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引导下的城市功能布局模式研究
——基于山东省莱阳市的分析

2014-03-14 06:42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莱阳绿色食品专业化

张 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城市功能定位决定产业定位并影响产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不管是城市的一般功能还是城市的主导功能都需要一定的产业形态作为依托,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往往带来城市功能的提升[1][2]。

虽然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已经密不可分,甚至相互重叠,但从政府管理和规划引导上两者还明显存在分割,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差,发展思路不一致。一方面,城市规划对产业发展重视不够,导致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不协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发展产业时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功能定位,从而影响了城市和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通过产业的发展确立城市功能布局,对于指导城市未来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一、莱阳市城市与产业发展现状研判

(一)城市空间拓展困境

莱阳城市发展初期,10平方公里的小城市规模,采用的是以旧城为中心向周边非均衡拓展的单中心模式,加上“环形+方格网”的路网格局,造成了建设用地高度密集地集聚在旧城和国道沿线周围,也使旧城区始终处在服务中心和交通吸引中心的位置,过度的聚焦造成中心区压力过大,环境恶化,不堪重负。与中心区的过度密集相伴生的是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环境污染以及交通负担的加重造成的社会成本增大,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社会效益乃至区域竞争力的降低。

(二)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1. 产业现状。近两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工业结构性矛盾的双重冲击,莱阳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出了“优化提升食品加工行业,膨胀壮大机械汽车行业,拓展延伸精细化工行业,着力突破生物制药行业,积极培育新兴潜力行业”的工业发展思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下,莱阳已经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机械汽车、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四大产业集群。

2.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莱阳的产业虽已初具规模,但由于缺少真正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放到国内甚至是省内,仍略显单薄。部分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群有待壮大,产业关联效应未能体现。产业的生产方式、创新方式有待提升,专业化品牌与市场知名度尚未形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布局仍然处于分离的状态,产业的发展未能指导城市功能布局,同时,城市功能布局也没能更好的带动莱阳产业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差,发展思路存在较大的差异。

3. 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区域大产业环境中,莱阳产业必须探索新型发展方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市场推动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借助市场带动下的集聚效应实现规模化,降低成本,走代表城市品牌形象的产业化道路。

(三)产业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沿海战略的深入,山东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莱阳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丁字湾城市副中心的崛起,建设客流为主的港口,将吸引临港城市商务流的交通;依托良好的交通条件,充分利用莱州港的优势,将吸引货流的交通,打通两港的联系,使得莱阳深度融合到国家沿海战略的发展中,融入到蓝色经济区之中。

(四)产业体系重塑

1.产业发展定位。莱阳作为半岛内陆新型工业基地,应以梨乡特色和绿色食品产业化为基础的中国绿色食品城,以制造业和商贸物流为主的半岛外向型产业服务基地,依托自然、人文资源的生态旅游基地,努力把莱阳发展成产业化与商贸流通并举的中国绿色食品城和生态资源同商贸商务关联的滨海旅游新城。

2.产业发展内容选择。鉴于青岛在胶东半岛的经济龙头地位,烟台、威海的港口经济发展,三大城市产业发展的承载标准提升,一些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型产业逐渐向内陆腹地转移,作为青岛、烟台地区的中心腹地,莱阳产业将承担起服务于滨海产业、临港产业的配套生产制造职能。

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导向、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协作关联分析,确定莱阳未来发展的产业体系为以商贸物流业为战略支撑产业、以绿色食品加工、汽车制造、医药化工、装备机械为主导产业,以旅游度假、纺织服装、高新电子为新兴产业的多重产业结构模式。

二、基于动力依托的功能布局创新模式

(一)创新功能布局的动力因素

新的发展形势下,创新城市功能布局应基于资源要素整合的布局方式。而资源要素不是狭义的城市自然资源,而是包括城市的特色品牌、市场优势、重大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和特色生态、人文资源在内的广义的资源要素。

1.品牌依托。区域品牌是区域经济和文化的产物,是地方政府和众多企业通力合作拼搏的结果,是该地域形成的某行业、产品或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区域品牌具有识别效应、搭载效应、集聚效应、刺激效应4个特点。

2.市场依托。城市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依托。完善的市场体系一方面能够为城市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原材料制成,另一方面专业化的市场能够利于产品快速的销售,利于城市生产过程的循环,促进城市产业发展。结合市场依托,能够发展商贸和物流、促进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

3.重大基础设施依托。依托交通优势形成相应的功能与产业,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铁路和公路枢纽发达的城市,一般出现商贸、消费品工业、建材、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功能与产业形态;在港口型城市,一般国际贸易发达,形成出口加工、大型的重化工业 (钢铁、大化工、重型设备)等产业形态;而航空发达的城市,一般都是国际性大都市,集聚了国际交往、金融交易、总部决策等高端功能以及电子、微型机械、生物医药、软件、时效性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态。[4]

4.科技创新依托。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也已取得较大进展,建立起百所高等院校和重点研究院为依托的创新体系。

5.资源依托。城市的特色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通过对自身特色资源的开发,选择城市功能和特色产业,可以提高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基于动力依托的功能布局创新模式

基于动力依托的城市功能布局,应结合城市发展的自身优势和区域宏观背景,对资源要素进行相关组合,结合城市功能布局的一般规律,形成新的布局模式。在城市功能布局过程中,将形成几种创新模式。

1.多种专业化功能关联的布局。传统的城市功能布局,强调专业化空间的布局,一种是关联功能的集中,另一种是制造功能与服务功能分离。城市的发展需要形成专业化的空间,以满足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需求,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合力。而各种专业化功能之间需要合理的组合,才能形成相互关联、优势相关的发展模式。

