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汝福,曲春玲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态度系统视角下小说《手斧男孩》的评价意义研究
杨汝福,曲春玲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运用态度系统对小说《手斧男孩》里的评价意义进行语篇分析,以考察小说中协商和结盟的人际意义如何通过词汇等语言形式体现。研究表明态度系统对展现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以及揭示小说心灵成长的主题有着积极的语篇建构意义。表示情感系统的用词体现了主人公Brian心理上从消极到积极的情感变化;表示判断系统的用词体现了主人公在荒野中历经磨难而采取积极行动得以生存;表示鉴赏系统的用词体现主人公在绝境中意识到自我的重要价值,以及他对人与人、与动物、与自然相互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的理解。
《手斧男孩》;评价理论;态度系统;心灵成长
《手斧男孩》(2007)是Gary Paulsen获得美国1988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一部成长小说,被评为美国100年来最优秀的50部青少年图书之一。作者以主人公Brian的野外生存经历为背景,用写实描述与史诗般的结构造就了这部超越一般冒险小说的传奇故事。中国读者和研究者对此都有所关注,如毛新耕(2009a,2009b)从文学批评的视角,围绕身份认同这个主线,探讨主人公Brian“孤单旅行,亲近自然,探寻成长”的历程,恰是作家Paulsen自身成长经历的写照和再现。文献表明,这两篇文章对小说作品情节的讲述和主题的阐述都很到位,但美中不足的是,该研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以及语言使用所体现的意义和功能用力不够。鉴于此,我们尝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该小说进行多维度的语篇分析。通过对该语篇的及物性系统和衔接系统的探讨(杨汝福、曲春玲,2013a,2013b),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小说的主题如何在语篇中借由语言形式体现的经验纯理功能和语篇纯理功能来表达。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形式体现三大纯理功能,即语篇功能、经验功能和人际功能。前两者已经分析过(杨汝福、曲春玲,2013a,2013b),该语篇的人际功能分析尚是空白,因此,下文将从态度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即情感系统、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对所选语篇进行词汇层面的分析来考察小说语篇中的语言形式对协商和结盟的人际功能的体现及其评价意义。
评价理论是对人际功能研究的拓展,由Martin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胡壮麟等,2008: 74)。按照语义划分,评价理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子系统:态度系统(attitude)、介入系统(engagement)和级差系统(graduation)(杨汝福,2006;Halliday,2008:320),而态度系统又有三个子系统,即情感系统、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彭宣维,2012;刘世铸,2012)。如图1所示,态度系统是评价理论的中心,其又次系统化为有正负两种含义的三个子系统:即对人的情感的表达——属心理学范畴的情感(affect)系统、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评价——属伦理学范畴的判断(judgement)系统以及对事物价值的评价——属美学范畴的鉴赏(appreciation)系统。
图1 态度系统简图(Martin&White,2008:45)
2.1 情感系统
情感系统位于态度系统的中心,它是解释语言使用者对行为、语篇/过程及现象作出感情反应的评价资源,由它导出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Martin&White,2008;王振华,2001)。涉及的情感反应具体包含三个方面,即心灵的感受(是否幸福)、社会生存状态的感受(是否安全)以及对目标达成的感受(是否满意)。如图2所示,情感系统也包含三个子系统,即品质情感(affect as quality)、过程情感(affect as process)和评注情感(affect as comment)。情感表达可以通过表达品质的形容词或副词、表达感情的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的动词以及表达评注的情态状语等实现,通过名词化,名词也可以实现情感表达(Martin&Rose,2003;胡壮麟等,2008)。情感表达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含义。
2.2 判断系统
判断系统是解释语言使用者根据伦理道德标准和规范对某种行为作出评判的评价资源,包含两个子系统:社会认同(social esteem)和社会制裁(social sanction)。前者考察一个人是否具有做事才干(capacity)、坚忍不拔(tenacity),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normality),用来判断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否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而后者主要考察一个人是否诚实可靠(veracity),行为是否得当(propriety),用来评价此人的行为是否受到社会的制裁(王振华,2010:8)。
图2 态度系统详图(王振华,2004:32)
2.3 鉴赏系统
鉴赏系统是解释语言使用者对行为、语篇/过程及现象的美学品格欣赏的评价资源,其同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含义(王振华,2010:8)。鉴赏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反应(reaction),表示情感反应,它包含影响力(impact)和品质(quality),分别指语篇/过程对言者吸引力的程度和对感情的影响力;构成(composition),包含平衡(balance)与细节(detail),分别指语篇/过程是否相称和是否因为复杂而难以理解;赋值(valuation),表示用社会标准来衡量语篇/过程时,判断其是否重要和有价值。
《手斧男孩》第一部的主人公Brian是一个13岁的都市男孩。在去加拿大探望父亲的途中,Brian产生了巨大的情感变化,由坠机前忧心忡忡、满心怨恨到积极面对父母离异的现实,最终走向心灵成长之路。对小说的态度系统分析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部分展开:①Brian在独自去见父亲的飞机上心事重重;②飞机中途失事,Brian落到荒野丛林里幸免于难,他从惊恐不安中镇定下来,积极采取行动融入自然,成功获救;③Brian在大自然中重获新生,获得心灵成长。
