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升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雪桥诗话》中的掌故史料及其特点管窥①
郑升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雪桥诗话》;掌故;特点
《雪桥诗话》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掌故史料,这些史料丰富多样,且重八旗掌故辑录、重记人记事。此外,《雪桥诗话》体现了以人存史、以事存史、文史互证的特点。
一
百万言巨著《雪桥诗话》②本文之《雪桥诗话》综合了以下两种版本,相互参证:初集、续集见雷恩海、姜朝晖校点的《雪桥诗话全编》([清]杨钟羲.雪桥诗话全编[M].雷恩海,姜朝晖,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二集、三集、余集分别见由石继昌和康奉、李宏、周南点校的,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的1989~1992年版本。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诗人、遗民杨钟羲的代表作,在当时影响巨大,享誉海内,陈三立曰:“留垞所为诗话,掇拾所及,比类事迹,甄综本末,关于政教、学术、风俗,及其人行谊遭遇,网罗放失,彰阐幽隐,俨然垂一代之典,备异日史官之采择。”③[清]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陈三立序[M].雷恩海,姜朝晖,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719.吴宓云:“陈寅恪尝劝予读此书,谓作者熟悉清朝掌故,此书虽诗话,而一代文章学派风气之变迁,皆寓焉……”④吴宓.吴宓诗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74.钱仲联亦评《雪桥诗话》为“八旗诗人之重要文献。”⑤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676.上论从不同角度揭示出《雪桥诗话》不仅具有一般诗话“以诗存人、以选示法”的特点与价值,还具有“以诗存史”,保存明清掌故的历史学与文献学方面的价值。种种原因,学界目前对《雪桥诗话》中所辑录的明清掌故、艺术等史料的内容、意义探讨甚少,本文试做初步梳理。
二
一般而言,掌故谓旧制旧例、故事、史实,主要指历史上的制度、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迹等,如《史记·龟策列传》云:“孝文、孝景因袭掌故,未遑讲试。”①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M].韩兆琦,译.北京:中华书局,2012.《明史·杨廷和传》亦云:“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②张廷玉等.明史:杨廷和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检录《雪桥诗话》,笔者发现其辑录了大量有关明清时期的掌故史料,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俨然垂一代之典,备异日史官之采择。”③[清]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陈三立序[M].雷恩海,姜朝晖,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719.限于卷帙浩繁,本文现就其中一部分梳理如下,具体的阐释、解读有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
