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红玉 王美娟
摘要:《鬼谷子》中的《本经阴符七术》是中国传统仿生类养生理论的一个重要源头。《鬼谷子》的仿生理论对庄子产生影响,即产生了《庄子》中的“两戏”;而西汉时的《淮南子》出现的“六禽戏”很可能是受《庄子》中“两戏”的启发;至于华佗的“五禽戏”则直接继承并发展了《淮南子》的“六禽戏”,是《鬼谷子》仿生理论间接影响下最成熟的养生功法。
关键词:鬼谷子;庄子;淮南子;仿生理论;仿生类养生术
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1-0066-04
鬼谷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 是纵横家的鼻祖。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善于修身养性,被誉为千古奇人。而《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也是纵横家留下的惟一著作。此书中有《本经阴符七术》:“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螣蛇”“分威法伏熊”“散势法鸷鸟”“转丸法猛兽”“损兑法灵蓍”,这“七术”可理解为仿生类养生方法。前三术为仿生类内养术,后四术为仿生类外练术,它们是中国传统仿生理论的一个重要源头,对丰富、发展仿生养生术理论、功法技术体系等有着重要的价值。
1《鬼谷子》的仿生理论与《庄子》中的“熊经鸟伸”
《鬼谷子》的仿生理论主要体现在《本经阴符七术》中,其内容主要是关于修炼身心的。《本经阴符七术》中的前三术讲的是修炼者应加强“神”“志”“意”的内在修养,以求自强,而后四术则是说通过模仿的外炼形式,同样可以达到“健外助内”的目的。总之,它们不仅在各种竞争中特别是战略战术和养生方法中具体运用,而且具有养生健身的独特功效及理论价值,由此很可能对后世仿生类养生术产生影响。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人,道家的代表人物,晚于鬼谷子。他们不仅出生地相距不远,而且,道家都把《鬼谷子》看做经典,为道家一派。《鬼谷子》一书也是因为被道教经典书集《道藏》完整地保留而得以流传至今。由此,《鬼谷子》的仿生理论会对《庄子》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庄子》)。从鬼谷子“七术”中的后四术提炼 “两术”,即由伏熊变为熊经,由鸷鸟变为鸟伸,并加以创新,以求长寿之方法。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1期2014年2月 司红玉,等论鬼谷子与后世仿生类养生术的渊源关系No.1 20142《鬼谷子》的“七术”与《淮南子》的“六禽戏”
《本经阴符七术》中的前“三术”是说明如何模仿动物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术”是在讲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以内在的心神具体的外在动作去处理事物,以达身心和谐之目的。《淮南子》成书于汉代初年,为刘安所写,有“六禽”之说,“是故真人之所游,若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凫浴蝯躩、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由此可见,把“熊经鸟伸”作为“六禽”之首,很可能是受《庄子》“两戏“的启发。而后,有可能再结合鬼谷子的“七术”发展成为刘安的“六术”,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当时,刘安主张“六脏合六气”(《淮南子·精神训》),故主张“六术”。 另外,《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脏赅而存焉” 即受“六脏”的影响而对应“六术”。第二,“七术”中前“六术”都是动物,第七术“损兑法灵蓍”中的“蓍”是一种草,(汉)王充《论衡·状留》:“贤儒之在世也,犹灵蓍神龟也。”《太平御览》曰蓍草“千岁而三百茎,同本以老,故知吉凶。”即做到了前“六术”,自己就像神龟一样长寿,像灵蓍一样知微杜渐,并能够掌握、控制自己的健康水平。同时,也是练习前“六术”的一种结果,但在模仿对象上应以排除“灵蓍”,即成了“六术”。
由此,概括地讲,刘安的“六术”,也称“六禽戏”,就是通过呼吸吐故,结合肢体动作如熊攀援、像鸟伸颈展翅,如野鸭泅水、猿猴跳跃,似鹞鹰环视、猛虎反扑,其功能犹如灵蓍神龟一样成为“真人”。[1]
2.1《鬼谷子》与《淮南子》的内在联系
《鬼谷子》,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高度评价“为先秦诸子列传”。而《淮南子》的作者刘安,由于他能够“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变”[2],又“深通诸子之学”[3],由此,作为诸子列传的《鬼谷子》可能会对《淮南子》在某些方面产生影响。从两者养生内容来讲,《鬼谷子》中有关于善于修身养性的:“人动我静,人言我听,知性则寡累,知命则不忧”,也就是说,人保持忘我无欲、清静无为、恬淡虚无的养生观,这就是鬼谷子的“全生”之道。而《淮南子》则有:“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这同样说明了以静养神的道理和重要性,它们的养生本质有相通之处。另外,“《淮南子》本身就是综合以前各家理论的杂家,”[4] 并涵盖了“九流十家”中的九家,其中就包括“纵横家”。恰恰鬼谷子又是纵横家之鼻祖。另外,“《淮南子》引用了大量的先秦文献,所引典籍范围很广,直接提到书名且现今保存较好的,就达13种,计有《老子》《鬼谷子》《庄子》等;被引用而没有说明的就更多了,约有三十余种”[3]。可见,从历史文献记载来说,它们存在内在联系。最后,《淮南子》“其中有部分养生的理论,也基本上都是对以前养生文化的总结”,且“都是在这个框架内论述人的养生与天地相通的”[4],以求“得到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由此,从部分内容方面讲,两者在养生内容、理念、目的等方面有同工异曲之妙。
2.2《鬼谷子》“七术”中的“六术”与《淮南子》“六术”的对应关系
《淮南子》“六术”,体育养生界一致的看法是它们属于仿生导引养生的内容。比如,王震、邱丕相、李志明认为“它们都是仿生导引称谓”[5]。那么,鬼谷子的“六术”与刘安的“六术”是怎样一种对应关系呢?