4.1 情感系统分析
本文从情感反应所关涉到的三个方面来考察语料,即主人公Brian的心灵感受是否幸福、对荒野中的生存状态是否感到安全,以及对实现的目标是否感到满意。
4.1.1 幸福 /不幸福
通过对《手斧男孩》第一部语料分析发现,小说第一和第二部分前半段中以消极的情感词汇居多,其中表示消极的品质情感的词汇有 hopeless、tight and aching、wet and cold、miserable、hurt and lonely、dry and snug、painstaking、nearly mad。表示消极的过程情感的词汇有hated、not want to hurt him、felt his frustration and anger rise、looking ruefully。由名词实现的消极情感表达有 tears、crying、the cry、frustration、sobs、pain、hate、hot-hate、half crying、with the pain of movement、in pain、all-over pain、hurt、new aches and pains、agony、hot little jets of hate、in disgust、a strange new twinge、self-pity、long tears、self-pity tears、wasted tears、disgust、with the pain and fear、pointed injury pain、the pain filled his leg、new waves of self-pity、his leg aching、sore leg。这些消极情感词汇主要体现了Brian坠机前的心事重重,曾目睹母亲外遇的秘密和父母的最终离异让他内心十分痛苦。而坠机后落到荒野丛林中,面临艰难的生存环境,他虽幸存但伤痕累累、疼痛难忍。因此主人公心灵的感受以“憎恨”、“疼痛”、“哭喊”、“沮丧”、“痛苦”、“自怜自艾”等消极情感为主。
而表示积极的情感词汇则是出现在第二部分后半段的语篇中,Brian渐渐从惊恐不安中镇定下来,积极采取行动融入自然。表示品质情感的词汇有形容词interesting and exciting、pleased,表示过程情感的词汇有动词 smiled、grinned、laughed、almost laughed、nodded and smiled,由名词实现的积极情感包括名词短语initial excitement、the smile half on his face、the happy crackle of the dry wood、a good laugh、no pain、with the pain almost all gone、the stiffnesses also gone。由此可见,Brian的情感变化随着他在自然中渐渐适应生存而由消极转向积极,他开始感到“高兴”、“微笑”、“疼痛消失”、甚至与狼群“点头微笑”等。
4.1.2 安全 /不安全
关于Brian在荒野中生存状态的感受,在第二部分前半段语篇中仍以消极情感为主,其中表示消极的品质情感的词汇由形容词embarrassed、afraid、panic、hopeless、trembling、too dark、too hard dark等体现。表示消极的过程情感的词汇有动词及短语scream、frightened、terrified、his heart hammered in his throat、put his head down on his arms across his knees、cried until he was cried out、crying in the corner of the dark cave、felt afraid。由名词体现的消极情感的表达有 horror、terror、panic、fear and pain、half crying、disbelief、worry、shame、thought of bear、thought of Bigfoot、every monster、fright movie、sitting alone in the dark、alone with no fire、the fear。“害怕”、“颤抖”、“恐惧”、“忧虑”、“哭喊”等消极词汇表达了Brian在坠机后,独自在荒野中生存所经历的害怕和恐惧,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积极的情感表达则出现在小说第二部分后半段,表示积极的品质情感的有形容词safe、safer、livable,表示积极的过程情感由动词短语 no move to hurt you、to threaten you、not want to cause you harm、no danger here that he could sense、could feel等体现。在经历了与体型硕大的熊和狼的相遇后,Brian发现动物们并没有意图伤害自己,反而可以和它们和平相处,Brian的情感变化由消极转向积极,不再“害怕”、“恐惧”而是感到在自然中更“安全”。
4.1.3 满意 /不满意
语篇中对目标达成的感受出现的情感词汇明显较少,主要出现由名词anger、disappointment和形容词not satisfied等实现的消极情感表达,而积极情感表达仅由较少名词satisfaction等实现,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做重点讨论。
4.2 判断系统分析
通过对《手斧男孩》第一部中的语料进行分析(见表1),社会制裁作为判断系统的子系统很少出现在语篇中,而另一个子系统,即社会认同则较多地出现在第二部分语篇中。在社会认同的三个子系统中,表达Brian的做事才干和坚忍不拔精神的评价词汇多于行为规范。同样在第二部分前半段主要体现了Brian消极的做事才干。坠机受伤的Brian经历了“虚弱”、“疲惫”、“饥饿”、“恶心”、“想死”,然而置死地而后生的Brian最终决定积极采取行动,勇敢克服重重磨难,展现了积极的做事才干,即在自然中获得“敏锐的听觉、视觉”和顽强的生存能力以及Brian“认真”、“小心翼翼”、“轻轻地”、“耐心地”用手斧凿出了唯一的“火”伴。
表1 语料中的判断系统统计情况
4.3 鉴赏系统分析
反应、构成和赋值作为鉴赏系统的三个子系统(见表2),在小说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语篇中以表示情感反应的情感词汇居多,构成和赋值所占比例较少。Brian曾目睹母亲外遇,随后遭遇父母离婚,这让他内心十分痛苦,作者用形容词“丑陋的”、“撕裂的”来评价Brian对父母离异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反应。他也因此怪罪母亲,认为母亲送他的手斧挂在腰间是“荒唐可笑的”。
表2 语料中鉴赏系统的统计情况
语篇中Brian多次将城市与自然相比,对城市的评价是消极的,“灰蒙蒙的”和“吵闹和喧嚣的”。Brian落到荒野中,经过痛苦挣扎后,开始认识和融入自然,欣赏自然的美景。Brian对湖中狼狈不堪的自己的倒影评价是“难看的”、“脏乱的”。在荒野中艰难生存,Brian经常“饥肠辘辘的”,在饥饿难耐,狼吐虎咽地吃过“酸涩的”浆果后,他终于在丛林中找到了“美味”和“甜甜的”黑莓。经历了诸多苦难,作者用“简单的”、“容易的”、“平衡的”等形容词来评价Brian已经展现出在自然中努力生存下去的决心和意志。而形容词“最好的”、“最有价值的”、“最重要的”、“非常珍贵的”则体现了Brian在困境中不断用Perpich老师的话语激励自己的意志。他深知在布满荆棘的成长道路中,最重要的是相信并依靠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乐观地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以收获身心的丰盈。
