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2014-03-12 19:57刘兴军
语文学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模式

○刘兴军

(酒泉市第六中学,甘肃 酒泉735000)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大力投入,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电子白板、三合一触摸电视等设施设备纷纷走进课堂,传统的粉笔加讲解的教学模式被打破,优美的声音回荡在学生耳边,炫目的图像瞬间展示在学生的眼前,课堂变得热闹非凡。然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语文课过度使用多媒体必然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笔者认为语文课要慎用多媒体。

一、频繁地使用多媒体,大大地降低了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文字为本的地位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频繁地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也会成为干扰因素,影响课堂教学。例如,在教一些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时,不少教师往往只是匆匆地组织学生朗读一下课文,然后就用大量时间放映有关的风景画面;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或是写作这方面的作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忽视情感的投入,用表面的热闹掩盖了真情的流露。这些课件固然能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种感官的兴奋刺激,但也只停留在表层上,无法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深层的灵魂,淡化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我教李白的《蜀道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欣赏一组画面,面对阴森陡峭的蜀道,由衷地发出感慨,但要他们赏析意境,品味诗人独到的精妙语言,他们却说不出其生动之处,更谈不上喜欢,因为再精美的画面,也只能是景致,而非神韵。若要领会其中精妙之处,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工夫在“读”,在读中用心去感悟;优美的语言的运用,要靠大脑去积累。因此,只有经过学生的思维才能吸取到营养。语文课堂教学应以文学作品为本,多留给学生阅读与思维的空间,否则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正确轨道。

二、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辅助,大大地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的发挥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认为应用多媒体技术就是以机器代替教师讲课,代替教师写板书,就是以电子教材代替印刷教材,并以代替性、省力性、顺利性、效率性作为评价尺度,只重视硬件,盲目追求教学媒体高档次,以为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就是教学最优化,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辅助,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的发挥。教育技术以“求达”为任务,不仅具有物质形态,更兼有知识形态,而教育技术要达到和实现学习的个别化和教学的最优化,是需借助多媒体技术,但是不能仅此而已,关键和核心的是人,不是多媒体技术能走多远,教育技术才能走多远。把多媒体技术通过系统方法整合到教学环境(教育者、学习者、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技术)中,才是多媒体技术的正确运用。教学过程要靠教师去组织,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的控制。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决不能让多媒体简单地替代教师授课,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特长。

三、不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大大地妨碍了师生间的知识与情感的交流

简单地认为现代物质技术的引入过程就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过程,忽略了通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某种交互作用而体现的语文教学模式;而忽视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是不完整的、不可取的,妨碍了师生间的知识与情感的交流,是不符合现代教育技术要求的。现代化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其中教师是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教材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使用的手段、方法。多媒体的应用要在教师的安排下逐步引入,寻找恰当的呈现时机,不要在不该出现的时机出现,比如学生在深入思考、深情朗读时。教学内容、选择的媒体是固定的,而学生却是多种多样的,当某些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疑点时,若只用多媒体机械地重复,不能因人而异,不能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时若能穿插教师的讲解,会使学生有新的收获。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师生间的知识与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从中获得知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下面就语文的教学过程,谈一谈笔者的几点对策。

1.创设情境,体验情感。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良好的开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圆满完成本节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发挥了异常出色的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局域网等信息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开端。创设教学情景其目的是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多媒体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借助语音、影像、文字等媒体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令人心驰神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篇目,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2.紧扣文本,抓住关键。教学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学上的师生互动,其根本在于“用教材教”,认真透彻地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能够把握关键,切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导学情绪,恰到好处地化解文本难点、消除文本疑点,对文本个别的重点、难点知识以特殊的方式、特殊效果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苏教版《背影》一文,这是朱自清的名篇。由于年代久远和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让现在的孩子们理解父子之间的情感是有相当难度的。我们不妨从标题入手,抓住文中四处背影这处关键,重点体会买橘子时的情景。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理解,我们在上课前制作了一期flash动画,反复让学生对照课文观看父亲爬上月台,翻过铁路的动画场景。由于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动画非常认真,还对照课文提出不少修改意见,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父亲爱的体恤。可以说正是有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条件才使本课教学如此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3.转换角色,注重引导。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以及网络的发展使各种资源都可能在瞬间传输到每个人的面前,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资料可以查找,这时教师应当适时转换角色。教师不应当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倡导者、指路人。应该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前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指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面对大量的信息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甄别、判断对我们有用的资料,应当帮助学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所取舍,如何寻求我们需要的资料。在这时教师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不仅仅是个知识的简单传递者,授人以鱼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彻底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解脱出来,提高教学效果,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四、尊重学生,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让学生动手动口、尽量让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应当适时肯定、适度表扬、积极鼓励。将师生置身于同一场景之中,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地剖析问题,这样能够产生共鸣,进而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捕捉学生的思维动态,实现互动教学。教师应当诱导学生由不想学到乐学,尽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死学为活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妙趣横生的动画、形象直观的插图、优美动听的音乐,为学生的口语表达创设了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物质条件。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我们积极投入语文教学中的媒体技术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构建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营造最佳的教与学环境。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