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摘要】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让学生理解一首古诗词,领略一首古诗词的意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感受古诗词意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词意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意境;诵读;联想;情景交融;诗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诗词意境深远,表达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作者的独特精神追求。这些优秀古代诗歌经千百年的传承而经久不衰,展现出中国优秀古典文学恒久的生命力。读者只有走进古诗词的意境之中,才能真正感悟其散发的无穷魅力。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诗词的翻译上,学生在逐字逐句的解释中,根本不能体味到我国古诗词所特有的意境美。而且迫于中考升学的压力,学生只是背诵一些考试范围内的名言名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缺少独立感知古诗词意境的能力。学习古诗词,不体味意境,就好比囫囵吞枣,不知其味,难以真正领悟到古诗词的魅力。要让学生学会领悟、品味古诗词的意境,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从诵读入手,结合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意象,抓住“诗眼”展开联想,感受古诗词意境。
一、结合创作背景,把握感情基调
中国古诗词的创作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人生经历。由于相隔时间的久远,学生理解创作背景有难度,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准备充足的背景资料,尤其是音像资料,这些生动的画面能够帮助学生跨越时空还原历史,体会古人创作时的心境。这样既为教学做了知识铺垫,又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近作者、理解作者,进而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为品味诗词意境做好准备前期。
如学习陶渊明的《饮酒》时,结合陶渊明数次出仕却又因不满于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污浊而退隐的经历后,就更能领悟到诗人对官场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感受到诗人的高洁品格,因而更能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营造出来的怡然自得的优美意境。“诗圣”杜甫的大部分诗歌作品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百姓造成的疾苦,因此教学这部分诗歌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播放有关“安史之乱”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宝年间,“安史之乱”造成尸横遍野、百姓逃散、田园荒芜的凄惨景象。这样,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能够理解诗人在战乱和饥荒中的凄苦、悲愤及忧国忧民之情。再如李清照的词《武陵春》,写于国破家亡、丈夫离世之际,词人孤寂一人,随只顾逃跑的南宋朝廷奔波避难,掌握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词愁苦悲切的感情基调。
二、诵背诗词,描绘画面,领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充满独特的节律美和音韵美,诵读起来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都是通过诗词的语言来表达的,而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开端和基础,朗诵有助于学生深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品味诗歌创造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朗诵,推敲诗词的语言,想作者所想,抒作者情怀,在课堂上为学生渲染浓厚的诗歌意境。这样,学生能更深刻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并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朗诵技巧的指导,注意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在音调、节奏上给予学生点拨。在朗读时还要注意声音的强弱和速度的快慢。如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奔放豪迈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或激越高亢,或轻慢舒缓的朗读,会使学生对诗词内涵和意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再者背诵也是读的一种形式,熟读至能背诵,有助于学生在脑海描绘诗词呈现的画面。
诵读应贯穿古诗词教学的始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品味意境,获得思想的启迪。
三、抓住意象,融情入景
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是要体悟的、抽象的一种氛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意象,意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实在的,如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明月”、“梅花”、“流水”、“归雁”等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自然事物,作者赋予这些意象以象征意义,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象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尽量让学生多把握常见意象的内涵,帮助学生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古诗的意境,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鉴赏古诗词时,要抓住意象反复揣摩、体味,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词的意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创作的常用方法。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例如,杜甫《登高》诗中,前四句用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等意象,描画开阔而悲凉的秋天景色,看似写景但情藏景中,实际上句句都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愁苦情绪,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悲凉壮阔的意境。
诗词的意境主要是通过意象组合营造出来的,所以在品诗的意境时,要抓住诗中的意象,理解意象中蕴含的情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而品味意境美。
四、“诗眼”悟读,拓展意境
“诗眼”是领会意境的窗口,能使全诗的意境豁然开朗,要欣赏品味古诗,必须抓住“诗眼”。在教学中准确地捕捉住“诗眼”,能帮助学生把握诗意,弄清诗词含意,又能对诗词的精华部分反复推敲、琢磨,拓宽诗歌的意境,而且能够把古诗词品得更全面,悟得更透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进而对诗歌的景外之情、言外之意有更深刻的领悟。
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让学生理解一首古诗词,领略一首古诗词的意境,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欣赏古诗词、感受古诗词意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词意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1-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刘衍书,赵桐林.略谈古诗的意境教学 [J].语文天地,2010(24).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