节日、习俗《雪桥诗话》中辑录了许多节日、习俗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或交代节日的由来、特点,或介绍某种习俗的过程、规模,大都叙述详细,比如初集卷三第一百四十四页对“填仓节”的介绍。其云:“其春初偶题六绝句云:贺岁归来懒出游,偶拈红豆唤箜篌。闲中暗数题诗日,自起研朱记案头。……细雨斑斑湿上元,花灯夜市静无喧。小梅却自怜人意,故点残妆伴酒尊。……懒随东里斗繁华,一院松涛听煮茶。絮慢低垂风不到,小红灯影照唐花。试灯节过日加长,半月瞢腾付醉乡。饼饵春柈风味好,今朝廿五是填仓。都门人家于正月二十五日大啖饼饵,名曰填仓。此皆叙承平旧事,可录为春明梦忆。”这一段介绍生动形象地交代了填仓节的特点、来历和寓意,可谓文史兼备。
再如初集卷六第二百四十八页记载了京师庙市的情况:“京师庙市,向惟慈仁寺、土地庙、药王庙数处。……重建福隆寺,每月逢九、十日市集,今称之为东西庙,贸易甚盛。周元木有福隆寺观市百韵诗。慈仁市则无人矣。若古夫于亭杂录慈仁书摊故事,久已绝响。土地庙市,每月逢三日,药王庙市以朔望,亦不盛。惟琉璃厂火神庙,正月上旬犹有书市及卖熏烟零玉者。”通过这一纪录,我们能比较清楚地看到清代京城主要庙市的变迁以及各自的特点。同页还记载了“燕九节”的由来,其云:“西便门外一里许白云观,即元长春宫旧址,至元甲三月,长春真人邱处机自雪山回燕,明年五月,特改太极宫为长春宫,居之,羽化于此。每岁正月十九日,四方黄冠骈集,游人甚盛,相传为遇仙,盖其诞辰也,呼为燕九节。”这一介绍不仅交代了燕九节与长春真人邱处机的关联,而且其中“至元甲三月,长春真人邱处机自雪山回燕,明年五月,特改太极宫为长春宫,居之,羽化于此”的记录,可与学术史上《西游记》与“丘处机西行记”之考辨的一段公案相参证。
又如三集卷三第一百十六页记载了太和殿大宴的内容、目的、特点等情况,其云:“新年大宴则于太和殿前奏之。一作蟒式,一作榜什,无定字。岁以冬季隶习礼部,如古者百戏之属,皆象国初创业之事。曹升观乐行所谓:高歌不复辨宮商,似为艰难王业奏者也。丙寅、丁卯间朝鲜、安南、琉球、贺兰、西洋、吐鲁番、暹罗、喇嘛、阿罗斯、喀尓凯各遣使入贡。故事大鸿胪引使臣见朝毕,赐宴礼部。时徐健庵官礼侍,陪宴日,其客广陵禹之鼎囊笔以随,叠小方纸,粗写大概,退而图之,绢素、衣冠、剑履、毛发、神骨之属毕肖,取汲冢周书之义,命曰:王会图。”我们知道,太和殿大宴是清宫春节礼俗之一,在正月初一朝贺礼仪结束后,皇帝要在太和殿举行筵宴。吉时到之时,礼部堂官奏请皇帝礼服御殿。此时午门上钟鼓齐鸣,太和殿前檐下的中和韶乐奏“元平之章”。皇帝升座后,乐止。阶下三鸣鞭,王公大臣各入本位,向皇帝一叩礼,坐下后,一整套繁缛的进茶、进酒、进馔、进舞仪式开始,这时筵宴进入高潮,最后丹陛大乐奏,群臣行一跪三叩礼,中和韶乐奏,鸣鞭,皇帝还宫,众皆出,宴毕。而《雪桥诗话》的记载则从“蟒式舞蹈的寓意、域外使臣入贡以及王会图的由来内容”等角度完善了我们对于太和殿大宴的了解与认识,可补正史。作为文学典籍的《雪桥诗话》亦有的历史学价值可由此一见。
史实、轶事自唐末尤其是宋代以降,纪事本末体的撰史风尚对诗话类文学典籍的编纂影响甚大,《雪桥诗话》亦突出了纪事,既有史实,也有轶事,这种纪事所蕴含的信息往往可以将历史、政治、文学、文坛沟通起来,具有比较重要的认识价值。如三集卷四第一百三十八页的记载:“素庵太仆索芬性爱竹,其友黄尊古自江南买竹数千竿,以船载入京师,王石谷为作载竹图卷,时为康熙戊寅四月。至乾隆戊寅,归益斋主人。卷中有李铁君、沈归愚题咏。道光初为李春湖所得,吴兰雪赋诗有云:林榭荒凉二百年,檀栾相对尚依然。借山题句飘零尽,只记霜钟落枕圆。五字为诗僧借山句,事见铁君记中也。”三集卷十一第四百五十七页对清朝中期著名女画家、协办大学士英和妻萨克达夫人的记载:“道光二年册封佟雅皇后,长懋亭相国充正使,英煦斋相国副之。王妃、命妇应行庆贺,协揆妻萨克达夫人素有足疾,不能行六肃礼,奉谕径诣皇后宫行家庭礼。是日早朝偕入东华门。程春海举载之故事,取其诗句,为作比翼朝天图,与载之奉行册礼情事恰合。萨克达夫人字介文,善绘事。初娶时理针黹以佐夜读。”这些都突出了事、诗、史三者的结合。
