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地理教育实践课程的重新构建

2014-03-12 04:11曾清叶滢
地理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人际师范生交流

曾清+叶滢

一、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目标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目标:地理教育师范生在教育观摩、教育见习、模拟实习、教学技能训练、实地实习、教育研习等实践课程学习中,逐渐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懂教育、会教学、能管理、善研究、爱教育的专业化的地理教育者和管理者。

二、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

构建内容丰富、相互联系、循序渐进、贯穿全程的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内容。见表1和表2。

三、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

1.制定具体可行实施计划(见表2)

2.加强教育实践课程指导

详细规定指导教师的职责任务,严格选拔优秀指导教师,做好培训和监督管理;增加指导教师数量,减轻指导教师其它工作量,采取多种实践模式,使师范生获得更多、更优的实践指导;采用现代化手段如电话、QQ、电子邮件等;对指导教师给予物质、评优等方面奖励,调动积极性;培养师范生积极好问的学习态度,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

3.重视师范学生人际交流

教育实践是人际交流的过程。从表3可见,本研究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每项活动后都有与人交流分享的活动,有利于扩大师范生人际交流的范围,增加人际交流的机会。同时,要培养师范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和信心。

4.优化地理教育实践模式

采用多种教育实践模式,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灵活合理地充分发挥各种实施模式的优势。集中实践一般安排在离高校近、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的中学。分散回原籍实践可缓解师范生数量过多带来的矛盾,使师范生有更充足的锻炼机会。师范生到校外教育机构的个人实践也很重要,有利于拓宽视野和就业途径。同时,也应允许师范生选择小组实践、定向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模式。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2-2-24)成果之一。endprint

一、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目标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目标:地理教育师范生在教育观摩、教育见习、模拟实习、教学技能训练、实地实习、教育研习等实践课程学习中,逐渐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懂教育、会教学、能管理、善研究、爱教育的专业化的地理教育者和管理者。

二、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

构建内容丰富、相互联系、循序渐进、贯穿全程的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内容。见表1和表2。

三、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

1.制定具体可行实施计划(见表2)

2.加强教育实践课程指导

详细规定指导教师的职责任务,严格选拔优秀指导教师,做好培训和监督管理;增加指导教师数量,减轻指导教师其它工作量,采取多种实践模式,使师范生获得更多、更优的实践指导;采用现代化手段如电话、QQ、电子邮件等;对指导教师给予物质、评优等方面奖励,调动积极性;培养师范生积极好问的学习态度,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

3.重视师范学生人际交流

教育实践是人际交流的过程。从表3可见,本研究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每项活动后都有与人交流分享的活动,有利于扩大师范生人际交流的范围,增加人际交流的机会。同时,要培养师范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和信心。

4.优化地理教育实践模式

采用多种教育实践模式,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灵活合理地充分发挥各种实施模式的优势。集中实践一般安排在离高校近、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的中学。分散回原籍实践可缓解师范生数量过多带来的矛盾,使师范生有更充足的锻炼机会。师范生到校外教育机构的个人实践也很重要,有利于拓宽视野和就业途径。同时,也应允许师范生选择小组实践、定向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模式。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2-2-24)成果之一。endprint

一、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目标

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目标:地理教育师范生在教育观摩、教育见习、模拟实习、教学技能训练、实地实习、教育研习等实践课程学习中,逐渐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懂教育、会教学、能管理、善研究、爱教育的专业化的地理教育者和管理者。

二、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

构建内容丰富、相互联系、循序渐进、贯穿全程的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内容。见表1和表2。

三、高师地理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

1.制定具体可行实施计划(见表2)

2.加强教育实践课程指导

详细规定指导教师的职责任务,严格选拔优秀指导教师,做好培训和监督管理;增加指导教师数量,减轻指导教师其它工作量,采取多种实践模式,使师范生获得更多、更优的实践指导;采用现代化手段如电话、QQ、电子邮件等;对指导教师给予物质、评优等方面奖励,调动积极性;培养师范生积极好问的学习态度,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

3.重视师范学生人际交流

教育实践是人际交流的过程。从表3可见,本研究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每项活动后都有与人交流分享的活动,有利于扩大师范生人际交流的范围,增加人际交流的机会。同时,要培养师范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和信心。

4.优化地理教育实践模式

采用多种教育实践模式,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灵活合理地充分发挥各种实施模式的优势。集中实践一般安排在离高校近、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的中学。分散回原籍实践可缓解师范生数量过多带来的矛盾,使师范生有更充足的锻炼机会。师范生到校外教育机构的个人实践也很重要,有利于拓宽视野和就业途径。同时,也应允许师范生选择小组实践、定向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模式。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2-2-24)成果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际师范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了解“人际气泡”,避免尴尬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