2.2.1“盛神法五龙”与《淮南子》中的“虎顾”
“盛神法五龙”中的“龙”。《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五龙”,李善在《文选》注释为“角龙、徵龙、商龙、羽龙、宫龙”[6],即龙是能隐能显、能上天入地、能潜于深渊的神物,也是中华民族之图腾、精神之标志。“盛神”即旺盛之精神。“盛神法五龙”的意思是说应依据五龙的变化之法,旺盛充实人的内在精神,强壮五脏六腑。在效法过程中,通过静和养气、通道养气、凝神专一等方式达到“盛神”之目的。在《淮南子》中可能变成了“虎顾” (“两手距地回顾,此乃虎视法”)。“龙”,在刘安看来,对于“养形”中的模仿也是不现实的,应该遵循着“远观近择”“取象比类”的原则。由于刘安的家庭、社会背景等原因,深受先秦以来丰富的文化、学术等思想的影响,喜欢旁征博引。“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与虎是紧密联系且象征着阳与阴,比如龙腾虎跃、盘龙卧虎等等。而且,它们的结合,都有很好的物证,在甘肃省泾川县出土了古代龙虎壶一件,壶身是四只虎爪自然支撑,并生着翅膀成“飞虎”状,壶嘴是由虎头巧妙地构成,壶的提梁是由虎的尾巴翘起成半圆形与虎头双耳相接。而提梁正是一条弓着身的长龙,龙头与虎头相偎依。由此,刘安很可能用“虎顾”来取代“盛神法五龙”,以求达到精气神充实旺盛之目的。
2.2.2“养志法灵龟”与《淮南子》中的“凫浴”
“养志法灵龟”中的“龟”。古人认为龟是灵异之物,寿命很长。“养志”则是培养自己的意志、志向,使之十分坚实,绝不随便动摇。“养志法灵龟”的意思是人欲达长寿,意志坚强,就要像龟那样引颈缓行,凝神抱一,调理气息,培护心志。即具体通过安己(身安、心安)、先知、专欲、分难等具体的方式效法“灵龟”之“志”,达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在西汉初期,刘安很可能会用凫代替龟,有其原因:当时,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辖境15个县,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南,凤阳以西,巢湖以北,河南唐河以东的江淮之间的广大地区。由于水流较多,凫到处可见,以“猎人引弓待发,雁凫四散飞逃”为证。另外,凫具有很强的耐寒力和意志力。《冰池》中记载:“日暮池已冰,翩翩下凫骛。不怕池中寒,便于冰上宿。”最后,凫又是两栖,喜欢安静,适应性强,与龟有相似之处,招人喜欢。由此,梁启超在《呵旁观者文》曰“……,而睹其凫浴以为欢”。总之,凫浴(凫沐浴戏水),具有使自己心情舒畅镇定、意志坚强、精神明畅、和气流通之功效,与“养志法灵龟”具有同样的养生价值。
2.2.3“实意法螣蛇”与《淮南子》中的“蝯躣”
“实意法螣蛇”中的“螣蛇”,在《山海经》谓之“飞蛇”,郭蹼注:“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螣蛇是一种类似龙的神蛇,能腾云驾雾在云中飞翔,并能自觉运行内气,屈伸自由,古名又曰“飞腾术”。对此,《内功经·神运经》中曰:“飞腾者,气之深微。”这样,“实意法螣蛇”的养生意味则是人要效仿螣蛇那样伸屈自如顺随自己的意志,即通过刻苦的多种屈伸锻炼方法,来充实、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达到“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的目的。《淮南子》中的“蝯躣”,则很可能具有对应的养生功能。“蝯躣”中“蝯”是“猿”的异体字[7],“躣”是跳的意思,即猿善于攀援树枝,摘桃献果等,并能在树枝之间窜蹦跳跃,在跳跃时,通过其身体的折叠屈伸做曲线运动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并在此过程中来培养自己的意志,起到“实意法螣蛇”的功效。
2.2.4“分威法伏熊”与《淮南子》中的“熊经”
“分威”,就是要隐藏自己的神威。隐藏的神威越强盛,精神就更为坚强雄厚。“伏熊”指趴下潜藏着的熊。熊在偷袭目标之前,先把身体伏在地上,观察形势,然后采取攻击。“分威法伏熊”即通过学习熊偷袭前的动作,先伏以屈身直腰,养精蓄锐,为以后的攻击获得成功奠定基础。为了能在养生方面更好地发挥“分威法伏熊”的作用,在《淮南子》中则可能变成了“熊经”法。“经”,《释名》曰:“经,径也。”在《经籍纂诂》《集韵》中又将“径”同训为“直也”。由此,按训诂之法,“熊经”即“如熊之直立”。对此,唐代人吕延济注曰,“熊经,谓之前足凭木立”,“凭木立”即靠木直立。另外,(唐)成玄英疏“熊经”即“如熊之攀树而自经”。司马贞云:“若熊之攀树而引气也。”由此,要想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可效法熊之直立或攀树而自悬,来达到“分威法伏熊”的功能。