另如初集卷二第五十八页对“三藩之乱”的记载:“顺治中,吴三桂王云南,尚可喜王广东,耿仲明之子继茂王福建,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三桂专制滇中十馀年,康熙十二年撤藩命下,三桂以中朝诸将无足当己者,遂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发兵反。耿精忠附之,蒙古察哈尔应之,已而平凉王辅臣应之,尚之信亦应之,甚至安南莫氏亦应之,最费翦除。十七年八月,三桂死。庚申,庚申,滇南始平。”初集卷十第四百六十九页对富阳董文恭的刚正、智慧、机警的记载:“嘉庆纪元,内禅礼成,和珅以拥戴自居,出入意颇狂傲。复荐其师吴省兰,为上录诗草,觇动静。朱文正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召,仁宗作诗寄贺,属稿未竟,和珅取以白上皇,曰:嗣皇帝欲市恩于师傅耶?上皇色动,顾谓富阳董文恭曰:汝在军机、刑部之日久,是于律意云何?文恭叩头曰:圣主无过言。上皇默然良久,曰:卿大臣也,善为朕以礼辅导嗣皇帝。乃降旨:朱珪仍留两广总督之任。旋又改抚安徽,直内廷者,无不色变震恐。文恭从容书旨而退。在纶扉几二十年,临事镇定,务持大体。癸酉秋九月,天理教林清、李文成等倡乱。时车驾幸木兰,归途谒东陵,次白涧行宫,猝闻禁城盗警。有议欲奉驾之京东,调大兵成列而后进者。文恭随扈力言:京师根本,小丑不足患,请速回以定人心。上悟,即日回京,次烟郊,适英煦斋以所统兵,焚横村及宋家庄、董家庄贼穴,并擒贼目,迎驾还宫,三日而定。”这些记载,要言不烦,在有限的篇幅内却包含了许多事件的始末以及人物的神情、风貌,生动传神,跃然纸上。
其余如余集卷二第七十六页:“康熙六年圣祖亲政,荷兰国进千里马。叶元礼作长歌纪之,末云:姬王讵必重八骏,汉帝安用遣贰师。那知至尊方偃武,端拱南面垂裳衣。诏谓圉人归厩下,予以衔勒聊羁。鸾旗在前属车后,朕乘此马将安之?……”续集卷三第九百一十五页:“康熙戊申四月,奉旨祭明孝陵,有敬赋盛典一章。……康熙二十三年,圣祖巡幸金陵,谒孝陵,頋黄公有纪盛诗二首。三十八年南巡,復诣孝陵,御书治隆唐宋四字勒石。世宗仰体如天之心,还法商周推恩前代之盛,封明代简王桂后正定知府朱之连为一等侯,入正白旗,於明陵皆致祭。”续集卷三第九百八十四页:“癸丑七月,从幸晾鹰台,观试马。王公以下,八旗三品官以上,出良马万余骑,树旌旗为驰道,自大红门齐发,奔驰五十余里,先至台下者四十余骑,第其驽骏,赐银帛有差。”续集卷五第一千一百三十五页:“乾隆八年五月,天气亢旱以暍,命省释徒杖以下,日给重囚冰水药饵。二十后酷热异常,死者万计。六月朔,分赏京师九门帑银一万两,圆明园二千两,备冰水药饵。五日,以旱申命求言。是夜北风大作,继以膏雨,沴戾顿除。戴通乾纪以十四韵。”这些纪事同样文质并茂,异彩纷呈,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清代政治、外交、军事以及社会生活的特点。
典籍、文献《雪桥诗话》还辑录了许多典籍、文献、文化方面的资料,或集中说明某一点问题,或进行全面的介绍,如三集卷六第二百六十六页记载了清代笔记著作《藤阴杂记》的编纂情况:“京师四十年,多识辇下故事,撰有藤阴杂记。其吴兴诗话,近人重为刊行,自序谓:同年友陈无轩广文辑全浙诗话,因与商榷多所,订正其谓鲍西冈诗法新城。再任长兴,修太白山人葟。道腴堂集编止甲寅,以后诗散佚。盖与菔塘之袓廉使最契也。”三集卷九第三百八十页记录了《熙朝雅颂集》的刊刻情况及书名由来:“嘉庆九年,铁梅翁采辑八旗诗进呈,赐名熙朝雅颂集,以山东省刻工不佳,交阮文达于杭州校刊。时仁和张晴崖司马秉铎孝丰,檄司监刻。”
