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脊髓损伤伴瘫痪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4-03-12 02:31王维利庞海云常翠翠
护理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脊髓康复训练依从性

汪 澄 ,王维利 ,庞海云 ,陶 冶 ,常翠翠

(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康复医学科,安徽 合肥230001;2.安徽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061)

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发展,脊髓损伤患者日趋增多。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使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工作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1]。它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往往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四肢瘫痪,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据报道,90%脊髓损伤致瘫痪患者会出现焦虑情绪[2],而恶劣情绪和负性心理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免疫系统的作用,导致康复治疗依从性下降,显著影响患者康复治疗进程[3-5]。有效的治疗性沟通能改善各类患者的情绪状态,纠正患者的负性自动思维,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有效的应对,充分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5-6]。为了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system,TCS),对脊髓损伤伴瘫痪患者焦虑情绪、负性自动思维、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本研究组对脊髓损伤康复患者实施治疗性沟通,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行康复治疗的66例脊髓损伤伴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临床影像学明确诊断为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或四肢瘫痪,且意识清楚可配合康复治疗;(2)≥18 岁;(3)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4)经内科或外科治疗,可解除脊髓损伤的原发疾病或引起脊髓损伤持续存在的因素;(5)除脊髓损伤外,无其他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疾病(如脑卒中、截肢、小儿麻痹症、骨折畸形愈合等)。

排除标准:(1)有认知功能障碍或心理障碍(如自闭症、智力障碍等);(2)高位颈髓损伤,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3)晚期肿瘤,预期生存时间<2年的患者;(4)拒绝康复治疗或已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过程中因对照组1例中途退出,最终干预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节段及脊髓损伤等级(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 1997年修订)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脊髓损伤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 方法

2.1 干预方法

2.1.1 干预时间 干预时间从入院当天开始,直至出院前1 d结束,根据脊髓损伤病程和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以及抑郁和焦虑程度,把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的心理分为震惊阶段、否认阶段、抑郁或焦虑反应阶段、对抗独立阶段、适应阶段等5个阶段[7]。然后,针对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干预对象及干预效果确定干预次数,一般为6~8次,每次30~45 min。注意避开患者检查、治疗、康复训练、护理及休息进餐时间,以18:30-20:00为宜。

2.1.2 干预方案 干预组与对照组均接受相同的治疗、康复训练及按优质护理要求落实统一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经过培训的2名主管护师实施治疗性沟通,具体步骤如下。

2.1.2.1 一般性沟通:入院当天进行关系性沟通,熟悉患者一般资料、病史、社会文化背景等,建立护患彼此信任的治疗性关系。

2.1.2.2 评估性沟通: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基础上,了解脊髓损伤患者既往史、睡眠习惯、家庭环境、经济状况;测量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目前的自理能力和情绪状态;对疾病、康复方案、康复训练及相关治疗信息的掌握及态度。鼓励患者表达真实的感受与想法,评估其所处心理阶段(震惊阶段、否认阶段、抑郁或焦虑反应阶段、对抗独立阶段、适应阶段);明确其现存的问题及需求,制定治疗性沟通的主题和方案。

2.1.2.3 治疗性沟通:根据评估性沟通提炼的沟通主题和方案,及时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结合支持、认知、行为矫正、情绪疏泄、放松训练等心理治疗干预技术;恰当应用提问、倾听、说服、控制等沟通技能。针对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干预。(1)震惊阶段:用更关切和友好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多采用否认的防御机制,收集对患者恢复有利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脊髓损伤的恢复仍有希望,缓解患者对残疾的恐惧感,减轻其心理压力。(2)否认阶段:患者不相信自己永远不能走路了,此时尊重患者,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不要批判而是有计划、有策略地向患者渗透病情,使患者逐步接受自己的病情,强调康复对其病情恢复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情绪疏导,鼓励他们表达压抑的心理问题,指导放松训练等行为疗法释放心理压力。(3)抑郁或焦虑反应阶段:体谅患者的心理痛苦,向患者介绍脊髓损伤的有关知识,让他们比较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疾病,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和康复的依从性,通过认知重建方法,帮助患者矫正各种不正确的消极思维。(4)对抗独立阶段:要有意识地去发现患者在认知、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方面取得的积极变化,并及时反馈给患者,合理地评价残疾,指导患者积极对待以后的生活,强化患者身上出现的某种期望的良好行为,引导患者思维和行为向正性方面发展。(5)适应阶段:针对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指导,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的信心,针对存在的认知问题,帮助其修正认知上的误区,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式。如通过已康复患者的示范作用,建立一种认识“残疾并不等于残废,脊髓损伤患者只要坚持康复,是可以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的”[7-8]。