2.2.5“散势法鸷鸟”与《淮南子》中的“鸟伸”
“散势”,散发自己的威势,内敛自己的神威。“势”是一种能量场,势力所作用之处,即有势场。势场的作用表现为散发、扩散,故用散,即向外发散。“鸷鸟”,像鹰一类的猛禽。“散势法鸷鸟”的意思是通过效仿鹰、雕等捕获猎物的动作,而使体内聚集的“真气”向体外发散,形成势场,在此过程中以达到肢体强壮的目的。为了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在《淮南子》中,很可能创造性地运用了“鸟伸”法。成玄英注:“类鸟飞空而伸脚。”而对于“伸”,高诱曰:“伸,频伸也。”“伸” 能达到什么样的养生效果呢?“伸则下”(《行气玉佩铭》),也就是说通过“鸟伸”,使内气向体内下伸,来形成势场,起到健身养生的作用。
2.2.6“转圆法猛兽”与《淮南子》中的“鸱视”
“转圆”,“转圆者,无穷之计也。”圆者,善变不拘而周全之意。而周全指阴阳、动静等,两两相互对立统一,是变化无穷的法式。“转圆法猛兽”意思是指通过外在多种身法的锻炼增加人内在的聪明智慧,使人的才智和精气在体内还者复,复者往,往者变,宛转滑利,运转无穷,就像猛兽一样,精力充沛,威猛雄壮。而在《淮南子》中,可能用“鸱视”与之对应。鸱,古书上指鹞鹰。“鸱视”指的是昂首而视,转颈轮睛回顾的动作,该动作如鸱欲有所攫取。而转颈轮睛回顾的动作就像转动的圆形物体有巨大运动潜力一样,而充满朝气,是“古代的一种养生术”[7]。有幸的是在2010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写的《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中把“鸱视”这个养生动作给予具体还原。
3华佗“五禽戏”是《鬼谷子》仿生理论间接影响下最成熟的养生功法
《鬼谷子》的仿生理论对庄子产生影响,即产生了《庄子》中的“两戏”。而西汉时的《淮南子》出现的“六禽戏”很可能是受《庄子》中“两戏”的启发。至于华佗的“五禽戏”很可能直接继承、发展了《淮南子》的“六禽戏”。有学者认为,“从六禽戏承上启下的直接亲缘关系看,它基本上是取材于《导引图》加以创新发展的;而继承六禽戏并加以创新者,则是华佗五禽戏”[8]。因此,华佗“五禽戏”是《鬼谷子》仿生理论间接影响下最成熟的养生功法。
3.1鬼谷子与华佗的品行
“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鬼谷子先生开创了仿生学的先河,他不但把仿生学运用到政治、外交、军事上为其谋略需要服务,而且运用到生命科学、人类的健康长寿方面。如鬼谷子先生《本经阴符七术》。[9]”他的主要养生内容是通过“仿生”追求“心”的修炼。在“仿生”内容蕴涵的哲理及“鬼谷子的人民性”[10] 的影响下,华佗很可能通过“心悟体验,神通自然”的方法,形成了“好学、立志、求德”的品性。所谓“好学”, 有史作注,华佗“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 。所谓“数经”当指包括医经在内的多篇经篇及其诸子百家的内容。其中,诸子百家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纵横家等,而鬼谷子是纵横家的鼻祖。由此,作为“好学”的华佗很可能受鬼谷子的影响,并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涵养。再者,他通晓养性之术,先于之前的鬼谷子的“七术”理论应该蕴涵其内。比如:鬼谷子仿生学的“盛神”“实意”等丰富的理论,一方面可能成为华佗“好学”的动力,另一方面可能对华佗创编五禽戏确立养生价值观有重要意义。所谓立志,即华佗“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华佗志向远大,虽医术高超,但行医不能够救天下,“为吏不足以富万家,必图安邦富民之宏业,此为华佗之立志”[11]。华佗为什么能够“立志”呢?除了政治因素外,还可能受鬼谷子的“养志”等理论的影响。所谓求德,有史作注,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是说华佗性情高洁、不肯随波逐流,刚正耿直,可以说在当时来说,他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即使明知有被杀的可能,也不肯只为当权者一人服务,这正是对“德”的追求及结果的先知。这种先知可能受鬼谷子“灵蓍”理论的影响。这样,华佗的“好学、立志、求德”却成为了他的精神养生方法。因为“好学”则“智”全,“立志”则“虑”少,求德则“思”宁。因“智”全、“虑”少、“思”宁则“智”无所变,“意”无所存,“心”无所忆。“心”无所忆则“心”静,“心”静则“脉”平,“脉”平示“气、血”和顺,“气、血”和顺则“魂、魄不乱”[11],“魂、魄、神、智、虑、意”依次有序,则“气、精、血、脉、脑”皆善。皆善则能健康长寿。因为“健康长寿自身就是可欲的,就是人们追求的目的,就是善,因此,健康长寿乃是自身善”[12]。由此,证明了鬼谷子对华佗的品行可能产生影响,从而成为自己的精神养生方法。
