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灵川县三街平话阳声韵尾的演变

2014-03-14 01:50
河池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韵尾鼻音声韵

杨 针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灵川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地处湘桂走廊南端。县域面积2 301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环抱桂林市区,东北与兴安县,东南与灌阳县、恭城县交界,西北与龙胜县为邻,西与临桂县接壤,南与阳朔县相连。自古以来就有“楚越往来之要冲”,“领中原风气之先”之美誉。 全县辖6镇5乡129个行政村,有汉、壮、瑶、回等19个民族,总人口37万(2009年)。[注]灵川县人民政府网——自然地理、区划人口

自古以来,灵川县人口迁出者少,迁入者多。解放前,因经商、手艺等原因少数人迁出至桂林、龙胜、永福、兴安等地。由外地迁入者则有过三次较大的迁移:一是秦统一岭南后,实行戍边屯田;第二次是宋末和明初的移民活动,多为被贬谪者和奉调修建桂林王城的役工等,来自山东、江西等省,后在灵川镇、三街镇、大圩镇、潭下镇等地定居;第三次是抗日战争前后,因逃难或从事手工业和经商,从湖北、湖南、福建等地迁来灵川定居,大圩、潭下均设有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南会馆。[注]灵川县地方志编辑委员会编.《灵川县志》.南宁市: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144-145.

灵川县境汉语方言有盲话(西南官话)和平话二种,少数民族语言有壮语、勉语两种。前两种全县通行,少数民族语言只有壮、瑶民族操用,分布范围小。官话与“桂林话”大同小异,属西南官话。广西平话大体以柳州为界,有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之别。灵川三街平话属桂北平话。据民国18年的《灵川县志》记载:“县境人民异乡异音,其调十里而殊。其语言之庞杂,即同为一都亦有不相通者,或有音无字,或有字无义……”。

灵川境内的平话大致分为三个小片:北片以九屋话为代表,中片以三街话为代表,东片以大圩话为代表。三街镇位于灵川县中北部,唐朝龙溯二年始为县治,明为灵川四大古镇之一,1949年11月至1964年3月为灵川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183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和1个居委,66个自然村。“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广西库建设”灵川县的代表点选的就是三街平话,笔者2013年,对三街平话做了较为全面的调查。本文所述的三街平话是三街镇通行的土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发音合作人:秦桂息,男,38岁;全明息,男,64岁。

一、三街平话音系

声母20个:(包括零声母)

p八兵爬病 ph派片破布 m麦明问马 f飞风副蜂

t多东甜毒 th讨天土梯 n泥连林捏 l脑南年老

tʃ酒茶装床 tʃh车春轻出热入染业 ʃ想谢山双

k高共权钢 kh开康筐哭软熬月安 x好活滑换味温王云

a鞋米争白 ia排硬买牌 ua快横国柴

o歌坐短官 uo茶牙写瓦 yo野夜爷雀

ɛ欸 iɛ盐年接贴 yɛ转园远船

au宝饱豆走 iau对笑桥药

ai根灯升病 uai兄怀边

ei飞肥费碑 uei鬼桂卫亏

in心新陵虫 yn准圆原均

声调6个:

阴平24 东该灯通天 阳平433 门龙油铜糖 上声44 懂古苦五近

阴去45 怪四快寸去 阳去21 罪后路乱白 入声54 谷节哭六月

二、三街平话阳声韵尾的演变情况

阳声韵是古音韵尾系统的一个大类,以鼻辅音为韵尾。中古阳声韵韵尾的格局是咸深摄收[-m],山臻摄收[-n],宕江曾梗通摄收[-]。中古阳声韵的韵尾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其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包括鼻音韵尾、鼻化元音、口元音三类音值。经过漫长的演变,三街平话阳声韵字的读音有收鼻音韵尾和口元音两类。具体情况如下表:

中古阳声韵韵尾在三街平话中的演变情况分布表:

续表

-yε、-a、-uə、-a-ua、-u、-yn臻-n-ən、in、-yn1200.92-io40.03-ai、iε60.05130宕--a、-ia、-ua1211.00121江--a、ia、-ua161.0016曾--ən、-in80.32-ai170.6825梗--ə、-i060.07-ən、-in140.14-a、ia、-iɛ、-ai780.7998通--o300.35-ən、-in570.6587

说明:表中的“总字数”为各摄所调查的字的总和。如咸摄“总字数”101即为咸摄共调查了101个字。

三、三街平话阳声韵尾的今读类型和演变方向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街平话中古阳声韵字今读有两种类型:

1、鼻音韵尾型

2、口元音型(包括有元音韵尾和无韵尾两类)

这一类型主要来自咸摄的开口一二三四等、深摄、山摄、臻摄的开口一三等、曾摄、梗摄的开口二三四等/合口三等。

由此可以看出:咸深曾摄的演变速度最快,山梗摄其次,臻通摄再次之,宕江摄最慢。就演变方向而言,咸山摄的演变方向较一致,即-m→-n、-→口元音,具体情况如下:【咸摄[-n(0.26)/-(0.24)/-口元音(0.50)]、山摄[-n(0.12)/-(0.23)/-口元音(0.65)]】;