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过程的3个环节如护理程序一样,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沟通中遵循以下沟通方法和原则:首先是倾听,鼓励患者表达、宣泄情绪,让患者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其次是结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心理干预,引用医学文献及相关知识,并介绍病区康复效果较好的具体病例,带给患者希望等;然后应用认知行为等技术检验和纠正研究对象的负性自动思维;最后是评价,认真评估每次沟通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的沟通作好准备[9]。

2.2 评定工具

2.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入院时间、入院诊断、损伤节段及脊髓损伤等级等。

2.2.2 焦虑自评量表 共20个条目,为4级评分。标准分<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10-11]。

2.2.3 自动思维问卷(Automatic Thoughts Questionnaire,ATQ) 评价与抑郁有关的自动出现的消极思维,用以找出患者表达自己认知体验的内在自我描述[12-13]。问卷共 30个条目,涉及 4个层面:(1)个体适应不良及对改变的渴求;(2)消极的自我概念与消极的期望;(3)自信不足;(4)无助感。该问卷询问受试者最近1周内30种不同想法出现的频度,采取Likert 5级计分,1分表示无,5分表示持续存在,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5,折半相关系数为0.90~0.94[14],结构效度较理想。

2.2.4 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 评定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的10项内容,根据患者能否独立及需要帮助的程度分为自理、稍依赖、较大依赖、完全依赖4个功能等级,总分为100分[15]。

2.2.5 康复训练依从性问卷 根据康复医师制定的康复计划与预期目标,治疗师要求康复训练完成项目、治疗次数、持续时间、坚持程度及有无增加训练;共5个问题组成,采用 5级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90,内容效度得到专家认可[16]。评定方法:采取咨询及观察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由康复医师、治疗师及2名主管护师进行评价后取平均分。得分:0~5依从性差,6~10依从性一般,11~15依从性较好,16~20依从性好,21~25依从性非常好。

2.3 资料收集与分析 于入院确定康复方案后,对患者发放调查问卷,于出院前最后1 d再次评估,间隔时间为10~14 d。数据输入SPSS 17.0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平行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3 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焦虑、自动思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依从性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自动思维评分明显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接受治疗性沟通后,4个指标在干预前后的差值都高于对照组(P<0.05),见图 1。

表2 两组脊髓损伤患者干预前后4项评价指标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脊髓损伤患者干预前后4项评价指标得分比较(±S,分)

?

图1 两组脊髓损伤患者干预改善程度比较

4 讨论

4.1 脊髓损伤伴瘫痪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影响康复效果 脊髓损伤患者大多数是男性青壮年,家庭责任的主要承担者,且多在正常劳动情况下突然受到外来伤害,毫无思想准备;常导致截瘫甚至全瘫,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情绪。本研究中,90%患者都呈现轻至中度焦虑,10%患者为重度焦虑。主要表现为临床治疗不配合、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差、悲观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给临床治疗护理、早期康复训练带来重重障碍。

