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基于2004-2013年CSSCI期刊文献的分析

2014-03-14 08:30陈奎庆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意向学者期刊

陈奎庆,毛 伟

(常州大学 商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日益增长,大学毕业生群体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为破难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现实压力,政府、高校等社会各界都积极鼓励、扶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政策取向。而据2013年《社会蓝皮书》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一直在2%左右徘徊,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高达20%-30%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因此,如何引导并促进大学生进行创业已成为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实难题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学者就大学生创业开展了相关研究,涌现出许多成果。但至今国内学术界就大学生创业领域的研究还缺乏系统的梳理与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深入开展。及时总结我国大学生创业领域的研究进展,不仅可以为学者们开展大学生创业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还有利于指导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梳理近十年间国内CSSCI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大学生创业研究的文献,剖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识别出当今大学生创业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内学者及相关研究机构,揭示大学生创业研究的主题分布和发展趋势,基此展望大学生创业研究的未来趋势,补充和丰富我国大学生创业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设计

(一)期刊选择

本文遵循一般的文献梳理方法,首先确定文献考察的范围。由于期刊文献是刊登最新最权威成果的载体,因此在梳理文献过程中没有将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放在考察范围之内。期刊选择的标准是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内顶级学术期刊,近年来CSSCI期刊越来越被国内科研机构作为评价学者们学术贡献和科研能力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将期刊选择的标准限定于CSSCI期刊上。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CSSCI期刊上的文献,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大学生创业这一主题的目前研究状况。

(二)论文选择

确定目标刊物之后,开始着手进行样本文章的筛选。为了确保全面检索到大学生创业领域的文献,本文选择“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为关键词来对上述目标期刊2004-2013年10年间发表的文章进行搜索。虽然国外学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较多创业方面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国内学者直到2000年以后才真正开展大学生创业领域的相关研究,而2004年前的研究成果非常少,因此选择2004年作为文献检索起始年份。经初步搜索,本文共检索到438篇大学生创业领域的文章,再进行人工去重、剔除与主题不相关文献后获得与大学生创业研究关联度较高的基础目标样本约331篇。

二、研究文献基本情况分析

(一)文章数量的变化

图1 2004-2013年CSSCI期刊发表的大学生创业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变化

本文筛选出的331篇文献按发表时间的分布情况见图1。图1显示,十年间国内学者发表的有关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4年至2008年,该领域的文章总体数量较少,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处于孕育和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从2008年至2011年,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急剧增多,从2008年到2010年基本每年翻了一番,这主要是由于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急剧上升,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出台频率明显加快,大学生创业研究自然也就成为学者们的一个关注热点。第三阶段从2011年至2013年,国内学者发表的该领域的文献虽然逐渐减少,但数量仍然较高,在正常的波动范围内,且总体趋势趋于稳定,大学生创业研究正在慢慢步入成熟期。

(二)学者个人的贡献

本文筛选出的331篇文章共涉及513位学者。为了评价每位学者的贡献,本研究首先统计513位作者发表的该领域文章数量,不论独立发表与否,只要作者名字出现一次就记1分;接着计算调整后的作者得分,作者独立发表的论文记1分,两位作者合作发表的论文各记0.5分,三位学者合作发表的论文各记0.33分,四位作者合作发表的论文各记0.25分,以此类推;最后根据调整后的分值,列出了分值排名靠前的学者名单,见表1所示。

(三)研究机构的贡献

本文筛选出的331篇文章的作者来源于167 家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了评价每家研究机构所作的贡献,本文首先统计研究机构的文章数目,研究机构出现一次记1分,接着统计调整后的研究机构分值,文章如果只署名一家科研机构则记1分,如果署名两家科研机构则各记0.5分,以此类推。最后根据调整后的分值,列出分值排名靠前的研究机构名单,见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温州大学创业教育研究所所长谢志远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主要原因是温州大学于2001年就在国内率先探索性地开展了创业教育工作,并于2009年成立了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基于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温州大学创业研究团队开展了深入的大学生创业研究工作。

