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起源
艾滋病的起源尽管有很多争论,但有一点是国际公认的,即最初是在非洲被发现的。至于艾滋病毒是如何在人类之间传播的,有很多说法。
现在,人们较普遍的看法是,大约在18 -19世纪,艾滋病病毒出现在中非热带雨林地区的灵长类动物的体内。艾滋病的病原体之所以在非洲部分地区出现和长期存在,这是因为中非有一种猴子,叫非洲绿猴。据科学家取样分析,200只绿猴中竟有70%携带有类似艾滋病的病原体。由于绿猴具有健全的免疫系统和较强的免疫能力,因而它们能携带病毒而安然无恙。
据说,当地非洲人有吃猴肉的习惯。很可能是他们在杀猴之时,因接触猴血而受到传染,或者在饲养和捕捉猴子时遭到咬、抓造成皮肤损伤,使这种病原体乘机钻进了人体。
以后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艾滋病病毒逐渐通过加勒比海地区传人美国东部、东南部,进而传人欧洲和亚洲,在全世界广泛蔓延。
世界上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是如何发现的
1969年,一位名叫罗伯特的美国人,得了一种奇怪的疾病,他多方求医,终因不知为何病,无法医治而死亡,人们把他的部分组织保存起来。
1980年6月,美国一名叫盖尔坦的同性恋者,被诊断患了卡波氏肉瘤,不久就死去了。接着,他的两个同性恋伙伴以及一批年轻的美国同性恋者,相继发生了该病。此病在同性恋者中的蔓延之快、病情之严重,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成立了由癌症专家、毒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调查研究小组,对这一在当时称为“同性恋者癌症”的疾病进行凋查。在调查中,他们发现,这种新病以人体免疫力严重缺损为特征,两年内,已有26位男同性恋者患此种疾病,同时他们发现,这种疾病已在男同性恋者群体中蔓延开来。当时,这种疾病被命名为“男性同性恋者免疫缺陷症”。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急剧增加。1982年3月,有285位该病病人,到5月,仅美国就有900人患该病。使专家们惊奇的是,患这种被称为“男性同性恋者免疫缺陷症”疾病者,除了男性同性恋者外,还有异性恋者、吸毒者、儿童及血友病病人。这一病种的名宁,显然与事实不符。根据这一情况,学者们于1982年秋更改了这一新病种的命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AIDS。根据其音译和意译的双重含意,我们国家把它称为“艾滋病”。美国人罗伯特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患艾滋病的病人。
198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了一名长期居住美国的阿根廷籍男子,因患严重肺部感染而住院,经医治无效而于入院后第5天死亡。病人病危期间,医务人员曾与其在美国的亲友通话,据病人亲友介绍,病人为同性恋者,曾于1984年和1985年两次罹患卡氏肺囊虫肺炎。这是在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位艾滋病病人。
第一位中国籍艾滋病病人是如何发现的
1990年4月,北京某医院收治了一位51岁中国籍男性病人,以肺炎起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且逐渐表现出脑神经症状。经检查确定为嗜肺军团菌肺炎和脑弓形体病,全身衰竭,后期再次发生肺炎。1990年9月2日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病程4个半月。实验结果显示血清抗HIV-I阳性,该病例为我国第一位中国籍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1.艾滋病的窗口期和潜伏期
(l)艾滋病的窗口期
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血液,到人体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抗体,并能用日前检测方法检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前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窗口期通常为2周至3个月,少数人可达半年或更长时间。处于窗U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用常规方法在其血液中查不出病毒抗体,但具有传染性。因此,怀疑感染艾滋病而初筛检查阴性者,应在3个月后复查或进行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
(2)艾滋病的潜伏期
从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包括窗口期)这段时间称为艾滋病的潜伏期。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但具有传染性。一部分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最初会出现一些感冒样症状,一般持续2-3周,可自行缓解。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7- 10年,其中有部分感染者发展迅速,潜伏期可短至2-3年;还有部分感染者发展缓慢,潜伏期可延长到12年以上。
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
1.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并经过若干年的潜伏期后,被感染者会出现一些临床症状。最早可出现一些带状疱疹和腔真菌感染,表明开始进入艾滋病的发病期。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表现,如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发热、不明原因腹泻、体重进行性下降、反复发生肺部感染、消化道症状、反复发生的皮疹,甚至到晚期出现神志的改变、肢体的活动障碍、视力下降等各个系统的表现。卡氏肺囊虫肺炎( PCP)、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结核病是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威胁艾滋病病人生命的疾病。
2.诊断
经血液检查,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试验(蛋白印迹试验)为阳性者,可诊断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通常根据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判断和经血液检查CD4细胞计数小于200/mm3时,可诊断为艾滋病病人。
治疗原则
对于艾滋病病人主要采取针对病毒和各种合并症的治疗措施,包括:①抗病毒治疗,强调联合用药(俗称“鸡尾酒”疗法);②及早治疗已出现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③支持、免疫凋节和心理治疗。
“鸡尾酒”疗法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HAART),是根据药物的组合原则,由三到四种药物组合而成。该疗法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病人体内病毒的复制,使已经受到破坏的免疫功能恢复,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命。
但是,抗病毒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较大的副作用往往使病人放弃治疗;二是必须严格遵守治疗方案,否则治疗效果差,还可能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三是必须终生服药,对治疗的提供者及接受者均带来挑战。
机会性感染的治疗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机会性感染,也往往是病人主要就诊的疾病。机会性感染,是指由于艾滋病病毒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人体的抵抗力降低,使一些致病力较弱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有机可乘,导致感染发生。因此,要针对艾滋病病人的机会性感染开展治疗。
支持和对症治疗根据出现的不同症状给予相应处理,必要的营养支持也是艾滋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艾滋病的预防
针对艾滋病的三条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1.预防经性接触传播
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安全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有效措施。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孕套)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得了性病或怀疑有性病应尽早到指定医疗机构或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2.预防经血液传播
远离毒品,抵制毒品;对于不幸染上毒瘾的人,要帮助他们戒除毒瘾;对于暂时无法戒除毒瘾的人,可采用美沙酮替代疗法(又称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的方法,改变共用注射器吸毒的行为,阻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不接受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血制品和器官;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等安全注射措施。
3.预防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避免怀孕;一旦怀孕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是否终止妊娠;选择继续妊娠者应采取预防母婴传播相关措施阻断传播,产后要避免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