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秋霞
(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惠安五中,福建 泉州 362121)
初中学困生作文往往存在语句不通顺,病句多,内容虚构,情感虚假,不能打动人的弊端,这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上小学时语文基础不扎实,课外见识少,课外阅读少,长期对自己缺乏信心,畏惧作文,怕写、不写等原因造成的,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让这群学困生乐于写作,责无旁贷。我在这十多年的教学中,除了致力于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之外,还在方法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现将方法罗列如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审题,就是对题目进行分析。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前要多想,不要动笔就写。”这句话就强调了审题的地位,所以每个学困生都要把握好审题这一关,而过好审题关的第一步是要对题目的含义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辨清是以写人为主还是叙事为主;是写景为主还是状物为主。接下去还要引导学困生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难以忘怀的一件事》,题目要求写“难以忘怀”的事,而且是一件。如果写的事情平淡无奇,不能难忘,或者只写了两件事(甚至两件以上),就不切题意,不能突出中心。审题的最后一步还要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重点是什么,在时间、空间、地点、数量方面有什么限制,应站在什么角度叙述。这些准备之后,就可以让学困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动手写作了。
过去我们指导学生作文,不大注意指导学生向生活去探索作文的写作源泉,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大都只注重向学困生传授“法度、技巧”,指导学困生向范文去研讨作文法。结果学困生作文能力不但没有提高,而且只会陷入抄袭、模仿、浮夸、玩戏的弊病里。一旦考试,作文话题或材料内容要求变动,学困生就不知道该写什么材料,甚至根本找不到材料。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想要写作,一定要有素材,善写作的学生往往能从细微处发现生活的美,发现写作的源泉,而学困生并不具备敏锐的思维,也没有独特的审美感受,写作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所以如何引导学困生找写作素材就显得至关重要,其实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初中的作文更注重写人记事,在写人上,学困生的身边有老师、同学,家里的亲人,这些人是他们最熟悉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所作所为,以及自己对他们的感情对学困生来说是很容易观察到,也很容易写出来,教师平时只要好好引导学困生写这些存在的真人,就可以让学困生冲出枯萎的思路,做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而在写事上,学困生自己经历过的事和耳闻目睹的事,往往印象绘比较深刻,感情也浓烈,只要引导他们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记事的内容也就不会空洞无物了。
1.要让他们在观察中丰富写作材料。学困生有了生活的素材,但没有对素材进行合理的加工,这样的素材只能是粗糙的,没有一点新意和深意,素材就会显得单薄,不丰富,学困生写作的内容要么堆砌材料要么空洞无物,作文营养成分很少,那么,如何才能使原始材料更加丰富,更加实用?有什么方法可循?有人会立即想到——观察。“观察”的确是获得最佳材料的最重要的途径。比如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就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观察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我们就不难发现他在观察景物方面是独具慧眼而又细致入微的。其实,事物的本质特征不是只靠看看而已,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仔细深入地观察,认真主动地多看看,这样才能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写人才不会千人一面,写事才不会千篇一律,写物才不会毫无新意,可见观察在学困生的写作中有多么重要,平时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困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简单的“看”,简单的分析,更要让他们有实际性的收获。所以如果只是停留在一般观察的程度,不进行思考,那么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和事件,还只是表面的、还只是一种感性认识。用这样的材料作为作文的内容,作文仍是浅薄的,不能揭示事物的实质。可见,作文与作者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有着直接关系。
2.在思考中理解分析。任何一篇好作文,都不会是简单雷同的生活记录,而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只有理解地反映生活,才能感染读者。例如:训练学困生描写景物的作文,可以以朱自清的《春》为范文,让学生在观察自己所描绘的景物中,学习运用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想象来绘景,在写景中同时加入自己的生活感悟和理解,文章必然能够出彩了。
3.在理解中感受、体验和思考。世界上一种事物的美不同于其它事物的美,是因为这个事物它有的自己独特的质与态、它有任何其它事物都无法取代的程度。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我们认识事物,就是认识它们的差别,没有认识到差别,就没有真正认识事物。所以写作文还要找到自己内心对这事物的独特感受,就是自己与他人不同情感体验。这样,在经历了对事物和事件的观察和思考、理解和分析的过程后,我们将这些社会信息与我们的生活阅历相碰撞,才能产生独特的看法和思想感受,才能产生我要创作、我要表达的激情和冲动,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独特作文。让学困生有生活的真实体验和真实情感,让他们做到我手写我心,也是语文教师不容忽视的事。
1.学会材料的剪裁。写作文,不只是结构文章的过程,也是不断选择材料的过程,选择什么,留下什么,也是构思作文一项重要的能力,那么,怎样选材,好比裁缝做衣服,一块布拿到裁缝店,裁缝师傅给你这量量,那量量,过不了几天,一件合乎你身材的衣服就做好了,同样的道理,写作文能否把一件事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都写下来呢?当然不能,这就像做衣服一样,把与中心有关的详写,关系不大的略写,其余当成零碎头剪掉,这个思考过程就是选择素材,学困生在这个方面也是有所欠缺的。
2.注意叙述的曲折性。写记叙文,不仅要注意详略的安排,还要注意叙述的曲折性,俗话说:“做人要直,作文要曲”。写作文要一波三折,作文一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似一马平川,怎样会有曲折,比如一位学生写的是晚自习放学,推车发现车胎没气,只好沮丧地推车回家,回到家,看到爸妈在看电视,有些不高兴,要爸爸明天早上上学前把车子修好,早晨起来一看,车子还倒立在客厅里,爸爸要他步行去上学,想到昨晚电视还在响着,想到肯定是爸爸昨晚看电视没给他修车,摔门而去,走在路上,他很生气,连所见的景物都蒙上生气的色彩,到校后迟到两分钟被班长记名,很恼火,更怪爸爸,晚上放学回家,看到自行车安然放在客厅里,听了爸爸的解释,他愧疚不已。这篇文章写得波澜起伏,采用误会法,悬念法,出人意料法使文章曲折起伏,算是写作的高手,平时我们就可以多引导学困生写出类似这种曲折的作文,哪怕作文只有一两处曲折,也算是成功的作文了。
3.学习结构文章。文章的结构框架好比一座建筑物的设计蓝图,建筑物只有按设计图纸去建造,才能建成样式美观而又合格的建筑,同样,一篇文章要深刻只有进行合理的布局,才能留给人深刻的印象,而作为学困生的作文结构,几乎没有考虑布局结构,要么三大段,要么随便分段,层次混乱。记叙文结构还是有章法可循的,不外乎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对于学困生来说只要学会自然分段,学会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就可以啦,比如一位学困生写了这么一个写作片段:到了柳叶河,我发现不少人在钓鱼,于是我赶紧找了一个位置“下窝子”,钓了好一会也没有鱼咬钩,我有点烦了,突然王帅大喊:“我钓到了一条大鱼”,我跑到他跟前一看,果然他钓的鱼很大,我替他高兴,又回到我的位置,不一会儿,我也钓到一条大鱼,我很高兴,把鱼带回家,让我妈给我烧红烧鱼,这就是我经历的暑假趣事。很明显,这位学困生缺乏布局结构能力,造成文章无章法可循,只要指导学生在叙述一个阶段处分段,例如在“突然”前分段,在“把鱼带回家”前分段,最后一句独立成段,文章结构自然一目了然。
总之,学生的进步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心愿,让我们多去思考,多去实践,多来总结方法,使我们的学生不再成为作文的学困生,使每一个学生爱上写作,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