三集卷六第二百六十页有关于《四库全书》的记载,其云:“乾隆甲戌,命翰林工楷书者梁国治、秦大士、梁同书、庄培因等,缮寻文选。翁、卢两公暨朱文正、戈芥舟校对于翰林院后堂东宝善亭内。发宋板文选一部,每册有前贤手题墨迹。……覃溪与抱经记其中随目所得校正之字,归而识于所读本内。是日抱经馆于黄氏,二人晨夕商榷诸本同异。四库馆开,以内府所藏书发出到院,及各省所进民间藏书,又院中旧贮永乐大典,内有摘抄成卷汇编成部之书,分员校勘。覃溪每日清晨入署,署设大厨,供给桌饭。午后归寓,以是日所校阅某书应考某处,在宝善亭与程鱼门、姚姬川、任幼植诸人对案,详举所知,各开应考证之书目,携至琉璃厂书肆访查。四库书成,毎部用香楠二片上下夹之,约以绸带,外用香楠匣贮之,其上面皆用绢,经用黄,经解用绿,史用赤,子用蓝,集用灰色。其帙经以青,史以赤,子以白,集以墨,总目以黄。所约带及匣上镌书名悉从其色焉。凡三万六千册,六千一百余函。每架四层,每层十二函,为函四十有八。书椟四壁皆御题四库全书诗。覆校时,派九卿、科道、翰林、部郎百廿员,每日大学士、尚书各一员,率领入校,每卷黏黄纸小签,载详校官姓名。日给茶汤,时颁纱葛。各书刊补后,选工书刊补后,选工书者五人填写。”此录详细交代了编纂《四库全书》时抄录、校正、征书、书册装祯及其专门用语,以及四库馆员们的分工、膳食等情况,可谓以事存史。
再如余集卷二第五十七页提及《王熙年谱》并引述其中关于顺治由病危至死亡前后活动的一段记载,其云:“辛丑元旦因不行庆贺礼,黎明入内,恭请圣安,召入养心殿,赐坐赐茶而退。翌日入内请安,晚始出。……初六日三鼓,奉诏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榻前书写,恭聆天语,五内崩摧,泪不能止,奏对不成语。蒙谕:朕平日待尔如何优渥,训尔如何详切,今事已至此,皆有定君臣遇合,缘尽则离,尔不必如此悲痛。此何时?尚可迁延从事,致误大事。随勉强拭泪吞声,就御榻前书就诏书首段。随奏明:恐过劳圣体,容臣奉过面谕,详细拟就进呈。遂出至乾清门下西围屏内撰拟,凡三次进览,三蒙钦定,日入时始完。云云。韩文懿为撰行状,张文贞为撰墓志,均详载之。”这一段记载翔实、逼真地说明顺治是患痘病终于养心殿并未有逊位出宫之事,记录出自《王熙年谱》,当是令人信服的确证。
我们知道孟森先生曾在其《清初三大疑案考实》之二《世视出家事实考》中以大量翔实的史实考证顺治虽然皈佛,但其确死于天花终于帝位,并未离宫出家。孟森所持的主要论据是王熙自撰的《年谱》。王熙是顺治时的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又是顺治的宠臣,顺治临终前的遗诏就是面谕他草拟的。他在自撰《年谱》中详细记载了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一至初八这几日顺治帝及其本人的言行举止,作为顺治宠臣且在顺治病死的前后一周内始终侍奉于左右,其《年谱》记录可信。由此,也可见文史互证对于考证类学术研究之重要。
典制礼仪《雪桥诗话》辑录了大量有关典制、礼仪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或交代细节,或描述沿革,可补正史。如三集卷三第一百十八页云:“翰林散馆,故事试体仁阁下。己巳二月八日引见乾清宫,圣祖念天寒,庶吉士身衣单薄,特令设几保和殿上,且撤午膳以赐。郑寒村有诗纪事。旧制初,教习分国书、汉书,往往于囯书不能竟学。寒村以凊书散馆得部曹。惠研谿辛未选入翰林,甲戌散馆,以国书不通晓外调。”我们知道自明代英宗以后,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清雍正以后,选馆更为严格,由皇帝主持之朝考决定。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予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清朝时汉人大臣中,亦多出于翰林庶吉士。而《雪桥诗话》中的这一段记载则交代了散馆的教习内容、使用语言、清廷最高统治者对人才的关爱以及“国书”即满语在将来授予官职中的重要性,这让我们对散馆、庶吉士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再如三集卷二第八十八页记录了壬辰科考的情况,详细展示了明清时期科考发榜的具体分类以及相应的术语,包括以碑刻记录科考情况的史实,其云:“吴鳞潭以壬申擢祭酒,言于朝,凡进士见官京师或子若孙在朝列者,捐金代石,十有八科,碑板林立。乃按明进士自永乐迄崇祯凡七十有八科,惟五十余碑存,掘诸土中,历科尽出,而永乐首科复于启圣祠堧得之。