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4-03-14 11:05线联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育领域改革发展

线联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一次综合研究改革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理论和政策上有一系列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决定》将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之首,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总动员、总部署,对进一步增强深化教育改革的信心和勇气,明确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推进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结合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我谈三点初步的学习体会。

准确把握《决定》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事关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能否实现的大局

《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地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现代化。这既体现在教育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强的人力和智力支持方面,也体现在推进教育自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同时还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教育改革要与其他各项改革实现“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新要求上。

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从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来确定教育改革的总体框架和重点问题。《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等一系列与教育管理体制和公共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改革举措。这都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直接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能否实现的大局。

2.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任务的客观要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十八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目标任务,也是教育战线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宗旨的实践标准。《决定》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在立德树人、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招生考试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等人民群众关注,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相关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上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部署。这些改革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既体现了我们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治党执政理念,也体现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立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作为努力的根本方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统筹好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城乡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增强教育体制活力,勇于攻坚克难,持续提升教育的满意程度。

3.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赋予了省级政府统筹教育发展的更大职权

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是当前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作出相关部署之后,《决定》在部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时,再次提出要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这充分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理顺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管理教育的权责,充分调动省级政府深化教育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健全省级政府统筹管理教育的制度,在破解制约各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上取得突破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内在要求。北京市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立足实际,以增强市级政府教育统筹能力为重点,加快制定具有首都特点的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在落实国家层面重大教育改革任务、解决长期制约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方面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

深化首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十二五”以来,首都教育系统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和北京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总体来看,《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制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进展良好。

目前,我市0-6岁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义务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10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高考录取率连续三年都保持在80%以上。同时,一些重大发展项目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形成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对照《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及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首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任务仍然繁重。

首先,统筹首都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日益紧迫。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首都教育对首都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格局的支撑还不够,与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相匹配的发达的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与世界城市之间仍有明显差距。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相关领域改革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也日益凸现。例如,人口状况已成为制约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变量,由于城市常住人口过快增长给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带来“难以承受之重”,对教育资源的总量、布局、结构提出新的要求,成为我市城市管理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其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教育思想观念、课程教材、教育教学方法、教育评价考试方式、教育管理体制等还不能充分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单纯追求升学率、“唯成绩、唯分数论”的传统教育观念对教育的影响还比较突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待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法制意识都有待进一步加强。艺术、体育总体水平有待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状况应受到更高的重视。教师队伍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再次,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民生问题亟待解决。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特色教育的良好期盼,我市优质教育供给能力还不足,供给方式还比较单一,资源整合力度不大、进度缓慢,特别是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例如,“择校”乱收费问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等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

第四,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待提高。以改革促发展是“十二五”以来首都教育发展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根据国家及北京市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我市确立了50项重大任务,并细化成139条具体工作任务,分解到47个部门和单位,明确了各项工作的牵头委办局和协同部门,初步形成了分工负责、密切协作的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工作体系。同时,还组建了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细化20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积极推动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的实施。但与《决定》有关“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新要求相比仍然有差距,我市教育改革的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推进教育改革的工作机制需要加强,同时教育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度也亟待提高。

深化首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几点思考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构建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强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能。加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是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能之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着力点。作为在公共服务方面承担主要责任的地方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更加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始终把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巩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加强市级政府的统筹力度。细化对各级政府职责定位的认识,抓紧厘清市级以下各级政府的权责边界。加快对政府职能实现方式调整的研究,为建立既有利于全面履行职责,又有利于加强部门协调的政府运作模式提供支撑。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市级政府在推进发展战略、解决难点问题的统筹作用,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增强部门协调力度,形成良好的发展导向和工作导向。

加强教育改革的系统设计。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加强改革的总体设计和规划,从教育现代化全局的高度,动员全社会各行各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改革,加快社会各项事业配套改革,协同攻关,共同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加快转变育人观念,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和立德为先。树立和倡导科学的教育观、学习观、人才观、就业观,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推进德育课程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区协同合作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加强生命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素养。

重视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之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探究思考、了解社会。加强校内外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利用,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机制,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注重学生的通识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重视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综合素质教育。

充分激发教育发展的活力。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扩大中高职衔接试验的范围和规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和输出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创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建模式,支持高校间自主联盟的建设,支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全面提升市属高校办学水平,打造若干优势专业。加强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提高首都教育国际化水平。大力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的学分转换,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3.加快优化资源配置,打好教育改革攻坚战,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完善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重视流动人口、贫困家庭学生和残疾学生的教育工作,保障弱势群体从“不失学”到“有效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调整,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配置,促进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布局协调性配置,完善高等教育与首都空间布局的适应配置。制定区域联动发展政策与措施,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创新合作形式,不断完善区域教育合作机制。

创新公共教育服务提供方式。推动学校内涵发展,让更多学校都成为公众满意的优质学校。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成长平台。建立数字化学习推广应用机制,加强数字化精品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应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区域资源互动,建立学区化管理模式、一体化模式和集团办学模式等多种形式的学校联盟,扩大优质教育服务。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模式,制定和完善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政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小学入学推行信息采集制度,小升初全面落实就近派位政策,坚决禁止奥数以及其他学科竞赛成绩与入学挂钩。深化中高考改革,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完善本市中考中招和高考高招改革的框架思路,研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

4.加快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化的教育治理体系,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建立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明确市、区县两级政府的教育管理权责,明晰教育主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权责,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力度。加快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树立服务意识,改变管理学校的行政化方式,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减少行政干预。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以章程制定和建设为重点,推进依法治校。尊重学校办学规律,倡导教育家办学,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当相应的责任。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坚持和完善公办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落实党委、校长职权,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

强化教育督导和社会化评价。推动教育督导立法,筹备成立北京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加强市区两级教育督导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切实发挥督政和督学作用。积极培育教育评估社会组织,委托开展教育评估监测,提高教育评估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要提高依法治教的水平,提高运用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来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重视专家决策咨询作用,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要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重视发挥媒体在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中信息传播与反馈的积极作用。

编辑 王宇华

猜你喜欢
教育领域改革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改革之路
3D显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革备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改革创新(二)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功运行的三大机制
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初步认识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