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开发学生的可能性教育案例

2014-03-12 19:57杨保让
语文学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李某赞美家长

○杨保让

(青岛市第十六中学,山东 青岛266033)

学生意味着什么?可能性。教育意味着什么?开发学生的可能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人、发现人、开发人的过程。对人的认识、发现与开发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尼采认为,人是“尚未定型的动物”。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变化的不稳定时期,可塑性极强。这时候,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如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可能性教育,引导学生健康而又稳定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如若得不到妥善解决或及时的处理,二者极易产生矛盾和冲突。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中寻找和发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作为教育者,要善于捕捉学生可能性被唤醒的‘偶然时刻’,一旦捕捉到,就会影响甚至会改变学生的一生。”可以说,教师告诉他们:“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他就会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下面就我开发学生的可能性的一个案例谈谈认识和体会:

李某,男,16岁,高一学生。聪明,帅气,语言表达力强,学业上只有语文单科成绩比较突出,其他成绩一般。讨厌学物理(包括物理老师),性格倔强、固执,自尊心极强,逆反心理十分突出,经常和同学、父母、老师发生冲突,抵触情绪极其强烈。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越反其道而行之,和你对着干。在学校,在班级,他这种抵触行为表现得十分突出,每遇老师批评教育,他总是用眼睛直视老师,显出一副极不服气而又满不在乎的样子,和老师顶嘴成为家常便饭。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故意讲话,做小动作,发出声响,老师点名批评,他时常狡辩,甚至强词夺理。不完成作业,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找他谈话,他只当耳旁风,但回到教室一如既往。我为此进行了家访,得知在家里也是如此,家长对他也无可奈何。经过交流,家长愿与老师好好配合教育。但他过后在学校照样我行我素,还经常打同年级的学生。问他为什么打人,他说看他不顺眼。

案例分析:

青春期的学生处于反抗时期。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就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由于高一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同时,为了证明自己长大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能够处理身边各种事情,但对任何事情都怀疑和持批判态度。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乃至他们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俨然是一个“愤青”,这也不行,那也不可。还经常振振有词,似乎还讲得头头是道。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家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李某的父母忙于各自工作,而且夫妻感情不和,近期闹到将要离婚的程度。家庭的内忧加上工作上的外患,忽视了和孩子的交流。溺爱与恨铁不成钢交织,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甚至毒打,但又时时在老师面前袒护孩子,帮孩子撒谎。关心的是孩子的营养,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存在的问题寄希望于长大以后解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态度、方式常常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后来由于夫妻关系恶化,干脆把孩子放到他姥姥家。姥姥的话李某干脆不听,还辱骂姥姥。

2.青春期的学生处于负重时期。从青春期的学生负担的各种义务、责任,从他们要应付的各种问题来看,青春期也是一个负担很重的时期。学校追求学业成绩,要求过高。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注重成绩,引导不够,没能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热情,也没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面对学校、家庭、同学种种纷繁错杂的关系,往往无所适从,心理压力过大。有的老师未能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没能正确对待他犯的错误,也造成学生自己没能正确对待他犯的错误。教师处理方式简单粗暴,学生逆反情绪更加明显,使矛盾冲突日益恶化。

3.高一学生特殊的年龄特点,渴望尊重与理解,但看问题极容易产生偏差。面对教育,总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是一种果敢的英雄行为,归结为敢作敢为,又可以引起同学的注目,甚至认为自己个性鲜明,坚持真理,时常沾沾自喜、引以为傲,拒绝一切,盲目反抗。

可能性教育个案处理:

针对李某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方式:

1.沟通、理解,激励他进行自我调节。把学生真正当作人,要从尊重学生开始。正是在尊重中,学生的可能性才会被发现、被认同、被开发,成为最大的可能。在分析原因后,常常找合理的理由与他进行交谈,以平等的姿态谈心,给他自尊心、自信,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进而才能知道他心里想些什么,还能知道他最喜欢什么,最讨厌什么,最担心什么,最渴望什么。温和而亲近,多表示理解,适当地点拨。积极引导他了解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开阔视野,解开心结,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广纳雅言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从他自己切身利益出发,谈知趣,谈人生,谈愿望。从得知他想当一名船长开始,我就有意把他的注意力引到理想的追求上,进而引导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误区。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孩子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孩子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只有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学生才会产生上进心。