一日获元题名三:一为正泰囯子贡试名记,蒙古、色目、汉人各有正副榜。一为至正十一年进士题名记,蒙古、色目列三甲,状元为朵列图;汉人、南人列三甲,状元为文允中,知榜眼、探花元代所无。一为至正丙午囯子中选题名记,蒙古赐正六品,色目从六品,汉人正七品,皆有正副榜。鳞潭为文纪之。鳞潭卒,金会公哭以诗,其卒章及其事复著之于吴祭酒传中。按顺治壬辰科分满、汉二榜,蒙古入满洲榜,汉军入汉人榜。初选汉军四人为庶吉士,满榜赐进士及第、出身,并与汉榜同。一甲授职者麻勒吉、折库纳巴海,选庶吉士者赛冲阿等六人。乙末科亦分满洲、蒙古为一榜,如壬辰之例。至馆选时则停选汉军庶吉士,而满州、蒙古、汉人同一谕旨。至康熙庚戌则满、汉同榜,满洲馆选者为德格勒、牛钮博极,而汉军选庶吉士者高璜、王维珍、李玠、李梦庚、沈独立五人,亦后来所未有也。”这些记载相当细致地交代了自明代永乐起,中经清代顺治,然后到康熙时期科考发榜名录、馆选庶吉士的类型、阶第以及演变情况,可补正史。
另如初集卷九第四百四十二页对康熙年间两次“千叟宴”的记载,其云:“康熙五十二年六旬万寿,三月壬寅,宴见任、致仕给还原品文武汉大臣官员士庶等,年九十以上者三十三人,八十以上者五百三十人,七十以上者一千八百二十三人,六十五以上者一千八百四十六人,于畅春园正门前。是日择诸王以下宗室之孙,二十岁以下,十岁以上者六七十人,执觞劝侑。越三日,又宴满、蒙、汉军文武大臣官员,护军、兵丁、闲散人等,年九十以上者七十人,八十以上者一百九十二人,七十以上者一千九十四人,六十五以上者一千一十二人,于畅春园正门前。六十一年壬寅正月初二日,宴满、蒙、汉军文武大臣官员,及致仕退黜人员,年六十岁以上者,于乾清宫前。越三日,宴汉文武大臣官员等,年六十五岁以上者。王大臣则命诸皇子赐觞,年未及岁之皇子、皇孙,命侍立观礼。御制七言律一首,命与宴诸臣赋诗纪事,名曰‘千叟宴诗’,并敕为图,以示后世。”我们知道“千叟宴”最早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在清代共举办过4次。清帝康熙为显示他治国有方、太平盛世并表示对老人的关怀与尊敬,因此举办“千叟宴”。而《雪桥诗话》则侧重对“千叟宴”标准、规模以及有关礼仪的记载,尤其是“王大臣则命诸皇子赐觞,年未及岁之皇子、皇孙,命侍立观礼。御制七言律一首,命与宴诸臣赋诗纪事,名曰‘千叟宴诗’,并敕为图,以示后世”的详录让我们后人对“千叟宴”诗酒相和、君臣同乐的特点、氛围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与认识。
又如三集卷九第三百七十三页对八旗官学之制的介绍,其云:“八旗官学之制,有咸安宫学,有景山学,有宗学,有觉罗学,有八旗官学,有汉军义学,有幼官学。设教习,设翻译。教习设弓箭教习,以教督之。设管理大臣、总副管以约束之。宗室黄带子官学东西城分左右翼,各两翰林教习,轮日稽课。咸安宫学在内西华门内,为八旗官宦子弟读书之所。两翰林为汉总裁,按日稽课。其殿西西配殿读满洲书,则满总裁稽之。伯熙祭酒复官学议拟修复变通之法至详,在意园文略中。嘉庆间,武进徐叔瞻以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期满,引见以知县用。时铨部患积压,教习班需次都下者且百辈,侯选无日。叔瞻倡分发之议,偕同班呈请,疏通吏部以闻,报可,教习班之得分省候补自此始。叔瞻,名宗郑,李申耆尝录其诗刊存之。伯熙之言曰:八旗之人,不及汉人什百分之一。八旗之京官乃多于汉人数倍,荒陋贪鄙,动为人笑。笔帖式,旗官之初阶也。近者乃不由学,而由捐,黄口乳臭,目不知书,伺候堂官,有同奴隶。浸而升司官,浸而放道府,甚且长封疆,长台阁,内患之所由起,外侮之所由来,孰非此辈阶之厉战。其文经序云:和珅擅政,凡其识拔旗人,以巧趋避为德,以工钻刺为才,以善进退周旋俯仰为知礼,而风气变,营第宅,美衣服,饰厨传,蓄姫侍,宠奴仆,酒肉弃于衢,绮罗照于市,楼台相接,钟鼓相闻,恣雎跳踉于辇毂之下。嗟呼,此为八旗言之也。至光、宣之间,士夫之官京朝者,咸奉此辈为师,而罔上负囯,不独不学之旗人为然矣,吁!可畏战!”