专业化功能的构成:包括生产性专业功能、服务性专业功能、协调性专业功能。生产性专业功能是以二产为主的专业化空间,服务性专业功能是以三产为主的专业化空间,协调性专业功能是以三产和一产结合的专业化空间。

专业化功能的依托:三种专业功能不是单纯的隔离,也不是简单的复合,而是基于多种资源要素依托的关联整体。品牌依托:多种专业化功能关联的重点是基于城市特色品牌形成的产业门类。立足于城市特色优势,发展别于其他城市的产业类型,作为功能组合发展的主体。市场依托:以市场作为服务性专业功能的主导优势,发展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满足特色产业服务性需求。资源依托:基于城市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和现代农业,作为协调性功能,满足休闲、生态需求。

2.多元化功能集中的布局。传统的单一功能区块不可能进行完全独立的分工,因而从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发展一些必要的功能,将工作、游憩、交通、居住的功能复合,形成大集中、小分散的功能布局。而在布局的过程中,对于多元功能的打造是基于核心功能的价值提升而强化的重要辅助功能,一方面能够作为主导功能的促进因素,也能独立成为功能片区新的发展活力点,由简单的功能分散、功能配套形成多元化的功能新空间。

多元化功能的构成:多元化的功能集中打造的不是“核心功能+配套功能”的组合方式,而是以优势相关、相互促进的“核心功能+多个次核心功能”组合方式,将次核心功能作为多功能的主体,形成复合的功能联系,强化新的功能空间活力。

多元化集中的依托:多元化的功能集中布局是一个主导功能为主,配套次级功能的复合功能自合。科技创新依托:科技创新能力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配套产业发展,形成功能片区。重大基础设施依托:作为产业发展重要的依托要素,具有吸引产业发展的优势,也是相关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据。资源依托:基于城市的特色资源,形成与主体功能配套的次核心功能,良好的资源打造科研、会展等高端产业的良好物质承载。

3.非均衡梯度化功能布局。传统城市具备多种不同的功能,从经济技术层面来看,中心区多为层级较高的服务功能,近郊区布置都市型工业,远郊区布置农业、生态旅游等。这主要是依据经济学中级差地租理论布置产业,形成城市功能布局。非均衡的梯度化功能布局主要着眼于资源要素的优势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形成新的功能空间。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集合重大基础设施、市场和资源的依托,形成多重的功能空间,确立新的城市功能布局。

非均衡梯度化功能的构成:非均衡梯度化主要是依托于资源要素的不平衡布局,形成有别于圈层向外能级扩散的功能空间,基于资源要素的能级高低所形成相应功能的新布局。

非均衡梯度化功能的依托:资源依托:合理利用城市的自然景观优势和人文优势,形成城市现代农业和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将打破城市由内向外的功能圈层。市场依托:以基于市场兴起的城市商贸、物流为基础。重大基础设施依托:作为整个梯度化空间的形成,基础设施依托是将不均衡的功能片区关联的重要关键;另一方面作为内外交互的重要空间,利于形成重要的产业片区。

三、莱阳市功能布局的创新模式

在莱阳城市的现实发展过程中,具备了诸多的发展因素和现实条件,在功能布局的选择中,莱阳发展遵循着多种模式的组合。莱阳的城市功能布局模式是“两城两园”的组团式发展模式。两城两园,即西部先进制造产业园、东部食品工业园、滨水现代宜居商贸区和中国绿色食品城综合发展区。

表1 莱阳城区功能布局

(一)多元化功能布局——西部先进产业制造园

西部先进产业制造园即莱阳市经济开发区,是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园区,而开发区得天独厚的两侧低中间凸起的地势和恐龙遗址保护区,成为产业园区独特发展路径的支撑。结合自然资源,建设中央创智公园,形成具有内生动力的新功能,整个园区的功能布局模式属于多元化功能集中。(见表2)

(二)多种专业化功能关联布局——莱阳“中国绿色食品城”

中国绿色食品城的提出是基于莱阳独特的城市品牌,其选址是基于现状的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基础;跨清水河向南是莱阳梨特色种植区,结合照旺庄的特色旅游,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潜质;跨过鱼儿山发展绿色食品工业园一方面有自然山体相隔保护了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主要交通线的连接,强化了空间关联,形成多种专业化功能关联的格局。(见表3)

表2 西部先进产业制造园——多元化功能集中布局

表3 绿色食品城——多种专业化功能关联布局

(三)非均衡梯度化功能布局——莱阳城区

莱阳城区“两城两园”的布局也契合了非均衡梯度化的功能布局模式。白龙河和蚬河之间的区域是莱阳老城区,是滨水现代宜居商贸区,也是非

均衡布局的核心圈层。西部先进制造产业园和东部绿色食品工业园是莱阳的产业圈层。而绿色食品城综合发展区是非均衡梯度化布局的服务业发展。(见表4)

表4 莱阳城区——非均衡梯度化功能布局

[1]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中国城市“十一五”核心问题研究课题组.城市空间布局及其创新模式比较[J]. 领导决策信息,2004(38).

[2]肖亦卓.转移 调整 集聚 扩散——国际城市功能布局演变规律初探究[J].北京规划建设,2003(3).

[3]张二震.对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的新认识——兼评优化之道:城市新产业空间战略[J].江海学刊,2009(3).

[4]彭晖,韦荟.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的耦合[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1).

猜你喜欢
莱阳绿色食品专业化
莱阳茌梨老梨园吊拉枝技术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适时采收对莱阳梨品质的影响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初探莱阳城的发展轨迹与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