表1 学者个人和科研机构贡献部分排名表

(四)期刊的贡献

本文筛选出的331篇文章刊载于40种CSSCI期刊上。表2列出了发表关于大学生创业文献篇数排在前十的13种期刊。从表2可以看出,当前发表大学生创业研究文献较多的期刊主要来源于《江苏高教》等教育类期刊、《中国青年研究》等社会学类期刊以及《科技进步与对策》等管理类期刊。这表明,大学生创业研究的学者群体来源较为多样化,教育学科、社会学科以及管理学科的学者构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研究的主力军。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学生创业不只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坚持的方向,同时也是发生于我国当代青年群体身上一种显著社会现象,更是当前管理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种现实情境。但相比较而言,当前教育学科期刊发表大学生创业研究的文献要多于社会学科以及管理学科,突出体现在当前发表大学生创业研究的期刊平均引用排名位于前列的期刊主要是《高等教育研究》、《江苏高教》、《教育发展研究》、《高教探索》等教育学期刊。

表2 期刊贡献部分排名表

三、研究发现

(一)论文类型

根据论文的结构安排以及研究方法,论文通常可以分为规范型、实证型以及文献型三大类。本文筛选出的文献共计331篇,其中规范型文章有257篇,实证型文章有68篇,文献型文章有6篇。这说明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开展的有关大学生创业领域内的实证研究并不多,仅占20.5%。进一步统计得出,2004-2008五年间我国学者几乎全部是开展大学生创业领域的规范型研究,实证型研究非常少,文献型研究则完全没有。2008年后我国学者才开始学习国外研究范式来开展更严谨、规范的定量研究,因此2008-2013五年间我国学者开展的大学生创业领域的实证型研究逐渐增多;但文献型的研究依然很少,大学生创业研究缺乏系统的梳理与分析,这也突显出本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理论价值。

(二)研究层次

根据论文研究对象与情境的不同,可以将论文的研究层次划分为宏观层次上的研究以及微观层次上的研究两大类。国内学者开展的宏观层次上的大学生创业研究主要从高校、社会、政府等视角出发,就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环境等问题展开讨论;而微观层次上的大学生创业研究则落眼于学生群体,重点就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创业能力等问题开展了研究。据统计,目前国内大学生创业研究更多的是聚焦于宏观层次上的研究,该层次的研究文献高达249篇,占据比例在3/4以上;然而微观层次上的大学生创业研究文献偏少,只有82篇。

(三)研究主题

根据每一篇文章的关键词及内容,识别出每一篇文章主要涉及的一个或两个研究主题,基此将筛选出的331篇文献划分为创业教育、创业意向、创业能力、创业环境、创业动机以及其他等六类。梳理331篇文献涉及的研究主题后发现,国内学者开展较多的研究主题依次包括创业教育、创业意向、创业能力。

1.创业教育

我国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创业教育进行探索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创业教育内涵及目标的研究,路葵(2010)提出创业教育是集各种教育之合力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整合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创造教育、创新教育等多种教育理念[1];曲殿彬和许文霞(2009)认为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应该从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两个层面上开展,共性目标层面是以培养创业意向、深化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等为重点的创业基本素质教育,个性目标层面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实施创业教育来培养学生开创型个性[2]。二是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王丽娟和高志宏(2012)通过调查总结出我国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模式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育方法陈旧等问题[3];刘营军等(2011)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症结是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创业教育目标的确定,专业与创业相融合的创业教育课程的完善,学校与社会共同支持的创业教育环境的营造,实训与孵化共推动的创业教育平台的搭建[4]。三是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孙爱武(2013)通过研究提出构建包含创业理念、创业模式、创业课程、创业文化、创业实践、创业管理“六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5]。尽管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关于创业教育的探讨与研究十分热烈,对已有的创业教育研究也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但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仍不容乐观,需对创业教育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2.创业意向

大学生创业研究的最佳切入点就是创业意向,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主要沿着以下三条路径展开。一是内涵研究,刘海鹰(2010)提出大学生创业意向是一种大学生选择创业与否的主观态度,是创业行为最好的预测指标[6]。二是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现状研究,严建雯和叶贤(2009)[7]、刘志(2013)[8]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三是影响因素研究,主要从个体/心理因素、背景因素、环境因素三个层面展开,陆根书等(201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个体/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解释力最大,其影响也最稳定[9];乐国安(2012)[10]和刘海鹰(2010)研究发现环境因素的引入对于预测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有增量效度,能够在个体因素之外解释个体创业意向的变异;刘月秀(2013)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创业意向无明显差异[11]。为了增强大学生创业意向,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