3.2“七术”与“五戏”
在东汉末年,“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了解释世界上一切事物的通用模式。对于鬼谷子“七术”很可能概括为“五炼”。即具体可通过“盛神法五龙”“分威法伏熊”来炼精,通过“实意法螣蛇”“损兑法灵蓍”来炼心,通过“养志法灵龟”来炼性,通过“散势法鸷鸟” 来炼气,通过“转圆法猛兽” 来炼神。在“五炼”的基础上,华佗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五种动物与之相对应,并整理创编仿生类养生术。虎戏,则对应着炼神,炼神即修炼元神。要修炼元神则要显现元神,显现元神,必先制止识神。制止识神当先静心,静心则从制眼入手 。对此,《黄帝阴符经》说:“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恰恰虎戏主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即通过模仿虎之威猛、虎视眈眈,虎爪刚劲有力等,起到炼神的功能;鹿戏则对应着炼精,在这里,精是指脏腑之精,脏腑之精储存在哪里呢?《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即肾脏是所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总器官。鹿戏又主肾,通过腰部的侧曲拧转,使整个脊椎充分旋转,脊柱后弯,内夹尾闾,后凸命门等动作,可起到强腰补肾、强筋健精的功效。熊戏对应着炼性,在这里具有发现本性、提高自己、磨练本性、发展自己、展现本性之意。而恰恰通过模仿熊的摩运、抗靠、步行时的神态,来展现人的浑厚沉稳、踏实能干之本性。猿戏对应着炼心,炼心就是正心。即“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恰恰猿戏主心,通过眼神的左顾右盼,带动颈部运动,以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动作的多样性锻炼了心神的控制能力,采摘桃果时愉悦的心情,可放松大脑神经系统的紧张性,即起到炼心的功效。鸟戏对应着炼气,炼气就是修肺腑、口鼻、丹田。而鸟戏主肺,通过鸟伸、鸟飞,可加强肺的吐故纳新功能,增加肺活量,进而增强血氧交换能力,即起到炼气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汉)刘安,等撰.白话淮南子[M].胡安顺,张文年,等译.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220.
[2]吴汝纶.读淮南王谏伐闽越疏书后[M].台北:商务印书馆,1973:17.
[3]马庆洲.淮南子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4.
[4]张文安.从神仙信仰的发展看汉代养生文化的兴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7):176.
[5]王震,邱丕相,李志明.从导引图与养生功法的流变探研中国健身气功的本质特征[J].体育科学,2005(7):50.
[6](战国)王栩,撰.鬼谷子[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164.
[7] 夏征农.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997.
[8]沈寿.西汉刘安《淮南子》六禽戏的考释与研究[J].中华医史杂志,1981:178.
[9]王安平.为鬼谷子与道教文化一书作的序[EB/OL].http://bbs.fang.org.cn/simple/?t908.html.2009-05-21.
[10]唐突生.鬼谷子与伐谋伐交[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171.
[11]朱桂祯.华佗养生死相机养生方法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
[12]王海明.伦理原理(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30卷第1期12014年2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Vol.30 No.11February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