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之笔”话小结

2014-03-12 04:09王琳
地理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内容课堂教学课堂

王琳

课堂小结在整堂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启迪智慧火花,激起学生思维高潮,常常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正如俗语曰:“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一、理解小结拓思路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是在较短时间内对所授内容作简短的系统性、概括性总结,是每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用3~5分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理清知识脉络、构建框架结构、点拔学法指导和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将会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之效。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应精心准备课堂小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注意学生巩固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引导把握地理学习基本方法以及分析运用图表能力。课堂小结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依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能够对课程标准某一方面要求巩固、强化、升华、落实,这样的课堂小结即是成功的。

例如,讲授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经线和纬线内容时,最后小结如表1所示。

二、妙用小结撷硕果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课堂小结不仅由教师进行,更应有学生积极参与,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讲授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于“美丽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有的学生难以理解。从地球仪上确实是海洋面积大,但从北半球看确实是陆地面积大,小结时可分别叫上10位学生,用不透明布蒙上眼睛,然后由一位学生转动地球仪,这10位学生用手随机触摸地球仪,最后结果是9位学生都触摸到海洋,只有1位学生触摸到陆地,这一小实验不仅验证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结论,还可加深地理知识印象,改变枯燥讲授形式,激发学习地理兴趣。又如,初一地理上册讲解地形图判读,由于初一学生对地形图理解困难,判断山体不同部位时经常把山谷、山脊混淆,小结时可用七字词语描述:“高值低凸谓山脊”、“低值高凸谓山谷”、“两峰中间谓鞍部”、“高线重叠谓陡崖”,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学生很容易记住掌握。还可分小组以竞赛形式看哪组记得牢、用得准,学生热情高涨,直到下课铃响还要继续竞赛,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学生经常意犹未尽,课后反馈效果好。表格式小结,由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部分的“黄河的治理”内容,用表格式进行小结(见表2)。这样将本课内容经过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系统而富于逻辑结构的知识脉络,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把握重点地理知识。

角色扮演方式完成小结,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课后反馈练习中有一题“为我国西南地区五岭县的发展献言献策”,借此契机可在小结时假设学生扮演五岭县县长,思考怎么解决五岭县经济发展问题?接着“王县长、李县长……”争先恐后发言,开动脑筋思索,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带领协作团队乐此不疲,也强化知识、学会合作,分享成功喜悦。

三、反思小结续华章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笔者经常以此激励自己,一线的地理教学要常反思勤总结。课堂上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教学时多关注教,忽视学生动态生成,且反思少,对课堂小结反思更少。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用好课堂小结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

地理课堂小结有时向课外延伸与扩展比较少;还未理清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社会实践之间联系;有的还未认识到地理知识学习与学生终身发展相关。因此在今后教学实践探索中,应深化地理课堂教学小结“点睛之笔”的作用再续华章。endprint

课堂小结在整堂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启迪智慧火花,激起学生思维高潮,常常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正如俗语曰:“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一、理解小结拓思路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是在较短时间内对所授内容作简短的系统性、概括性总结,是每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用3~5分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理清知识脉络、构建框架结构、点拔学法指导和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将会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之效。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应精心准备课堂小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注意学生巩固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引导把握地理学习基本方法以及分析运用图表能力。课堂小结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依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能够对课程标准某一方面要求巩固、强化、升华、落实,这样的课堂小结即是成功的。

例如,讲授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经线和纬线内容时,最后小结如表1所示。

二、妙用小结撷硕果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课堂小结不仅由教师进行,更应有学生积极参与,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讲授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于“美丽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有的学生难以理解。从地球仪上确实是海洋面积大,但从北半球看确实是陆地面积大,小结时可分别叫上10位学生,用不透明布蒙上眼睛,然后由一位学生转动地球仪,这10位学生用手随机触摸地球仪,最后结果是9位学生都触摸到海洋,只有1位学生触摸到陆地,这一小实验不仅验证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结论,还可加深地理知识印象,改变枯燥讲授形式,激发学习地理兴趣。又如,初一地理上册讲解地形图判读,由于初一学生对地形图理解困难,判断山体不同部位时经常把山谷、山脊混淆,小结时可用七字词语描述:“高值低凸谓山脊”、“低值高凸谓山谷”、“两峰中间谓鞍部”、“高线重叠谓陡崖”,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学生很容易记住掌握。还可分小组以竞赛形式看哪组记得牢、用得准,学生热情高涨,直到下课铃响还要继续竞赛,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学生经常意犹未尽,课后反馈效果好。表格式小结,由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部分的“黄河的治理”内容,用表格式进行小结(见表2)。这样将本课内容经过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系统而富于逻辑结构的知识脉络,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把握重点地理知识。