深臻摄的演变方向较一致,即-m→-n→口元音,具体情况如下:【深摄[-n(0.94)/-口元音(0.06)]、臻摄[-n(0.92)/-口元音(0.05)/-(0.03)]】;曾梗摄的演变方向较一致,即-→-n→口元音,具体情况如下:【曾摄[-n(0.32)/-口元音(0.68)]、梗摄[-n(0.14)/-口元音(0.79)/-(0.07)]】;宕江摄的演变方向较一致,即-→-,具体情况如下:【宕摄[-(1.00)]、江摄[-(1.00)]】;

四、三街平话阳声韵尾的演变条件分析

古阳声韵在今方言中的消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咸山合摄转为鼻化韵,深臻合摄为n、宕江曾梗通保留,比如大部分的中原官话、部分的冀鲁官话;(2)咸山合摄转为鼻化韵,深臻曾梗合摄为n,宕江通保留?比如部分中原、江淮、西南官话;(3)咸山合摄转为阴声韵,深臻曾梗合摄为n、宕江通转为鼻化韵,比如吴语;(4)咸山合摄转为鼻化韵,深臻曾梗合摄为、宕江曾梗通保留,比如晋语和兰银官话;(5)文读音各摄韵尾保持中古格局,白读音各摄都有大量字转入鼻化韵,其他还有一些比如客家话和粤语中都有的宕江字转入鼻化韵等。这些现象基本符合“[-m]尾最不稳定,最容易脱落,其次是[-n]尾,最后是[-]尾。[-]尾最稳定,往往最后消失”这样的规律。但也有相当多的地区是[-]转[-n]。三街平话既存在阳声韵转入阴声韵的演变,同时也存在→n和n→这两种鼻音韵尾内部相反方向的演变,而且从上表中可以看出→n的演变所占比例略大于n→,除宕江摄的-尾比较稳定之外,曾梗通摄的韵尾大有转入-n尾之势,这种类型在汉语方言中是比较罕见的。

古阳声韵尾的弱化和消失是汉语方言演变的一条重要规律。鼻音韵尾本身的发音部位是其演变的一个重要条件。一般来说,[-m]尾最不稳定,最容易脱落,其次是[-n]尾,最后是[-]尾。三街平话里[-m]尾已经完全消失了,只剩下[n]尾和-[]尾,而且咸山臻摄的一部分字也已经变成了[-]尾,如“贪忏范叹灌顺”。三街平话里[-m]尾消失、n→[-]的演变都是符合上述规律的,但→n的演变是比较有特色的,有其特殊的原因。具体表现在:曾梗通摄有一部分字变成了[-n]尾,如“僧瞪撑盟桐空”。其原因在于受到了当地强势方言西南官话的严重干扰,桂柳话的转变方向恰恰就是转n。灵川县交通便利,县东、南、西三面环抱桂林市,新县城距桂林市中心11公里。三街镇是灵川古县城,距新县城9公里。由于距离桂林市区太近,所以灵川县与桂林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且有301、302路公交相连,所以人们赶圩也多倾向于来桂林市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受干扰是显而易见的。如三街话/桂林话:“能ln433/ln21、肯khn44/khn54、冰pin24/pin44、撑hn24/hn44、更kn45/kn44、梗kn44/kn54、迎/、蜻in433/hin44”(桂林话的读音来自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广西库建设桂林市区官话调查点)。

另外,“鼻韵尾的失落与否跟元音的舌位很有关系。前低元音容易使软腭下降,引起元音的鼻化,于是鼻韵尾也更容易失落。”[2]也就是说:前低元音作主要元音时,更容易引起鼻音韵尾的弱化甚至消失。咸摄的主要元音为[i,ɛ,a],深摄为[i,],山摄为[ɛ,a,],臻摄为[a,ɛ],曾摄为[i,a,],梗摄为[i,ɛ,a,],通摄为[i,],所以导致其后的鼻音韵尾不稳定,很容易弱化、消失。另一方面,“元音高化是最常见的事实。”[3]543-544所以,我们看到:咸山摄出现了后高元音韵母[o〗,如“惨蚕懒慢”,即是咸山摄的前低元音[i,ɛ,,a]高化的结果。前低元音[i,ɛ,,a]使软腭下降,导致鼻音韵尾消失,变成元音韵尾。但是前低元音韵母不稳定,所以继续高化成后高元音韵母[o]。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灵川县也是个多民族聚居县,三街镇周边就居住着瑶、壮、回等少数民族。三街平话是否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参考文献:

[1]张燕芳.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J].语言研究,2012,32(4):95-98.

[2]潘悟云.吴语的语音特征[J].温州师专学报,1986,(2).

[3]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韵尾鼻音声韵
上了一年级的蚊子
当代诗词史稿(十二)——声韵改革成果概览
到底谁是老师啊?
论汉藏语言高元音的类型与共性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仡佬语-n、-ŋ、-i韵尾的发展演变
普通话与前后鼻音的发音方法
普通话声韵配合表的规范问题
湖北田歌旋律三声韵命名及分类研究
粤东闽语n尾韵文白异读及其与ŋ尾韵和鼻化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