这一段记载,详细介绍了八旗官学的分类、校址、教习内容、管理体制以及自和珅擅政后日趋粗鄙、腐化的弊端,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满人官学的情况。其中关于“嘉庆间,武进徐叔瞻倡分发之议,偕同班呈请,疏通吏部以闻,报可,教习班之得分省候补自此始”以及旗人子弟“风气变,营第宅,美衣服,饰厨传,蓄姫侍,宠奴仆,酒肉弃于衢,绮罗照于市,楼台相接,钟鼓相闻,恣雎跳踉于辇毂之下”的故事记载,更是生动细致,既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补史之意,也可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杨钟羲丰富而又鲜明的感情倾向、针砭意识。
人物事迹《雪桥诗话》中有许多关于明末清初以及当朝文士生平、事迹的记载,这一部分资料相当丰富,历史色彩与文献价值鲜明。总体而言,可分三类:汉族士宦群体、遗民隐逸群体、八旗士宦群体。其中有知名文士的辑录,也有普通文士的辑录,可谓广征博录,兼有纪传体与纪事本末体的特点。
(1)汉族士宦群体。《雪桥诗话》辑录了许多入仕清朝的汉族文士的生平或者轶事,并选录了这些文士的诗句或他人点评的诗句,既体现了“选诗论诗论人”的诗话传统,又保存了许多不为人熟知的掌故史料、人物传纪资料,可资于文史研究。如初集卷一第二十二页记载的乾隆年间知名文士、官至翰林学士、好金石文学、曾建议辑佚《永乐大典》并以收录完整著称的朱筠诗作,其“《乾隆壬辰九月拜无可大师像于浮山》诗云:衲衣挂杖是何因,故纸谁参空色真。悲顷锤沈沧海底,笑来帽脱宰官身。秉忠夜语难成佛,丞相乡归若有神。象教言诠都了尽,却将通雅付其人。”余集卷二第四十五、四十六页记载的清初“云间三子”之一李雯的事迹:“李舒章以诸生授官,分校顺天乙酉乡试,得才最盛。大兴朱右军大司空出其门。谠直端亮,不为媕阿依比。癸亥以会推事引罪家居。丁卯卒。……宋直方生明万历末,得见董元宰、陈眉公,复周旋夏瑗公、陈卧子间,与卧子及李舒章称‘云间三子’。”余集卷二第四十六页记顺治三年进士、四年授工科给事中魏裔介的事迹:“柏乡相国因事纳忠,受世祖深眷。尝召谕云:朕擢卿非有人荐达。康熙初元请罢练饷。主庚一戌会试,得士如徐健庵、李安溪、王藻儒、张运青,皆至卿相,陆清献以理学从祀黉宫。尝自作赞,生平响慕留侯、二疏及裴晋公、白乐天之为人,其出处亦略相类焉。里居十六年,益务读书,课农桑循行阡陌,人不知为旧相也。”,续集卷四第一千零五十一页记雍正十一年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治经学兼通六书音韵何琇的生平、事迹:“宛平何琇君琢,雍正癸丑进士,官宗人府主食。学问出入於顾、阎、朱、毛诸家,著有《樵香小记二卷》。其咏怀云:冷署萧条早放衙,间官风味似山家。偶来旧友寻棋局,绝少余钱落画叉。浅碧好储消夏酒,嫣红已到殿春花。镜中频看头如雪,爱惜流光倍有加。”这些记载往往诗、事、史结合,相互佐证,相得益彰,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文献价值。
(2)遗民隐逸群体。总体而言,这一部分记人记事的史料大都述评结合,许多篇目本身不啻为一篇篇文质并茂的文史散文,颇有太史公文遗风,蕴含着许多明清易代之际学术史、文学史方面的研究线索以及人物交游方面的信息,呈现出重人物节操、隐逸生活、政治或者学术活动、诗文集目录、政治或者文学史地位、时人或后人集评辑录的特点,其中时人或后人的集评又多以诗句的形式呈现,如同杜甫论诗绝句之评点形式,将文、史、论、评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如初集卷一第一、二页关于“畿南三才子”的记载就有述有评,既有历史感又颇为生动传神。其云:“申凫盟,节愍公佳允长子。少喜为诗,十五岁补邑诸生,以父殉难,绝意仕进。尝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品。凫盟诗:解薜南游忽二年,怪来鬓发老河边。故人零落行将尽,与子重逢亦偶然。为殷岳伯岩弃官北归作也。……岳一字宗山,鸡泽人。官睢宁知县,凫盟遗书劝之归,慨然曰:我岂以一官易我友!遂以朝衣予学官,投劾归。国变,与弟渊隐于西山,所居乡曰小寨,有留耕草堂集一卷,凫盟序之。……永年张盖覆舆,一字命土,与凫盟、伯岩称畿南三才子。尝赠申绝句:草泽贤豪尽上书,奎章阁外即公车。我甘渔父因衰老,独有涵光是隐居。凿坏以居,不与外人接。久之,发狂死,申为作传,刻其遗诗二卷。”这一段记载将“畿南三才子”申涵光、殷岳、张盖身处明清易代剧变期,相互砥砺、坚守节操、绝意仁进、归隐乡间、诗文唱和的神采、风貌描述得栩栩如生,有助于我们后人了解当时“遗民”文士的价值取向、心路历程与文化心态。