3.创业能力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主要沿着四条路径展开。一是创业能力的内涵及测量研究,创业能力涵盖的范围很广,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这个问题,但至今未能就创业能力的内涵达成统一意见,例如:张炜和王重鸣(2004)认为创业能力模型具有关系要素、组织要素、战略要素和学习要素等八个不同维度[12];梅伟惠和徐小洲(2012)则强调大学生创业能力由基础能力和操作能力两个层次构成[13];徐小洲和叶映华(2012)在在之前学者研究基础上开发了中国情境下大学生创业成功技能的测量工具,获得二纬度六因素评定结构[14]。二是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从个体因素看,姚冠新等(2012)认为个体自身素质的提升不够制约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15];从教育因素看,邹建芬(2012)通过实证研究得出高校对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不足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16];从社会因素来看,应金萍(2009)提出可通过建设创业孵化园区促进创业公司成长的举措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17]。三是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及提升策略研究,例如:马慧敏(2012)提出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应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角度出发[18];刘春花(2010)提出学术资本是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要素[19];姚冠新等(2012)则强调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模式需从转变教育理念、整合校内资源和提升自身素质三个方面出发。四是创业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李晓峰等(2013)基于可拓学方法论构建了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20]。通过回顾相关研究不难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培养、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但关于如何评价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这是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的方向。

4.创业环境

国内有关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涵研究,创业环境主要包括融资环境、技术环境、人力资源环境、文化环境、政策环境和信息环境。应金萍(2009)提出政策是外部环境中最大的可控部分,可通过对融资、技术、人才、文化、信息流通的影响来支持和促进创业活动;张帆(2010)认为创业环境实际上是人们创业的内外部条件,它是由时代环境、地域环境、人际环境和物质环境四个因素构成的整体[21]。二是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例如:彭正霞等(2012)通过分析发现创业阻力这一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直接的消极影响[22];罗良忠(2007)认为政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或阻碍着大学生个人能力和潜能的发挥[23]。三是创业环境的优化对策研究,例如:张帆(2010)提出制定优良的创业环境政策、营造创业的实践平台、构建创业评价体系、孵化创业种子及加强创业教育系统研究等相应的优化创业环境建议。创业环境有利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因此,在研究大学生创业时,应正视创业环境的分析,以尽可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5.创业动机

国内有关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构成研究,例如:唐海波和张现利(2012)指出大学生创业的创业动机从总体上可归为经济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类,经济需要是大学生创业者最原始的动机,社会需要是在经济需要得到满足后衍生出来的[24];张凯竣和雷家骕(2012)通过实证分析总结发现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包括精神动机、名利动机和责任动机三个维度[25]。二是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苏跃飞和罗瑞奎(2011)提出创业能力提升、创业环境优化以及团队合作培养可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增强[26];高日光等(2009)通过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在分析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心理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因素模型[27]。三是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效应研究,孙跃等(201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对创业态度、风险倾向、创业意愿存在显著正影响[28]。相对于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和创业意向等主题的研究,目前国内就大学生创业动机展开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这也是大学生创业领域可深入研究的方向之一。

(四)研究方法

本文进一步对68篇实证型文章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统计和评估。从论文的数据来源上看,采用二手数据/资料的有6篇,采用问卷调查的有48篇(占70.6%),运用实地调查访谈的有4篇,其余9篇是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在二手数据资料中,有1篇论文运用了《成都大学生创业状况报告》中的相关调研数据,其他5篇都是通过报纸、公司网站来收集的二手资料。二手数据资料来源较单一的现实表明目前国内学者很不容易获取到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客观数据,从而较难开展相应的实证研究。在分析样本数据上,国内学者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二手数据的分析中,观测的有效样本数据通常不是很多。而在问卷调查中,国内学者开展的研究的有效样本数量与国外学者开展实证研究时选用的大样本数量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也反映出国内大学生创业研究在规范性上还需深入的事实。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国内学者于2004年至2013年发表在CSSCI期刊上的有关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文献展开量化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研究学科分析结果来看,目前研究多数局限在教育学的范畴内,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运用非常少,研究视角较单一,不能基于多学科全面地分析大学生创业问题,导致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偏于老旧,缺乏创新性,这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研究可以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理论来拓展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广度。

