚失信,使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诚信转变为建立在契约和法律基础上的制度诚信,通过制度的约束机制使会计从业人员自觉遵守诚信原则,自觉维护诚信的环境。鉴于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建议修订《会计法》,增设会计诚信方面条款,确立会计人员失信退出机制;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失信法律责任。同时,加强会计诚信执法力度,严格追究失信会计从业人员的民事责任。
(二)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系统
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又称为会计信用记录,是会计管理机构机构依法采集,客观记录会计人员执业过程中诚信状况的相关信息资料的原始记载。2013年6月,国家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会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将探索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建立不良信用后果惩戒制度,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和管理。实际上,在很多省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系统,会计人员的个人诚信信息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查到。为此,可以依托会计人员注册管理系统,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诚信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征信、建档、救济和使用阶段。会计学会作为其管理机构,有权向相关机构征求会计人员诚信信息。财政部门、税务部门有义务提供会计人员诚信信息。但是能否归入诚信档案须由会计学会负责审查、甄别,确认。为了保证诚信档案真实性和公正性,审查过程可以邀请政府部门、注册会计师、律师等参加,允许会计人员阐述个人意见。会计诚信信息建档后,会计人员有异议,可以向会计学会等相关部门申诉。会计诚信信息归档后,应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会计诚信档案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布,供公众免费查询。
(三)加强会计人员诚信教育
除了源于法律上和制度上的外部因素,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操守也决定会计职业诚信水平。一方面,加强学校诚信教育,从源头上树立会计诚信意识。各类财经院校应对会计专业学生强化的诚信教育,课程设置上给予诚信教育足够地重视,单独设立诚信课程,其课程应当以会计法制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为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注重会计人员诚信继续教育。会计监管部门将诚信教育纳入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体系,使诚信理念贯穿于会计行为的始终。
[1]任建文.建立立体诚信机制,加强会计诚信建设[J].财会研究,2007.5:33-34.
[2]袁俊颖.会计诚信缺失问题探究[J].现代商业,2003.3: 74-75.
[3]卜长莉.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9.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学院法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