通过对小说《手斧男孩》第一部中的语料进行分析,发现态度系统对展现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以及揭示小说心灵成长的主题有着积极的语篇建构意义。作者运用情感系统着重揭示了主人公Brian从消极到积极的情感变化。通过运用判断系统,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在荒野中历经重重磨难,心灵遭受母亲外遇秘密和父母离异的折磨,身体遭受来自自然环境的种种考验,但能不断激励自己,最终积极认识自然,融入自然,成功生存的历程。作者运用鉴赏系统,让我们看到Brian在自然中历经磨难后,心灵得到了成长和丰盈,从而认同了自身的重要价值。同时作者通过这部小说倡导人们回归自然,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要从小培育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积极构建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正如辛志英、黄国文(2013)所言,生态意识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者的社会责任之一,也是本世纪不可避免的核心议题。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3rd e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2]Martin,J.R.&D.Rose.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3.
[3]Martin,J.R.&P.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4]Paulsen,G.Hatchet[M].Simon&Schuster,2007.
[5]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刘世铸.评价理论观照下的翻译过程模型[J].山东外语教学,2012,(4):24-28.
[7]毛新耕.主人公的成长人生,作者的生活写照[J].云梦学刊,2009a,(2):117-119.
[8]毛新耕.孤单旅行,成长人生[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b,(5):25-27.
[9]彭宣维.从评价理论反观亚里士多德有关思想[J].山东外语教学,2012,(1):16-20.
[10]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6):13-20.
[11]王振华.“物质过程”的评价价值——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为例[J].外国语,2004,(5): 41-47.
[12]王振华.从态度系统考量奥巴马获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引发的争议[J].当代外语研究,2010,(3):7-11.
[13]辛志英,黄国文.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生态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2013,(3):7-10.
[14]杨汝福.从态度系统看喜剧小品的评价意义[J].外语教学,2006,(6):10-13.
[15]杨汝福,曲春玲.回归自然心灵成长——儿童小说《手斧男孩》的积极话语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a,(4):74-77.
[16]杨汝福,曲春玲.《手斧男孩》及其汉译本的词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b,(5):155-157.
An Appraisal Approach to the Novel Hatch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ttitude System
YANG Ru-fu,QU Chun-l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
With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raisal approach to the novel Hatche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ttitude system so as to examine how the interpersonal meaning of negotiation and alignment is realized in the novel.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emotional world of the hero Brian and the theme of the spiritual growth are construed by the words from attitude system.Words from affect system realize Brian's emotional changes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words from judgment system realize Brian's bitter experiences in the wilderness and his survival after his positive actions;words from appreciation system realize Brian's awareness of the value of himself and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ce of harmony among people,animals and nature for teenagers'spiritual growth.
Hatchet;Appraisal Theory;attitude system;spiritual growth
H03
A
1002-2643(2014)05-0049-05
2013-09-12
本文为河南工业大学校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儿童小说的功能语篇分析”(批准号:11YJCX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杨汝福(1970-),男,汉族,河南商城人,副教授,博士,硕导。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互文性研究等。
曲春玲(1982-),女,汉族,吉林通化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