角色扮演方式完成小结,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课后反馈练习中有一题“为我国西南地区五岭县的发展献言献策”,借此契机可在小结时假设学生扮演五岭县县长,思考怎么解决五岭县经济发展问题?接着“王县长、李县长……”争先恐后发言,开动脑筋思索,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带领协作团队乐此不疲,也强化知识、学会合作,分享成功喜悦。

三、反思小结续华章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笔者经常以此激励自己,一线的地理教学要常反思勤总结。课堂上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教学时多关注教,忽视学生动态生成,且反思少,对课堂小结反思更少。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用好课堂小结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

地理课堂小结有时向课外延伸与扩展比较少;还未理清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社会实践之间联系;有的还未认识到地理知识学习与学生终身发展相关。因此在今后教学实践探索中,应深化地理课堂教学小结“点睛之笔”的作用再续华章。endprint

课堂小结在整堂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启迪智慧火花,激起学生思维高潮,常常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正如俗语曰:“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一、理解小结拓思路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是在较短时间内对所授内容作简短的系统性、概括性总结,是每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用3~5分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理清知识脉络、构建框架结构、点拔学法指导和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将会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之效。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应精心准备课堂小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注意学生巩固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引导把握地理学习基本方法以及分析运用图表能力。课堂小结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依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能够对课程标准某一方面要求巩固、强化、升华、落实,这样的课堂小结即是成功的。

例如,讲授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经线和纬线内容时,最后小结如表1所示。

二、妙用小结撷硕果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课堂小结不仅由教师进行,更应有学生积极参与,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讲授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于“美丽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有的学生难以理解。从地球仪上确实是海洋面积大,但从北半球看确实是陆地面积大,小结时可分别叫上10位学生,用不透明布蒙上眼睛,然后由一位学生转动地球仪,这10位学生用手随机触摸地球仪,最后结果是9位学生都触摸到海洋,只有1位学生触摸到陆地,这一小实验不仅验证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结论,还可加深地理知识印象,改变枯燥讲授形式,激发学习地理兴趣。又如,初一地理上册讲解地形图判读,由于初一学生对地形图理解困难,判断山体不同部位时经常把山谷、山脊混淆,小结时可用七字词语描述:“高值低凸谓山脊”、“低值高凸谓山谷”、“两峰中间谓鞍部”、“高线重叠谓陡崖”,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学生很容易记住掌握。还可分小组以竞赛形式看哪组记得牢、用得准,学生热情高涨,直到下课铃响还要继续竞赛,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学生经常意犹未尽,课后反馈效果好。表格式小结,由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部分的“黄河的治理”内容,用表格式进行小结(见表2)。这样将本课内容经过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系统而富于逻辑结构的知识脉络,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把握重点地理知识。

角色扮演方式完成小结,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课后反馈练习中有一题“为我国西南地区五岭县的发展献言献策”,借此契机可在小结时假设学生扮演五岭县县长,思考怎么解决五岭县经济发展问题?接着“王县长、李县长……”争先恐后发言,开动脑筋思索,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带领协作团队乐此不疲,也强化知识、学会合作,分享成功喜悦。

三、反思小结续华章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笔者经常以此激励自己,一线的地理教学要常反思勤总结。课堂上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教学时多关注教,忽视学生动态生成,且反思少,对课堂小结反思更少。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用好课堂小结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之一。

地理课堂小结有时向课外延伸与扩展比较少;还未理清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社会实践之间联系;有的还未认识到地理知识学习与学生终身发展相关。因此在今后教学实践探索中,应深化地理课堂教学小结“点睛之笔”的作用再续华章。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容课堂教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