(二)从研究类型分析结果来看,目前国内研究多是规范型研究,主要是对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以及必要性等进行描述和分析,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的建议较为笼统且可操作性不强。未来的大学生创业研究需要加强实证型研究,尤其是基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这有利于我国创业教育模式及体系的形成。

(三)从研究层次分析结果来看,目前国内大学生创业领域的研究更侧重于宏观层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创业现状等主题的研究,忽略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意向和创业动机等微观机理研究,这不利于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且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其中某一个层面,未来的研究可以将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结合起来进行多维度的大学生创业研究。

(四)从研究主题分析结果来看,虽然国内学者在若干个大学生创业领域主题上的研究已日趋成熟,但未来研究还需要在这些成熟的研究主题上进一步深入探究,可就创业意向、创业能力[29]等有效测量问题开展相应的研究。目前大学生创业文献多集中于某一单一主题研究,未来的研究可从两个主题甚至是更多主题的交叉性研究展开,这是大学生创业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五)从研究方法分析结果来看,相比于国外学者较多通过收集二手数据来开展大学生创业领域的实证研究,我国学者更多的仍然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来收集一手资料开展相应的实证研究。但目前国内问卷调查多是横向调查,得到的数据是某一时期或时点的,准确性不够,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横向调查与纵向调查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路葵. 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 当代青年研究, 2010(3): 58-64.

[2] 曲殿彬, 许文霞. 论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3): 43-48.

[3] 王丽娟, 高志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2(10): 96-99.

[4] 刘营军, 吴彦宁, 狄传华.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基于江苏省部分高校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12): 22-24.

[5] 孙爱武. 构建“六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推动学生就业[J]. 中国高等教育,2013(13): 58-60.

[6] 刘海鹰. 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18): 154-156.

[7] 严建雯, 叶贤. 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现状调查[J]. 心理科学, 2009(6): 1471-1474.

[8] 刘志. 大学生创业意向结构及其现状的实证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13(21): 35-40.

[9] 陆根书, 彭正霞, 康卉. 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安市九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 104-113.

[10] 乐国安, 张艺, 陈浩. 当代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 心理学探新, 2012(2): 146 -152.

[11] 刘月秀. 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农业院校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 2013(9): 48-53.

[12] 张炜,王重鸣. 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者组合模式与胜任特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3): 235-254.

[13] 梅伟惠, 徐小洲. 大学生创业技能要素模型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3): 57-61.

[14] 徐小洲, 叶映华. 大学生创业成功技能的结构维度探索[J]. 应用心理学, 2012(2): 154-162.

[15] 姚冠新. 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模式研究[J]. 江苏高教, 2012(3): 104-106.

[16] 邹建芬.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研究[J]. 江苏高教, 2012(5): 112-113.

[17] 应金萍. 大学生创业取向及其对环境与政策的诉求[J]. 社会科学战线, 2009(10): 281-282.

[18] 马慧敏.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36): 12-14.

[19] 刘春花. 学术资本: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要素[J]. 教育发展研究, 2010(21): 67-70.

[20] 李晓峰, 张莉, 徐玖平. 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的多维可拓物元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 软科学, 2013 (10): 135-138.

[21] 张帆. 中美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比较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 2010(1): 112-115.

[22] 彭正霞, 陆根书, 康卉. 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4): 75-82.

[23] 罗良忠, 中国大学生创业环境与政策问题研究[J]. 未来与发展, 2007(7): 57-61.

[24] 唐海波, 张现利. 浅谈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培养[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2(5): 31-33.

[25] 张凯竣, 雷家骕. 基于成就目标理论的大学生创业动机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2(8): 1221-1227.

[26] 苏跃飞, 罗瑞奎. 大学生创业动机提升策略[J]. 当代青年研究, 2011(5): 75-77.

[27] 高日光, 孙健敏, 周备. 中国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模型建构与测量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 2009(1): 68-75.

[28] 孙跃, 胡蓓, 杨天中. 基于成就动机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13):130-134.

[29] 周屹峰,闫海波.大学生创业力培养及路径[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8-89.

猜你喜欢
意向学者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期刊问答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