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辉++万伟伟
摘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党为人民服务宗旨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办学以教师为主体,育人以学生为主体,紧紧依靠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群众路线 两个主体 人民满意大学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第一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目标为镜、以为民务实清廉要求为镜、以师生员工意见建议为镜,对学校事业发展进行了一次大思考、大讨论、大谋划,对党员干部“四风”问题进行了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深刻认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核心任务,阐明了教育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性,体现了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的重大作用,赋予了教育事业新的使命和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大部署,特别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能够满足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与个体幸福生活共同需求的教育,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党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任务在高等教育的具体落实,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党委清醒地认识到,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党的十八大通过的新党章对群众路线基本内涵的高度概括。群众路线在指导思想上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在世界观上体现了坚持人民创造历史和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价值观上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根本取向;在群众观上体现了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在政绩观上体现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理念;在方法论上体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践行群众路线最关键的是,要从思想和行动深处,解决好“为了谁”这一群众路线最核心的问题、“依靠谁”这一群众路线最本质的问题、“我是谁”这一群众路线最重要的问题。
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既要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深刻把握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社会对教育需求的新变化,深入思考办什么样的大学;又要回答好“为了谁”的问题,深刻把握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资源和人才第一力量有机结合的战略高地作用,深入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还要回答好“依靠谁”的问题,深刻把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一心一意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师生员工,真心实意维护师生员工根本利益。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党委深切地感受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的重要保证。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融入了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和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弘扬,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改进党风政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这三个“必然要求”,深刻揭示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也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鲜明的时代价值。
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高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凝聚师生力量,办好人民满意大学,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要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育实践活动的极端重要性;从密切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教育实践活动的特殊针对性;从切实为党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紧迫性。
坚持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是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当前,学校正处于全面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学校进一步加强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凝聚爱校荣校强校力量提供了重要契机,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注入了重要动力,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同心共圆“中青梦”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为民是目的,务实是行动,清廉是保障,三者密切联系,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和精神指向,强化了党的群众路线的行为指向,是新时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要求。对于学校而言,讲“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办学治校,发挥师生员工的主体作用,尊重师生员工的首创精神,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师生员工问计,查找工作不足听师生员工意见,改进工作作风受师生员工监督,落实发展任务靠师生员工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师生员工评判,最大限度地让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的活力竞相迸发、共谋发展的热情充分涌动。讲“务实”,就是坚守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艰苦奋斗之风,静下心来干事业,沉下身来抓工作,察实情、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讲“清廉”,就是坚定地遵守党章、严守党纪、敬畏国法,保持崇高的精神境界、良好的工作状态、高尚的为人品格、健康的生活态度,建设风清气正、朝气蓬勃的发展环境。
高校践行群众路线,要坚持办学以教师为主体。“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手段和方法。对教师而言,学校是生存发展的基座,是干事创业的舞台,是安身立命的家园,甚至是安度晚年的港湾;对学校而言,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力军,是办学兴校的主人翁,是党委始终信赖、始终依靠的力量。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紧紧依靠广大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近年来,学校在依靠教师办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教师的认可和拥护。一是坚持群众观点,推进民主办学。着眼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学术委员会、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研究生教育工作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建设,优化校系(院、部、中心)两级学术组织构架,赋予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等教师更多学术权力,发挥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能和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工会各工作机构设置,设立教代会民主管理委员会,加强各项工作制度建设。通过制定《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出台教代会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制度、建立校情通报和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制度、实行校领导接待日制度、举办“校长沙龙”活动、建立RTX信息交流平台、召开不同对象座谈会、走访基层单位等举措,拓宽学校领导班子与教师的沟通渠道,增进领导班子与教师的联系。主动适应新时期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充分发挥自组织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支持青年教师成立自发组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青年教职工协会。二是站稳群众立场,维护教师利益。秉持全校师生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学校在收入分配、福利待遇、困难救助、办公条件、职业发展等方面多做聚人心、暖人心的实事。学校克服困难,开源节流,努力提高在职教职工工资收入并向一线教师和青年教职工倾斜,出台《教职工在职攻读更高学历(学位)资助办法》,设立青年教师专项科研经费,增加院系办公用房和教授办公室。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实行教职工休养制度;设立教职工生活紧急救助基金和党员帮扶专项资金,出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关于教职工困难补助的若干规定》,对患有重大疾病教职工和困难党员给予切实帮助。
坚持育人以学生为主体是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遵循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在于培养人才。对高校来说,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都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践行群众路线,要坚持育人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的,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生而言,学校是播种梦想的沃土,是扬帆远航的起点,学校赋予了他们相伴一生的求学背景,培育他们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对学校而言,培养人才既是根本任务,也是价值所在,不仅承载着学生的梦想,而且也寄托着家庭的厚望,还肩负着国家社会的期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坚持育人以学生为主体,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原,育人回归人本传统,大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校以来,学校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管理人才。一是注重理论引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二是坚持知行合一,构建了“六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即坚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与实践教学相衔接,强调紧扣实际;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与自我教育相支撑,强调深入基层;以责任自觉为导向,与文化建设相互动,强调关注民生;以社会服务为依托,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强调学以致用;以问题研究为切入,与教师实践相结合,强调贴近现实;以校友资源为纽带,与精神传承相联系,强调共生效应。形成了以“智慧星火—中青学子学术支持计划”、教师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类学科竞赛等为主体的实践育人平台,建设了近百个实践教学基地,培育了以青年志愿者协会、西部之窗协会、健言社、团友会、尚著学社等为代表的优秀学生社团。三是以团学组织为阵地,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始终坚持学生是主体的理念,重视发挥团学组织在大学生中的感召力、凝聚力、渗透力。学校健全大学生教育管理组织体系,以“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为依托,有效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班级、进宿舍、进社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覆盖率和工作覆盖面。四是大力培育以“实事求是,朝气蓬勃”为核心,充满理想主义气质、爱国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情怀的校园文化。学校开展了寓艺术、时尚、情感、兴趣等元素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历久弥新的社团文化节、金秋文化艺术节、辩论赛、五月诗会等品牌活动,有各具特色的传媒人大讲堂、文化素质讲坛、国家政策论坛、中青大讲堂、民生论坛、读书活动等专业讲座,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体育赛事等特色活动,产生了吸引学生、凝聚学生、教育学生的聚集效应,80%以上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并从中受益。五是强化个性化服务和人性化管理,关注学生在生活、就业、学习等方面的需求,使育人工作有为有位,有声有色,与学生自我发展、价值实现相适应。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就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稳步推进。六是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育人作用,以德育人,以文化人,深入挖掘师生中的感人事迹、典型故事、凡人善举,注重用身边的榜样教育身边的人,用平凡人的事迹传递正能量;坚持受众为本,在贴近校园、贴近师生、贴近生活上下功夫,改进新闻报道,提升新闻品质,使新闻报道既有深度、有说服力,又接地气、有感染力;主动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开通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多渠道推介,下功夫运维,保持活跃度,提升关注度,增强美誉度,用柔性的方式达到思想宣传“润物无声”的效果。
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赋予了新标准新内涵。相信只要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只要发挥好“两个主体”的作用,就一定能够凝聚起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的强大力量,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和学新.“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深刻意蕴[N].中国教育报,2011-08-02.
[2]赵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理论解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6).
[3]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3-11-20.
[4]王新清专访.凝练大学精神,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12).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蔡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