2.坚持疏导,润物细无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早就指出:“潜能不仅仅是‘将要是’或者‘可能是’,而且它们现在就存在着。”自我实现的价值作为目标存在着,而且它们也是真实的,尽管还没有现实化,“因此,教育绝不能急功近利,但教育也绝不能坐等‘可能’的到来,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向着‘可能’的方向去努力”。对待李某,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

首先,主动关心与爱护他,让他感觉到老师的亲近与温暖,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其次,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名批评,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正误,逐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帮助处理家庭纠纷。有一次,他因小事,与别的班级的学生打架。事情发生后,我心平气和地与他交谈,让他明白,与别人动手打架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计算打架的成本有多高。他听后神情开始变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第三,时刻关注他,只要发现他一点点的进步,就有意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全班表扬,当面鼓励,给家长打电话或写信(有意无意让他知道),让他一次次品尝进步的喜悦与快乐。

第四,让他明白,老师、家长以及同学对他的期望,大家都希望也相信他能够有所改变。这时,我看见他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知道,我赢了,这块顽石开始被我软化。经过不懈努力,他逐步亲近我,只要有什么事情都想首先告诉我,向我请教、与我分享。不久,我得知李某与家长的关系改善了,父母也不谈及离婚了。看到他满脸的幸福,我释然了。我感到他的可能性被我唤醒了。我明确告诉他:你会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愕然。

3.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哲学家詹姆士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越足。

我充分利用李某在语文方面的优势,让他成立一个语文兴趣小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家庭的和睦、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又说:你会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默默地看着我。

4.耐心持久地可行性教育。解决李某这种逆反心理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反复抓,抓反复,我平时就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我时常站在他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肯定正确的,纠正错误的,使他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逐步趋于正常。这时我说:你会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点点头。

5.时常保持与家长的沟通。我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李某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与支持,同时指点他们按照教育规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育,希望他们给李某一个安定的环境,以鼓励为主,循序渐进。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意见,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共同做好转化工作。家庭的欢笑多了,李某的心扉敞开了。这时,我又说:你会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的!他坚定地点点头。

可能性教育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某的逆反心理逐渐淡化,进而逐渐消除。和父母、老师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解,慢慢的,还主动地亲近父母、亲近姥姥,还能够接近老师。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作业能按时交了,各科成绩也都有提高。不久他竟然主动到老师办公室问问题了,竟然主动帮助同学,竟然参加作文竞赛获奖,竟然被评为三好学生。一连串的惊喜,让我有了很大的成就感。是啊,“没有阳光染不绿的小草,只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很多所谓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李某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在家长的关爱下,高二高三阶段积极上进,真正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现就读于xx大学。

可能性教育反思:

“教育抓住了人的可能性,也就抓住了人的根本”,“教育的领域也就是可能的领域,教育就是把人引向更高的可能性”。教师要解放孩子的心灵,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要有变看似不可能的事经过努力成为可能的思想准备。“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黏住’或‘冻僵’了不少人。提高个人潜力,并不是要推翻所有这些风俗习惯,而是在认识它的束缚性的基础上,迈出新的一步。”美国心理学家奥托的这段话,似乎是专门为讨论可能性而说的。在工作中,我们要领悟到作为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分量。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手势,一个关爱的眼神,……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越足,教育可行性就可以放大。

着眼于学生的可能性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疏导,及时合理进行激励,变不可能为可能。“要尽量为儿童、少年营造较少矛盾冲突的发展环境,也要引导儿童、少年在矛盾碰撞中学会正确地主动选择”,请多给学生一点关爱和赞美吧,因为他可能性就蕴藏在你的关爱和赞美之中。所以,你告诉是怎样的人,他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1]东北师范大学河南省研究生课程班,赵明提问,《从研究学生的现实性到开发的可能性》。2011年1月29日。

[2]成尚荣.从关注学生现实性走向开发可能性[J].人民教育,2009(8).

[3]王啸.教育人学——当代教育学的人学路向[J].人民教育,2009(8)

[4]文喆.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J].人民教育,2009(5).

猜你喜欢
李某赞美家长
远离否定式赞美
同居男友去世, 女友能否继承遗产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为了讨还债务而绑架、扣押债务人,构成什么犯罪
我心中的好家长
10年被抓8次的惯偷又栽了
家长管教不力少年犯数罪被判刑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家长请吃药Ⅱ
赞美胡子(共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