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京胜
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早已替代了先前的小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如果说体育锻炼标准很具操作性、现实性,那么体质健康测试就更具目的性、隐蔽性,它需要教师依据每个学生的体质情况,实施个性化锻炼方案,要求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采取更科学、更人文的方法,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有效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和习得乃至创新更多科学的锻炼方式方法,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但如果仅就体质健康测试而论体质健康测试,就有可能再一次误入歧途,最终过分关注学生自身现有的体质健康状况,忽略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提高。
在多数人眼中,农村学生的体质应该普遍好于城市学生,即使是在城市生活的农村学生也应该如此。可通过去年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并不尽然。进入城市生活的来京务工子女家庭居住空间异常狭小。由于受到经济的制约,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住房面积远远低于城市学生家庭的住房面积。绝大多数学生居住在学校周边的临建平房中,没有活动场所。在这样背景条件下的家长很少会为孩子体育锻炼提供条件,比如带孩子去打球、游泳等。
国家已经将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体质作为关系到国家命运和未来的大事,要求学校开足开齐课时、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是每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教师只有在行动中落实,设计好课内教学,组织好课外活动,充分营造体育运动氛围,增强学生体质才能成为可能。我们要把体质健康测试视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视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视为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充分利用校运动会、室内体育课和广播、电视台等宣传阵地,加强对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宣传力度,树立榜样,普及体育锻炼知识,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鼓励学生认真进行体育锻炼。学校还可以利用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方式,向家长宣传体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白学生体质的重要。通过亲子运动会、体育竞赛,让家长享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意义,树立家长和学生正确的体育观,让家长有意识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居家锻炼。
我们还要积极研究体质健康测试背后的支持系统。首先,教师的职业素养对于学生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水平与技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阔体育教师的眼界。通过专家培训、师徒结对等方式,培养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创新意识。教师教育力提升了,才能受益于学生,实现师生双成长。
其次,结合测试内容,要系统逐一研究促进每一项指标提升的有效训练项目。如有的学校有室内游泳馆,组织学生长期坚持游泳势必有助于肺活量的提升。有的学校没有这样的条件,可以通过长期的耐力跑来提升学生肺活量,甚至巧妙地通过脸盆练“扎猛子”的法子,进行有目地的训练。如学生握力不行,可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为不同年级配备不同型号的“握力圈”,将徒手操进行相关改造。我们还可以因地制宜,让学生把楼梯台阶当成训练工具,把自己的小床当成仰卧起坐的“训练场”。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
再有,将训练项目结合不同年级进行有效分解,不能因为抽测五年级而只抓五年级,忽略学生体质提高的渐进性。那种为抽测而“一蹴而就”的做法既不科学,更严重影响学生养成教育的效果,是不可取的。
目前,体育教师更加关注体育课的授课形式和授课方法,更加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与练,更加关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忽略学生的运动量的提升和运动负荷适宜。因此,体育教师要学会转变思想,从关注学生健康、提高学生体质上入手,在关注课堂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锻炼的实效。首先是重视基础数据的采集。测试数据可以作为训练相关项目的依据,作为训练密度与强度的依据。其次,不断调整密度与强度,依据学生训练效果和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平行组,交流训练心得,给予适当奖励和积极评价,提高训练实效,减少学生的项目倦怠感。
在教师“自创”与学生“自创”中,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真正严肃起来,好玩儿起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好生命的底色。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