又如初集卷一第四页记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龚贤的生平、事迹:“龚半千,昆山布衣,隐居清凉山。画仿梅花道人,常自写小照,作扫落叶僧状,因名所居为扫叶楼,别号柴丈。尝纂诗遇,率近体,专宗晚唐。王西樵为栎园题半千画云:石门积雨黯层峦,鸦路苍苍万木攒。为忆秋风吹老屋,孤情著意写荒寒。佟俨若赠半千诗:小圆留半亩,有客老柴桑。”初集卷一第五页记清初“海内四大布衣”之一朱鹤龄的生平、事迹:“朱长孺鹤龄,号松陵散人,苦学强记,晨夕一编,遗落世事,以愚庵自号。乱后,避户著书,长于笺疏之学,撰有《毛诗通义》、《尚书埤传》、《禹贡笺注》、《读左日钞》。先注李义山集,钱牧斋见而称善,贻以僧道源所注本,令足成之。牧斋自注杜集,并以与之,令荟萃成书。而长孺颇立异同,牧斋不乐,遂各自为书,两行于世。锦州席居中允叔赠长孺诗:高隐从知吾道尊,一生自许老邱樊。由来岁月惟耽学,如此乾坤含闭门。踪迹久同绮里季,诗篇绝爱浣花村。迢遥道里双鱼香,长向江干损梦魂。年七十余卒。”这些例子,均体现了诗事、诗史融合的特点。
其他如初集卷一第十四页记载的“明末清初三大诗人”之一的陈子龙:“诗名既盛,浙东西人无不遵其指授。西冷十子皆云间派也。西河幼为卧子激赏,故诗俱法唐音。竹坨初年亦然,康熙中叶始尚宋诗。盖自查悔余、吴孟举出,而诗格始大变。毛稚黄著白榆堂诗,陈卧子见而特诣之,复序其歊景楼诗。与陆圻丽京、柴绍炳虎臣、孙治宇台、陈廷会际叔、张纲孙祖望、丁澎药园、沈谦去矜、五百朋锦雯、黃昊景明,号‘西冷十子’。与西河及遂安毛际可会侯,称‘浙中三毛’。”这样蕴含学术史、人物传纪以及人物交游信息的史料在《雪桥诗话》中尚有许多,兹不赘举。
(3)八旗士宦群体。保存八旗文学、文化资料本是《雪桥诗话》编撰的主旨之一,故《诗话》辑录了许多八旗人士生平、创作等方面的珍贵资料,涉及文臣、将帅、学者、诗人、闺阁诗人等,如初集卷二第五十九页记载的清朝开国重臣范文程之子范承谟的坚贞以及遇害后的情形:“范忠贞遭遇逆藩,捐生完节,尝著蒙谷自序、百苦吟、武夷歌以见志。十五年九月十九日,从弟承谱,幕宾无锡嵇永仁、会稽王龙光、华亭沈天成,及亲属家丁隶卒五十三人,同时遇害。泰宁骑兵许鼎,夜负焚骸藏之。十六年至京,圣祖遣内大臣、侍卫奠茶酒,赠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荫一子入监,赐祭葬。三十四年,建专祠于福建。”初集卷二第六十页记载的清代康熙年间杰出政治家、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姚启圣的生平、事迹,其云:“姚熙止少保启圣,会稽人,隶旗籍,康熙二年举人。初知香山县,澳门贼霍侣成弄兵,大吏不能制,熙止以计禽之。俄而逃去,又率奇兵缚以归,海始靖。督抚忌其才,诬以通海,将置之死。熙止夜见平南王尚可喜而诉之,王上疏白其枉,督抚皆以是自杀,而熙止亦以是罢官。”通过这段记录,可让我们对姚启圣的才能、机智、勇敢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并得到一个人物交游方面的线索,即姚启圣与平南王尚可喜之间的交往,这些均有补史之意。