4.2 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方式改善了脊髓损伤伴瘫痪患者的心理状态 焦虑、抑郁作为一种严重的负性情绪反应,可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引起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2]。治疗性沟通是继药物性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方式的一种辅助治疗;是以应用医学及人际沟通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以护理人员为主导、以患者及家属和相关社会人员为主体的双向互动[17-19]。本研究通过设立干预组,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将治疗性沟通系统与认知行为干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可操作性以及可客观评价的干预方式,进而帮助患者应对与适应不能改变的环境和现状,学会有效地与人相处,调节情绪障碍。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组焦虑、自动思维评分改善明显,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这与 Lene[6]、Brown 等[20]研究结论相一致,认为治疗性沟通可以缓解脊髓损伤伴瘫痪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4.3 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方式可增强脊髓损伤伴瘫痪患者的康复效果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人们在每天独立生活中须反复进行、最基本、且具有共性的活动,是反映生活质量的最基本指标之一,也是脊髓损伤后康复干预的重要目标[2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依从性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治疗性沟通系统在实施干预过程中,实施者与患者建立和谐、信任的治疗性关系,根据患者脊髓损伤的不同节段及等级、不同性格、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沟通方案。通过纠正患者的负性自动思维,引导理性认知,促使患者进行身心的全面调整[22]。从而促使患者以乐观的积极态度配合康复治疗护理,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最大程度地达到躯体和心理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增强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与马丽等[23]、李小金等[16]研究结论相一致,认为心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降低忧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意义,对其康复过程有积极影响,甚至影响其远期生存质量。

5 小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性沟通可以更好地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焦虑,使患者在主观能动性上得到大幅提升,增强早期康复依从性,从而达到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目的。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以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开展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干预的时间短,且存在患者因经济、损伤程度及自身隐私想法不愿真实表达等因素,可能需要后期研究中,进行多中心联合扩大样本量以及加强院外追踪随访等方法,并进一步优化治疗性沟通的方式。

[1]Terson de Paleville D G,McKay W B,Folz R J,et al.Respiratory Motor Control Disrupted by Spinal Cord Injury:Mechanisms,Evaluation,and Restoration[J].Transl Stroke Res,2011,2(4):463-473.

[2]赖春晓,吴玉明,侯 霞.脊髓损伤致瘫痪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与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6):54-55.

[3]黄 宇,张继荣,郑栋华,等.心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抑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7):539-540.

[4]宋江艳,王维利,李惠萍.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肿瘤术后化疗伴发抑郁情绪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982-985.

[5]Nan K J,Wei Y C,Zhou F L,et al.Effects of Depression on Parameters of Cell-Mediated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Cancer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2):268-272.

[6]Levy-Storms L.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Training in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Patient Educ Couns,2008,73(1):8-21.

[7]杨秋苑,何小英,赖莹莹.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广东医学,2004,25(3):316-317.

[8]刘松怀,祁长凤,冯金彩.不同心理阶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治疗[J].现代康复,2001,5(11):12-15.

[9]陈佩玲,谢伦芳,王维利,等.治疗性沟通干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抑郁情绪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5B):65-68.

[10]刘贤臣,唐茂芹,彭秀桂,等.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因子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6):359-360.

[11]张 伟,王维利,洪静芳,等.焦虑抑郁筛查中临界值的研究[J].护理学报,2012,19(10A):1-4.

[12]Joseph S.Subscales of the Automatic Thoughts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1994,155(3):367-368.

[13]Hollon S D,Kendall P C.Cognitive Self-Statements in Depression:Development of An Automatic Thoughts Questionnaire[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1980,4(1):383-395.

[14]曹日芳,陈树林,唐文新,等.自动思维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2):108-110.

[15]倪朝民.脑卒中的临床康复[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76.

[16]李小金,王楚怀,成守珍.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关系[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8):748-749.

[17]苏 茜,王维利.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前焦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6A):73-76.

[18]李惠萍,宋江艳,王维利.护理健康教育与 TC的比较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30(3):76-78.

[19]王维利.思维与沟通[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205-207.

[20]Brown R F,Bylund C L,Kline N,et al.Identifying and Res ponding to Depression in Adult Cancer Patients: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a Pilot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Program for Oncology Nurses[J].Cancer Nurs,2009,32(3):1-7.

[21]Dennis W,Pamela W,Sue M L.Comparion of Responsiveness of the Barthel Index and the Motor Component of the Functional Measure in Stroke[J].Clin Epidemiol,2002,55(9):922-928.

[22]苏 茜,王维利,王恒俊.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胃癌患者术前焦虑及特指应对方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41-1544.

[23]马 丽,龙 燕,郑栋华,等.心理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1):102-103.

猜你喜欢
脊髓康复训练依从性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