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下的习作教学

2014-03-13 00:29张发红
课外语文·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整合资源激发兴趣

【摘要】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充分整合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创设丰富的语境,为学生的展示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关键词】整合资源;激发兴趣;丰富素材;创设语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而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不丰富恰恰是他们写作的薄弱环节。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可以充分整合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开凿了一个能使其文思如泉涌的“泉眼”,使之能有所思,有所写。

一、开凿乐于表达的泉眼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引发兴趣为切入口,为学生创作思维提供理想的空间,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小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利用电教媒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种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悱心理,使之主动地参与学习。课伊始,可以让学生欣赏一段美妙、和谐的音乐,或出示有声有色的“学习伙伴”及相关提示,让学生身心都受到艺术的熏陶。在此情此景中,学生定会兴致勃勃地走进课件再现的生活场景,进入角色,深入体验,这样很容易打通他们“似曾相识”的快速通道。即看即写,即写即评,生动丰富的话语自然如清泉般汩汩而来。

二、开凿重现素材的泉眼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感性材料,在短时间内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从而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在头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表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诉诸文字的欲望。多媒体直观、新颖、感染力强、可视性强,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手段,可以跨越时空,再现生活场景。如指导学生描写小狗时,用课件对小狗的头、脸、身子、脚、尾巴分别放大显示。学生在进行细致观察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懂得了观察的顺序。接着分别展示小狗在吃食、追逐玩耍、睡觉等不同时候的动作及生活习性的动画或声像材料,这些通过处理的声像资料可以增强信息的典型性,弥补学生平时生活的局限,唤醒学生对一些生活信息的情感,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跟小狗嬉戏玩耍。鲜活的语言场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纵横驰骋的习作空间,营造了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反复再现的声像信息又有利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中一些稍纵即逝的细节。已有的知识和直接的感受交织、重组、编排进而发生质的变化,并催生了倾诉的情感和语言, “无米之炊”变成“有米之炊”。这样的习作训练会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将观察方法迁移到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上,从而发现更多生动的写作素材,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

三、开凿内化语言的泉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实践证明,品读佳作、借鉴写作技法是一条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声像资料可以将美文佳作中的语言信息转化为形象信息,刺激学生的视觉,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有所感受,有所体验。相比传统的课堂宣读,这种整合了信息技术的佳作欣赏课,既调动了学生欣赏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库存,更激发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教学《找春天》一课时,先是大量呈现了春景图,有金灿灿的油菜花,有盛开的梨花、桃花,也有繁茂的野花,还有林间鸣唱的小鸟以及绿茵茵的草地等等,然后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使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春景有一种特别深刻的感受。再让孩子们学习课文,细细品味文中描写春景的句子,他们就能体会到春带给作者的心灵震动,带着这样的感受品读课文,学生就能对他们并不是很熟悉的散文语言有较好的理解和感悟了。然后再出示声像资料“春天的公园”“春天的山林”“春天的田野”“春天的校园”,让学生也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欣赏春天。学生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中,体验、感受着春天的美好,与文中的语言文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学过的语言来描摹春天的景象,他们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四、开凿交流探讨的泉眼

评讲作文一贯被认为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评讲可以使学生知道其中的妙笔与不足,但一读一评的沉闷方式已经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入信息技术后,教师可以通过幻灯播放、网络发表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别人的佳作,参与评改,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找出好词语、好句子品读欣赏。同时也要指导学生细心发现文章可以加花添叶的地方,或者不恰当的地方,哪怕是用错了的标点符号,然后指导朗读、品评修改后的文章。比如学生对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描写后,然后根据学生的描写,依次放映相关的画面。学生边听同学的朗读边看画面,在“图”文对照中认识到自己文中的不足。并引导学生坦然面对、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分歧的地方还要进行讨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修改后,教师要以赏识的心态来评价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还可以从学生的优秀作品中选两三篇上乘之作,利用视频投影仪、大屏幕投影等供全班一同阅读、赏析。这样既对全班做了一次针对性的指导,又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师也动态地掌握了学生习作的情况。在赏析范文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享受了自己的习作果实,同时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和称赞,他们的心理就会产生愉悦感,写作热情就会得以保持和提高。

信息技术的运用,给素质教育增添了双翼,这是一种时代所需的学习方式。但同时,也不能弱化教师在学生习作训练中的指导、点拨作用。要让学生在人文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吐露真言,就要以现实为依托,借贤文之美,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最好语言,学生才会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

参考文献

[1]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作者简介:张发红,1969年11月生,男,贵州省习水县温水镇星文小学任教,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生习作教学。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整合资源激发兴趣
以整合资源提升音乐课堂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