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命课堂 促进学生发展

2014-03-12 19:57陈跃芳
语文学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新课标差异评价

○陈跃芳

(甘肃省秦安县安伏学区,甘肃 天水741600)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为基本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课堂是实现新课标理念的主渠道。因此,我们认为,在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绝不能仅仅追求课堂教学发言频次高、覆盖面广、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进行了自学这些浅层次目标,教师更应该把立足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自主规划选择、敢于创新又善于创新个性和独创精神、协作精神等作为不懈的追求,让语文教学释放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拥有一片自主发展的绿洲。

一、转变观念,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一)师生互动观

在教学中教师力求做到“两不”。一是课堂上可以说“不”,即不从成人的视角审视学生的认识,轻易否定他们哪怕是幼稚的发现,而改变角色意识。走近学生,走进心灵,成为他们的伴侣、知音、顾问和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将原先的“你”“我”关系置换成“我们”。二是课堂上不可“独唱”。改变教学形式,由独白式转向对话式,教师从“台前”退到“幕后”,由“独唱”转为“伴奏”,帮助发现真理而不是拿出现成答案者。

(二)差异资源观

做到:(1)正视差异:承认个体差异,帮助个体形成适合各自学力的“差异目标”。(2)利用差异:将个体差异视为一种交往资源,组织学生合作,扬长避短,使得每个个体在自己可达性目标上得到最优发展。(3)发展差异:利用差异并非为了清除差异,而是在个体达成各自目标的基础上,提供机会与指导,帮助个体朝着有差异的方向发展,使优势更优,弱势填补,再生为更高层次的差异资源。

二、构建生命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空间

做到:(1)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从容地读、思、议、说、写。(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课堂上拥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拥有自主活动的机会。一是引导学生根据导学内容、课后思考练习、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分阶段分层次自定学习目标。二是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三是通过提供背景资料、学生主动寻找资料、建立开放式学习小组等鼓励学生寻求合作与帮助。四是加强学法指导,做到教法服从学法,练习扣住学法,学法体现个性。(3)把信心与快乐送给学生,做到“三多”:多作激励性评价;多给予充分性表现;多树立示范性榜样。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最大限度又恰如其分地肯定赞美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使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积淀自我超越的信心。

(二)把阳光洒向每一片绿叶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合格,应当成为教师的神圣使命。首先,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宏观指导,对个性问题个别指导,适量增加教师与每个学生的接触机会。其次,改变反馈方式。一是采用手指语,让学生用规定的手指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可程度。二是运用书面形式,对于部分表达要求较高的题目可让学生进行书面组织语言,再作交流与修改。上述两种方式,着眼于全体学生,能使每一位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教师把握各个学生的“即时学习度”并有效调控,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习成三种能力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与最高原则,呼唤学生主体性的张扬,积极创造个性能量的释放。新课标突出的特点就是:凸现语文综合素养,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掘教学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习成三种能力,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过渡。

1.合作能力。实践证明,课堂中建立较为稳固的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开展组内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能力的良好途径。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做到:(1)学会倾听:尊重伙伴,倾听发言,把握要点;(2)学会交流:善于发表意见,交流观点;(3)学会组织: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发言要点。

2.选择能力。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力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速度、作业,对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同时,通过学生不断努力,做到两点:一是正确定位,二是善于调节,二次或多次选择。

3.质疑能力。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的前奏,也是语文教学实现自主发展的重要策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质疑,不断创新,全面发展。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表明,教师可从课文的16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质疑:(1)扣课题,巧质疑;(2)扣主体,巧质疑;(3)扣关键,巧质疑;(4)扣对比,巧质疑;(5)扣反复,巧质疑;(6)扣含蓄,巧质疑;(7)找依据,巧质疑;(8)找原因,巧质疑;(9)前联后,巧质疑;(10)联生活,巧质疑;(11)揭矛盾,巧质疑;(12)抓联系,巧质疑;(13)比优劣,巧质疑;(14)看标点,巧质疑;(15)作解释,巧质疑;(16)寻实质,巧质疑。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质疑能力会迅速提高。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经历研读(抓住重点内容理解)——生疑(为什么这样写?还有别的写法吗?这么写好在哪里?)——探究(深入思考,得出结论)——内化(诵读、修改或迁移,将思考结晶融入认知结构)这一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质疑能力、创新能力的内化与提高,使其全面发展。

四、适时评价,为学生发展注入活力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语文课堂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当敏锐地感知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观察,通过有效及时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使课堂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

1.选准“切入点”。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教师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言看似即兴,却根植于其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恰当、简洁、精妙的评价语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师评价语在教学中十分重要,对学生而言,夸奖和赞美可以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巧妙运用即时评价语言,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切入点,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适当的即时评价。

2.关注“变化点”。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的机智在于随机应变。”评价具有导向性和甄别功能。因此,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中,一定要真实、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种种表现,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科学性,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

3.捕捉“生长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们欣喜地发现,语文课没有了从前的“单调”和“沉寂”,课堂上,一首首美妙的歌曲,一个个有趣的活动……语文课堂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现意外的美丽图景,教师要积极地看、用心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思想、行为,抓住契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总之,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潜心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求实,求活,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

猜你喜欢
新课标差异评价
相似与差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