再如初集卷三第一百三十五页记载的爱新觉罗岳端的事迹以及创作情况:“长白十八郎,名岳端,字兼山,号玉池生,别号红兰室主人……有庄在迁安县界冷口外,其《春郊晚眺》诗,有‘西岭生云将作雨,东风无力不飞花’之句,问亭将军见而赏之,时称东风居士。诗四种:一红兰集、一蓼汀集、一出塞诗、一无题诗,与其客吴江顾卓、无锡朱襄校订,凡五卷,大题曰玉池生稿。”初集卷九第四百二十页记载的有“清初八旗第一才女”之称的高景芳的诗作《输租行》,其诗云:“驴驮口袋驴挽车,天阴防雨宜重遮。农人惜米如珍宝,官府视米如泥沙。……驱牛出场口吻干,无淦沽酒当风寒。辛苦回家夜将半,细嚼筐中草头饭。”三集卷五第二百二十一页记载的当时颇有名气的女诗人莹川的生平:“至如亭夫人莹川,好读经史,工大草,善写兰竹,兼精骑射,作配冶亭尚书,才名与之相抗。其嘉庆元年正月初五日交泰殿朝贺礼成恭纪云:疏星耿耿玉阶环,银烛辉煌识御颜。漏尽鸡人分报晓,九天传语列朝班。”三集卷八第三百三十七页记载的因维护中国领土完整而彪炳史册的海兰察的生平及影响:“一等超勇公海兰察,多拉尔氏,以索伦马甲生禽辉特台吉巴雅尔,擢侍卫,平金川,以参赞封超勇侯。吴昙绣海侯诗:海侯黄面两眼青,夜坐帐中观列星。匹马杀贼双青萍,不闻人声但血腥。”类似这样文史融合式的辑录,兼备了史学与文学的长处,准确而又生动,便于后人接受与传播。
此外,《诗话》还有许多类似续集卷三第九百零四页“纳兰容若密室曰‘鸳鸯社’,葬处曰皂荚屯。杜云川《登贯华阁观容若三十小像》作诗:此照还同此阁存,几人能唱憶王孙。风流休数鸳鸯社,只是伤心皂荚屯。”以及三集卷九第三百七十三页“和致斋为福州副都统长保子,充上虞备用处侍卫……一日,高宗因事诵论语云:虎兕出于柙,龟玉毀于椟中,是谁之过欤?随从诸臣皆不能对。致斋率尔而奏曰: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上大悦,立挑入御前侍卫”这样个性化、辑佚性、故事性的辑录,可补正史之不足。
三
限于卷帙浩瀚,本文选录了《雪桥诗话》中几种主要的掌故史料类型,摘要概括、阐述其特点以及意义,由此也可见《雪桥诗话》中的掌故史料丰富多样、重八旗掌故辑录、重记人记事以及有益于补史且可以文史互证的特点。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史料与政治、历史、文学、文化方面的关联还有待进一步考辨与解读,其内涵与意义还有待进一步发掘与深入。本文暂为抛砖引玉,希引起大家对《雪桥诗话》中掌故史料的重视,尤其是涉及典制、本事、文学、文化、艺术、历史、政治、文献等方面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以利于传统典籍、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流布。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Anecdotes in Snow-bridge’s Notes of Poets and Poetry
ZHENG She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Yunnan 653100)
Snow-bridge’s Notes of Poets and Poetry;anecdote;characteristic
Snow-bridge’s Notes of Poets and Poetryhas preserved abundant historically valuable anecdotes,especially about the people and events of the“Eight Banners”of the Qing dynasty.In the book,history is substantiated in people and events that can bear cross-examination between historical evidence and literary works.
郑升,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清代诗歌与云南地方文化研究。
K206.6
A
1009-9506(2014)07-0036-08
2014年5月8日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2YJCZH307)阶段性研究成果。